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远去 永留教诲

来源 :航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FFFA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4日中午,正在为本期杂志忙碌的小编突然收到朋友发来的微信消息,告诉说陈应明老先生于当日凌晨去世了。
  一时间,不禁百感交集。
  在悼念陈应明老先生的文章中,都称呼陈老为航空史专家、航空绘画大师和航空模型制作大师,这可以说是名至实归的。
  记得大约10年前,陈老来中航传媒做客。听到消息的小编急忙赶去领导办公室,见一见心目中的大师。进门后握住陈老的手,只记得说:“我是看您的画长大的!”旁边领导都乐了:“来的人进门都说这句话。”
  事实确实如此。
  陈老在航空史研究方面,有很深厚的功底。因此,他创作的航空画作,考据细致严谨。特别是有关航空史的绘画,能够生动准确地还原出当年的历史画面。正像有人说的:陈老的画,就是一部生动的航空史,每张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包括小编在内的许多人,都是被陈老的画作感染而喜爱航空,甚至最终投身航空事业的。
  陈老发表了许多航空和模型制作方面的文章。他绘制的画作、图纸,可以用作航模制作和老飞机复原。陈老也因此被中国航空博物馆聘请为首席高级工艺美术师和航空史顾问。
  2016年1月,陈老93岁生日前夕,本刊作者、北航宫浩钦老师携个人画作和《航空世界》杂志拜访了陈老。陈老欣然為本刊题字:“为发展航空事业发挥贡献。”这幅题字,即是对本刊和宫老师的期望,也是陈老自己一生的总结。
  陈老认真的航空史研究论文、生动细致的航空画作、准确的航空模型作品,感动了无数的读者,也教育培养出了一代代的热爱航空和从事航空事业的人们。未来还将继续激励我们,为发展祖国的航空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他文献
无处安身的“巨人”  在航空业早期研制大型飞机的行列中,俄罗斯的伊戈尔·西科尔斯基绝对属于“大神”级的人物,自然吸引到很多追随者。其中有一位是来自英国的麦肯齐·肯尼迪,此人在18岁时跑到俄国寻找出头的机会,1909年就创办了自己的飞机公司。当他遇上西科尔斯基后可谓意气相投,成为后者得力的合作伙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肯尼迪决定回到祖国效力,此时西科尔斯基的“伊里亚·穆罗梅茨”双
20世纪90年代的《简氏飞机年鉴》中有不少昙花一现而又值得怀念的飞机,本文所要追忆的波兰1-22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它并非前沿装备,也没有采用特别先进的技术,但真正得知它下马却是笔者在几年前一次偶然的资料整理时,当时颇有些惋惜,毕竟这对于一个融入西方军事体系的国家而言,可能意味着永久失去了自研先进喷气式飞机的能力。  坚持走自己的路  能够自行开发喷气教练机的国家至少可以跻身于中等航空发达国家行列,
在常人眼里,无论是蓝天勇士在最后一刻挽救飞机,还是血洒蓝天英勇就义,都是极其悲壮而感人的瞬间。但对于真正的飞行员而言,在那一刻的哪怕一丝丝的情感与价值迟疑,都是毫无意义的。当他无可回避地陷入那种充满风险与考验的艰难时刻,唯一应该做出的是技术判断与技术抉择,他或许会面临严峻的心理考验,但在那一刻,唯有对所处风险状态的冷静决断,才能最终挽救自己。而风险决断恰恰是飞行领域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  任务模
体育界有句名言叫作“训练是比赛的一面镜子”。这个道理在战争中也同样适用。要想在战场上势如破竹,做好日常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每一个发展航母的国家来说,如何做好舰载机飞行员训练,是他们必须面临的问题。一般来说,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大都从陆地模拟甲板开始,熟练后才能转到航母的甲板上进行实操训练。因此,只有建成陆上模拟训练系统,才能源源不断地培训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航空母舰才能拥有真正的战斗力。为了加
“八一”飞行表演队歼10表演机
3月28日,国内媒体的一条消息令人振奋:中国大型模压机创多项世界第一,可用于生产大飞机关键部件。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的这台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机身总高42米,相当于十几层楼房的高度,它是人类有史以来体积、重量、高度均名列陆地机器榜首的巨无霸。8万吨“大压机”的正式投产,对中国航空产业的崛起有着深远的影响。  院士力推的“大压机”项目  曾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院院士师昌绪,得知8万
2016年3月22日,在歼10首飞18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科学研究员、歼7C飞机总设计师、歼10飞机总设计师、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原副所长兼总设计师宋文骢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3时10分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86岁。  正像中航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林左鸣在宋总告别仪式上的致辞中所述:“八十余年风雨人生,六十多载春秋风华,宋总把全部智慧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党和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成功地推出了全新设计的“火鸟”(Firebird)情报搜集飞机,在当年举行的“帝国挑战”(Empire challenge)演习期间初试身手,展示了将多种载荷集于一身的独特能力。目前,“火鸟”飞机的研制工作已经进入原型机阶段,正在准备进军进入中空情报、监视与侦察(ISR)市场,将对目前“捕食者”无人机占据的市场优势地位形成挑战。  首次公开亮相  201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由美国人设计制造的世界上第一种能以三倍音速飞行的战略轰炸机-XB-70“女武神”。事实上,这架飞机是当年美苏争霸时期的产物。作为竞争对手的另一方,不甘落后的苏联也曾经计划研制过一型可以匹敌XB-70的三倍音速战略轰炸机T-40不过,由于造价昂贵、新技术发展不成熟等多方面原因,T-4最终也未能投入生产和使用,落得和XB-70-样的结果,其原型机被陈列于俄罗斯中央空军航空博物馆。  
希望与困难同行、机遇和挑战共舞。这就是中国当前航发技术发展的处境。为此,笔者就国际航发工业强国发展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中国航发工业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中国航发工业能早日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一、坚定不移地贯彻“动力先行”的方针,并加大对其倾斜力度。  动力先行就是欧美等航空强国在航发工业发展上最为重视的看家本领之一。与中国发展航发工业“以型号牵引技术”甚至是“整个航空动力工业水平”的老方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