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学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

来源 :漫迷·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的专业素质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阅读是促进语文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可是在边远的乡村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据调查研究,乡村的语文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师阅读缺乏主动性甚至存在缺失,存在阅读面狭窄,阅读方式单一,阅读资源匮乏,缺少良好阅读的环境等问题,这一现状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关键词]乡村;语文教师;课外阅读
  当前,随着新课改实施的深入,人们逐渐清醒的意识到语文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化成长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广泛的阅读,是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基。然而对许多乡村中学语文教师来说,自己或者是身边的同事,“教书而不读书”(尤其是教材教辅以外的书)已经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了,这不能不让人汗颜。
  为了真实反映乡村教师的课外阅读状况,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一所边远山区的中学进行调研。该校共有17 名语文教师,调查中发现该校的语文教师趋于中老年化,30 岁以下的语文教师仅两名,教龄五年以上的占90%。依据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师课外阅读的主动性的不强。关于课外阅读时间的调查:平均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下的的占51.5%,1~2 个小时的占25.4%。对自己的课外阅读的的情况总体上满意是否满意:20.9%的教师比较满意,36.6%的教师认为一般,14%的教师不满意。而在对周围的人读书数量的评价:55.2%的教师认为周围的人读了比较少的书,9.4%的教师认为他人读了很少的的书。这显示出教师们并没有养成自己主动读书的习惯与意识。
  二是教师的阅读面狭窄。调查教师课外常读的书籍和杂志是:教育类的占66.3%,文学类的占71.2%,;历史类的占24.2%,科技类的占10.3%,娱乐类的占32.3%。进一步调查所读教育类书籍:教育理论类的占33.1%,语文学科教辅类的占67%,名师传记类的占21.6%。语文教师重点关注本专业领域的课外读物,非常重视教学探究而对非专业的课外读物关注较少。而在教育类的书籍当中他们又都偏向于直接有益于教育教学实践的书籍。
  三是阅读方式单一。教师课外阅读的方式:64%的教师通过书籍,57.1%通过杂志刊物,15.3%的教师则通过网上浏览。该校的语文教师年龄基本上都偏向中老龄化,现代的教学技术相对匮乏。
  四是阅读资源匮乏。课外阅读的图书的主要途径是:51%的自己购买,6.3%的找亲友借,到图书馆借阅的占42.2%,网上浏览的17%。对所在学校的藏书如何评价:很丰富的4%,比较丰富的占33%,一般的占36.9%,比较少的占24%。学校的藏书并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
  五是阅读没有长远规划和有效的引导。通过访谈发现,此学校没有举行过任何有关提高教师阅读的活动,教师们也基本上没有考虑过给自己规划个读书计划。
  六是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在课外阅读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44%的教师认为书价太高,35%的认为生活压力大,69%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阅读。
  乡村的语文教师是全国教师队伍中较为特殊的一支队伍,他们处在特殊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他们之中大多数自从学校毕业后,便远离了城市,长期在自己的家乡农村工作和生活。一些教师早已习惯敬书而远之的厌书情节。他们也曾怀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那究竟是什么将这股欲望逐渐浇灭呢?
  一是教师自身的原因。缺乏远大的教育理想和职业追求。访谈中发现,他们普遍反映工作量太大。而事实上他们大多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平时看的书籍集中在教材与教参上,很少涉猎教育理论、社会及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他们关心的是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很少去反思与研究。个别教师一年都读不完一本书,读书不多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语文教师只知课文的文章,名著的节选,自己都没有看过原著实在是令人担忧。
  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单调。部分教师只是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的生存方式,对自身工作缺乏一种事业的追求,从内心深处难以产生阅读的需求。有些老教师过分的依赖自己的经验,缺少忧患意识,不重视知识的更新。有些教师教书工作时间长了,单调而重复,容易产生职业感,从而也逐渐失去了工作学习的激情。由于经常不看书的缘故,一些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教学上教学模式单一,僵化,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教师课外阅读数量少甚至缺失其根源来自于教师自身对课外阅读的不够重视,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教师自身发展,教学成效及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建议》中提到过“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阅读应该是人的一种主观需要,它应该具有主动性。
  二是学校方面的原因。天天与书墨为伴的语文教未能“独善其身”,似乎也有难言的苦衷。有些教师虽然对阅读抱有浓厚的兴趣,却因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琐事而难以静心下来看书。管理者的急功近利的短视,沉迷于应试教育,将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重要标准之一,极大地阻碍的教师读书的热情。教师们每天必须花精力搞好备课,讲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等教学,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想法设法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学校没有举行过任何促教师阅读的相关活动,管理者关注的焦点聚集的学生的分数上。在大力提倡科研兴教的今天,农村的教师偏处一隅,不去阅读相关的书籍杂志,教师的知识得不到补充与更新,不能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不到发展。长此以往,教师只能是井底之蛙,闭目塞听。
  三是社会方面的原因。不论是教育系统还是整个社会都与阅读环境不甚和谐,整个社会处于转型的躁动期,同时影视文化和网络的冲击也极大的占用了读书的空间和时间。乡村的教师除了工作压力大外,生活负担也很重,缺乏良好的读书环境。大部分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外还得承担沉重的家庭负担,他们自身经济非常拮据,没有补贴,没有奖金,为了生计得整日劳碌,周末也不得休息,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走进同事的课堂观摩学习,或者进行校本专业学习,他们所工作的地方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经费都十分困难,没有财力聘请专家培训或者外出学习,因此教师们大都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建议措施:
  首先,转变教师观念,增强教师职业热情。许多农村的教师职业热情不够,把教师职业当做谋生的手段,得过且过。现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不应该仅仅把教学当做谋生的手段,应该把这当做毕生的事业去追求。因为只有热爱教师这职业,才能对教育事业抱有执着的追求,才能摆脱名利的困扰,坚定自己的选择。在乡村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保持着一颗平常心,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寻找到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教师的光辉形象才会熠熠生辉。
  其次,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意识。一名语文教师以怎样的精神面貌出现在课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谓的文化底蕴,就是分享人类精神成就的深度和广度,就是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着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决定着他参与开发课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出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可见,对语文教师来说,深厚的文化底蕴至关重要。众所周知,文化底蕴的积淀依赖于广泛的阅读。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和教参并不是课程资源的唯一,教师的能力更多的体现在不断收集整理信息,对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之中。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广泛的阅读。
  再次,倡导新型的读书方式。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也走进了信息化的时代,应该大力提高现代科技信息技术。语文教师现在不应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提倡网络阅读的方式,着眼于自身知识的积累和发展。网络可以使那些世代与大山为伍的教师从封闭的状态下解脱出来,了解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从而得以分享经济发达地区丰富的信息资源。
  第四,改进对中小学教师的评价体系,引入发展性评价机制。长期以来,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比较传统,一直以奖惩性评价为主。很多教师就自然地埋头于题海和教辅中心,一心一意抓应试。放弃了学习和阅读,放弃了自我提升。而发展性评价则正好解决这个问题。发展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教师未来的激励性评价。评价的是过去,着眼的是未来的发展。
其他文献
告子曰:食色性也。  这是—句大白话,也是一句大实话,道出了古往令来最大的民情。  和尚不吃荤,还要戒色,但到底是人,所以就向素食上下功夫。据说各大寺庙的素食制作各有绝活,杭州灵隐寺的素烧鹅就和楼外楼的东坡肉齐名。  西方的修道院也在吃上颇为讲究,《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一段文字就让入神住:  “桌毯是清洁的,餐具是亮晶晶的;有三种烤得很好的面包,两瓶葡萄酒,两瓶修道院里出产的出色的蜜,一大玻璃冽修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启动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广,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立足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服务,为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但是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总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局面: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总是不太深刻;对文中出现的语言不会加以运用。课余,班中一些平时比较好学的学生有时也问我:我们怎样才能学好语文课?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一些学生语文考试成绩优异
期刊
[摘 要]“足球回归学校”的政策为中国足球带来了勃勃生机,如何将该举措实施得更加完善,使学校足球健康、规范地发展下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从教育学和体育学的角度,对中小学足球专业教师的智能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以对学校足球运动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学;校内运动会;学校体育  1前言  从“足球从娃娃抓起”到今天“足球回归学校”,中国足球一直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足球
期刊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是浩瀚的文学海洋的点滴,是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古诗文阅读在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文化积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很重视这种作用,对古诗文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课程目标-总目标)   “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
期刊
[摘 要]在新教材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功利化倾向,这种倾向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的结果,也是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结果。对此,教师要明确语文教学应承载的使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摈弃功利性学习。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功利性人文关怀人文引导  一、高中语文教学功利化的原因这是一位高中生的心声  “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多么期待语文课老师能带领大家缓步于柔柔的康河畔;我多么期望老
期刊
【摘 要】词汇教学一直都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难点。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词汇作为重点来抓。根据英语词汇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问题和困难,笔者从实际经验教学中,总结出几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教学生“巧学、巧用”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字】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巧学;技巧  初中英语词汇具有数量大、变化多、规律性不强的特点,造成了初中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种种困难。所以在初中
期刊
【摘 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学生在一个有凝聚力的班级中才能更好地学习与成长,本文探讨了中职学校班主任在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职责。  【关键词】中职 班主任 班级凝聚力 职责    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  在中职学校中,班集体同样是中职学生成长
期刊
自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以来,作为第一批试点院系的文学院,目前是全校拥有免费师范生人数最多的院系。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改革,文学院继承优良传统、凝聚全院力量,逐渐完善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形成了以“培养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综合素质优良、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强中文教学实践能力与拓展能力、富有创新精神、乐教适教的汉语言文学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一批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坚实的专业
期刊
近年来,课程改革之风吹遍校园,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广大教师为课改付出了有效的努力,使得语文课堂由原来枯燥的应对高考的教学,走向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此文中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论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并分析这四个问题,与广大教师共勉。  问题一: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如今,我们倡导树立课程的主体意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
期刊
[摘 要]一名数学教师,如果能将语言艺术与数学学科特点巧妙结合,一定会给课堂教学创造精彩瞬间,倾注生命活力。为了努力达到这个目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语言艺术素养,精心设计数学教学语言,悉心改进教学评价语言,使自己的语言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讲解技能 语言艺术素养 教学语言设计 评价语言  有人说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这话不假, 因为课堂教学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