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直以来,广大的教师都在为打造有效课堂而不断努力,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在文中主要就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在明确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117-02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在思考如何可以让课堂更加有效。广大的数学教师们也思考出了很多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有效性,就需要明确为什么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及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之词。
一、为什么——新课程呼唤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在思想上对如何改善教与学的方法、如何科学评价学生、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等问题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而这样的新课程理念也的确影响着自己的教学实践。因此,在课堂上笔者更多地看到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和谐互动等动人的画面,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
然而,在欣喜之余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当前一些课看上去很活泼,很生动,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课堂表面繁荣的背后往往是实质深处的萧条,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比如,教学中刻意追求形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于是不管是否合适,数学课堂总习惯于安排一到几次小组合作学习;不管是否需要,教师总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不管是否合理,教师总要在课尾挖空心思想一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唯恐没有这些环节,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这样的理解,导致教师在预设教案时,更注重形式而忽略了课堂本身需要达成的三维目标。反思这些现象,引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什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教学是高效、低效或是无效的。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只能算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對而言,前者短效,后者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一是显性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地教,使学生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二是隐性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三、怎么办——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猜想,再经过自己的验证,使学生不断产生探究的欲望,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激情得到释放,身心得到发展,使他们乐学、会学、学会。基于这样的理念与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构建富有活力的有效课堂。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的培养则更显重要。因此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过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二)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宽松和谐环境的创设有多种方式,生动的情境、有趣的游戏、形象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笔者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此外,还要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如过多的讲授,对一二年级学生效果不大,因为他们年龄小,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将一些概念强加给他们,只会带来低效或负效。再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
一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素养。如在课堂中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提出问题让大家来解答。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其次,还要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笔者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提问题的兴趣;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圆柱,体验圆柱的形状;接着让学生动手用尺子、绳子量一量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和周长;然后用剪刀剪开圆柱的侧面进行观察;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了圆柱的特征。这种的自主探究活动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二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老师的讲授,还要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包括小组交流时同伴的发言。要学会从同学的发言中吸取好的、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的积极因素。三要培养学生自觉修正、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能力。“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自觉修正、合理构建知识结构,在每堂课的最后教师要舍得留些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梳理所学的知识、修正自己探索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当始终探索和努力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黄金存.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55.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117-02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在思考如何可以让课堂更加有效。广大的数学教师们也思考出了很多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有效性,就需要明确为什么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及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之词。
一、为什么——新课程呼唤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在思想上对如何改善教与学的方法、如何科学评价学生、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等问题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而这样的新课程理念也的确影响着自己的教学实践。因此,在课堂上笔者更多地看到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和谐互动等动人的画面,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
然而,在欣喜之余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当前一些课看上去很活泼,很生动,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课堂表面繁荣的背后往往是实质深处的萧条,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比如,教学中刻意追求形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于是不管是否合适,数学课堂总习惯于安排一到几次小组合作学习;不管是否需要,教师总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不管是否合理,教师总要在课尾挖空心思想一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唯恐没有这些环节,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这样的理解,导致教师在预设教案时,更注重形式而忽略了课堂本身需要达成的三维目标。反思这些现象,引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什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教学是高效、低效或是无效的。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只能算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對而言,前者短效,后者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一是显性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地教,使学生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二是隐性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三、怎么办——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猜想,再经过自己的验证,使学生不断产生探究的欲望,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激情得到释放,身心得到发展,使他们乐学、会学、学会。基于这样的理念与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构建富有活力的有效课堂。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的培养则更显重要。因此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过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二)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宽松和谐环境的创设有多种方式,生动的情境、有趣的游戏、形象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笔者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此外,还要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如过多的讲授,对一二年级学生效果不大,因为他们年龄小,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将一些概念强加给他们,只会带来低效或负效。再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
一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素养。如在课堂中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提出问题让大家来解答。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其次,还要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笔者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提问题的兴趣;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圆柱,体验圆柱的形状;接着让学生动手用尺子、绳子量一量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和周长;然后用剪刀剪开圆柱的侧面进行观察;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了圆柱的特征。这种的自主探究活动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二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老师的讲授,还要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包括小组交流时同伴的发言。要学会从同学的发言中吸取好的、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的积极因素。三要培养学生自觉修正、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能力。“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自觉修正、合理构建知识结构,在每堂课的最后教师要舍得留些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梳理所学的知识、修正自己探索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当始终探索和努力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黄金存.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