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独具特色的时期,高中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从心理上也表现出积极上进的趋势。然而高中生偏执,难以走近,学子们也自诩:我们是“九零后”,师长们是“老落后”,无法沟通。就这一问题,笔者试图作以探讨。
关键词:当代高中生心理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坚持灌输 讲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235-01
1 当代高中生心理特征有四个方面
1.1 过渡性
(1) 从认识过程看,其正在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理论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过渡。心理研究认为:0~3、4岁属于直观动作思维阶段,4~7、8岁进入直观形象思维阶段。7、8岁到青年期是抽象思维、理论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阶段。随着身心发展、知识增多,高中生一方面还在继续发展形象思维;另一方面对于客观事物深层次的思辨,借助学到的理论给事物下结论,大胆尝试新的、前人没有的思考,新拓展新创见不断增多。
(2) 从感情过程看,其正在完成从个人情绪到社会情感的过渡。高中生随着渐渐丰富的生活阅历,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逐渐形成,在此以前那些源于生物学意义的情绪因素渐渐减少。求真,对于真理的追求更加迫切;求善,道德评价的标准趋于成熟;求美,对于美的体验日渐丰富。这为其中、后期社会化情感的完善发展打下了基础。
(3) 从意志过程看,其正在完成意志活动中由服从到自觉的过渡。此前学生的行为自觉的成分较少,服从家长教诲,服从教师和集体要求的成分较多。进入高中,随着环境的独立性增多,自觉地确定行为的目的、计划,自觉地克服困难去达到目的的机会增多,意志活动的自觉性也在发展。这时期完成着由服从到完全自觉的过渡。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注重科学发展,积极向上的思想特点。
(2)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讲究实惠、求实。
(3)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经验。
(4)表现出易变性反复性逆反性。
1.2 闭锁性
中学生其内心世界逐渐复杂,由依赖走向独立,内心活动不轻易表露。究其原因:
(1)高中生认识能力发展较迅速,不仅抽象逻辑思维渐占优势,而且,其思维逐渐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智力活动的抽象水平、内化程度渐渐提高,这是其认识能力方面的基础;
(2)随着中学生“小大人化”意志力增强,有些情绪变化会被意志力约束住而不再外露,使闭锁性由可能变成现实。
1.3 社会性
高中生作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随着年龄增长,个体中社会属性逐渐增加,自然属性逐渐减少甚至被社会属性所冲击,使人的自然属性带有浓郁的社会色彩。中学生作为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其心理的社会性比小学生已有明显提高,处处显示社会性。
例如:高中生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的形成,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在高二文理分科的抉择,高中毕业的职业选择中,这种社会性更明显。哪些是社会需要,哪些是个人志愿,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是十分严肃、现实的。
1.4 动荡性
这一特点在高中生思想认识上,表现出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有强烈的变革现实的理想。尤其面对世界风云变幻、国家改革攻坚的形势,他们的思想往往出现片面和偏执。要知道现实是多元复杂的,而高中生的阅历和认识特点又较片面单纯极端,因此造成动荡性是必然的。哲学家讲:运动是必然的,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在动荡中高中生学习,并从动荡飘忽走向稳定成熟。
这种动荡性不仅仅在思想认识,更多地表现在情绪、情感方面。高中生情绪是动荡而容易兴奋,热情而富有体验。“东边日出西边雨”,刚才还是顺境,手舞足蹈欢腾雀跃,转眼间遇到麻烦,又愁容满面消极颓废。
动荡性的生理原因:有机体组织、系统的迅速发展使得有机体系统内出现的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发展不平衡,内分泌系统发展不平衡,这两类不平衡会直接引发高中生心理波动、振荡。
动荡性的社会原因:高中生正站在走向社会、即将独立生活的“跳台”上,对未来的许多需要都会折射到高中生心理。高中生的年轻,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往往估计不足,对于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心理准备不够,当困难失败厄运灾难突降,产生强烈的动荡情绪就在所难免。
2 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总结我们党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重要经验时明确指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针,坚持把培养“四有”公民作为根本目标,不断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那么,思想政治课必须从当代高中生身心特点出发。
我们认为,学校开设德育课程是我国教育的一大优势。如何发挥好这一优势?就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实际,不断推进德育课改进创新。要把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导引与注重高中生成长的身心特征相结合,要从其成长阶段的特点出发,处理好“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
“坚持灌输”,是相对于“推崇自发”而言,反对“价值中立”的理念。教育者的责任要求我们,不讳言“灌输”,始终旗帜鲜明地给高学生提供确定不移的观点结论,以正面宣教为主,高扬自己的旗帜,宣讲自己的道理,刻画自己的形象,以使学生趋之、悟之、信之、仰之。这不仅仅是教育的方法或手段,而是制定教育战略的指导方针。显然这也不是“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那种“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的“我打你通”;也没排斥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倡导运用师生互动、交流情感信息、共同质疑探究感悟道理。一句话,教育者要维护自己的正面形象,就要有战略思维和全局眼光。
“讲求实效”,就是贯彻“三贴近”原则——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生群体。重点要放在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时效性方面。
(1)根据学生接受信息途径的新变化,经常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传媒,丰富改进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努力把增强课程时代感放在突出位置。
(2)在确定每一教学模块、每单元、每节课的重点内容时,要不断探索研究把握高中生成长的实际和规律,贯彻思想政治工作“区分不同年龄层次、各有侧重、循序渐进”原则,从高中生身心成长的实际出发,尤其根据高学生生理、心理和思想可塑性强的特点,紧紧抓住影响他们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发展的关键环节不放。
(3)做到三不要:不提“假大空”的口号,不提“高大全”式的、做不到的要求,不超越高中生的接受能力。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针对目前高中生群体存在的突出问题,选取恰当的内容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尤其要入耳、入脑、入心。全国劳模、特级教师、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张克让先生谆谆告诫我们:一位卓越的教育家总是善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有机统一,尤其注意激励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善于发现其闪光点,点燃心灵的火花,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千万不要仅仅把他们当做教育管理的对象,不自觉地把师生放在对立面。要解决遇到的生活、学习、成长等实际问题,对他们理解,尊重,慈爱,关心,帮助。
关键词:当代高中生心理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坚持灌输 讲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235-01
1 当代高中生心理特征有四个方面
1.1 过渡性
(1) 从认识过程看,其正在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理论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过渡。心理研究认为:0~3、4岁属于直观动作思维阶段,4~7、8岁进入直观形象思维阶段。7、8岁到青年期是抽象思维、理论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阶段。随着身心发展、知识增多,高中生一方面还在继续发展形象思维;另一方面对于客观事物深层次的思辨,借助学到的理论给事物下结论,大胆尝试新的、前人没有的思考,新拓展新创见不断增多。
(2) 从感情过程看,其正在完成从个人情绪到社会情感的过渡。高中生随着渐渐丰富的生活阅历,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逐渐形成,在此以前那些源于生物学意义的情绪因素渐渐减少。求真,对于真理的追求更加迫切;求善,道德评价的标准趋于成熟;求美,对于美的体验日渐丰富。这为其中、后期社会化情感的完善发展打下了基础。
(3) 从意志过程看,其正在完成意志活动中由服从到自觉的过渡。此前学生的行为自觉的成分较少,服从家长教诲,服从教师和集体要求的成分较多。进入高中,随着环境的独立性增多,自觉地确定行为的目的、计划,自觉地克服困难去达到目的的机会增多,意志活动的自觉性也在发展。这时期完成着由服从到完全自觉的过渡。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注重科学发展,积极向上的思想特点。
(2)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讲究实惠、求实。
(3)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经验。
(4)表现出易变性反复性逆反性。
1.2 闭锁性
中学生其内心世界逐渐复杂,由依赖走向独立,内心活动不轻易表露。究其原因:
(1)高中生认识能力发展较迅速,不仅抽象逻辑思维渐占优势,而且,其思维逐渐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智力活动的抽象水平、内化程度渐渐提高,这是其认识能力方面的基础;
(2)随着中学生“小大人化”意志力增强,有些情绪变化会被意志力约束住而不再外露,使闭锁性由可能变成现实。
1.3 社会性
高中生作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随着年龄增长,个体中社会属性逐渐增加,自然属性逐渐减少甚至被社会属性所冲击,使人的自然属性带有浓郁的社会色彩。中学生作为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其心理的社会性比小学生已有明显提高,处处显示社会性。
例如:高中生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的形成,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在高二文理分科的抉择,高中毕业的职业选择中,这种社会性更明显。哪些是社会需要,哪些是个人志愿,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是十分严肃、现实的。
1.4 动荡性
这一特点在高中生思想认识上,表现出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有强烈的变革现实的理想。尤其面对世界风云变幻、国家改革攻坚的形势,他们的思想往往出现片面和偏执。要知道现实是多元复杂的,而高中生的阅历和认识特点又较片面单纯极端,因此造成动荡性是必然的。哲学家讲:运动是必然的,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在动荡中高中生学习,并从动荡飘忽走向稳定成熟。
这种动荡性不仅仅在思想认识,更多地表现在情绪、情感方面。高中生情绪是动荡而容易兴奋,热情而富有体验。“东边日出西边雨”,刚才还是顺境,手舞足蹈欢腾雀跃,转眼间遇到麻烦,又愁容满面消极颓废。
动荡性的生理原因:有机体组织、系统的迅速发展使得有机体系统内出现的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发展不平衡,内分泌系统发展不平衡,这两类不平衡会直接引发高中生心理波动、振荡。
动荡性的社会原因:高中生正站在走向社会、即将独立生活的“跳台”上,对未来的许多需要都会折射到高中生心理。高中生的年轻,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往往估计不足,对于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心理准备不够,当困难失败厄运灾难突降,产生强烈的动荡情绪就在所难免。
2 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总结我们党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重要经验时明确指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针,坚持把培养“四有”公民作为根本目标,不断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那么,思想政治课必须从当代高中生身心特点出发。
我们认为,学校开设德育课程是我国教育的一大优势。如何发挥好这一优势?就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实际,不断推进德育课改进创新。要把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导引与注重高中生成长的身心特征相结合,要从其成长阶段的特点出发,处理好“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
“坚持灌输”,是相对于“推崇自发”而言,反对“价值中立”的理念。教育者的责任要求我们,不讳言“灌输”,始终旗帜鲜明地给高学生提供确定不移的观点结论,以正面宣教为主,高扬自己的旗帜,宣讲自己的道理,刻画自己的形象,以使学生趋之、悟之、信之、仰之。这不仅仅是教育的方法或手段,而是制定教育战略的指导方针。显然这也不是“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那种“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的“我打你通”;也没排斥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倡导运用师生互动、交流情感信息、共同质疑探究感悟道理。一句话,教育者要维护自己的正面形象,就要有战略思维和全局眼光。
“讲求实效”,就是贯彻“三贴近”原则——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生群体。重点要放在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时效性方面。
(1)根据学生接受信息途径的新变化,经常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传媒,丰富改进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努力把增强课程时代感放在突出位置。
(2)在确定每一教学模块、每单元、每节课的重点内容时,要不断探索研究把握高中生成长的实际和规律,贯彻思想政治工作“区分不同年龄层次、各有侧重、循序渐进”原则,从高中生身心成长的实际出发,尤其根据高学生生理、心理和思想可塑性强的特点,紧紧抓住影响他们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发展的关键环节不放。
(3)做到三不要:不提“假大空”的口号,不提“高大全”式的、做不到的要求,不超越高中生的接受能力。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针对目前高中生群体存在的突出问题,选取恰当的内容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尤其要入耳、入脑、入心。全国劳模、特级教师、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张克让先生谆谆告诫我们:一位卓越的教育家总是善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有机统一,尤其注意激励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善于发现其闪光点,点燃心灵的火花,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千万不要仅仅把他们当做教育管理的对象,不自觉地把师生放在对立面。要解决遇到的生活、学习、成长等实际问题,对他们理解,尊重,慈爱,关心,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