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幸福的人 刘 钰
有个年轻人,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一次,他得到了大师指点,对面的大山深处埋藏着一处金矿。
于是,年轻人很早就上了路,在丛山深处,他总是顺着前人留下的足迹向前跋涉。因为他知道那是最近的路。
但在一座独木桥头,他不得不停止了脚步。桥看起来已经年久失修了,他分明看见不远处有断裂的痕迹。他犹豫了,不往前走,在这崇山峻岭中就找不到去对面的路了。他走了整整7天,为的就是等这一刻啊,可要是往前面走,又不知道那桥能否撑住,要是有什么闪失……
他不敢再往下想,可是他又不甘心。他把身体蜷伏在桥上,正想一步一步往前面爬,忽然有人在喊他,前面危险。是个砍柴人。
可到这种地步了,我还有选择么?过了桥,面对我的就是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了,我不想放弃。
见他执意要过桥,砍柴人只是淡淡地说:我每天从这里经过,都会看见一些人想到对面山上去,但都适可而止了。这个时候,你应该想想什么才是你最重要的。
他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回了头,朝了另一个方向下山。后来他成了一个有名的木匠,他每次从这里经过,遇着想过桥的,他说着与砍柴工同样的话。可有一次他忍不住了,走到了桥头,捡了一颗圆石滚过去,只听见“砰”的一声,桥,塌了。他庆幸自己当时的冷静。
人生中很多时候,放弃是一种大智,谁学会了放弃,谁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温总理“民生四句话” 张铁鹰
3月31日至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后,乘飞机从万象赶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先后考察走访了傣族、景颇族、德昂族3个少数民族村寨。考察中,温总理强调:“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保障是民生之安。”(4月3日《人民日报》)
这“民生四句话”不深奥,其含义人人能懂,但温总理站在云南偏远的民族村寨专门强调,其意味就格外深长了。
首先,这是温总理对各级政府过去几年重视民生工作的肯定。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民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全部免除,职业教育的补助增加,大学的各类助学、奖学金力度不断加大;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日益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超过85%;分配更趋合理,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各种救助措施不断完善;城镇人口全部被纳入医保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开始向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农村人口全面享受社会养老已为时不远。
其次,这也是温总理对各级政府继续做好民生工作的鞭策。在民生日益改善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各地民生工作的不平衡,特别是偏远地区、民族地区,一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民生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再就业压力巨大,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民生工作的整体发展,也影响着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各级政府不仅要继续加大民生投入,而且要继续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对事关民生的事情优先办理,对涉及民生的问题抓紧解决。民生问题解决好了,群众满意了,社会更加和谐了,中央也就放心了。
警惕教育“养蛋思维”的捆绑效应 雷泓霈
3月13日《生活新报》报道,听说过养鱼、养鸟、养小猫小狗,听过养蛋吗?昆明一小学就有这样的稀奇事。在老师动员下,全校1087个小学生个个都养蛋,学校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有同学称,养蛋后,自己才体会到了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
虽说是为了培养爱心,可这种所谓的创新还是让人有点害怕,因为“千名小学生蛋不离身”,“学校还成立小督察组,负责监督”,已形成了不良的捆绑效应,“学生害怕自己养的蛋会被打破,下课时就会十分的当心,不会乱跑乱跳,上楼梯时也会靠右行,遵守学校的规定”。
也就是说,因为孩子身上揣着鸡蛋,不得不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得不扔掉与生俱来的童真撒欢、活泼乱跳、风风火火和爬高上低,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情就会绵羊化、温顺化。孩子倒是变得细心了,可天性舒张、奔腾不羁的想像力、抗风险能力以及原汁原味的童年也就会因此而断送。用孩子童趣的丧失换取眼前的安全效应和爱心效应,代价还是有点高!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们拥有一尘不染的童心、天真好奇的求知和想像萌芽,这是孩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潜能发展,教育应该充分挖掘孩子的这种天性,为这种天性、调皮找到赏识入口,使孩子的这种能量既能得到强势发展,又不至于形成安全威胁、爱心等情商元素缺乏。这就是学术界倡导的“十字型教育模式”:十字型的“横”代表西方教育的知识面宽,创造力、适应性、独立性和实践能力强,以及孩子的顽皮和无所顾忌的个性;“竖”是指东方孩子的逻辑思维、知识深度、理解水平、统一规范、集体主义以及听话、不好动等个性。“十字型人才”被认为是世界公民最优秀的人才。建立在智商、情商和挫折商基础上的“十字型人才”才是和谐教育、开阔教育和值得信赖的教育。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诸多教育缺乏这种海阔天空的教育思维,取而代之的是急功近利、注重眼前等“蛋壳思维”, 想起日本的“野养教育法”,让幼儿园的孩子在零下摄氏度气温中光着上身跑步,锻炼吃苦和耐寒能力,还有澳大利亚的“粗养养育法”,父母将孩子放到太阳蒸烤的环境中,不给孩子遮阳伞,任由孩子的皮肤晒成古铜色。更有甚者,一位俄罗斯的父亲,竟然带着他两岁的孩子在零下十几度的黑海冬泳,他们的教育方法非常开放,手段非常豁达,而不是像我们一样“思维就像针尖一样小”。对照这些例子,再想想当今青少年的竞争力弱化、生活能力残疾化,我们还只从蛋壳中跳出来,给孩子放眼天下、博大精深、独立潮头的教育海阔天空吧!
失败要趁早 张丽霞
张爱玲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出名要趁早。成了无数人前进的动力。
前几天听到一句话:失败要趁早。觉得这话说得比张爱玲要好。
出名得早了,比如明星,因为机遇,年轻时凭一部戏就一炮而红。但是风水轮流转,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更何况长江后浪推前浪。早出名的人,说不定万一哪天倒霉了,他就很容易活在过去的辉煌里不愿面对现实。
曾经当红的明星,不容易放下身价去从事需要看人脸色的营生;从重要岗位退下来的领导,也很难拉下脸去做被人管束的工作。过早的出名,成了他们眼下生活的绊脚石。成名太早的人,容易心高气傲,反而不利于为人处世。
曾经有人找工作,厨房干过,送水干 过,商场理货也干过,可每次都干不长,不是被老板炒鱿鱼就是自己不愿干,原来他曾经是个老板。过惯了颐指气使的日子,受不了被人呼来喝去的工作。
所以,还不如说,失败要趁早,年轻时多经历几次失败,可以为日后的成功积累经验。一旦成功了,知道一切都不容易,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即使再次失败,也会屡败屡战,因为多次的失败已使他的心变得坚强,变得不容易被打倒。一个年纪轻轻就幸运地当老板做大人物的人,在他破产之后,让他再去打工当小人物,他会觉得掉价。曾经的风云人物忽然失去光环,并且让他过着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那是一道不容易逾越的障碍,对他来说,还很可能是个根本跨不过去的坎儿。
失败要趁早,莫等到老了蔫了才失败,到那时,要翻身已来不及了。
循环使用的教材缘何“很脏很可怕” 白 峰
从2008年新学期开始,江苏、山东、山西等省都将开始实施义务教育阶段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作为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节约社会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在江苏,循环教材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课程内容更新太快、教材残缺破损、卫生状况堪忧等,引起了部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2月25日《人民日报》)
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好处不言自明,既是一项环保事业,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行动,同时可以减轻政府和家庭负担。
就是这项利国利民的天大好事,为何得不到家长和学生理解,引起部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呢?认为其很脏,后果很可怕。依笔者之见,关键是好事没办好,或者说是没有办到位。要让此等好事,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笔者认为得从多方面着手。
首先,要宣传好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好处,让家长和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更能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角度去思考,去考虑。只要宣传到位、管理得当,教科书循环使用才能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让家长和学生既要考虑自己的用书。还要从利国利民的大计去考虑,既是自己的事,也是大家的事。唯有如此,才会让家长放心,孩子称心。
其次,作为教育部门和教材出版商要从教科书循环使用的角度去考虑,考虑教材循环使用的价值。一是要生产出耐用的教科书,目前一些教科书仅用一年就已破损不堪,对学生学习造成心理压力。教材出版单位要考虑到教科书循环使用就要生产出封皮很厚实,书页很耐用的教科书。从科技上创新,对书页有新要求,让写在书上的字能擦拭掉,防止前人用过的答案或者读书要点留存在书中,也取消了学生有书却不敢在书上写字的尴尬。二是让循环使用的教科书更新换代周期要长些,防止因教材内容更换速度太快,使用一年半载,内容已物是人非,既然是循环使用的教科书,至少书本内容5年之内要保持稳定,这样才能达到循环使用的效果。三是每年教科书用完时让卫生部门集中实施消毒,严格控制各种病菌的侵入。消除家长和学生所担心万一消毒不好,导致疾病传染的疑虑。
最后,作为学校,要理性化、人性化的管理循环使用教科书,不要认为这些教材是公用财产,只让孩子在课堂上使用,而不让孩子将书拿回家,书是用来学习的,不是做样子的,如一本教科书只是为了爱惜而爱惜,为了循环使用而使用。那么学生手中的书,拿在手里怕弄脏,含在口里怕化了,起不到循环使用的效果。
要把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好事办好,不再是“很脏很可怕”,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财政部门,既要积极地进行探索,更要尊重学生和家长,同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决不能以简单的方法去办好事,好事再好,办不好还是坏事;坏事再坏,变成好事也是好事。
擒拿歹徒需要两种“挺身” 姚泰和
林毓新,新疆电力公司一名职工,在新疆大学附近,路遇一歹徒抢劫大学生赵腾的手机,便挺身而出,在追赶擒拿歹徒时被打伤。
这是4月2日新疆电视台播出的一条新闻,题为《见义勇为的林毓新》。看过之后,觉得颇有议之必要。要议的是两个字:“挺身”。
从电视的荧屏上我们看到,林毓新的见义勇为是一贯的:在外面吃饭,酒鬼寻衅闹事殴打同事,他因“挺身”而出保护同事被打伤过;在路上见到有坏人调戏妇女,他因“挺身”而出厉言制止被打伤过;在超市,有无赖摸走商品不付钱撒腿就跑,也是他“挺身”而出追了回来
这种“挺身”,无疑可贵,无疑高尚,只有当这种敢“挺身”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种种歹徒才会销声匿迹,乾坤才会朗朗,世间才会和谐。
然,在这条新闻中,人们可能往往只顾注意了擒拿歹徒的英雄林毓新,却很可能会忽视了另一个人,就是赵腾。而这个人,恰恰也是忽视不得的。因为,在警方破案的过程中,恰恰就是一些被施救的人,由于这样那样的顾虑,不出面作证,致使案件搁浅,也就使得警方乃至媒体一次次地向社会呼吁,要求受害方站出来指证。就这样,到最后,仍有人还是不出来。结果便是,英雄流血又流泪;警方难破案;歹徒逍遥法外。但这条新闻中的赵腾却不是这样:他当时非但没有走,而且一直守候在林毓新身边悉心护理,对林毓新说:“你好好治疗,我让我爸妈来付钱!”这样的态度,不但让见义勇为的英雄心觉欣慰,也给警方提供了人证。而作人证,同样要担被报复的风险,同样需要有大无畏的勇气。所以,赵腾远比那些获了救,却一声不吭早早就溜跑的人或者躲在后边死活不出来指证嫌疑犯的人,要重情讲义得多,要勇敢无私得多,要光明磊落得多。所以我才说,受害人或者被施救的人,他们的“挺身”也很重要。
匡扶正义,擒拿歹徒,构建和谐,像林毓新这样的“挺身”、像赵腾这样的“挺身”,缺一不可。
作家“乐不思文”,谁之过? 武 洁
3月29日,台湾作家张大春与大陆作家莫言举行了一场名为“讲故事的人”的主题对话活动。对话中,莫言在对比两岸作家的创作与生存状态时称,相对于台湾作家专职写作面临生存危机来说,大陆作家因为有各级作家协会补贴,所以没有太多来自生存方面的压力,反倒过于养尊处优,十年不写作照样有饭吃。(3月31日《大河报》)
科学界要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少不了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尽管这个积累的过程显得十分漫长,但是科学成果的最终暴发毕竟离不开漫长的准备和酝酿期,这一科学生产的客观规律理应得到尊重,对于科学硕果的培植也需具备应有的耐心,从这个意义上说,给予科研工作者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某种程度上正是对科学和创新活动最有力的推动和支持。科学如此,文学亦有相通之处,尽管作家很多时候会文思如泉涌,下笔几千言,但这样高亢的写作状态显然不会是一种常态,在文思泉涌、下笔千言的背后显然也离不开漫长的积累,甚至是痛苦的求索。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作家十年不写作照样有饭吃的情形, 似乎大可不必大加挞伐,给予作家们相对宽松自由的生存环境,也未尝不可理解为对于真正意义上名著的期待。
不过,尽管作家不可能像流水线上的工人那样定期定量地生产出文学作品来,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也同样离不开作家的上下求索与厚积薄发,但是,当大陆作家呈现出没有太多的生存压力,甚至过于养尊处优,以至十年不写作照样有饭吃的状态时,这样的宽松,如此的自由,恐怕仍需质疑。不错,对于正处于酝酿期的作家来说,“十年不写作”固然无可厚非,对于文学作品的等待,公众也应体现出应有的耐心,但是,不写作却并不意味着可以悠哉游哉、甚至拿着作协的补贴养尊处优起来。正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对于以艺术创作为职业的作家来说,本该有“上下求索灵感,处处寻觅文思”的精神,当因为不菲的作协补贴而“此间乐,不思文”的话,“业荒于嬉”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协的经费究竟如何使用和分配,其实大有讲究,补贴的高低完全以作家的名气大小,级别的高低来分配,尽管看似十分在理,缺陷与误区其实也相当明显,一方面形成部分不思产出的作家养尊处优,另一边却是积极创作的年轻作家因为无法进入作协的圈子而难获生活补贴。可见,要从根本上避免“作协乐,不思文”的怪现状,作协经费的分配模式恐怕还需打破陈规,敞开大门。
“房价跌”不必“投鼠忌器” 吴 江
全国人大代表袁超指出,当前房价还有50%左右的下浮空间。他表示商品房开发过程中增加了开发商与权力交换的成本,而这些成本都转嫁给消费者,推高了房价。(3月13日《南方日报》)
尽管终于有人大代表对于房价的下调空间作出了预期,但是,房价下落还未真正实现,对于房价下跌的担心倒层出不穷起来,这不,已经有人忧心于房价真要下跌50%的严重后果,根据上海银监局近日发布的《2007年度上海市房地产信贷运行报告》,去年中资商业银行增量贷款中有27,5%投向了房地产业,至12月末,中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2,2%。如果加上大量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其他贷款,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假如房价真的跌掉一半的话,整个银行业确实可能都将掉进深渊。
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预测应该说并不夸张,其实无须预测,咱也不乏镜鉴,远有香港日本的楼市泡沫,近有美国的次贷危机,房地产本就是个风险行当,再加上其金融属性,一旦房地产价格下跌,当初放贷助涨的银行当然不可能不去承担后果,而去独善其身。事实上,世界上本没什么稳赚不赔的好事,做生意的不可能永远大赚,即便是打工也难免要有失业的风险,银行当然也概莫能外,赚得盆满钵满,意气风发时,其实就该预料到拐点迟早来临,更应对于未来的走势,可能的下跌有所预警,提前调整,做好准备才是。
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关利益集团大可不必对委员一句“房价有50%下调空间”而如此担惊受怕,市场的调整从来都需遵循它自有的规律,并不会因为助涨便永远上涨,也不会因为惧跌便永远不跌。
综上所述,尽管房价下跌“后果很严重”,但却大可不必“投鼠忌器”,正所谓,该跌的迟早要跌,甚至早跌要比晚跌好,与其硬撑到最后的怦然下落,当然不如自我调适的软着陆来得舒服。
有个年轻人,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一次,他得到了大师指点,对面的大山深处埋藏着一处金矿。
于是,年轻人很早就上了路,在丛山深处,他总是顺着前人留下的足迹向前跋涉。因为他知道那是最近的路。
但在一座独木桥头,他不得不停止了脚步。桥看起来已经年久失修了,他分明看见不远处有断裂的痕迹。他犹豫了,不往前走,在这崇山峻岭中就找不到去对面的路了。他走了整整7天,为的就是等这一刻啊,可要是往前面走,又不知道那桥能否撑住,要是有什么闪失……
他不敢再往下想,可是他又不甘心。他把身体蜷伏在桥上,正想一步一步往前面爬,忽然有人在喊他,前面危险。是个砍柴人。
可到这种地步了,我还有选择么?过了桥,面对我的就是一生享之不尽的财富了,我不想放弃。
见他执意要过桥,砍柴人只是淡淡地说:我每天从这里经过,都会看见一些人想到对面山上去,但都适可而止了。这个时候,你应该想想什么才是你最重要的。
他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回了头,朝了另一个方向下山。后来他成了一个有名的木匠,他每次从这里经过,遇着想过桥的,他说着与砍柴工同样的话。可有一次他忍不住了,走到了桥头,捡了一颗圆石滚过去,只听见“砰”的一声,桥,塌了。他庆幸自己当时的冷静。
人生中很多时候,放弃是一种大智,谁学会了放弃,谁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温总理“民生四句话” 张铁鹰
3月31日至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后,乘飞机从万象赶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先后考察走访了傣族、景颇族、德昂族3个少数民族村寨。考察中,温总理强调:“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保障是民生之安。”(4月3日《人民日报》)
这“民生四句话”不深奥,其含义人人能懂,但温总理站在云南偏远的民族村寨专门强调,其意味就格外深长了。
首先,这是温总理对各级政府过去几年重视民生工作的肯定。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民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全部免除,职业教育的补助增加,大学的各类助学、奖学金力度不断加大;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日益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超过85%;分配更趋合理,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各种救助措施不断完善;城镇人口全部被纳入医保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开始向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农村人口全面享受社会养老已为时不远。
其次,这也是温总理对各级政府继续做好民生工作的鞭策。在民生日益改善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各地民生工作的不平衡,特别是偏远地区、民族地区,一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民生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再就业压力巨大,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民生工作的整体发展,也影响着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各级政府不仅要继续加大民生投入,而且要继续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对事关民生的事情优先办理,对涉及民生的问题抓紧解决。民生问题解决好了,群众满意了,社会更加和谐了,中央也就放心了。
警惕教育“养蛋思维”的捆绑效应 雷泓霈
3月13日《生活新报》报道,听说过养鱼、养鸟、养小猫小狗,听过养蛋吗?昆明一小学就有这样的稀奇事。在老师动员下,全校1087个小学生个个都养蛋,学校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有同学称,养蛋后,自己才体会到了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
虽说是为了培养爱心,可这种所谓的创新还是让人有点害怕,因为“千名小学生蛋不离身”,“学校还成立小督察组,负责监督”,已形成了不良的捆绑效应,“学生害怕自己养的蛋会被打破,下课时就会十分的当心,不会乱跑乱跳,上楼梯时也会靠右行,遵守学校的规定”。
也就是说,因为孩子身上揣着鸡蛋,不得不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得不扔掉与生俱来的童真撒欢、活泼乱跳、风风火火和爬高上低,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情就会绵羊化、温顺化。孩子倒是变得细心了,可天性舒张、奔腾不羁的想像力、抗风险能力以及原汁原味的童年也就会因此而断送。用孩子童趣的丧失换取眼前的安全效应和爱心效应,代价还是有点高!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们拥有一尘不染的童心、天真好奇的求知和想像萌芽,这是孩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潜能发展,教育应该充分挖掘孩子的这种天性,为这种天性、调皮找到赏识入口,使孩子的这种能量既能得到强势发展,又不至于形成安全威胁、爱心等情商元素缺乏。这就是学术界倡导的“十字型教育模式”:十字型的“横”代表西方教育的知识面宽,创造力、适应性、独立性和实践能力强,以及孩子的顽皮和无所顾忌的个性;“竖”是指东方孩子的逻辑思维、知识深度、理解水平、统一规范、集体主义以及听话、不好动等个性。“十字型人才”被认为是世界公民最优秀的人才。建立在智商、情商和挫折商基础上的“十字型人才”才是和谐教育、开阔教育和值得信赖的教育。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诸多教育缺乏这种海阔天空的教育思维,取而代之的是急功近利、注重眼前等“蛋壳思维”, 想起日本的“野养教育法”,让幼儿园的孩子在零下摄氏度气温中光着上身跑步,锻炼吃苦和耐寒能力,还有澳大利亚的“粗养养育法”,父母将孩子放到太阳蒸烤的环境中,不给孩子遮阳伞,任由孩子的皮肤晒成古铜色。更有甚者,一位俄罗斯的父亲,竟然带着他两岁的孩子在零下十几度的黑海冬泳,他们的教育方法非常开放,手段非常豁达,而不是像我们一样“思维就像针尖一样小”。对照这些例子,再想想当今青少年的竞争力弱化、生活能力残疾化,我们还只从蛋壳中跳出来,给孩子放眼天下、博大精深、独立潮头的教育海阔天空吧!
失败要趁早 张丽霞
张爱玲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出名要趁早。成了无数人前进的动力。
前几天听到一句话:失败要趁早。觉得这话说得比张爱玲要好。
出名得早了,比如明星,因为机遇,年轻时凭一部戏就一炮而红。但是风水轮流转,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更何况长江后浪推前浪。早出名的人,说不定万一哪天倒霉了,他就很容易活在过去的辉煌里不愿面对现实。
曾经当红的明星,不容易放下身价去从事需要看人脸色的营生;从重要岗位退下来的领导,也很难拉下脸去做被人管束的工作。过早的出名,成了他们眼下生活的绊脚石。成名太早的人,容易心高气傲,反而不利于为人处世。
曾经有人找工作,厨房干过,送水干 过,商场理货也干过,可每次都干不长,不是被老板炒鱿鱼就是自己不愿干,原来他曾经是个老板。过惯了颐指气使的日子,受不了被人呼来喝去的工作。
所以,还不如说,失败要趁早,年轻时多经历几次失败,可以为日后的成功积累经验。一旦成功了,知道一切都不容易,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即使再次失败,也会屡败屡战,因为多次的失败已使他的心变得坚强,变得不容易被打倒。一个年纪轻轻就幸运地当老板做大人物的人,在他破产之后,让他再去打工当小人物,他会觉得掉价。曾经的风云人物忽然失去光环,并且让他过着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那是一道不容易逾越的障碍,对他来说,还很可能是个根本跨不过去的坎儿。
失败要趁早,莫等到老了蔫了才失败,到那时,要翻身已来不及了。
循环使用的教材缘何“很脏很可怕” 白 峰
从2008年新学期开始,江苏、山东、山西等省都将开始实施义务教育阶段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作为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节约社会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在江苏,循环教材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课程内容更新太快、教材残缺破损、卫生状况堪忧等,引起了部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2月25日《人民日报》)
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好处不言自明,既是一项环保事业,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行动,同时可以减轻政府和家庭负担。
就是这项利国利民的天大好事,为何得不到家长和学生理解,引起部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呢?认为其很脏,后果很可怕。依笔者之见,关键是好事没办好,或者说是没有办到位。要让此等好事,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笔者认为得从多方面着手。
首先,要宣传好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好处,让家长和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更能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角度去思考,去考虑。只要宣传到位、管理得当,教科书循环使用才能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让家长和学生既要考虑自己的用书。还要从利国利民的大计去考虑,既是自己的事,也是大家的事。唯有如此,才会让家长放心,孩子称心。
其次,作为教育部门和教材出版商要从教科书循环使用的角度去考虑,考虑教材循环使用的价值。一是要生产出耐用的教科书,目前一些教科书仅用一年就已破损不堪,对学生学习造成心理压力。教材出版单位要考虑到教科书循环使用就要生产出封皮很厚实,书页很耐用的教科书。从科技上创新,对书页有新要求,让写在书上的字能擦拭掉,防止前人用过的答案或者读书要点留存在书中,也取消了学生有书却不敢在书上写字的尴尬。二是让循环使用的教科书更新换代周期要长些,防止因教材内容更换速度太快,使用一年半载,内容已物是人非,既然是循环使用的教科书,至少书本内容5年之内要保持稳定,这样才能达到循环使用的效果。三是每年教科书用完时让卫生部门集中实施消毒,严格控制各种病菌的侵入。消除家长和学生所担心万一消毒不好,导致疾病传染的疑虑。
最后,作为学校,要理性化、人性化的管理循环使用教科书,不要认为这些教材是公用财产,只让孩子在课堂上使用,而不让孩子将书拿回家,书是用来学习的,不是做样子的,如一本教科书只是为了爱惜而爱惜,为了循环使用而使用。那么学生手中的书,拿在手里怕弄脏,含在口里怕化了,起不到循环使用的效果。
要把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好事办好,不再是“很脏很可怕”,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财政部门,既要积极地进行探索,更要尊重学生和家长,同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决不能以简单的方法去办好事,好事再好,办不好还是坏事;坏事再坏,变成好事也是好事。
擒拿歹徒需要两种“挺身” 姚泰和
林毓新,新疆电力公司一名职工,在新疆大学附近,路遇一歹徒抢劫大学生赵腾的手机,便挺身而出,在追赶擒拿歹徒时被打伤。
这是4月2日新疆电视台播出的一条新闻,题为《见义勇为的林毓新》。看过之后,觉得颇有议之必要。要议的是两个字:“挺身”。
从电视的荧屏上我们看到,林毓新的见义勇为是一贯的:在外面吃饭,酒鬼寻衅闹事殴打同事,他因“挺身”而出保护同事被打伤过;在路上见到有坏人调戏妇女,他因“挺身”而出厉言制止被打伤过;在超市,有无赖摸走商品不付钱撒腿就跑,也是他“挺身”而出追了回来
这种“挺身”,无疑可贵,无疑高尚,只有当这种敢“挺身”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种种歹徒才会销声匿迹,乾坤才会朗朗,世间才会和谐。
然,在这条新闻中,人们可能往往只顾注意了擒拿歹徒的英雄林毓新,却很可能会忽视了另一个人,就是赵腾。而这个人,恰恰也是忽视不得的。因为,在警方破案的过程中,恰恰就是一些被施救的人,由于这样那样的顾虑,不出面作证,致使案件搁浅,也就使得警方乃至媒体一次次地向社会呼吁,要求受害方站出来指证。就这样,到最后,仍有人还是不出来。结果便是,英雄流血又流泪;警方难破案;歹徒逍遥法外。但这条新闻中的赵腾却不是这样:他当时非但没有走,而且一直守候在林毓新身边悉心护理,对林毓新说:“你好好治疗,我让我爸妈来付钱!”这样的态度,不但让见义勇为的英雄心觉欣慰,也给警方提供了人证。而作人证,同样要担被报复的风险,同样需要有大无畏的勇气。所以,赵腾远比那些获了救,却一声不吭早早就溜跑的人或者躲在后边死活不出来指证嫌疑犯的人,要重情讲义得多,要勇敢无私得多,要光明磊落得多。所以我才说,受害人或者被施救的人,他们的“挺身”也很重要。
匡扶正义,擒拿歹徒,构建和谐,像林毓新这样的“挺身”、像赵腾这样的“挺身”,缺一不可。
作家“乐不思文”,谁之过? 武 洁
3月29日,台湾作家张大春与大陆作家莫言举行了一场名为“讲故事的人”的主题对话活动。对话中,莫言在对比两岸作家的创作与生存状态时称,相对于台湾作家专职写作面临生存危机来说,大陆作家因为有各级作家协会补贴,所以没有太多来自生存方面的压力,反倒过于养尊处优,十年不写作照样有饭吃。(3月31日《大河报》)
科学界要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少不了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尽管这个积累的过程显得十分漫长,但是科学成果的最终暴发毕竟离不开漫长的准备和酝酿期,这一科学生产的客观规律理应得到尊重,对于科学硕果的培植也需具备应有的耐心,从这个意义上说,给予科研工作者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某种程度上正是对科学和创新活动最有力的推动和支持。科学如此,文学亦有相通之处,尽管作家很多时候会文思如泉涌,下笔几千言,但这样高亢的写作状态显然不会是一种常态,在文思泉涌、下笔千言的背后显然也离不开漫长的积累,甚至是痛苦的求索。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作家十年不写作照样有饭吃的情形, 似乎大可不必大加挞伐,给予作家们相对宽松自由的生存环境,也未尝不可理解为对于真正意义上名著的期待。
不过,尽管作家不可能像流水线上的工人那样定期定量地生产出文学作品来,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也同样离不开作家的上下求索与厚积薄发,但是,当大陆作家呈现出没有太多的生存压力,甚至过于养尊处优,以至十年不写作照样有饭吃的状态时,这样的宽松,如此的自由,恐怕仍需质疑。不错,对于正处于酝酿期的作家来说,“十年不写作”固然无可厚非,对于文学作品的等待,公众也应体现出应有的耐心,但是,不写作却并不意味着可以悠哉游哉、甚至拿着作协的补贴养尊处优起来。正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对于以艺术创作为职业的作家来说,本该有“上下求索灵感,处处寻觅文思”的精神,当因为不菲的作协补贴而“此间乐,不思文”的话,“业荒于嬉”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协的经费究竟如何使用和分配,其实大有讲究,补贴的高低完全以作家的名气大小,级别的高低来分配,尽管看似十分在理,缺陷与误区其实也相当明显,一方面形成部分不思产出的作家养尊处优,另一边却是积极创作的年轻作家因为无法进入作协的圈子而难获生活补贴。可见,要从根本上避免“作协乐,不思文”的怪现状,作协经费的分配模式恐怕还需打破陈规,敞开大门。
“房价跌”不必“投鼠忌器” 吴 江
全国人大代表袁超指出,当前房价还有50%左右的下浮空间。他表示商品房开发过程中增加了开发商与权力交换的成本,而这些成本都转嫁给消费者,推高了房价。(3月13日《南方日报》)
尽管终于有人大代表对于房价的下调空间作出了预期,但是,房价下落还未真正实现,对于房价下跌的担心倒层出不穷起来,这不,已经有人忧心于房价真要下跌50%的严重后果,根据上海银监局近日发布的《2007年度上海市房地产信贷运行报告》,去年中资商业银行增量贷款中有27,5%投向了房地产业,至12月末,中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2,2%。如果加上大量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其他贷款,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假如房价真的跌掉一半的话,整个银行业确实可能都将掉进深渊。
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预测应该说并不夸张,其实无须预测,咱也不乏镜鉴,远有香港日本的楼市泡沫,近有美国的次贷危机,房地产本就是个风险行当,再加上其金融属性,一旦房地产价格下跌,当初放贷助涨的银行当然不可能不去承担后果,而去独善其身。事实上,世界上本没什么稳赚不赔的好事,做生意的不可能永远大赚,即便是打工也难免要有失业的风险,银行当然也概莫能外,赚得盆满钵满,意气风发时,其实就该预料到拐点迟早来临,更应对于未来的走势,可能的下跌有所预警,提前调整,做好准备才是。
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关利益集团大可不必对委员一句“房价有50%下调空间”而如此担惊受怕,市场的调整从来都需遵循它自有的规律,并不会因为助涨便永远上涨,也不会因为惧跌便永远不跌。
综上所述,尽管房价下跌“后果很严重”,但却大可不必“投鼠忌器”,正所谓,该跌的迟早要跌,甚至早跌要比晚跌好,与其硬撑到最后的怦然下落,当然不如自我调适的软着陆来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