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每年都收到上千件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90%以上,惟独有一件为出租车司机减轻负担的提案,连续提了三年依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上海市政协委员章继浩锲而不舍,近日在政协会议上第四次提交了提案。
出租车行业不和谐
章继浩指出,由于出租车行业的特殊性,推行承包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承包指标是否合理十分关键。现在使用的指标是十多年前制订的,当时车价贵(桑车20万元)、利率高(年息8%)、油价低(1.5元/升)、出租车少、生意旺。现在情况相反:车价低(仅10万多元)、年息低(仅3%)、油价贵(已近4元/升)、车多且路堵、生意难做,指标却没变,因此,为完成指标再保证自己收入,许多出租车司机不得不长时间疲劳驾驶,给自己和乘客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每次坐出租车,章继浩都要和出租车司机聊一聊,几年下来,他已调查过近200名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向他反映:现在两个人一辆车,一年上缴的指标钱,基本上已够买一辆新车及支付两个人的生活费用了。
章继浩为司机们算了一笔账:现在上海出租车司机营业额约42元/小时,法定工时168小时/月;如果正常不加班,营收7056元/月,扣除指标5500元、油耗1200元(油价以3.07元/升计算),共上交6789元,仅剩365元。由于出租车是停人不停车,所以每月必有10多个小时不能直接拉客(如修车、交接班或去车队交指标等),但这部分无收入时间,出租车公司仍按有效益的时间计算,因此真正扣除上缴后,出租车司机每月收入所剩无几。
为了确保生活,出租车司机就不得不加班。目前,上海的出租车司机工作时间达到270小时/月(以每月15天、每天18小时计算),是法定工作时间的160%,可收入11340元,扣除上缴及汽油6700元,净收入4640元/月。
章继浩认为,这一收入是驾驶员以牺牲休息和合法利益“换来”的。
出租车公司旱涝保收
每次出国考察,章继浩都不忘看看国外的出租车行业,据他了解,出租车行业在国际上是收入稳定的微利行业,利润率一般只有6%~8%。而上海出租车公司的利润率却在12%左右,前几年还达到了15%。
如此高的利润,却不用承担经营风险,因为风险都在承包合同中让出租车司机承担了。因此不少出租车公司机构重叠、效率不高,但管理人员却有较高的福利待遇与较好的办公条件,一些并非高新技术人才的“高级管理人员”,年薪达十万元左右,甚至几十万元。
即便如此,有的出租车公司与驾驶员还只签承包合同,不签劳务合同,以承包为名不执行《劳动法》;有的仅为驾驶员支付很少的社保费用,不按正常收入缴费,甚至只按社会最低工资收入者的标准缴“二金”;有的把正常用工转化为接受劳务外派用工,以“节约”支出;大多数驾驶员无权享受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期,甚至生病了还强撑着出车。
日本每日新闻社一位驻沪记者曾经在报道中这样描述上海“的哥”的辛酸:“由于油价上涨,上海的出租车司机也开始采取自救措施。首先是尽量不开空调,除了客人要求开空调时打开空调外,其他的场合尽量不开。最绝的自救措施就是‘推车’,过去在宾馆等处排队等客时发动机一般都不灭火,现在则是排好了队马上就灭火。前面的出租车移动后,后面的司机并不发动车辆,而是下车将车推到前面的位置去,司机们用力推车的场面特别令人同情。”
“正因为如此,上海出租车司机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上海巴士公司甚至破例推出一项奖励制度:凡本公司司机,若能向公司介绍一位司机,奖励1000元,此举在司机中成为热门话题。虽说没人愿意当出租车司机,但并不是说没有客人。每到傍晚、雨天,出租车都不好打。客人说出租车不够多,司机则埋怨收入太少。这种情况只能说是处于二者之间的出租车公司经营体制不好,上海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问题因为原油价格上涨而暴露了出来。”
出租车司机减负难
章继浩连续三年为出租车司机减负提案,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一度,他曾经怀疑自己的这项提案是否合理?今年上海市政协会议召开前夕,他在上海市政协网站“提案工作论坛”上发表了《出租车驾驶员的负担究竟合理否?》的帖子,他在帖中说:“是不是我的思维有问题,否则为何三年毫无进展?我今年还要不要再提这个提案呢?”
帖子发出后,上海市很多政协委员支持他今年再提。上海市政协委员吴敏、曾乐才、石学耕、顾国强等认为,出租车司机负担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影响出租车司机群体的安定。大家还撰写附议,对出租车司机的工作考核、公司管理制度等提出了补充。
“如果没有其他政协委员的支持,也许今年我已经没有勇气第四次提了。”章继浩说。早在2001年,他就对上海市出租车行业的定位和驾驶员的待遇问题进行建言,结果石沉大海;2003年,他再次对出租车驾驶员工资待遇问题撰写提案,有关主管部门前后答复了三次,每次都不一样。第一次答复说“驾驶员月收入处于中上水平,每月2500元”;第二次答复说“一般为1500元”;第三次答复说“实际收入为1200元”,结果也没有什么进展。
考虑到个人的力量太小,章继浩去年又以“政协经济委员会”的名义对减轻出租车司机负担进行提案,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上海市出租车管理处、五大出租汽车公司和司机劳模代表共同开了座谈会。会上五大公司叫苦连天,说自己的负担如何重,而本应是会议主角的司机代表只简单说了几句。散会后,他们私下向章委员承认“自己不敢讲”。此次座谈会后,上海出租车司机减负问题依然没有实质进展。
事实上,出租车司机劳动强度大、行业风险高、待遇保障低,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一些媒体甚至将出租车司机称为现代版的“骆驼祥子”。
尽管目前我国对出租车的管理模式是公司化经营好还是私人经营好,仍有许多争论,但有一个事实有目共睹:出租车司机受出租车公司的“行业盘剥”十分严重,而出租车公司又受到政府的总量控制,不是所有的经营者都能够进入这个行业充分竞争。因此,这其中会形成“权利经济”,很容易孳生“计划经济的腐败”。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城郊接合部“黑车”很多,对于他们的整治,有关专家认为“堵”不如“疏”,出租车公司对司机的过分盘剥已经迫使一些司机不惜以身试法,这也是造成城市黑车“野火烧不尽”的直接原因。
章继浩还指出,由于出租车是第二公交,尤其在上海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它的定位更应是普通市民的代步工具,因此不能走“换好车型、调高价格”的途径。同时,行业主管部门也不能把应由政府承担的一些管理职能转嫁到企业,导致企业成本加大。如车站码头的出租车管理等工作,不应由骨干企业分摊负责。此外,还应加快研发和使用性能完好的小排量车型作为出租车,既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降低市民负担,驾驶员也可因用车人数增多而增收。
出租车行业不和谐
章继浩指出,由于出租车行业的特殊性,推行承包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承包指标是否合理十分关键。现在使用的指标是十多年前制订的,当时车价贵(桑车20万元)、利率高(年息8%)、油价低(1.5元/升)、出租车少、生意旺。现在情况相反:车价低(仅10万多元)、年息低(仅3%)、油价贵(已近4元/升)、车多且路堵、生意难做,指标却没变,因此,为完成指标再保证自己收入,许多出租车司机不得不长时间疲劳驾驶,给自己和乘客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每次坐出租车,章继浩都要和出租车司机聊一聊,几年下来,他已调查过近200名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向他反映:现在两个人一辆车,一年上缴的指标钱,基本上已够买一辆新车及支付两个人的生活费用了。
章继浩为司机们算了一笔账:现在上海出租车司机营业额约42元/小时,法定工时168小时/月;如果正常不加班,营收7056元/月,扣除指标5500元、油耗1200元(油价以3.07元/升计算),共上交6789元,仅剩365元。由于出租车是停人不停车,所以每月必有10多个小时不能直接拉客(如修车、交接班或去车队交指标等),但这部分无收入时间,出租车公司仍按有效益的时间计算,因此真正扣除上缴后,出租车司机每月收入所剩无几。
为了确保生活,出租车司机就不得不加班。目前,上海的出租车司机工作时间达到270小时/月(以每月15天、每天18小时计算),是法定工作时间的160%,可收入11340元,扣除上缴及汽油6700元,净收入4640元/月。
章继浩认为,这一收入是驾驶员以牺牲休息和合法利益“换来”的。
出租车公司旱涝保收
每次出国考察,章继浩都不忘看看国外的出租车行业,据他了解,出租车行业在国际上是收入稳定的微利行业,利润率一般只有6%~8%。而上海出租车公司的利润率却在12%左右,前几年还达到了15%。
如此高的利润,却不用承担经营风险,因为风险都在承包合同中让出租车司机承担了。因此不少出租车公司机构重叠、效率不高,但管理人员却有较高的福利待遇与较好的办公条件,一些并非高新技术人才的“高级管理人员”,年薪达十万元左右,甚至几十万元。
即便如此,有的出租车公司与驾驶员还只签承包合同,不签劳务合同,以承包为名不执行《劳动法》;有的仅为驾驶员支付很少的社保费用,不按正常收入缴费,甚至只按社会最低工资收入者的标准缴“二金”;有的把正常用工转化为接受劳务外派用工,以“节约”支出;大多数驾驶员无权享受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期,甚至生病了还强撑着出车。
日本每日新闻社一位驻沪记者曾经在报道中这样描述上海“的哥”的辛酸:“由于油价上涨,上海的出租车司机也开始采取自救措施。首先是尽量不开空调,除了客人要求开空调时打开空调外,其他的场合尽量不开。最绝的自救措施就是‘推车’,过去在宾馆等处排队等客时发动机一般都不灭火,现在则是排好了队马上就灭火。前面的出租车移动后,后面的司机并不发动车辆,而是下车将车推到前面的位置去,司机们用力推车的场面特别令人同情。”
“正因为如此,上海出租车司机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上海巴士公司甚至破例推出一项奖励制度:凡本公司司机,若能向公司介绍一位司机,奖励1000元,此举在司机中成为热门话题。虽说没人愿意当出租车司机,但并不是说没有客人。每到傍晚、雨天,出租车都不好打。客人说出租车不够多,司机则埋怨收入太少。这种情况只能说是处于二者之间的出租车公司经营体制不好,上海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问题因为原油价格上涨而暴露了出来。”
出租车司机减负难
章继浩连续三年为出租车司机减负提案,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一度,他曾经怀疑自己的这项提案是否合理?今年上海市政协会议召开前夕,他在上海市政协网站“提案工作论坛”上发表了《出租车驾驶员的负担究竟合理否?》的帖子,他在帖中说:“是不是我的思维有问题,否则为何三年毫无进展?我今年还要不要再提这个提案呢?”
帖子发出后,上海市很多政协委员支持他今年再提。上海市政协委员吴敏、曾乐才、石学耕、顾国强等认为,出租车司机负担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影响出租车司机群体的安定。大家还撰写附议,对出租车司机的工作考核、公司管理制度等提出了补充。
“如果没有其他政协委员的支持,也许今年我已经没有勇气第四次提了。”章继浩说。早在2001年,他就对上海市出租车行业的定位和驾驶员的待遇问题进行建言,结果石沉大海;2003年,他再次对出租车驾驶员工资待遇问题撰写提案,有关主管部门前后答复了三次,每次都不一样。第一次答复说“驾驶员月收入处于中上水平,每月2500元”;第二次答复说“一般为1500元”;第三次答复说“实际收入为1200元”,结果也没有什么进展。
考虑到个人的力量太小,章继浩去年又以“政协经济委员会”的名义对减轻出租车司机负担进行提案,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上海市出租车管理处、五大出租汽车公司和司机劳模代表共同开了座谈会。会上五大公司叫苦连天,说自己的负担如何重,而本应是会议主角的司机代表只简单说了几句。散会后,他们私下向章委员承认“自己不敢讲”。此次座谈会后,上海出租车司机减负问题依然没有实质进展。
事实上,出租车司机劳动强度大、行业风险高、待遇保障低,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一些媒体甚至将出租车司机称为现代版的“骆驼祥子”。
尽管目前我国对出租车的管理模式是公司化经营好还是私人经营好,仍有许多争论,但有一个事实有目共睹:出租车司机受出租车公司的“行业盘剥”十分严重,而出租车公司又受到政府的总量控制,不是所有的经营者都能够进入这个行业充分竞争。因此,这其中会形成“权利经济”,很容易孳生“计划经济的腐败”。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城郊接合部“黑车”很多,对于他们的整治,有关专家认为“堵”不如“疏”,出租车公司对司机的过分盘剥已经迫使一些司机不惜以身试法,这也是造成城市黑车“野火烧不尽”的直接原因。
章继浩还指出,由于出租车是第二公交,尤其在上海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它的定位更应是普通市民的代步工具,因此不能走“换好车型、调高价格”的途径。同时,行业主管部门也不能把应由政府承担的一些管理职能转嫁到企业,导致企业成本加大。如车站码头的出租车管理等工作,不应由骨干企业分摊负责。此外,还应加快研发和使用性能完好的小排量车型作为出租车,既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降低市民负担,驾驶员也可因用车人数增多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