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祖荣,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生物特级教师,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学实施新课程后高考生物科命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先后应聘为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材、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教材培训团专家,并分别为人教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培训录制了课堂教学示范课光盘。应邀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作新课程改革及高考辅导专题讲座百余场。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考试》杂志学科组特约编委,《高考》杂志学科主编,主编《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与实施》等专著;参与新课程初中《生物》教材(苏科版)、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参考用书》(人教版)、《信息技术背景下研究性学习》等书的编著工作。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国考试》、《生物学通报》等全国数十家报刊杂志上共发表论文、经验总结等200余篇。
每一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职业追求。初为人师时,我一直以“一个好教师胜过万卷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做一个“好教师”是我的追求。但长期以来,什么样的教师是一个好教师似乎一直是觉得模糊的,当我见到“智慧型教师”这个名称时,我对好教师的理解忽然清晰起来:一个好教师就应该是一个智慧型教师。从教28年,我一直在追求着做一个好教师,一个智慧型的教师。我清楚自己离智慧型教师还有差距,但有了追求,有了践行,也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或许智慧型教师本应该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与标准,因此追求的过程本身应该就是一个目标。我愿以自己追求与践行过程中的感悟与同行们分享。
一、智慧型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有执着的价值追求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想,也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智慧。时代在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对课堂教学价值的追求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智慧型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但在改革的进程中,外部环境也会不断发生着改变,有些变化会冲击教师对于本学科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智慧型教师必须能面对这种冲击,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定自己的追求。
我从1981年开始从教,恰逢恢复高考后生物首次成为高考科目,当时生物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是30分,随后的1982年增至50分,1986年增至70分。1992年,全国除少数省外,绝大多数的省都开始实施“3 2高考方案”,生物学科被取消了高考。从1999年开始,新一轮高考改革又陆续展开,生物又先后在先行改革的省份以及全国进入到高考的科目中。在我国,高考对于中学教学的影响不言而喻,高考的被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科的地位,自然也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生物高考的一波三折,折射了生物学科教学的曲曲折折,在这种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教师如果只是随波逐流,就很容易陷于迷惘而迷失自己。教师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与追求,才能在教学中保持旺盛的斗志与激情,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追求。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不仅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与学生的生活、健康以及未来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高考的取消给中学生物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部分教师从此改行,一部分教师从此消极对待。我在经过了沉重的反思后,觉得生物学科被取消高考,是坏事,也未必不是件好事。没有了升学压力、没有了高考对教学的影响,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进行教学改革与尝试的良好外部环境,可以更好地落实生物学科的全面教育功能。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在高考被取消的那几年中,我的课堂教学尽管学生在学科知识的掌握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课堂可以更多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可以更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更多地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动机更多地源于学科教学的魅力而产生的兴趣而非高考升学等外部压力。也正是在那几年,我个人也从高考中解脱出来,可以更多地学习理论,更多地进行教学研究,无论是从理论还是教学能力上说,自己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新一轮高考改革重新恢复了生物的高考,生物学科重新得到重视,但此时我们又面临一个新的选择:是单纯追求高考的成绩,进行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还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教学追求?在现实的背景下,置高考于不顾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对学生不负责的,但单纯的应试与自己的教学追求也是相悖的,能否在高考应试与全面发展学生素养间找到更多的结合点呢?我确立了《生物学科高考应试与发展学生素养研究》的课题,并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我认为,高考与学科全面素养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也存在着许多统一的方面。比如,生物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目标;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生物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这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指导思想。近几年来我大多数时间在从事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工作,始终坚持既让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又努力使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能得到较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追求。
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使我体会到,学科被“重视”是一个机遇,被“冷落”也是一个机会,关键在于自身能否把握,是否有坚定不移的追求目标和对此执着的追求态度。
二、智慧型教师应该具有创造性
人的智慧来自于创造。智慧型教师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了,智慧丰富了,才有可能带出拥有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内容相近的课堂教学,时间久了很容易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变成一种教学的熟练工,使自己的教学失去创造性。失去创造性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智慧型的教师的,创造性应该是智慧型教师的一个特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智慧型的教师应该有对教材的真知灼见,并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在高二年级使用人教大纲版教材时,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将教学内容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如:将选修中《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调整到必修第二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部分,在学习了细胞的各种结构后,要求学生从膜系统的角度进行相应的总结,归纳生物膜系统的结构特点、功能以及应用。这样的重新编排与处理,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也更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过程。
再如,关于遗传与变异部分,教材是安排在生殖与发育(包括减数分裂)后,按照如下顺序编排: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生物的变异——人类的遗传病与优生。这一编排,对于学生理解遗传与变异的本质是有利的,学生在学习遗传基本规律前,已明确了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需要经过减数分裂,明确遗传物质是DNA并且知道了DNA是如何传递与表达遗传信息的,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学生对于遗传规律的接受是比较容易的,但这一编排与科学发展史上人类对遗传与变异的认识过程是不相吻合的。诚然,学生的认识过程不必也不可能重复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一定程度上遵循科学发展的线索,不仅是符合人类对科学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观点与方法的。鉴于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处理,形成了《生命的延续》单元,内容及顺序编排为,即第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生殖的类型;生物的个体发育),第二章: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的启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行为变化;性别的决定与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遗传定律的应用),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学基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的表达),第四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变异的应用;生物的进化)。
三、智慧型教师应该不断进行研究与反思
一个智慧型的教师不仅仅是教育的实践者,而且也应该是教育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只有把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到达智慧的理想境界,为开展教育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智慧型的教师也应该是善于反思的。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回溯性研究,可以使自己对日常的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发现研究的问题。教师的教学生涯应该是与研究和反思相伴的。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倡导探究性学习已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探究性学习也成为教学中的一种基本理念。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显然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着实践的尝试。2002年到2004年,我利用任教初中生物教学的机会,营造探究性学习的课堂环境,一轮教学除了少数几节课外,其余课几乎都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在高中教学中,我也尽量创设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条件。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适用于探究性学习的,事实上也不必让所有的知识都通过探究性学习来完成,有些教材内容采用接受式的学习会有更高的效率。比如,高中生物教材中细胞的化学成分是一些事实知识的介绍,从内容上来讲并不具有探究的必要;细胞工程、基因工程与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因其技术的复杂性,也难以通过探究性的方式来实施,通过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应该是更合适的处理方式。此外,更多的教学内容可以是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结合。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编辑 王宇华
每一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职业追求。初为人师时,我一直以“一个好教师胜过万卷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做一个“好教师”是我的追求。但长期以来,什么样的教师是一个好教师似乎一直是觉得模糊的,当我见到“智慧型教师”这个名称时,我对好教师的理解忽然清晰起来:一个好教师就应该是一个智慧型教师。从教28年,我一直在追求着做一个好教师,一个智慧型的教师。我清楚自己离智慧型教师还有差距,但有了追求,有了践行,也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或许智慧型教师本应该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与标准,因此追求的过程本身应该就是一个目标。我愿以自己追求与践行过程中的感悟与同行们分享。
一、智慧型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有执着的价值追求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想,也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智慧。时代在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对课堂教学价值的追求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智慧型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但在改革的进程中,外部环境也会不断发生着改变,有些变化会冲击教师对于本学科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智慧型教师必须能面对这种冲击,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定自己的追求。
我从1981年开始从教,恰逢恢复高考后生物首次成为高考科目,当时生物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是30分,随后的1982年增至50分,1986年增至70分。1992年,全国除少数省外,绝大多数的省都开始实施“3 2高考方案”,生物学科被取消了高考。从1999年开始,新一轮高考改革又陆续展开,生物又先后在先行改革的省份以及全国进入到高考的科目中。在我国,高考对于中学教学的影响不言而喻,高考的被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科的地位,自然也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生物高考的一波三折,折射了生物学科教学的曲曲折折,在这种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教师如果只是随波逐流,就很容易陷于迷惘而迷失自己。教师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与追求,才能在教学中保持旺盛的斗志与激情,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追求。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不仅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与学生的生活、健康以及未来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高考的取消给中学生物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部分教师从此改行,一部分教师从此消极对待。我在经过了沉重的反思后,觉得生物学科被取消高考,是坏事,也未必不是件好事。没有了升学压力、没有了高考对教学的影响,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进行教学改革与尝试的良好外部环境,可以更好地落实生物学科的全面教育功能。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在高考被取消的那几年中,我的课堂教学尽管学生在学科知识的掌握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课堂可以更多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可以更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更多地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动机更多地源于学科教学的魅力而产生的兴趣而非高考升学等外部压力。也正是在那几年,我个人也从高考中解脱出来,可以更多地学习理论,更多地进行教学研究,无论是从理论还是教学能力上说,自己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新一轮高考改革重新恢复了生物的高考,生物学科重新得到重视,但此时我们又面临一个新的选择:是单纯追求高考的成绩,进行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还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教学追求?在现实的背景下,置高考于不顾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对学生不负责的,但单纯的应试与自己的教学追求也是相悖的,能否在高考应试与全面发展学生素养间找到更多的结合点呢?我确立了《生物学科高考应试与发展学生素养研究》的课题,并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我认为,高考与学科全面素养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也存在着许多统一的方面。比如,生物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目标;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生物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这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指导思想。近几年来我大多数时间在从事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工作,始终坚持既让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又努力使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能得到较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追求。
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使我体会到,学科被“重视”是一个机遇,被“冷落”也是一个机会,关键在于自身能否把握,是否有坚定不移的追求目标和对此执着的追求态度。
二、智慧型教师应该具有创造性
人的智慧来自于创造。智慧型教师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了,智慧丰富了,才有可能带出拥有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内容相近的课堂教学,时间久了很容易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变成一种教学的熟练工,使自己的教学失去创造性。失去创造性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智慧型的教师的,创造性应该是智慧型教师的一个特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智慧型的教师应该有对教材的真知灼见,并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在高二年级使用人教大纲版教材时,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将教学内容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如:将选修中《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调整到必修第二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部分,在学习了细胞的各种结构后,要求学生从膜系统的角度进行相应的总结,归纳生物膜系统的结构特点、功能以及应用。这样的重新编排与处理,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也更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过程。
再如,关于遗传与变异部分,教材是安排在生殖与发育(包括减数分裂)后,按照如下顺序编排: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生物的变异——人类的遗传病与优生。这一编排,对于学生理解遗传与变异的本质是有利的,学生在学习遗传基本规律前,已明确了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需要经过减数分裂,明确遗传物质是DNA并且知道了DNA是如何传递与表达遗传信息的,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学生对于遗传规律的接受是比较容易的,但这一编排与科学发展史上人类对遗传与变异的认识过程是不相吻合的。诚然,学生的认识过程不必也不可能重复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一定程度上遵循科学发展的线索,不仅是符合人类对科学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观点与方法的。鉴于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处理,形成了《生命的延续》单元,内容及顺序编排为,即第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生殖的类型;生物的个体发育),第二章: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的启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行为变化;性别的决定与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遗传定律的应用),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学基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的表达),第四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变异的应用;生物的进化)。
三、智慧型教师应该不断进行研究与反思
一个智慧型的教师不仅仅是教育的实践者,而且也应该是教育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只有把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到达智慧的理想境界,为开展教育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智慧型的教师也应该是善于反思的。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回溯性研究,可以使自己对日常的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发现研究的问题。教师的教学生涯应该是与研究和反思相伴的。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倡导探究性学习已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探究性学习也成为教学中的一种基本理念。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显然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着实践的尝试。2002年到2004年,我利用任教初中生物教学的机会,营造探究性学习的课堂环境,一轮教学除了少数几节课外,其余课几乎都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在高中教学中,我也尽量创设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条件。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适用于探究性学习的,事实上也不必让所有的知识都通过探究性学习来完成,有些教材内容采用接受式的学习会有更高的效率。比如,高中生物教材中细胞的化学成分是一些事实知识的介绍,从内容上来讲并不具有探究的必要;细胞工程、基因工程与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因其技术的复杂性,也难以通过探究性的方式来实施,通过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应该是更合适的处理方式。此外,更多的教学内容可以是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结合。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