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环境。街道作为二线城市的骨架,是二线城市景观系统中最具活力的线形空间,也是构筑城市整体形象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构成优美的街景,和创造富有特色的城镇形象。
二线城市 道路 景观设计 以人为本
二线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和设计,要尊重并满足人类生理的、精神上的各种需求,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天人合一是“人性化设计”的焦点。
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优秀成熟的道路景观设计方案,一定是在每一个细节上,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包括下面五个方面:
1.1铺装景观
铺装景观是城市底界面中“第二层次轮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顺应现代小城镇建设需要和居民休闲活动要求而生,包括环境艺术、材料、结构、设计方法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
首先铺装要满足一定的物质功能要求,能够提供坚实、耐磨、防滑的路面,以保证车辆或行人安全、舒适地通行;通过路面图案的变化,可以引导空间导向;营造舒适的交往空间;利用色彩变化,配合硬质隔断加强人车间的拦阻;具备警示与诱导功能。其次铺装景观必须满足各种空间环境艺术功能的要求。新铺装材料的广泛应用也是实现人性化设计的必要途径。主要分为三大类别,即整体铺装、板块铺装和砌块铺装。目前一些人流车流均较大的交通性街道,开始广泛使用人工脱色的彩色沥青作为新的铺装材料,其主要作用、性能、施工工艺都与沥青相当,具有抗高低温、耐摩擦、使用寿命长等特性,不易产生剥离、开裂等路面破坏现象。色彩鲜艳、持久,同时具有很好的透水性,提高了雨水循环利用率,符合环保、人性化设计的要求。而生活性道路(如步行街、风景园林道路、游览步道等)则多采用色彩鲜明、造型自由、性能多样,易营造欢快、华丽气氛的人工烧制砖材、陶瓷材料或观感自然亲切、质感舒适宜人的木材、石材、砂土类天然材料。
1.2生态横断面
传统街道绿化的种植横断面一般沿街道路缘石至街道红线依次遵循:缀花草坪、灌木丛、中层林、背景林的从低、中到高次序,林冠线也依次从低至高过渡。这几个层面的绿化往往较密,视线阻塞,且整条街道种植采用一种模式,缺乏节奏与变化,景观单调又乏味。
新型街道景观横断面拟将人行道融入街道绿化之中,在绿化中穿插蜿蜒、舒展前进,直至街道交叉口处才从绿化丛中穿出,与过街斑马线相接通过。同时在街道之纵断面绿化配合路段起伏变化,形成丰富的多层次空间。
1.3景观节点小品
街道景观节点小品设计应以区域差异为立足点。我国地域差异明显,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民风民俗等各方面的差异为城市特色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設计师应善于从区域大背景中去挖掘城市街道景观节点小品的独特内涵和品位,把一些潜在的、最具有开发价值的特色,在设计中表现出来。
发达国家从历史上就对市镇广场和街道的节点环境小品十分重视,各色街道景观小品与街道景观珠联璧合、相映生辉,形成了丰富的城市空间和多彩的人文环境,这也与其人文思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外的许多小品设施的设计,完全符合人体工学的特性,既美观又方便大众,布置的位置、方式、数量更加考虑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特点,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尤其应考虑老人、儿童、残疾人的生理特点和要求,符合人性化需要。
1.4水景与绿地景观
水景景观:许多城市街道,在水景营造上,常见的方式是布置喷泉、叠水、瀑布、水池等,缺乏创造性的设计,其共同特征是以人工环境取代自然环境,缺乏自然生态意识。随着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景观设计中利用自然的重要性,发明了诸如水景旱做、生态溪沟等“半自然化”景观的水景设计方法。
2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二线城市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为城市个性建设奠定了基础。这些场所的建筑形式、色彩、空间尺度和生活方式,在人们心中产生对某种地域文化认同感或者说一种社会价值观上的吻合,引起市民的共鸣,唤起他们对过去的回忆。由此看来,在街道景观建设中要充分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景观,同时又要不断向前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开拓新的创作思路。
3整体性与可持续性
从整体出发,运用道路景观整体设计思想,即把道路作为城镇空间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考虑。②把建筑、道路、绿化、建筑小品和整个外围空间区域进行整体设计研究。把城乡道路空间纳入城乡景观系统中,与绿地系统规划和水系统规划相结合。在空间安排上,重视人、车辆与环境的关系,为人们提供与广阔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创造良好的道路空间。城镇街道景观设计要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强调道路、建筑与地形之间的统一和协调。随城市的发展,环境也随着恶化,环境的恶化警醒了人们,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尽量给道路控制红线范围以外的地段留下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保留现有的一些好的山体和树木群落,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调整和运用,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
4景观艺术性
将城市街道美学引入道路环境景观设计,这是城市建设的要求,同时也是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③从美学角度、空间组合和艺术美的眼光来研究道路,以创造优美的道路景观、环境,此外它对发展城市美学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街道美学能够改善城镇交通环境与街道景观,建立起实用、美观的道路系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需要。道路景观同时又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的精神面貌。便捷的道路交通、良好的街景都给人以激昂和奋发向上的情感。倘若道路拥挤,乘车不便,道路破烂不堪,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建筑是街道空间中最具限定性的人工要素,处理好沿街建筑群的关系是提高街道景观质量的保证。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公共空间,城市街道应该为其使用者提供相互交流、参与社会性活动的机会,为人们漫步、休闲、社交聚会提供场所。
总而言之,二线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求道路适应自然地貌,满足道路使用者的审美情趣和舒适的生理要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设计包括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内部协调,即道路的路面设计、线型设计要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原则。外部协调,即道路线型与周围环境相配合,要最大限度的保持自然状态。
参考文献:
1.李倩,文剑钢,崔鹃鹃. 传统小城镇街道景观的原真性保护对策研究[J]. 江苏建筑. 2012(03)
2.李移山. 园林道路生态景观创作技术方法探讨[J]. 绿色科技. 2011(1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环境。街道作为二线城市的骨架,是二线城市景观系统中最具活力的线形空间,也是构筑城市整体形象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构成优美的街景,和创造富有特色的城镇形象。
二线城市 道路 景观设计 以人为本
二线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和设计,要尊重并满足人类生理的、精神上的各种需求,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天人合一是“人性化设计”的焦点。
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优秀成熟的道路景观设计方案,一定是在每一个细节上,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包括下面五个方面:
1.1铺装景观
铺装景观是城市底界面中“第二层次轮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顺应现代小城镇建设需要和居民休闲活动要求而生,包括环境艺术、材料、结构、设计方法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
首先铺装要满足一定的物质功能要求,能够提供坚实、耐磨、防滑的路面,以保证车辆或行人安全、舒适地通行;通过路面图案的变化,可以引导空间导向;营造舒适的交往空间;利用色彩变化,配合硬质隔断加强人车间的拦阻;具备警示与诱导功能。其次铺装景观必须满足各种空间环境艺术功能的要求。新铺装材料的广泛应用也是实现人性化设计的必要途径。主要分为三大类别,即整体铺装、板块铺装和砌块铺装。目前一些人流车流均较大的交通性街道,开始广泛使用人工脱色的彩色沥青作为新的铺装材料,其主要作用、性能、施工工艺都与沥青相当,具有抗高低温、耐摩擦、使用寿命长等特性,不易产生剥离、开裂等路面破坏现象。色彩鲜艳、持久,同时具有很好的透水性,提高了雨水循环利用率,符合环保、人性化设计的要求。而生活性道路(如步行街、风景园林道路、游览步道等)则多采用色彩鲜明、造型自由、性能多样,易营造欢快、华丽气氛的人工烧制砖材、陶瓷材料或观感自然亲切、质感舒适宜人的木材、石材、砂土类天然材料。
1.2生态横断面
传统街道绿化的种植横断面一般沿街道路缘石至街道红线依次遵循:缀花草坪、灌木丛、中层林、背景林的从低、中到高次序,林冠线也依次从低至高过渡。这几个层面的绿化往往较密,视线阻塞,且整条街道种植采用一种模式,缺乏节奏与变化,景观单调又乏味。
新型街道景观横断面拟将人行道融入街道绿化之中,在绿化中穿插蜿蜒、舒展前进,直至街道交叉口处才从绿化丛中穿出,与过街斑马线相接通过。同时在街道之纵断面绿化配合路段起伏变化,形成丰富的多层次空间。
1.3景观节点小品
街道景观节点小品设计应以区域差异为立足点。我国地域差异明显,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民风民俗等各方面的差异为城市特色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設计师应善于从区域大背景中去挖掘城市街道景观节点小品的独特内涵和品位,把一些潜在的、最具有开发价值的特色,在设计中表现出来。
发达国家从历史上就对市镇广场和街道的节点环境小品十分重视,各色街道景观小品与街道景观珠联璧合、相映生辉,形成了丰富的城市空间和多彩的人文环境,这也与其人文思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外的许多小品设施的设计,完全符合人体工学的特性,既美观又方便大众,布置的位置、方式、数量更加考虑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特点,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尤其应考虑老人、儿童、残疾人的生理特点和要求,符合人性化需要。
1.4水景与绿地景观
水景景观:许多城市街道,在水景营造上,常见的方式是布置喷泉、叠水、瀑布、水池等,缺乏创造性的设计,其共同特征是以人工环境取代自然环境,缺乏自然生态意识。随着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景观设计中利用自然的重要性,发明了诸如水景旱做、生态溪沟等“半自然化”景观的水景设计方法。
2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二线城市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为城市个性建设奠定了基础。这些场所的建筑形式、色彩、空间尺度和生活方式,在人们心中产生对某种地域文化认同感或者说一种社会价值观上的吻合,引起市民的共鸣,唤起他们对过去的回忆。由此看来,在街道景观建设中要充分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景观,同时又要不断向前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开拓新的创作思路。
3整体性与可持续性
从整体出发,运用道路景观整体设计思想,即把道路作为城镇空间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考虑。②把建筑、道路、绿化、建筑小品和整个外围空间区域进行整体设计研究。把城乡道路空间纳入城乡景观系统中,与绿地系统规划和水系统规划相结合。在空间安排上,重视人、车辆与环境的关系,为人们提供与广阔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创造良好的道路空间。城镇街道景观设计要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强调道路、建筑与地形之间的统一和协调。随城市的发展,环境也随着恶化,环境的恶化警醒了人们,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尽量给道路控制红线范围以外的地段留下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保留现有的一些好的山体和树木群落,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调整和运用,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
4景观艺术性
将城市街道美学引入道路环境景观设计,这是城市建设的要求,同时也是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③从美学角度、空间组合和艺术美的眼光来研究道路,以创造优美的道路景观、环境,此外它对发展城市美学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街道美学能够改善城镇交通环境与街道景观,建立起实用、美观的道路系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需要。道路景观同时又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的精神面貌。便捷的道路交通、良好的街景都给人以激昂和奋发向上的情感。倘若道路拥挤,乘车不便,道路破烂不堪,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建筑是街道空间中最具限定性的人工要素,处理好沿街建筑群的关系是提高街道景观质量的保证。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公共空间,城市街道应该为其使用者提供相互交流、参与社会性活动的机会,为人们漫步、休闲、社交聚会提供场所。
总而言之,二线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求道路适应自然地貌,满足道路使用者的审美情趣和舒适的生理要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设计包括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内部协调,即道路的路面设计、线型设计要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原则。外部协调,即道路线型与周围环境相配合,要最大限度的保持自然状态。
参考文献:
1.李倩,文剑钢,崔鹃鹃. 传统小城镇街道景观的原真性保护对策研究[J]. 江苏建筑. 2012(03)
2.李移山. 园林道路生态景观创作技术方法探讨[J]. 绿色科技.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