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世界第二”的韩国“赤鲨”反潜导弹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6月,韩国国防部宣布已经成功开发了一种号称世界第二的“赤鲨”反潜导弹,并将很快批量生产,计划从2010年起在韩国最先进的驱逐舰上装备。近期韩国在自研武器领域频频出招,不仅展示了自主国防的决心,也体现了其越来越强的科研能力。那么,这种“世界第二”的反潜导弹到底怎样呢?
  
  “白鲨”、“蓝鲨”到“赤鲨”
  
  韩国为推进国防自主,从上世纪末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全面自主发展三军武器。在这种背景下,韩国开发了一系列满足韩国海域特征和战略需求的舰载武器,“赤鲨”就是其中的代表。
  纷纷攘攘的“白鲨”(Baeksangeo) 同其它武器一样,韩国的鱼雷基本源于美国,例如在韩国海军中占据重要地位的MK46鱼雷。但上世纪90年代后,美国考虑到与日本的关系和担心朝鲜半岛的局势,向韩国输入武器开始变得谨慎,韩国多次求购鱼雷未果。因此,在国防自主的背景下,韩国开始开发鱼雷武器。
  韩国首先将重点放在了急需的重型鱼雷上,这就是“白鲨”计划。“白鲨”是韩国首型重型鱼雷,长6米,直径483毫米,最高速度35节,射程30多千米。由于是韩国首型鱼雷,因此不少部件并不可靠。该型鱼雷不但研制时间长,而且研制过程中状况频发。在韩国国防发展局的支持下,最终完成了定型和批量生产,使该鱼雷在2000年正式服役。但在服役期该鱼雷的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在2003年由于引信问题导致两次试射接连失败。为此,海军决定将装备的数十枚鱼雷全部退回制造企业,要求赔偿,并向国防部建议,中断鱼雷的批量生产,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后经过国防发展局协调,更换了所有引信,2004年5月又连续两次成功试验了该型鱼雷,这一风波才得以平息。就在“白鲨”事件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韩国的轻型鱼雷——“蓝鲨”却发展得十分顺利。
  挽回面子的“蓝鲨”(Cheongsangeo) “白鲨”属于重型鱼雷,不适合反潜机和轻型快艇搭载,因此在“白鲨”早期试验阶段。韩国海军提出开发一种多平台兼用的轻型鱼雷,这就是“蓝鲨”。该鱼雷的研发工作始于1995年,历时10年,总耗资500亿韩元,鱼雷单价在10亿韩元(约合86.7万美元)左右。韩国官方宣称该鱼雷完全为自主开发。但有专家认为,该鱼雷是以引进美国的MK46为模板,进行改造设计的。也有人认为该鱼雷借鉴了英国技术。MK46是高速、深航、主,被动声自导反潜鱼雷,引信为触发、磁感应方式。MK46为热动力鱼雷。在研制过程中,韩国科研人员对动力系统进行了较大改进,采用铝氧化银电池、低噪音泵式发动机为动力,这使长度和重量都有所增加,但降低了噪音,续航力得到提高。
  
  在研发过程中,该鱼雷进行了50多次试验室和实战测试。并且在韩国海军进行的8次试射都成功击中目标。该鱼雷长2.7米,重280千克,发射后的速度超过45节。该型鱼雷于2005年正式服役,服役后表现良好,除装备于舰艇外,还可搭载于P-3C反潜巡逻机和反潜直升机上从空中投射。
  想当世界第二的“赤鲨”(Hongsangeo)上世纪末,韩国为发展自主海军,制订了庞太的造舰计划。在造舰过程中,鱼雷的部署成为了难题。KDX-2型驱逐舰上安装MK41垂直发射系统后。没有设置专门的鱼雷发射系统,反潜主要靠直升机携带的鱼雷。为此韩国海军向美国提出购买使用MK41的垂发型“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但美方考虑到技术安全和避免该地区局势紧张而拒绝了韩方的要求,这使韩国十分尴尬。因为KDX-2和KDX-3型驱逐舰将成为韩国海军的海上核心,而缺乏鱼雷攻击手段将成为韩国海军的软肋。于是,韩国国防发展局以刚刚服役的“蓝鲨”为基础,制订了“赤鲨”计划,仿制美国的垂发型“阿斯洛克”反潜导弹。该计划始于2000年,共投入1000亿韩元,原计划在2007年完成研发,但直到2009年才完成大部分试验项目。“赤鲨”反潜导弹长5.7米,采用MK41舰载垂直发射系统发射,通过卫星制导飞行,可打击20千米以外的敌方潜艇。该鱼雷在2009年初首次成功进行了全程试验,韩国宣称将在2010年开始批量生产,并首先装备韩国最先进的KDX-3驱逐舰,然后逐步装备KDX-2驱逐舰。
  
  简析“赤鲨”
  
  虽然韩国没有公布“赤鲨”的详细性能参数和组成结构情况,但从其公布的照片和发射录像,可以对其大致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
  总体布局从照片来看,“赤鲨”采用了“阿斯洛克”的总体布局设计,但略有不同。“赤鲨”采用前细后粗的圆柱形弹体,整个导弹由前、中、后三个舱段组成。以韩国媒体宣称的5.7米弹长为标准,我们对比照片可以知道,“赤鲨”前段长2.8米,中段和后段长2.9米。前段直径应该为324毫米,后段直径略粗。前段为鱼雷和保护头罩;中段为设备舱,其中部有4片梯形细长弹翼,后部外侧有4片“x”形稳定翼,舱内应该装有数字自动驾驶仪、电源、减速伞等;后段为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径比前两个舱大一些)和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尾部有4片“x”形配置的稳定翼。
  战斗部从“赤鲨”的发展可以知道,该导弹的战斗部就是“蓝鲨”轻型鱼雷。该鱼雷以铝氧化银电池为电源,采用低噪音泵式发动机,降低了自身噪声,射程也得到提高。在改造为“赤鲨”战斗部时,“蓝鲨”尾部舱段增加了稳定器和降落伞等部件,以确保鱼雷的安全正确入水。头部专门设计了尖锐的流线型顶罩,用来确保鱼雷在导弹发射和飞行、入水过程中不受损。顶罩用易碎材料制成,入水冲击使其碎裂而离开鱼雷顶。
  动力装置从外观看,“赤鲨”采用了1台标准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尾喷管外侧有4片“x”形配置的稳定翼,尾喷管后有4片燃气舵,进行推力矢量控制。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将前两个舱段推送到高空预定位置后,即与其分离。前两个舱段依靠惯性按照一定弹道飞行,并在末段借助中段弹翼滑行到目标上空,前段然后分离,并释放降落伞入水。
  制导与控制估计“赤鲨”的制导与控制由安装在设备舱中的数字自动驾驶仪和卫星制导系统实现。自动驾驶仪主要控制武器射程、发动机关闭及舱段分离。导弹发射前由数字自动驾驶仪向鱼雷预置作战信息并进行自动测试,测试结果传给反潜战系统。导弹发射后自动驾驶仪将控制与稳定指令发送给弹翼和推力矢量控制组件,控制导弹的俯仰、偏航及滚转,达到稳定和修正动力段弹道的目的,而在前段和中段组件弹道飞行末段,依靠卫星制导系统确定精确位置,并在小范围内修正弹道,确定前段分离点位置。
  导弹发射前的目标探测主要由舰载声呐、拖曳声呐、雷达和发射舰上的飞机等提供。
  可以看出,“赤鲨”的结构总体上模仿了“阿斯洛克”,但无论是飞行控制还是制导方式方面,韩国科研人员都对其进行了改进。
  
  “赤鲨”的性能特点
  
  反潜导弹,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攻击潜艇的导弹,反潜导弹采用导弹和鱼雷相结合的方式,兼具二者的优点。一是飞行速度快、射程远;二是由于反潜导弹是在水面飞行后再通过伞降 方式入水释放鱼雷进行攻击,因此被探测难度加大,攻击成功率高、毁伤效果好,而一般反潜鱼雷由于在水下航行时间长,很容易被敌方潜艇探测到。反潜导弹是一个国家反潜能力的重要标志,早在上世纪50年代起,美、俄、法、英等国家就开始研制反潜导弹,至今已发展到第二代。反潜导弹的发展趋势是:增大射程,提高制导精度,采用垂直发射系统和先进战斗部,以进一步提高其战斗性能,韩国研制的“赤鲨”与其它国家的同类武器相比,具备什么特点呢?
  垂直发射,但发射系统需引进垂直发射是反潜导弹的重要发展方向。与传统的倾斜发射相比,垂直发射容易实现舰空、舰舰导弹和反潜导弹共架、共库,从而大大减少舰上固定设备体积,还能有效地攻击来自任意方向的潜艇。缩短发射准备时间。美国于上世纪80年代末装备了垂直发射型“阿斯洛克”。虽然其它国家也开发了多种反潜导弹,但由于战术和技术等原因都没有采用类似的发射方式,因此韩国才高调宣称自己研发的“赤鲨”是世界第二。但颇具争议的是,虽说有能力开发垂直发射导弹,舰载垂直发射系统却不得不引进。
  火箭助推,打击目标快且远如果按照理论计算,“赤鲨”采用火箭助推,空中弹道飞行即有20千米,而“蓝鲨”鱼雷射程也可以达到lO千米,两者之和达到30千米,这对水下目标已经做到了防区外打击。采用空中飞行比水中航行无疑快许多。20千米的距离导弹飞行需要2~3分钟左右,如果是“蓝鲨”这样的鱼雷航行则需要15分钟以上。快速抵达目标将使敌方舰艇和潜艇失去隐藏和规避、甚至释放对抗器材的时间。“赤鲨”的射程达到20千米,比“阿斯洛克”还远4千米。不过有专家质疑如此远的射程是否有必要?现有目标探测系统是否有能力为其提供目标保障和火力控制?
  采用新技术,弹头威力大“赤鲨”导弹的战斗部采用了“蓝鲨”轻型鱼雷,这使其集成了“蓝鲨”威力大、成本低的优势。据韩国国防发展机构透露,“蓝鲨”轻型鱼雷上装有可以主动发射声波的声呐系统,并能对目标进行探测及定位,韩国官员宣称,“蓝鲨”是在全球范围内第七个开发成功的同类型鱼雷,装有可以破坏双壳潜艇艇壁的定向爆破弹药。
  此外,虽然“赤鲨”借鉴了许多国外技术,但毕竟是自主开发、自己生产,因此成本要低许多,适宜大批量生产和装备。
其他文献
<正> 《资金流向与区域经济梯度整合》一书,最近由人民出版社推出。该书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一项空白。区域经济的适度不平衡发展,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总体增长。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教育研究的深入,教师的身份多样化使教师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但也给传统的教师身份带来了危机。教学实践呼唤一种新的教师身份,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隐身于课堂中。具体来说要求教师放弃外在的教育权威,站在儿童中间以不同的方式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身份;隐藏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