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研究玉米大豆间作行距对大豆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在大田试验中,设置8个不同行距处理及单一种植大豆、单一种植玉米2个对照处理,研究大豆农艺形状、品质、产量及总产值各指标。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间作行距为45 cm时,大豆农艺性状较理想,大豆、玉米产量最高,种植总产值最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玉米大豆间作行距对大豆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在大田试验中,设置8个不同行距处理及单一种植大豆、单一种植玉米2个对照处理,研究大豆农艺形状、品质、产量及总产值各指标。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间作行距为45 cm时,大豆农艺性状较理想,大豆、玉米产量最高,种植总产值最高。
其他文献
来水过程、工程特性和运行管理方式等不确定性因素复杂多变又相互影响,使得水库防洪调度风险估计成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本文对当前水库防洪调度风险估计基本概念、风险因子识别与概率分布、风险估计常用方法及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目前,水库防洪调度风险估计方法依旧存在风险因子的概率分布函数难以准确给出、计算维度较高、确定性问题转化成随机性问题较难等不同缺陷,如何平衡风险估计结果的精确度和计算量之间的矛盾仍有待
数字技术能为治理赋能、为社会赋权、为市场增效已成为共识。随着数字治理深度和广度的逐渐增强、温度和效度的稳步提升,基层数字治理成为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数字治理旨在打破严密的科层制所采用的常规运作模式,通过信息开放、数据共享、组织互动,以扁平化结构处理集权与分权的话语重塑,以协同治理机制实现治理流程再造、治理范围扩展、治理效能提升。尽管基层数字治理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
中国的城市经济学研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和讨论,一方面源于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城市经济学研究仍有较大的挖掘空间。与西方的城市经济学研究相比,中国的城市经济学研究主要以城市化为核心,从广义城市经济学角度展开,重点关注城市的经济增长。在面临数量型城市化基本结束、城市发展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提升到“决定性”的新形势下,中国城市经济学研究未来需要加
针对部分脉冲宽度窄、采样点数少的雷达信号监测应用场景,提出一种新的雷达信号脉内调制自动识别算法。采用小波变换与瞬时自相关相结合的方法,提取雷达信号瞬时频率特征,根据不同调制方式雷达信号的特征差别,实现了对常规信号、线性调频信号、非线性调频信号、二相编码信号、四相编码信号、二进制频率编码信号和四进制频率编码信号七种不同调制方式雷达信号识别。在不同数据量条件下,仿真结果表明,识别准确率随着码元个数或单
粮食的高质量存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随着农业机械技术的快速发展,谷物烘干机已经全面替代了传统的自然晾晒模式,且机型也向着大型化、高效化、自动化方向进步。循环式谷物烘干机是应用较早的粮食烘干设备,且其在我国的使用量很大,重点研究了循环式谷物烘干机的应用价值,说明了循环式谷物烘干机的技术原理与机械组成,并为循环式谷物烘干机设计了合理的电气控制方案,希望能够帮助我国循环式谷物烘干机技术实现进一步提升
在当前制定的三螺旋创新理论的支持下,提出了"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就业"相结合的新的三螺旋模式,构建了毕业设计的创新性、顶岗实习的专业性、就业的职业性相互支持发展的三螺旋一体化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能帮助学生对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在分析三螺旋理论以及"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构建的基础上,对三螺旋理论下的"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构建应用与管理进行简要剖析。
目的 分析2018—2020年南宁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掌握该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为食源性疾病暴发及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2020年南宁市41家哨点医院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对生物样本进行培养和检验。结果 2018—2020年南宁市各哨点医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病例19 346例,9—12月病例最多(40.6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的小鼠脑内微量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装置制备稳定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将C57BL/6J雌性小鼠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应用新型微量注射装置进行单侧纹状体内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对照组则使用普通微量注射器。建模后,观测记录小鼠异常行为并统计分析黑质和纹状体组织学改变。结果 旋转实验提示,实验组小鼠均出现阿扑吗啡
<正>经此建设,北京的城市中心由历史上的皇宫转移到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成了首都的核心地带。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标志和记忆,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其城市建筑,也是新中国72年发展史的缩影。上世纪50年代,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筑",见证了新中国城市建设者的智慧与荣光。
目的 检测分析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为今后类似事件的防控和快速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处理总则要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采集可疑食物样本和病例生物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 此次事件共发现病例25例,发病潜伏期平均为22 h(6~38 h),发病曲线呈点源暴露模式。发病全部为农民;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9岁;起病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