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与写作两部分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将这两部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本文探讨了高中语文“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策略,期望可以为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问题;策略
语文作为教学中的基础科目,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学以教材为依托,在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习内容更加广泛,学生应立足课本,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广泛阅读,锻炼写作能力。因此,“依托课本,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此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问题,才能让语文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断层,知识应用不够
目前,很多学生将语文课本的学习与写作的练习区分开来,认为语文课本的学习是为了学习知识,作文课的练习才是对作文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将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意识。这种认识让学生的学习出现断层,对于知识的运用不够且运用机会较少。
2.学生学习兴趣较低,主动性较差
很多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对语文进行学习,在课下很少进行文章阅读,部分学生认为语文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需要,没有想到对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问题。这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致不高,其在课后仅仅为应付教师的检查而完成作业,缺乏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学以致用”的能力难以提高。
3.教师指导存在不足,应试现象严重
考试依然是学生所要面对的重要“难关”,教师在应试的压力下对考试看得比较重要,因此,教学倾向依然偏重于应试教育。学生所获得的指导也往往是在课堂中,教师的课下指导则较少。对于作文,学生得到的大多为教师的批语,而针对文章的细致性的优缺点则难以获得教师的点评。
二、“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策略
1.自读时写感想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从阅读中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写作,让阅读为写作提供素材,提高其写作能力。例如:笔者在进行《沁园春·长沙》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本文,教室中响起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在多次的阅读中感受“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气势,感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魄。而后,笔者对文章进行简单的文字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学生在充分阅读和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感想创作,得心应手,创作出的文章能够融入学生的真情实感。
2.共读时学写法
语文教学中的共读,指的是学生与教师一起阅读,教师作为阅读的引领者,帮助学生学习文章中独特的文笔写法和妙语连珠的语言表达。比如,笔者在与学生一起读《想北平》课文的时候,便引导学生学习其中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技巧和独具特色的语言,如文中“一个贫寒的人”的自喻,老舍用“老舍式”特有的语言对文章进行了带有真挚感情的描写,让人读来纯朴自然、平易近人。笔者引导学生在作文创作时也可以选择自己所熟悉的、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描写,辞藻不一定华丽,只要有自己的真感情,作文就会成为一篇好的文章。
3.广泛阅读后进行创意写作
创意写作既可以是文章内容的创新,也可以是题材的改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创作和改变,进行创作可以欢乐活泼,也可以深沉庄重。比如,笔者在带领学生读完《落日》一文之后,让学生根据这篇文章进行创意写作,如题材方面将其改成新闻稿、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内容方面可以对其进行补充,或者根据文章所记述的历史事件中的一位将领,对其进行传记或者事件的描寫,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
教材在内容的选择方面经过了精心的筛选与选择,可以说是文章精华的总结。因此,做好文章的阅读,应首先从教材的阅读开始,在课本阅读的基础上对课外阅读做补充。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阅读,达到写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运用读写相结合的文章创作方式,从日常学习中学习写作技术,在不断写作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涵.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中阅读理解语料融入分析——一节高三“以读促写”公开课观摩有感[J].英语广场,2015(9):154-155.
[2]田颖,王学军.构建语文课堂新文化的实施策略与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8):19-21.
[3]孙劲.读写结合——语文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8):122.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问题;策略
语文作为教学中的基础科目,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学以教材为依托,在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习内容更加广泛,学生应立足课本,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广泛阅读,锻炼写作能力。因此,“依托课本,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此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问题,才能让语文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断层,知识应用不够
目前,很多学生将语文课本的学习与写作的练习区分开来,认为语文课本的学习是为了学习知识,作文课的练习才是对作文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将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意识。这种认识让学生的学习出现断层,对于知识的运用不够且运用机会较少。
2.学生学习兴趣较低,主动性较差
很多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对语文进行学习,在课下很少进行文章阅读,部分学生认为语文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需要,没有想到对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问题。这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致不高,其在课后仅仅为应付教师的检查而完成作业,缺乏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学以致用”的能力难以提高。
3.教师指导存在不足,应试现象严重
考试依然是学生所要面对的重要“难关”,教师在应试的压力下对考试看得比较重要,因此,教学倾向依然偏重于应试教育。学生所获得的指导也往往是在课堂中,教师的课下指导则较少。对于作文,学生得到的大多为教师的批语,而针对文章的细致性的优缺点则难以获得教师的点评。
二、“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策略
1.自读时写感想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从阅读中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写作,让阅读为写作提供素材,提高其写作能力。例如:笔者在进行《沁园春·长沙》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本文,教室中响起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在多次的阅读中感受“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气势,感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魄。而后,笔者对文章进行简单的文字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学生在充分阅读和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感想创作,得心应手,创作出的文章能够融入学生的真情实感。
2.共读时学写法
语文教学中的共读,指的是学生与教师一起阅读,教师作为阅读的引领者,帮助学生学习文章中独特的文笔写法和妙语连珠的语言表达。比如,笔者在与学生一起读《想北平》课文的时候,便引导学生学习其中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技巧和独具特色的语言,如文中“一个贫寒的人”的自喻,老舍用“老舍式”特有的语言对文章进行了带有真挚感情的描写,让人读来纯朴自然、平易近人。笔者引导学生在作文创作时也可以选择自己所熟悉的、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描写,辞藻不一定华丽,只要有自己的真感情,作文就会成为一篇好的文章。
3.广泛阅读后进行创意写作
创意写作既可以是文章内容的创新,也可以是题材的改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创作和改变,进行创作可以欢乐活泼,也可以深沉庄重。比如,笔者在带领学生读完《落日》一文之后,让学生根据这篇文章进行创意写作,如题材方面将其改成新闻稿、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内容方面可以对其进行补充,或者根据文章所记述的历史事件中的一位将领,对其进行传记或者事件的描寫,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
教材在内容的选择方面经过了精心的筛选与选择,可以说是文章精华的总结。因此,做好文章的阅读,应首先从教材的阅读开始,在课本阅读的基础上对课外阅读做补充。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阅读,达到写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运用读写相结合的文章创作方式,从日常学习中学习写作技术,在不断写作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涵.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中阅读理解语料融入分析——一节高三“以读促写”公开课观摩有感[J].英语广场,2015(9):154-155.
[2]田颖,王学军.构建语文课堂新文化的实施策略与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8):19-21.
[3]孙劲.读写结合——语文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