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类专业制图课程教学探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_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类专业制图课程是环境类相关专业在工程制图课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采取紧密针对专业方向,利用教学软件进行师生、生生互动,引入竞赛环节,建立专业图库和采用严格公平的考核标准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证明,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很好地克服了制图课程惯有的枯燥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关键词:制图教学;环境工程CAD技术;应用型
  作者简介:龚然(1981-),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讲师;徐进(1979-),女,湖北蕲春人,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教研课题“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讨”(课题编号:GY201032)、南京工程学院教改课题“面向企业需求的大学生课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项目编号:JG2011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078-02
  工程制图课程为工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一般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设。南京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完成制图的理论教学和在计算机上实现AutoCAD软件制图的初步教学之后,通常由各专业开设针对各自领域的制图课程,列为专业课。环境工程学院自2007年以来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在第5学期开设“环境工程CAD技术”课程,学时为32,其中上机20学时。其教学目标为以环境工程设计为主要素材,详细介绍AutoCAD计算机制图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培养环境类各专业方向学生的制图能力,为后续开设的专业课程设计、学生毕业设计以及就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别于研究型高校与职业技术型高校,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与核心,以“应用”為教学的方向和目标。[1]我校在“学以致用”校训的指导下,对于该课程更加强调“应用”和“实践”。通过多轮的教学,为提高教学效果,笔者逐步摸索出一套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类专业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
  1.教室理论讲授环节(12学时)
  首先,利用4学时快速复习前修课程“工程制图”的基本内容,包括已学习的AutoCAD软件基本操作。其次,详细介绍AutoCAD软件在环境类专业上的应用(4学时左右),主要向学生展示实际用于生产的工程图形,结合专业知识,讲解读图的基本方法和设计作图的顺序。由于本校环境专业包括环境工程、电厂化学和电力环保等几个专业方向,此环节所展示的图纸为环境专业各领域的工程图纸,如水处理构筑物图、施工图、工艺流程图、电厂水处理流程图、设备图、脱硫脱硝设备图等。再次,针对绘制图形进行示范讲解(4学时),教师选择典型代表性的工程图形进行课堂粗略绘制,主要向学生介绍复杂图形的绘制顺序和思路,在课堂理论教学部分,灌输学生作图应遵循的12字原则,即“从大到小,从左到右,少画多编”,并在后续的机房上机实践中反复强调。此环节以教师讲述为主,不用过多强调互动效果。
  2.机房互动教学环节(20学时)
  在专业机房分批次进行教学,以每个专业方向单班为一批次,强调互动。互动环节促使“教”与“学”都更加有效,能体现教师与学生均为教学的主体,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平等交流、共享课堂的完美效果。[2]教学过程中利用机房教学软件,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屏幕互相广播,从而达到“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效果。每次上机采取4节课连排的方式,以保证能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和练习内容。通常每次课程由教师利用1个课时的时间,讲解某个范例图形的绘制过程,讲清楚绘图过程中的顺序、思路和遇到困难的解决方法。剩余的时间交由学生进行上机实践,在此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发现并指出学生制图过程中的错误,并予以指正,以保证其顺利完成。由于课时有限,学生仅依靠课时内的上机来提高作图水平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整理出相应的范例图形,打印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进行练习。通过教学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过程是在机房教学中实现的。在此环节,学生能快速掌握制图技巧,教师应多强调制图思路和12字原则,以避免出现学生因无从下手或者前后顺序错误导致制图效率大幅降低的现象。
  3.进行小组绘图竞赛
  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竞赛的机制本身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很好的手段。[3]在最后一次机房教学中,可进行一次绘图竞赛,将一个班级分为四组,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参加绘图竞赛。教师根据各个专业方向选择竞赛试题,试题应难易适中,在2~3个小时内可以完成,竞赛内容即为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抄图。不参加竞赛的学生在计算机上通过共享软件观摩,竞赛学生在有一定竞争压力的气氛下,往往会超常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由于每个人的绘图习惯可能不同,其余的学生在此观摩过程中,同样感受着竞赛中紧张的气氛,这种体验本身也是一种提高。比如,学生看到本组竞赛同学作图过程中与自己想法不同或出现错误时,通常会比较激动,脑中会自然地思考和比较,这种相互学习、互相促进的模式,对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有效的。
  4.教学紧密结合专业,体现应用型特色
  在第5学期,各个专业方向已完成各自的基础课程的学习,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阶段。学生都比较关心自己的专业内容,所以在教学的选图上应十分注意紧密结合专业,力求将最实际、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工程图纸作为讲课或者练习的对象。对于环境工程、电厂化学、电力环保、水质科学等不同的方向,可从网上或者相关设计院搜集图纸,整理成该专业方向的专业图库。建立专业图库的好处有很多,一方面方便教师选取不同的图形来讲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其后续进行课程设计时对专业构筑物和设备的预先了解,再者也可作为考试用图的备选图库。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自身的专业方向,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充分体现了该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5.建立考核标准,保证客观性和公平性
  在考核环节,大多数工程制图课程或者专业制图课程都会包含传统笔试的部分,这部分方式单一、形式单调,学生只注重纸上分数,考前背书上内容,不能反映其应用能力。[4]本课程不采用传统制图课程纸质答题和上机操作结合的方式,着重应用实践的特点,只采用快速抄图的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相关专业图纸的绘制。试题内容范围包括构筑物的平面、剖面图,较为复杂的工艺流程图、施工图等等。考核的标准包括图形完整性、参数格式设置正确性、标注填充效果和绘图正确性四个项目,每个项目25分,每项分为优(20分~25分)、良(16分~19分)、中(11分~15分)、差(0分~10分)四个等级,采用打分过程统计表,最终累加各项成绩给出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好处在于注重考核学生作图的规范性和基本能力,学生有可能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全绘完图形,但因为其作图规范、关键步骤把握较好而依然获得较好的成绩。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阅图后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弥补和改进。
  二、教学效果
  1.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近三年本课程均采取以上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各个环节。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将一门有些枯燥的专业制图课程变成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质量良好的课程。学生普遍反映此课程听课轻松,知识掌握牢靠。通过统一的考核标准比较近三年学生成绩,以环境工程专业方向为例,见表1所示。
  从表中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采取统一的评分机制下,班级考试平均分数逐年提高,优秀比例增加,不及格率波动反复,整体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均有提升。综合优秀率、分数标准差和不及格率,可以反映出,学生学习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也就是说,单从考核分数来看,在整体平均分有所提升的同时,部分学生成绩较低。经调查发现这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前修的工程制图课程没能较好地掌握,对紧凑而带有一定压力的教学方法不太适应,同时也给教师今后改善整体教学效果提供了思路:应该对部分后进学生增加练习课时或上机时着重辅导,以到达消除不及格率、缩小标准差,提高优秀率和平均分的效果。
  2.学生满意度不断提高
  学生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对本课程的教学表示充分肯定,但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例如,希望增加课程的上机学时数,亦或者期待教师能够录制示范作图的视频以便课后参照学习等。学生满意度还表现在后续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轻松应对上。
  三、体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在教学环节、方法和手段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对07级和08级已经毕业并且从事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学生的回访调查,学生普遍反映在大学学习的诸多课程中,对“环境工程CAD技术”课程记忆深刻并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该课程知识,甚至有的毕业生在就业面试时因为具有較好的作图能力而被一眼相中。正是因为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接触过许多专业上的图形并具有亲身实践的经历,在工作上缩短了融入的时间,能较快速地独立承担相应的设计和制图任务。
  四、结束语
  “环境工程CAD技术”课程作为环境类专业的制图课程,起着从工程制图理论到实际专业应用的衔接作用。通过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更加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符合专业发展趋势和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好评。今后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行业的发展,不断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不断探索和改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时内,为学生具备良好制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贯彻应用型本科学以致用的培养理念。
  参考文献:
  [1]李福英,杨芳,周文军.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探析[J].教育探索,2010,(10):32-33.
  [2]杨安,陈绚,陈锦昌.工程制图课程中的互动教学模式探讨[J].工程图学学报,2007,(5):122-125.
  [3]陈亮,陈锦昌,张瑞秋.工程制图教学中的竞赛激励机制[J].工程图学学报,2009,(5):144-147.
  [4]宋琦.对传统考试的反思及关于工程制图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6):84-85.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并结合其培养目标与计划,从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资源、师资队伍以及教改探索等方面阐述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建设的思路与做法,以期对目前该类及相近专业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建设;能源与环境  作者简介:赵兵涛(1976-),男,陕西户县人,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093) 
摘要:课程体系设置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核心环节,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问题的个性化、复杂化特性,对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的社会责任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