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爽英姿五尺枪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木兰的忠孝节义,巾帼英雄史自古被颂至今,一样是红颜武装,我忍不住要赞颂解放初期我国海防前哨里一群藉藉无名的女民兵,她们的年龄在16至22岁之间不等,在这花样年华里,她们没有故作弱柳扶风,而是肩负双重责任,在不误大队生产工作的情况下练就一身好本领,随时准备参与国共对立的战斗。地上滚,泥里爬,扛枪打炮,没有一样能难得倒她们。事过多年,如今我所知晓的只是过程中的凤毛麟角,即便如此,我仍然竖起大拇指:“谁说女子不如男”!
  听过一句通幽洞微的话:“如果你觉得轻松,那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是的,如今我们幸福地活在当下,那是因为曾经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过,她们愿意为国为民族为家园赴汤蹈火,她们是区区角落里一颗愿意自燃燎原的星火。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民党败退台湾分驻金门,仅一水之隔,望着曾经霸为天下的大好江山,国民党心有不甘,常向我国沿海地区发炮轰炸,并派遣特务和小股武装匪特进行袭扰和阴谋活动。自古战争不仅用武力,更有用兵不血刃的反间计和离间计,处心积虑的国民党政府可谓软硬兼施,他们除使用以上手段外还极力宣传反共消息以此达到分裂民心的目的。面临沿海紧张、尖锐的对敌斗争形势,龙海县委一直把海防对敌斗争作为工作重点,在搞好生产工作的同时加强海防管理。
  据记载,1952年12月10日至18日国民党派出5艘军舰、3艘炮艇窜入龙海县隆教乡的镇海、白坑、新厝一带的海面进行侦察和骚扰活动。1955年5月派出飞机14批44架次窜入海门岛上空,炸沉渔船,导致渔民死亡58人,受伤18人。此事件时隔不久,又有敌机4架窜入老区浯屿岛上空,轮番扫射轰炸,炸死群众6人,炸伤15人,炸毁民房13间……
  浯屿岛隶属龙海县,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前沿哨岛,直面金门和大担、小担,是海防管理的要塞。岛上渔民以捕鱼为生,解放前渔民们受尽国民党的统治,日军侵占和渔霸的剥削,生活十分困苦。国民党溃逃时都不忘强迫渔民离开浯屿随迁金门,但勇敢的渔民从金门逃回来。在他们始终不渝的意志里,在祖地生根发芽才是生之根本,他们把身和心都系在这块难离的故土上。因地理所趋,驻金门的国民党兵向浯屿岛发射炮弹尤其多,仅1954年就朝该岛投弹38枚,炮击1000多发,人员伤亡,房屋摧毁不在少数。敌人派遣的小股武装特务、水鬼经常就浯屿岛进行骚扰破坏,拦截海上渔船抓捕船上渔民。不堪其苦的民众,在党的领导下不忘新仇旧恨,为求家国安定,生活安稳,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得无比坚强勇敢。1952年,岛上成立了民兵队伍,妇女也成立了自卫队,队伍自成立后人员有增无减,从最初的十二个女青年逐渐增加到三十多人,队员们个个刚毅、坚强,有驽马十驾的精神。在她们的思想意识里,保家卫国不能单单靠男同胞,只要练好本领,女子一样是一份铿锵的战斗力量。忠于这份坚强的信念,女民兵团成立后巾帼不让须眉地同男民兵一道配合解放军进行站岗放哨,检查船只,对敌散发宣传品,扛炮弹,擦枪炮,且无论严寒酷暑,白天黑夜从无人缺勤。
  是民必为营生,是兵必为战斗,这群吃苦耐劳的女民兵在抓紧生产劳动的同时积极参加军事训练,她们白天要基建,扛石头,挑沙土,赚工分。晚上分为两大类别学习,一、
  三、五上夜校,学习基础知识和毛主席著作,学习政治、军事理论;二、四、六技术训练,训练的项目与部队的训练没有任何差别。训练是最具挑战性的体力活,在地上摸爬滚打,脏了、伤了、身上衣物磨破了,她们洗洗涮涮,缝缝补补,没有谁指李推张,没有谁愿意落后一点点,她们把本该花枝招展的岁月镶进戎马般的生涯里,誓让渔岛的天空永远湛蓝,把训练中所受的种种辛苦视为珠翠之珍,甘之如饴,茁壮自己。训练射击时,必须手肘着地,坚硬的沙石把她们娇嫩的手肘磨破皮渗出血水,坚强的队员们想了个办法,在手肘下垫一块布继续训练。在她们顽强不屈,不畏艰难困苦的训练中,连最晚入伍的女民兵苏红英都很快掌握了如何刺杀敌人和扛炮弹过敌人火线,她们把训练当成是进步的阶梯,越挫越勇,越练越精。民兵游小肥是所有民兵中年龄较小的一个,在射击训练方面总是掌握不住要领,为此她焦急万分,每当生产大队收工,她都自觉地在地上练,中午练、晚饭后练,为了不当猪一样的队友,她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上,在队友的热心帮助和她勤学苦练之后,游小肥終于迎头赶上,她的努力和进步牵动许多人的心,也感动许多人。在这个大家庭似的队伍里,一份关切、一份襄助、一份努力都是一份不可小觑的战斗力量。民兵林宝凤、陈丽珍、林亚燕等六人训练冲锋枪无依托射击时,沉重的枪枝长时间托在手上,瘦弱的姑娘们手臂酸麻胀痛,回家后她们各自想办法缓解酸痛,次日再接再厉,从无人打过退堂鼓。在大家克己求精的高度训练下,她们的训练成绩远远超过部队教员的要求,部队教员要求她们三发二中,结果六人全是三发三中。其中林宝凤被公认为神枪手,她的视力精准,打的子弹几乎是百发百中,偏差甚小。
  训练过程中女民兵们懂得结合任务要求,贯彻少而精的训练方针,根据军民联防守岛的特点,做到需要什么,就训练什么,急用的先学先练,缓用的后学。由浅到深,逐步提高,力求学透。几年下来,她们不仅学会使用步枪,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等几种步兵武器,还学会了迫击炮,榴弹炮射击方法和战场急救、包扎,检查电线,电话等课目。她们还根据敌人以小股武装偷袭的特点,学会反小股偷袭的战术,学习如何利用地形,地物反击消灭敌人。在一次军民合练中民兵林亚燕和钟美芬奉命在二十分钟内从三号阵地到二号阵地完成战斗任务,但是她们十五分钟都未到就完成了任务。
  军民合练演习是最能检验女民兵的训练成绩,在一次持续两天一夜的军民合练演习中,33个女民兵被分配到5个阵地当战斗员、救护员、炊事员等,其中演习的项目各式各样,这一群勇敢的女民兵都出色地完成战斗任务。几次演习下来,看到这群不曾服输,不曾气馁的女民兵的飒爽英姿,部队首长都颔首赞扬她们:“动作迅速,勇敢机智,可以参加战斗”。首长的肯定是这群红色娘子军的训练动力,她们深深明白功夫不负有心人,于是更加的严格律己,勤学苦练。也因此,她们连年训练总评都得优秀。在全县性的民兵比武大会上,她们获得了“射击、刺杀双第一”的光荣称号。港尾公社举行列队刺杀比赛她们又勇夺桂冠。不仅如此,在省军区民兵比武大会上,她们派出六名民兵参加,均获得辉煌战绩,受到军分区首长的表扬。   训练是为了战斗,自始至终她们没有忘却自己的使命,在敌人骚扰不断,破坏不断的处境里,哨所就是战场,轮流执勤站岗和检查船只的时候,每个女民兵都有高度的警觉性,她们严格执行,细心检查,不误放任何一艘可疑船只。有一次,女民兵林玫瑰和陈罔市两人在检查一艘帆船时,看到船上既无装东西又没有捕鱼工具,颇觉意外。据船主交代,他是从东山来的,因避风把粮食吃尽,想靠岸买点粮食。两位女民兵冷静一想,察觉出船主话中的破绽,几天来海上并无大风,加上东山距此不远,船上的粮食怎么可能不够吃。两人不由分说地进行检查,果真在棉袄里查出假人民币200多元,银元400多块,船主后来供认,他是受使从金门而来的,敌人给他们好处,让他们过来扰乱和破坏。银元是真的,而人民币是假的他看不懂。
  在海上巡哨常不期而遇暴风雨,巡哨船一时半会儿靠不了岸,民兵们被淋得浑身湿透是常事,要是冬日里淋到雨,巡哨工作就更不容易了,冰雨加上寒风的肆虐,她们经常冻得浑身发抖,但没到换岗的时间点,她们还是坚持坚守岗位。在一个暴雨狂袭的冬夜,几名女民兵顺着防区检查船只,在风浪中发现一艘伪装成商船的特务船只,船主心存侥幸,以为风雨伴行不会有检查人员出来,结果被风雨无阻的女民兵们逮了个正着。检查中捕获敌人船只的案例不在少数。由于她们的果敢机智与吃苦耐劳,屡获战绩而受到驻军部队和边防检查站的表扬,称之为“红色检查员。”
  敌方越挫越败以后,黜驴技穷地使出各种花招,他们会将装有食品、物品和反共宣传单的氢气球发放到半空中,让气球随着风向飘到大陆。我方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发放宣传品是一种无声的战斗,可使敌军人员通过宣传品了解我党、我军和政府的政策,让他们辨别清方向,弃暗投明,回归祖国的怀抱。浯屿女民兵在此任务上想尽各种散发宣传品的方法,其中效果最好的是放风筝,每年六、七、八月份是放风筝的最佳时期,每到这个时候,女民兵们都要集结在一起,扎风筝,糊纸球,包装宣传品,不仅要看风向,还要赶潮水,为了不错过时间,她们都把自己训练得动作麻利,精准无误,不论是烈日当空的中午或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只要算准时间,她们从不耽误,从村里到海边的路并不好走,有时候挑着一整担宣传品在夜里赶路会出现滚落山岗受伤的意外,却从没有人因意外而誤了要事。融合大伙的奇思妙想,她们向敌岛散发的宣传物有风筝、气球、纸圆球、化学筒、塑料袋包、木桶,依托这些工具运出的宣传品多达256500份,据各方面观察,宣传品至少有80%飘落在目的地。如此对敌开展政治攻势,散发宣传品终起到一定作用,在后来的数年间,皆有蒋家军回心转意投诚我党,他们都带着我方散发过去的安全证,由此可见许多随迁的官兵意在家园,只是不了解我方的政策,当他们知道祖国会以宽宏大量迎接他们回归时,立马浪子回头,毕竟故土才是根之所在。随着两岸战斗的炮声越来越少直至完全消失,同为华夏儿女的同胞们开始忏悔同室操戈的前辙,而曾经的血气与炮火都已无可磨灭地载入史册。
  如今,海峡两岸升起和平的曙光,战争变成纸页上的故事,多少往事,多少保国安民的赤胆忠心被时光湮没,她们并不名垂青史,但这绿叶之功不得不叫我想以一曲之喉致以祟敬与谢意!
其他文献
金师傅的理发店就在菜市场一隅,那里经常会有一些丝竹发烧友,咿咿呀呀地演奏芗剧曲调,来理发的人可以一边理发一边欣赏奏乐。我路过那里,也常常坐一会儿,聊聊天。  金师傅每次见到我,总会提起我的父亲,说他曾经也是那里的常客,而且,壳弦、三弦演奏芗剧曲调水平不低,还带个老徒弟(我叫他阿智兄),却老是弹不好三弦,我父亲很耐心地指导他。我父亲人缘好,乐友们对他印象颇佳。  金师傅还说,有一天,我父亲的老徒弟,
期刊
非洲鳄是当之无愧的水中霸主,连形体硕大的羚牛都能成为它的腹中物,它捕获猎物的看家本领就是“无敌翻滚术”,只要翻上几圈,就是再凶猛的动物也被折腾得没气了。  然而,当地狩猎人却能把非洲鳄的优势转变成它束手被擒的劣勢,捕获凶猛鳄鱼的工具很简单,一根带鱼钩的丝线足矣。  猎人远远地把带线的鱼钩投向水中的鳄鱼,鳄鱼身体的鳞片非常结实也很容易挂上,鱼钩挂住了,鳄鱼自然而然地像往常那样施展起“无敌翻滚术”来,
期刊
话说有这样一幅画:一条鱼,鱼头以下部分画了几条横波纹,让你猜两种食品。你会在几秒钟之内猜出来呢?这样的谜语对于一个猜谜高手来说,只能算是小菜一碟。但十多年前第一次猜灯谜的我却因为猜出这一则灯谜而无比激动,至今记忆犹新。  那時的我还在读龙溪师范,第一次在漳州城过元宵节。那天晚上我和舍友结伴去中山公园看花灯。公园里彩灯闪亮、五光十色,煞是好看。而我却无心流连,一处人头攒动的灯谜竞猜点勾住了我的脚。只
期刊
古时,闽南算是一个偏远闭塞之处。但是,这不代表它愚昧蛮荒。偏远闭塞是对于当时的大环境而言的,内在里,闽南人却因此更加勤劳,更加懂得创造。至少作为地道吃货,土生土长在闽南,我很幸运。  闽南有很多特色吃食,那些吃食都是智慧的闽南人因地制宜发明出来的,而闽南的灶就是制作美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灶,最初人们将由三块石头垒成,上面架上一口锅,称之为灶。几经演变,灶变得越来越规范。以食为天的人民,开动脑
期刊
儿时,常喝茶,大碗大碗的粗茶,特别是砍柴回家的那一刻。茶,是母亲从山上摘回来的,是奶奶用锅揉捻出来的。成年后,常常参加一些茶聚,然而却不知茶,即好坏分不出,不为味蕾,不为解渴,只为感受一下清雅的气氛,图个放松自在的嗑聊,拉呱吹牛茶配话,如入无我。  独自在家,仍改变不了咕噜两声即见碗底的喝茶习惯。偶尔也会改变一下喝法,蛋茶是最温馨的一种。前不久,妻子生日,等我记起时,晚餐已经过半。我建议找一家餐馆
期刊
民间有这么一道猜日用品的谜语:“颈长嘴小肚子大,水深火热受煎熬。咸酸苦咸全尝到,病魔见了拔腿跑。”这道妙趣横生谜语的谜底,便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熟悉的药锅。每个人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头热肚疼的,对中医药特别有感情的家庭几乎都置备有陶瓷药锅。  提起药锅的历史,离不开我国陶瓷业的发展,再者就是与古今的服中药习惯有关。在中草药发明之初,先人们服用中草药是放在口中咬嚼吞咽的,这种服药方法不仅不科学,而且口感不
期刊
时序进入三月,南高的枳实花就开了,十里春风,花香浮動,那树上宛若苍穹撒下的鹅毛雪般的花瓣,密密匝匝,重重叠叠,堆银砌玉,宛若一幅“雪海嵌蓝天”的自然风景画,给人浓浓的诗意。  向往中的南高,在青翠山谷中,可爱的小鸟和清澈的山涧不停地鸣叫,细雨迷雾,那份神秘,伴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走进我的心田。  清晨,阳光闪闪烁烁,满目的五彩缤纷,我沿着山间蜿蜒的小路,去探访这个神往已久的革命老区村。来到村口,远
期刊
对龙海人来讲一般把白水镇说成“白水营”。境内的玳瑁山虽然海拔不及千米,但由于位置特殊,下半县的沿海乡镇民众一抬头便可望见高耸的玳瑁山。更有人把玳瑁山与梁山、皂山、太武山并为闽南沿海的“四大名山”。  白水营的来历有说是古代屯兵的兵营驻军的说法,有如镇海卫的文字提法。但遍查史料,却没能在浩如烟海的文史资料中为此找出片字的注脚。另有一波爱好探寻文史民间人士,却对本地方言中“营”字与“赢”通音的现象,进
期刊
螃蟹乃食中珍味,素有“一盘蟹,顶桌菜”的民谚。云霄东厦镇红树林锯缘青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的食品,兼有滋补强身之功效。特别是雌蟹,被我们南方人视作“膏蟹”,有“海上人参”的美称。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上苍对东厦镇百姓的慷慨馈赠。云霄县地处东南沿海,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常春,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境内水系发达,淡水充沛,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东厦的红树林中,生活着各种单孢藻类
期刊
说起“宝丰”,大家下意识就会把它与“盐鸡”联系了起来。  这几年“宝丰盐鸡”叫得响,那微微泛黄的外皮沁着油珠,袅袅升起的热气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在眼前极具诱惑力地晃动,隐约可以听见撕拉的声音,细皮与嫩肉轻轻地分离,然后再轻轻地咀嚼,轻轻地挑逗着你的味蕾……  走进宝丰,并非只为那让人垂涎三尺的盐鸡,而是那一座座独具特色的红砖青瓦、青砖红瓦的院落。  一  宝丰塔尾,一马平川,地势开阔,潺潺的花山溪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