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高中的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在文言文的课堂上,我们常见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习进程慢,学习效果差。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让文言文教学走出困境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改变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所需要做的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解答学生的疑惑,点拨一些重要的文言字词、句式,甚至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来解决自读过程中的疑问。例如《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两篇文章,课本下的注释非常的多,几乎每句都有翻译,如果老师再一味的逐字逐句翻译,那么,学生的听课效率可想而知。因此,我在教习这两篇文章前,先让学生结合课文下的翻译,一个人或者与同桌一起将课文做一个口头翻译,将无法理解的地方标明,并在课堂上提出。这些疑问先由学生们共同解答,学生无法解答的,再由老师解决。之后,我再将经过整理的课文文言知识重点展示给学生,强化知识要点。这样,既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又突出了学习的重点。
二、重视阅读感悟,让学生感受文言之美
古文中的抑扬顿挫、平仄押韵,是只有在读的过程中才可以体会到的。同时,通过读文来品文,将阅读和审美结合起来,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文言语感,又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丰富的文言美感。例如,在教习《归去来兮辞》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使他们感受了文字的抑扬顿挫,然后引导学生寻找文中每句的韵脚,细细品味,并感受作者从自责到自慰再到怡然自得,最后乐天安命的情感变化。当学生读到陶渊明在家生活的一段时,竟禁不住摇头晃脑,如同体会到了陶渊明的快乐一般,当然,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了。
三、提倡多元教学目标,体现人文精神
文言文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挖掘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提倡多元的教学目标。在文言基础知识学习目标外,我认为,还应该体现以下几个目标:(1)思想德育目标。高中课文中所选文言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而其中的许多思想都能够给人们以启迪。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感受古人的精神境界时提升自我的修养。如学习《陈情表》时,通过感受李密的“孝”,学会孝敬父母,互敬、互爱;学习苏轼的《赤壁赋》,知道人生必有起伏,但我们可以活得更乐观等。(2)写作能力目标。首先,就文言文本身来说,其文约其义丰的写作手法本身就是很好的写作教材,更何况我们所学的文言文大多为古代文章之精华,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若老师能够带领学生去感受、去鉴赏,那么,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提高。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外国语学校)
一、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改变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所需要做的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解答学生的疑惑,点拨一些重要的文言字词、句式,甚至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来解决自读过程中的疑问。例如《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两篇文章,课本下的注释非常的多,几乎每句都有翻译,如果老师再一味的逐字逐句翻译,那么,学生的听课效率可想而知。因此,我在教习这两篇文章前,先让学生结合课文下的翻译,一个人或者与同桌一起将课文做一个口头翻译,将无法理解的地方标明,并在课堂上提出。这些疑问先由学生们共同解答,学生无法解答的,再由老师解决。之后,我再将经过整理的课文文言知识重点展示给学生,强化知识要点。这样,既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又突出了学习的重点。
二、重视阅读感悟,让学生感受文言之美
古文中的抑扬顿挫、平仄押韵,是只有在读的过程中才可以体会到的。同时,通过读文来品文,将阅读和审美结合起来,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文言语感,又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丰富的文言美感。例如,在教习《归去来兮辞》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使他们感受了文字的抑扬顿挫,然后引导学生寻找文中每句的韵脚,细细品味,并感受作者从自责到自慰再到怡然自得,最后乐天安命的情感变化。当学生读到陶渊明在家生活的一段时,竟禁不住摇头晃脑,如同体会到了陶渊明的快乐一般,当然,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了。
三、提倡多元教学目标,体现人文精神
文言文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挖掘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提倡多元的教学目标。在文言基础知识学习目标外,我认为,还应该体现以下几个目标:(1)思想德育目标。高中课文中所选文言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而其中的许多思想都能够给人们以启迪。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感受古人的精神境界时提升自我的修养。如学习《陈情表》时,通过感受李密的“孝”,学会孝敬父母,互敬、互爱;学习苏轼的《赤壁赋》,知道人生必有起伏,但我们可以活得更乐观等。(2)写作能力目标。首先,就文言文本身来说,其文约其义丰的写作手法本身就是很好的写作教材,更何况我们所学的文言文大多为古代文章之精华,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若老师能够带领学生去感受、去鉴赏,那么,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提高。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