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是时代的呼唤、政策的要求、现实的需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层面”、“五大主体”,它们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推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高效运行。实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应明确建构理念,注重分层实施,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关键词】乡村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构建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教师专业发展: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及已有的文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分析,“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一名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专业情意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支持”,有支撑、支援、维持之意,多指借助于外部力量来促进事物或形态的发展;“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经特定关系组成,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具有整体功能的有机整体。“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是指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专业情意水平,利用本地区资源或调动其他地区资源,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架构地为本地区乡村教师提供便捷的、持续的、公平的、有效的帮助、支援和服务的运作机制或系统,它包括入职基础、校本研修、多元激励、目标导向、专家引领和继续教育等诸多基本要素。
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构建的意义
1.时代的呼唤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的振兴,但乡村教育仍然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角度看,我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乡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乡村。乡村教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必须落实好这个先手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乡村教育,切实保障乡村教师良好的生活和专业发展条件,这是时代的呼唤。
2.政策的要求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文件都强调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成长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在当前城市教育已进入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为乡村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
3.现实的需要
根据摸排,我们发现X县444所中小学幼儿园中,有366所分布在16个乡镇,占比83%;农村学生69613人,占比56%;乡村教师5802人,占比61%,呈现乡村学校多、乡村教师多、乡村学生多。从师资情况看,乡村师资发展滞后,年龄结构不合理,职业倦怠严重;结构性缺编严重,非专业任课教师多,代课教师多;乡村教师稳定性差,难招难留。教师缺激情、发展缺引领、提升缺方法。因此,现实要求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注重教师发展培训,为教师终身成长提供机会和平台。
三、基于校本研修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的构建
(一)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建构
1.鄉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结构框架
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内在与外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需要内在支持与外在支持相互协调,共同建构促使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系统。整体来说,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层面”、“五大主体”,其中,“一个中心”是指以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为中心,以帮扶或支撑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两个层面”是指从内部支持与外部支持两个层面入手,建构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五大主体”是指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在内部支持层面,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情意为主要内部支持要素,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为引领,专业知识为基础,专业能力为关键,专业情意为补充;在外部支持层面,社会保障机制、资源配置机制、长效支教机制、评价激励机制与培养培训机制为主要外部支持要素,其中社会保障机制能够为支持系统创设良好的环境,资源配置机制能够为支持系统提供充足的资金与资源,长效支教机制能够促进支持系统中的师资交流,评价激励机制能够推动支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培训机制能够丰富支持系统的师资来源,这五大机制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高效运行。
2.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运行机制
(1)社会保障机制。乡村教师教学任务与非教学任务繁杂,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乡村教师参训机会较少,部分乡村教师无暇顾及自身的专业成长。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更要给予教师自我成长的高度关怀: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吸引力,使乡村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产生对本职工作的使命感、自豪感与归属感;要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关怀力度,给予乡村教师更多、更公平的专业培训或进修的机会,使乡村教师形成从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的自主成长意识。
(2)资源配置机制。乡村教育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匮乏,教学设施有待改善,师资队伍相对比较薄弱,这是影响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乡村教师的专业培训,注重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其福利待遇,发挥政府在促进乡村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要建立跨学校、跨部门、跨区域的资源共享系统,实时发布和共享最新教育政策、教学实例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资源,开放资源共享监督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要进一步实行教师双向流动。鼓励市、县、乡学校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并积极倡导城市地区的优秀教师去乡村学校指导教学,乡村教师去市区重点学校或示范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实现城乡教师的双向流动,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 (3)长效支教机制。近年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以及“国培计划”、“大学生支教”等项目的实施,乡村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乡村特别是边远山区中小学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因此,建立并完善长效支教机制,大力倡导师范院校学生去往乡村中小学校参加支教活动,建立以政府资金为主导,企业支持、社会赞助等为辅助的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机制,能有效缓解乡村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帮助乡村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4)评价激励机制。为改善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现状,要在保障教师物质需求的同时,关注教师的自身成长需求,建立健全乡村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优化教师评价体系,营造公平竞争模式,确定科学合理评价指标,落实教师荣誉奖励制度,努力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地位。
(5)培养培训机制。乡村教师在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方面仍存在诸如课程标准相关知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等问题。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关注乡村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状况,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让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理念,通过不断地学习使自身得到精神的舒展与内心的满足,以实现其专业成长;各学校领导层面要高度重视校本研修,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与所教学科背景来确定目标,以调动乡村教师的研修热情,激发乡村教师的学习动机,使校本研修活动汇聚成共同前进的力量与氛围,实现乡村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二)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实施
1.明确建构理念
乡村教师的专业理念水平、专业知识水平、专业能力水平、专业情意水平的发展以及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響着一届又一届当地学生的发展、当地乡村教育的发展、以及全社会、全民族的发展,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认识乡村教师肩负着的神圣使命,确立加强推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思想与观念;学校领导要关注乡村教师的精神需求、工作状态、生活质量,以尊重、关怀、共同发展为基本管理理念;师范院校及教师培训机构要树立将乡村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及培训主体的理念,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专业性的培养、培训活动以及一流的管理、服务与科研等工作,真正把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落到实处。
2.注重分层实施
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领导,从乡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体制、机制和发展经费上保障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用法律法规规范乡村教师的成长过程及支持系统的运行过程;要理顺各部门职能关系,使各部门能够各司其职、相互协调;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的评价与激励、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相关机制,加强并深化对乡村教师的激励与培训,全面推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各乡村学校要建立校本研修机制,组建教师科研团队,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与管理制度;从资金、资源、条件等多个层面支持教师专业成长,发挥学校对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主推作用。师范院校及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强对乡村师范生的专业培养,为乡村教育事业输送更多优秀教师;要加强对乡村教师的专业培训,实现培训的专门化与多元化,帮助乡村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3.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伴随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也逐渐向个性化、多元化与复杂化的方向变化,我们要及时对这一发展的过程进行综合性管理与适当调节,提高教师的满意度,实现乡村教师专业更好更快成长。由于不同地区乡村教师在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国家颁发的相关教师政策,以及本地区教育政策,修订适合本地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相关规定;师范院校及教师培训机构更要突出乡村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针对性,对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做适当的调整,在尊重共同需求与要求的前提下,体现个性化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既要保留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普适性,又要体现不同地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特殊性,使其更加适合当地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与专业发展,进而使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更具合理性、针对性与专业性。
基金项目:
此文系课题《基于教师培训视域下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构建研究》(课题编号:XJK19BCR004)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乡村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构建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教师专业发展: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及已有的文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分析,“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一名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专业情意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支持”,有支撑、支援、维持之意,多指借助于外部力量来促进事物或形态的发展;“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经特定关系组成,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具有整体功能的有机整体。“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是指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专业情意水平,利用本地区资源或调动其他地区资源,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架构地为本地区乡村教师提供便捷的、持续的、公平的、有效的帮助、支援和服务的运作机制或系统,它包括入职基础、校本研修、多元激励、目标导向、专家引领和继续教育等诸多基本要素。
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构建的意义
1.时代的呼唤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的振兴,但乡村教育仍然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角度看,我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乡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乡村。乡村教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必须落实好这个先手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乡村教育,切实保障乡村教师良好的生活和专业发展条件,这是时代的呼唤。
2.政策的要求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文件都强调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成长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在当前城市教育已进入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为乡村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
3.现实的需要
根据摸排,我们发现X县444所中小学幼儿园中,有366所分布在16个乡镇,占比83%;农村学生69613人,占比56%;乡村教师5802人,占比61%,呈现乡村学校多、乡村教师多、乡村学生多。从师资情况看,乡村师资发展滞后,年龄结构不合理,职业倦怠严重;结构性缺编严重,非专业任课教师多,代课教师多;乡村教师稳定性差,难招难留。教师缺激情、发展缺引领、提升缺方法。因此,现实要求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注重教师发展培训,为教师终身成长提供机会和平台。
三、基于校本研修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的构建
(一)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建构
1.鄉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结构框架
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内在与外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需要内在支持与外在支持相互协调,共同建构促使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系统。整体来说,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层面”、“五大主体”,其中,“一个中心”是指以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为中心,以帮扶或支撑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两个层面”是指从内部支持与外部支持两个层面入手,建构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五大主体”是指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在内部支持层面,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情意为主要内部支持要素,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为引领,专业知识为基础,专业能力为关键,专业情意为补充;在外部支持层面,社会保障机制、资源配置机制、长效支教机制、评价激励机制与培养培训机制为主要外部支持要素,其中社会保障机制能够为支持系统创设良好的环境,资源配置机制能够为支持系统提供充足的资金与资源,长效支教机制能够促进支持系统中的师资交流,评价激励机制能够推动支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培训机制能够丰富支持系统的师资来源,这五大机制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高效运行。
2.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运行机制
(1)社会保障机制。乡村教师教学任务与非教学任务繁杂,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乡村教师参训机会较少,部分乡村教师无暇顾及自身的专业成长。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更要给予教师自我成长的高度关怀: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吸引力,使乡村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产生对本职工作的使命感、自豪感与归属感;要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关怀力度,给予乡村教师更多、更公平的专业培训或进修的机会,使乡村教师形成从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的自主成长意识。
(2)资源配置机制。乡村教育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匮乏,教学设施有待改善,师资队伍相对比较薄弱,这是影响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乡村教师的专业培训,注重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其福利待遇,发挥政府在促进乡村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要建立跨学校、跨部门、跨区域的资源共享系统,实时发布和共享最新教育政策、教学实例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资源,开放资源共享监督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要进一步实行教师双向流动。鼓励市、县、乡学校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并积极倡导城市地区的优秀教师去乡村学校指导教学,乡村教师去市区重点学校或示范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实现城乡教师的双向流动,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 (3)长效支教机制。近年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以及“国培计划”、“大学生支教”等项目的实施,乡村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乡村特别是边远山区中小学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因此,建立并完善长效支教机制,大力倡导师范院校学生去往乡村中小学校参加支教活动,建立以政府资金为主导,企业支持、社会赞助等为辅助的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机制,能有效缓解乡村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帮助乡村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4)评价激励机制。为改善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现状,要在保障教师物质需求的同时,关注教师的自身成长需求,建立健全乡村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优化教师评价体系,营造公平竞争模式,确定科学合理评价指标,落实教师荣誉奖励制度,努力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地位。
(5)培养培训机制。乡村教师在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方面仍存在诸如课程标准相关知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等问题。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关注乡村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状况,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让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理念,通过不断地学习使自身得到精神的舒展与内心的满足,以实现其专业成长;各学校领导层面要高度重视校本研修,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与所教学科背景来确定目标,以调动乡村教师的研修热情,激发乡村教师的学习动机,使校本研修活动汇聚成共同前进的力量与氛围,实现乡村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二)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实施
1.明确建构理念
乡村教师的专业理念水平、专业知识水平、专业能力水平、专业情意水平的发展以及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響着一届又一届当地学生的发展、当地乡村教育的发展、以及全社会、全民族的发展,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认识乡村教师肩负着的神圣使命,确立加强推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思想与观念;学校领导要关注乡村教师的精神需求、工作状态、生活质量,以尊重、关怀、共同发展为基本管理理念;师范院校及教师培训机构要树立将乡村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及培训主体的理念,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专业性的培养、培训活动以及一流的管理、服务与科研等工作,真正把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落到实处。
2.注重分层实施
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领导,从乡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体制、机制和发展经费上保障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用法律法规规范乡村教师的成长过程及支持系统的运行过程;要理顺各部门职能关系,使各部门能够各司其职、相互协调;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的评价与激励、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相关机制,加强并深化对乡村教师的激励与培训,全面推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各乡村学校要建立校本研修机制,组建教师科研团队,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与管理制度;从资金、资源、条件等多个层面支持教师专业成长,发挥学校对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主推作用。师范院校及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强对乡村师范生的专业培养,为乡村教育事业输送更多优秀教师;要加强对乡村教师的专业培训,实现培训的专门化与多元化,帮助乡村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3.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伴随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也逐渐向个性化、多元化与复杂化的方向变化,我们要及时对这一发展的过程进行综合性管理与适当调节,提高教师的满意度,实现乡村教师专业更好更快成长。由于不同地区乡村教师在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国家颁发的相关教师政策,以及本地区教育政策,修订适合本地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相关规定;师范院校及教师培训机构更要突出乡村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针对性,对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做适当的调整,在尊重共同需求与要求的前提下,体现个性化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既要保留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普适性,又要体现不同地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的特殊性,使其更加适合当地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与专业发展,进而使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更具合理性、针对性与专业性。
基金项目:
此文系课题《基于教师培训视域下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构建研究》(课题编号:XJK19BCR004)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