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新高考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高考文综试卷历史试题在体现新课程理念、学科能力要求、试题呈现方式等方面发生了相应变革。怎样搞好高三复习,可以说老师们是绞尽脑汁。笔者从五个方面指明了高考历史学科的复习方法。
【关键词】历史复习;高考;策略;效度
我市2013届高考将是实施新课程后的第一次高考,如何有效地开展历史学科复习教学以应对首届新课程高考,不少教师普遍因缺乏必要的经验而感到焦虑和不安,暴露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性。通过总结近年来高考备考的经验和对近年考试说明和高考试卷的潜心研究,对于历史学科的高考备考,我认为应力求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将教材读薄、读通、读活
1.将课本读“薄”。我们要以课程标准为准,删减教材中不考内容,同时还要认真钻研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卷,有针对地将课本里大量的阅读文字和不少孤立、静态的陈述性语句,以及夹杂在字里行间的相当部分的修饰性词句果断删减。
2.将课本读“通”。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探求章目、节目和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将课本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学生通过平时不断地回顾、巩固,考试中,特别是在做大题时就能做到“信手拈来”,而尽可能地减少知识点的遗漏。
3.将课本读“活”。有人总结出学历史必须做到“死去活来”“先死后活”。这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光要死抓基础知识,也要能将“死”的知识用活。读“活”课本是对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必须以读“薄”和读“通”为前提,对于一般同学来讲,有相当难度。因而,教师在这一环节的引导和辅导就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打乱课本原有的章节结构,设置具有一定思维性、可操作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精讲精练
1.教师课堂用语要精炼。讲解历史知识、历史概念要准确到位。考试说明能力的各项要求中,就明确要求文字表述要“语言准确,逻辑严谨”。而事实上,我们不少教师或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或是由于课前的准备不充分,课堂用浯繁杂、冗长,滔滔不绝,不知所云;或是讲解历史名词、历史概念时表述不准,马虎了事,这都是不行的。
2.精选练习,精心辅导。以往,我们众多师生都主张实行“题海战术”,力求以多取胜。多做题当然对于提升解题能力会有一定的作用,但一味地多做题,是事倍功半的笨办法。在“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备考阶段,这样不光是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使学生没有更多的精力用来纠正错误、加深理解、找出规律。实际教学中不少同学就存在把同样题目重复做错的现象。因而,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应力求精讲精练,精练精讲。
3.精设小结,精编专题。高考的考查是横向的,也是纵向的,它可以考同一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也可以考不同时期的同一类事件。也就是说,高考既考查历史的阶段特征,也考查古今中外历史的联系和发展进程。因而,我们在第一轮复习时应尽量作好阶段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三、检查与考核相结合
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需要通过检查和考核来加以评定。这样做的好处是:
1.可以起到鼓励和督促的作用。对于学习认真和基础扎实的同学来说,考核的成绩可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而对于基础较差、学习不太认真的同学来说,检查就起到一个鞭策和督促的作用,促使他们认真复习前一阶段所学的内容,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教师在教学过程的问题,以便于及时调整,加以改进。具体操作时可把安排背书任务、布置课后练习和进行阶段效果检查相结合协调进行。
四、以情感人
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认为,非智力因素是个体内部的动力体系,包括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素质,它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使整个学生活动的有效进行。有道是“亲其师,信其道”,也有人说,大学生是因为喜欢某科而喜欢某老师。中学生是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上某科。也就是说,能让学生“喜欢上”老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利于培养师生间的相互信任感,使学生心理上趋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高三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理性认知能力,因而,教师要想在紧张的备考中“取悦”学生,单靠简单的口头表扬、口头鼓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教师更应该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民主、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以適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接受学生的合理建议,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时政热点
历史高考源于课本,却不局限于课本。时下的高考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历史学科的高考也越来越走近生活,联系时政,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这也就是说,备考过程中,我们一味地局限于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拓宽视野,关注新知,也就成为高考的一项必然要求。因而,作为辅导学生备考的教师来说,不光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而且自己也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关注史学新动态,关注时政热点、关注备考信息,编设新专题和练习题。
总之,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很多,只有适合你的才是最好。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进行合适的选择。
【关键词】历史复习;高考;策略;效度
我市2013届高考将是实施新课程后的第一次高考,如何有效地开展历史学科复习教学以应对首届新课程高考,不少教师普遍因缺乏必要的经验而感到焦虑和不安,暴露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性。通过总结近年来高考备考的经验和对近年考试说明和高考试卷的潜心研究,对于历史学科的高考备考,我认为应力求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将教材读薄、读通、读活
1.将课本读“薄”。我们要以课程标准为准,删减教材中不考内容,同时还要认真钻研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卷,有针对地将课本里大量的阅读文字和不少孤立、静态的陈述性语句,以及夹杂在字里行间的相当部分的修饰性词句果断删减。
2.将课本读“通”。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探求章目、节目和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将课本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学生通过平时不断地回顾、巩固,考试中,特别是在做大题时就能做到“信手拈来”,而尽可能地减少知识点的遗漏。
3.将课本读“活”。有人总结出学历史必须做到“死去活来”“先死后活”。这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光要死抓基础知识,也要能将“死”的知识用活。读“活”课本是对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必须以读“薄”和读“通”为前提,对于一般同学来讲,有相当难度。因而,教师在这一环节的引导和辅导就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打乱课本原有的章节结构,设置具有一定思维性、可操作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精讲精练
1.教师课堂用语要精炼。讲解历史知识、历史概念要准确到位。考试说明能力的各项要求中,就明确要求文字表述要“语言准确,逻辑严谨”。而事实上,我们不少教师或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或是由于课前的准备不充分,课堂用浯繁杂、冗长,滔滔不绝,不知所云;或是讲解历史名词、历史概念时表述不准,马虎了事,这都是不行的。
2.精选练习,精心辅导。以往,我们众多师生都主张实行“题海战术”,力求以多取胜。多做题当然对于提升解题能力会有一定的作用,但一味地多做题,是事倍功半的笨办法。在“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备考阶段,这样不光是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使学生没有更多的精力用来纠正错误、加深理解、找出规律。实际教学中不少同学就存在把同样题目重复做错的现象。因而,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应力求精讲精练,精练精讲。
3.精设小结,精编专题。高考的考查是横向的,也是纵向的,它可以考同一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也可以考不同时期的同一类事件。也就是说,高考既考查历史的阶段特征,也考查古今中外历史的联系和发展进程。因而,我们在第一轮复习时应尽量作好阶段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三、检查与考核相结合
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需要通过检查和考核来加以评定。这样做的好处是:
1.可以起到鼓励和督促的作用。对于学习认真和基础扎实的同学来说,考核的成绩可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而对于基础较差、学习不太认真的同学来说,检查就起到一个鞭策和督促的作用,促使他们认真复习前一阶段所学的内容,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教师在教学过程的问题,以便于及时调整,加以改进。具体操作时可把安排背书任务、布置课后练习和进行阶段效果检查相结合协调进行。
四、以情感人
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认为,非智力因素是个体内部的动力体系,包括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素质,它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使整个学生活动的有效进行。有道是“亲其师,信其道”,也有人说,大学生是因为喜欢某科而喜欢某老师。中学生是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上某科。也就是说,能让学生“喜欢上”老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利于培养师生间的相互信任感,使学生心理上趋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高三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理性认知能力,因而,教师要想在紧张的备考中“取悦”学生,单靠简单的口头表扬、口头鼓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教师更应该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民主、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以適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接受学生的合理建议,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时政热点
历史高考源于课本,却不局限于课本。时下的高考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历史学科的高考也越来越走近生活,联系时政,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这也就是说,备考过程中,我们一味地局限于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拓宽视野,关注新知,也就成为高考的一项必然要求。因而,作为辅导学生备考的教师来说,不光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而且自己也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关注史学新动态,关注时政热点、关注备考信息,编设新专题和练习题。
总之,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很多,只有适合你的才是最好。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进行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