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的上映,再加之圣诞节的推波助澜,2011年的最后半个月终于迎来市场的大爆发:国内影院共排出60多万场,产出票房近10亿元,环比上半月大增164%。但这已是本年度贺岁档的最高峰,与2010年同期相比,整个贺岁档的市场并不尽人意。
下半月的市场爆发助力12月全月票房攀升至13亿元,也让2011全年票房最终迈过130亿元。考虑到银幕数净增3000多块,此成绩与2010年同期相比并没有太大优势,观影人次同比甚至不增反降。尽管贺岁档余威尚在,但档期因素的作用开始减弱,影片自身对观众的吸引力才是保证市场热度的主要动力。
半月票房近10亿元
与上半月众多影片竞相入市相比,12月下半月入市的新片并不多,这主要是众片方为了避让《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但与2010年《大笑江湖》《非诚勿扰》《让子弹飞》等充满喜剧色彩的影片相比,《金陵十三钗》过于沉重的题材和充满悲情的基调与贺岁档期的观影氛围格格不入,加上时长过长,不仅让观众有沉闷之感,在排片上也失去不少优势。这些不利因素造成《金陵十三钗》未能与《龙门飞甲》拉开差距。而后者虽有徐克和3D两张护身符,但影片在故事情节和演员表演等方面的短板影响了后续口碑的带动作用。两部影片虽在截稿前均突破5亿元,但与之前的市场预期仍有不少差距。
两部影片后劲不足让其他片商和发行方看到机会,一周后,瞄准圣诞节和元旦小长假的两部爱情片《倾城之泪》和《亲密敌人》相继入市,至截稿时后者的票房已过1亿元。到月底,前后有六七部中小制作的各类型影片入市,分食贺岁蛋糕,但票房均不理想。从影院终端传来的数据显示,12月下半月,国内影院共排映场次60多万场,环比上半月增16%,其中《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合力占去41万多场,占比市场份额的近70%;半有共有2300多万观众走进影院,环比放量1250万人次,增幅高达118%;共产出票房近10亿元,环比放量近6亿元,增幅高达164%。但与2010年同期相比,除了场次大增42%以上之外,观影人次基本持平,票房增幅也只有11%左右。
纵观12月,国内影院共排映场次113万多场,环比上个月基本持平;共有约3400万观众走进影院,环比放量260万人次,略增8%;共产出票房13亿多元,环比增3亿多元,增幅30%。与2010年同期相比,放映场次足放量33万场,增幅达41%;但观影人次并没增加,甚至还减少35万人次左右。尽管票房同比略增6%,考虑到银幕数和放映场次的激增,以及《金陵十三钗》最低票价的提高和《龙门飞甲》主攻3D和巨幕影厅带来的高票价,2011年12月份的市场情况并没有业界之前预期的好。
院线整合时机到来
在半月院线榜单上,受市场大盘走高影响,大部分院线的票房环比均呈增长之势,其中万达院线、中影星美、上海联和、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等院线的票房增幅均在一倍以上。北京新影联院线的票房增幅甚至达近两倍。其他中小院线的情况也基本如此。
但各院线的半月和全月票房及观影人次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幅并不明显,甚至有所下降。万达院线12月份的票房为1.9亿元,只比2010年同期微增450万元;观影人次为413万,与2010年同期相比缩水了50万人次,但该院线的银幕数同比增了近200块,而且大部分影院装备了IMAX影厅。中影星美院线本月总票房1.5亿元,与2010年同期相比反而缩水了近500万元;观影人次360万,与2010年同期的413万相比,也减少了50多万,该院线全年的新增影院达数十座,仅上半年就新增了30座。北京新影联院线本月累计票房不足8600万元,而2010年同期为1.12亿元,蒸发了2600多万元,减幅高达20%以上。
以上情形也发生在大部分中小院线:一方面新影院和银幕数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则是观影人次和票房大幅缩水。终端市场在2011年年末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情形值得业界反思。就在最近,业界传出多个影院投资公司寻求资金支持和院线整合的消息——随着影院投建和经营管理的压力增大,资源整合呼声此起彼伏。任何一个行业不可能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在适当的时候放缓脚步进行反思和梳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半月新增影院71多座
在半月国内影院榜单上,北京耀莱国际影城、首都电影院等厅多座位多的大体量影院,以及UME国际影城北京华星店、北京万达国际影城和上海万达国际影城等拥有IMAX影厅优势的影院纷纷位居榜单前列。其中北京耀莱国际影城半月的观影人次高达近18万人,票房高达660万元,均居榜单之首。该影院2011年全年以286万的观影人次和7600多万元票房夺冠全国影院。
为了赶上贺岁档的末班车,这半月新开业影院创下历史新纪录,多达71个,其中大部分位于辽宁、河北、云南、江西等二三线市场。比如江西的九江市长虹影视城、上饶市广丰华夏国际影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宏州电影院和秦皇岛文化广场等。
下半月的市场爆发助力12月全月票房攀升至13亿元,也让2011全年票房最终迈过130亿元。考虑到银幕数净增3000多块,此成绩与2010年同期相比并没有太大优势,观影人次同比甚至不增反降。尽管贺岁档余威尚在,但档期因素的作用开始减弱,影片自身对观众的吸引力才是保证市场热度的主要动力。
半月票房近10亿元
与上半月众多影片竞相入市相比,12月下半月入市的新片并不多,这主要是众片方为了避让《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但与2010年《大笑江湖》《非诚勿扰》《让子弹飞》等充满喜剧色彩的影片相比,《金陵十三钗》过于沉重的题材和充满悲情的基调与贺岁档期的观影氛围格格不入,加上时长过长,不仅让观众有沉闷之感,在排片上也失去不少优势。这些不利因素造成《金陵十三钗》未能与《龙门飞甲》拉开差距。而后者虽有徐克和3D两张护身符,但影片在故事情节和演员表演等方面的短板影响了后续口碑的带动作用。两部影片虽在截稿前均突破5亿元,但与之前的市场预期仍有不少差距。
两部影片后劲不足让其他片商和发行方看到机会,一周后,瞄准圣诞节和元旦小长假的两部爱情片《倾城之泪》和《亲密敌人》相继入市,至截稿时后者的票房已过1亿元。到月底,前后有六七部中小制作的各类型影片入市,分食贺岁蛋糕,但票房均不理想。从影院终端传来的数据显示,12月下半月,国内影院共排映场次60多万场,环比上半月增16%,其中《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合力占去41万多场,占比市场份额的近70%;半有共有2300多万观众走进影院,环比放量1250万人次,增幅高达118%;共产出票房近10亿元,环比放量近6亿元,增幅高达164%。但与2010年同期相比,除了场次大增42%以上之外,观影人次基本持平,票房增幅也只有11%左右。
纵观12月,国内影院共排映场次113万多场,环比上个月基本持平;共有约3400万观众走进影院,环比放量260万人次,略增8%;共产出票房13亿多元,环比增3亿多元,增幅30%。与2010年同期相比,放映场次足放量33万场,增幅达41%;但观影人次并没增加,甚至还减少35万人次左右。尽管票房同比略增6%,考虑到银幕数和放映场次的激增,以及《金陵十三钗》最低票价的提高和《龙门飞甲》主攻3D和巨幕影厅带来的高票价,2011年12月份的市场情况并没有业界之前预期的好。
院线整合时机到来
在半月院线榜单上,受市场大盘走高影响,大部分院线的票房环比均呈增长之势,其中万达院线、中影星美、上海联和、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等院线的票房增幅均在一倍以上。北京新影联院线的票房增幅甚至达近两倍。其他中小院线的情况也基本如此。
但各院线的半月和全月票房及观影人次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幅并不明显,甚至有所下降。万达院线12月份的票房为1.9亿元,只比2010年同期微增450万元;观影人次为413万,与2010年同期相比缩水了50万人次,但该院线的银幕数同比增了近200块,而且大部分影院装备了IMAX影厅。中影星美院线本月总票房1.5亿元,与2010年同期相比反而缩水了近500万元;观影人次360万,与2010年同期的413万相比,也减少了50多万,该院线全年的新增影院达数十座,仅上半年就新增了30座。北京新影联院线本月累计票房不足8600万元,而2010年同期为1.12亿元,蒸发了2600多万元,减幅高达20%以上。
以上情形也发生在大部分中小院线:一方面新影院和银幕数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则是观影人次和票房大幅缩水。终端市场在2011年年末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情形值得业界反思。就在最近,业界传出多个影院投资公司寻求资金支持和院线整合的消息——随着影院投建和经营管理的压力增大,资源整合呼声此起彼伏。任何一个行业不可能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在适当的时候放缓脚步进行反思和梳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半月新增影院71多座
在半月国内影院榜单上,北京耀莱国际影城、首都电影院等厅多座位多的大体量影院,以及UME国际影城北京华星店、北京万达国际影城和上海万达国际影城等拥有IMAX影厅优势的影院纷纷位居榜单前列。其中北京耀莱国际影城半月的观影人次高达近18万人,票房高达660万元,均居榜单之首。该影院2011年全年以286万的观影人次和7600多万元票房夺冠全国影院。
为了赶上贺岁档的末班车,这半月新开业影院创下历史新纪录,多达71个,其中大部分位于辽宁、河北、云南、江西等二三线市场。比如江西的九江市长虹影视城、上饶市广丰华夏国际影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宏州电影院和秦皇岛文化广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