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口算的要求是“熟练·正确和会”,同时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影响到其数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竖式运算的基础,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直接影响着计算的效果,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口算训练的。
一、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一旦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教学要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那么弄清算理是关键。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十几”的时候,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等实物操作建立丰富的表象,理解“凑十法“,然后让学生详细说出思考的过程:如,8十5,可以说成先把5分成3和2,先算8+2=10,再算10+3=13,后经过8+6、8+7、8+8、8+9等的练习,概括出”凑十法”计算8+几的方法:“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在经历了感知观察—形成表象—抽象概括三个阶段的学习和相应的练习,学生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认知过程。学生既弄清了算理,又掌握了计算法则,保证了口算的正确性。口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中要采取先慢后快的原则,训练初期要注重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只要求正确对速度不做要求,重点在于巩固口算方法,为形成技能打好基础。随着学生知识的深化,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算理,并加强算法指导,引导学生算化过程,形成口算技巧技能。如口算99+98、99+100-2、100+98-1、100+100-3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几种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优算法,提高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技巧。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地进行口算训练,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科学合理安排口算训练
任何计算都是以口算为基础的,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他运算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口算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安排好天天训练的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技巧技能。进行口算训练时,还要注意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要注意精心设计口算练习题,如,教学“两位数乘以位数进位笔算”时,72×5可以训练7×5+1的口算。这样有针对性的口算为新知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又如,在教学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后,我安排了让学生自己编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题进行训练,学生在自己编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新知,还激发了学生口算的兴趣。训练要有针对性,组织口算训练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易错题反复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比如易混淆的题目“16×5”和“15×6”、“25×4”和“24×5”等,可以进行集中对比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形式的观察能力,增强知识的清晰性。在时间上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例如,每节课开始坚持进行两分钟的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教学时,对数据简单的题目也要坚持让学生口算。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培养学生口算的习惯,使其形成口算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計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每天坚持练一练。
三、训练形式多样,激发口算兴趣
在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教师要在练习的形式上多动脑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练习简单重复,学生就没有兴趣,练习效果就不好,要注意精心设计练习,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如采用听算、开火车、抢答、分组比赛、找朋友、口算接力、摘苹果等形式,激发形式练习兴趣,调动形式参与练习的积极性。(1)要有趣味性。设计计算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2)要有针对性。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3)要注重实践性。提倡练习设计的实践性,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从而使计算练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实际价值。
总之,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既要进行方法指导又要经常训练,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大幅度提高。
一、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一旦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教学要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那么弄清算理是关键。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十几”的时候,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等实物操作建立丰富的表象,理解“凑十法“,然后让学生详细说出思考的过程:如,8十5,可以说成先把5分成3和2,先算8+2=10,再算10+3=13,后经过8+6、8+7、8+8、8+9等的练习,概括出”凑十法”计算8+几的方法:“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在经历了感知观察—形成表象—抽象概括三个阶段的学习和相应的练习,学生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认知过程。学生既弄清了算理,又掌握了计算法则,保证了口算的正确性。口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中要采取先慢后快的原则,训练初期要注重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只要求正确对速度不做要求,重点在于巩固口算方法,为形成技能打好基础。随着学生知识的深化,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算理,并加强算法指导,引导学生算化过程,形成口算技巧技能。如口算99+98、99+100-2、100+98-1、100+100-3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几种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优算法,提高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技巧。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地进行口算训练,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科学合理安排口算训练
任何计算都是以口算为基础的,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他运算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口算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安排好天天训练的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技巧技能。进行口算训练时,还要注意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要注意精心设计口算练习题,如,教学“两位数乘以位数进位笔算”时,72×5可以训练7×5+1的口算。这样有针对性的口算为新知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又如,在教学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后,我安排了让学生自己编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题进行训练,学生在自己编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新知,还激发了学生口算的兴趣。训练要有针对性,组织口算训练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易错题反复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比如易混淆的题目“16×5”和“15×6”、“25×4”和“24×5”等,可以进行集中对比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形式的观察能力,增强知识的清晰性。在时间上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例如,每节课开始坚持进行两分钟的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教学时,对数据简单的题目也要坚持让学生口算。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培养学生口算的习惯,使其形成口算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計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每天坚持练一练。
三、训练形式多样,激发口算兴趣
在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教师要在练习的形式上多动脑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练习简单重复,学生就没有兴趣,练习效果就不好,要注意精心设计练习,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如采用听算、开火车、抢答、分组比赛、找朋友、口算接力、摘苹果等形式,激发形式练习兴趣,调动形式参与练习的积极性。(1)要有趣味性。设计计算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2)要有针对性。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3)要注重实践性。提倡练习设计的实践性,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从而使计算练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实际价值。
总之,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既要进行方法指导又要经常训练,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