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供销社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达成的一组契约,利益相关者凭借其向企业投入的资源成为企业广义的所有者,都有权利参与企业的治理,并且或多或少拥有控制权,而不是仅股东和经营者才有控制权;共同治理是利用财务分析对不断变化的贡献进行反复分析再不断调整索取方案实现均衡的动态过程;均衡的实现则依据按剩余贡献设计的权责划分、按照契约确定的交易方式和公平有效的分享合作剩余。
【关键词】共同治理;财务分析;贡献与索取;组织剩余
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迅猛,各利益相关者的团结协作成为企业增长必不可少的条件,供销社的所有权为利益相关者共有。企业为多方相关者创造剩余,共同治理也顺应时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经过整理分析发现,财务分析作为提供信息、辅助决策的工具,虽已取得很大的成就,但为共同治理提供信息的功能却十分薄弱,不利于实现共同治理目标。因此,还需要构建基于共同治理视角的财务分析体系,平等的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为推进供销社的共同治理做出贡献。
供销社共同治理追求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与均衡分享,二者本身也相辅相成,均衡分享吸引要素投入,也使相关者关系更加紧密协调,创造更大的剩余。因此,共同治理的财务分析也要围绕各利益相关者对供销社组织与剩余创造的贡献分析,并对剩余进行有效公平的分配,维护供销社契约关系,进而从总体上降低交易费用、增加契约租金,最大化剩余创造,也实现均衡分享。
共同治理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权责利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如何分配,尤其是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共同治理的财务分析就是要提供信息帮助各方利益相关者更有效、公平的进行剩余分配,于是才需要以贡献与索取为线索的财务分析体系重构。
本文拟重构的财务分析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是围绕产权以及剩余的贡献与索取创建的财务分析框架:
图-1 共同治理视角下财务分析体系框架
在进行贡献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产权关系,分析企业组织及剩余价值创造的作用。相关利益者向企业的投入所形成的组织剩余(尤其是那些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部分)对共有产权增量的贡献不容忽视,因此各方对组织剩余的贡献也是重点分析内容。
对各利益相关者贡献的全面分析不仅否定了财富创造源自于物质资本的错误,更抓住了易被忽视的如企业家社会资本、交易商关系资本、员工对制度与文化的践行等诸多方面,从横向上扩展了企业共同治理的综合财务分析视野。而考虑了组织剩余的贡献分析更从纵向上完善了共同治理的财务分析,使其不再局限于当期,开始关注当前投入对未来经济流入的作用。对在进行索取分析的过程中则要注意相关方与企业交易的形式,对索取内容与索取方式的偏好,并与其对组织及剩余创造的贡献保持基本的一致,对那些未来才能实现经济流入的贡献也要给予相应的回报。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各利益相关者利益意味着利益相关方目标的实现程度,该问题解决不好,企业契约就面临一定的危机,持续经营也就存在问题,进而影响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因此合理索取的分析也是共同治理财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得不承认的是,因为该领域研究者甚少,本文重构的财务分析体系在具体计量方法上可能并不成功,而各方对剩余的贡献与索取的度量也一定是一个十分复杂庞大的问题,本文旨在建立一个共同治理财务分析的框架体系,也将在日后的研究中再日渐完善。
在利益相关者指导下,供销社治理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共同治理追求的利益相关者最大化和要解决的权、责、利的均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经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利益相关者都是供销社广义的所有者,都有权利参与供销社的治理。供销社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达成的一组契约,利益相关者根据自身的特性分别向供销社提供着剩余创造不可或缺的资本,并据此拥有参与供销社剩余分配的权利,而具体如何划分剩余则要取决于各自的期望和与贡献对应的博弈力量。因此,参与治理的各相关方对各方贡献与索取的共同信息和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特定信息有很强的需求。
第二,现行财务分析体系难以满足共同治理的信息需求,主要表现在现行财务分析的单边治理倾向很明显、衔接性差、忽视弱势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缺乏对利益相关者贡献方面的度量。因此本文构建了共同治理视角下的财务分析体系,该体系所分析的利益相关者贡献不仅使各方了解自己的付出与回报,同时对他方对剩余的贡献与付出也有所了解,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可以防止经营者、部分股东等利用信息优势侵害其他相关者利益,也降低了分配不合理造成的多次博弈的交易成本,有助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均衡分配。
第三,共同治理下的财务分析要注重各利益相关者对供销社组织(共有产权)的贡献,具体的贡献分析中关注的绝不仅仅是对当期利润的贡献,更要看到各方对组织剩余积累的作用,因为组织剩余才是使供销社保持持久的竞争力,源源不断的为各方利益相关者创造经济利益流入的根本。与此对应的索取分析中则要关注个别产权的性质,对各方组织剩余贡献也给予回报,如此才能更稳定的维持契约关系,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得以发展壮大供销社,形成良性循环。
第四,共同治理是利用财务分析对不断变化的贡献进行反复分析再不断调整索取方案实现均衡的动态过程。随着企业经营的展开,对资本市场、产品市场、资源配置和运作、风险等各方面都有更深入的了解,每一相关者贡献的信息也更加透明,因此要对初始约定进行再修正,进而再影响多方决策;加之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一部分利益相关者可能改变初始意愿,调整资源投入,如增资、转让、撤出等,引起利益相关者贡献结构的变化,也引起各方博弈力量的改变,因而剩余的分享也需要随之变化,寻找下一个均衡。
参考文献:
[1]李娜,李建华,刘汶荣.基于企业本质的企业价值新论[J].税务与经济,2010 (3):
[2]鲁君谊,周燕.对改进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 (3):
[3]魏晓东.基于不同视角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2(3):
[4]王德礼,许亚楠.从共同治理视角看现行财务分析体系缺陷[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4):64-67
【关键词】共同治理;财务分析;贡献与索取;组织剩余
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迅猛,各利益相关者的团结协作成为企业增长必不可少的条件,供销社的所有权为利益相关者共有。企业为多方相关者创造剩余,共同治理也顺应时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经过整理分析发现,财务分析作为提供信息、辅助决策的工具,虽已取得很大的成就,但为共同治理提供信息的功能却十分薄弱,不利于实现共同治理目标。因此,还需要构建基于共同治理视角的财务分析体系,平等的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为推进供销社的共同治理做出贡献。
供销社共同治理追求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与均衡分享,二者本身也相辅相成,均衡分享吸引要素投入,也使相关者关系更加紧密协调,创造更大的剩余。因此,共同治理的财务分析也要围绕各利益相关者对供销社组织与剩余创造的贡献分析,并对剩余进行有效公平的分配,维护供销社契约关系,进而从总体上降低交易费用、增加契约租金,最大化剩余创造,也实现均衡分享。
共同治理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权责利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如何分配,尤其是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共同治理的财务分析就是要提供信息帮助各方利益相关者更有效、公平的进行剩余分配,于是才需要以贡献与索取为线索的财务分析体系重构。
本文拟重构的财务分析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是围绕产权以及剩余的贡献与索取创建的财务分析框架:
图-1 共同治理视角下财务分析体系框架
在进行贡献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产权关系,分析企业组织及剩余价值创造的作用。相关利益者向企业的投入所形成的组织剩余(尤其是那些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部分)对共有产权增量的贡献不容忽视,因此各方对组织剩余的贡献也是重点分析内容。
对各利益相关者贡献的全面分析不仅否定了财富创造源自于物质资本的错误,更抓住了易被忽视的如企业家社会资本、交易商关系资本、员工对制度与文化的践行等诸多方面,从横向上扩展了企业共同治理的综合财务分析视野。而考虑了组织剩余的贡献分析更从纵向上完善了共同治理的财务分析,使其不再局限于当期,开始关注当前投入对未来经济流入的作用。对在进行索取分析的过程中则要注意相关方与企业交易的形式,对索取内容与索取方式的偏好,并与其对组织及剩余创造的贡献保持基本的一致,对那些未来才能实现经济流入的贡献也要给予相应的回报。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各利益相关者利益意味着利益相关方目标的实现程度,该问题解决不好,企业契约就面临一定的危机,持续经营也就存在问题,进而影响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因此合理索取的分析也是共同治理财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得不承认的是,因为该领域研究者甚少,本文重构的财务分析体系在具体计量方法上可能并不成功,而各方对剩余的贡献与索取的度量也一定是一个十分复杂庞大的问题,本文旨在建立一个共同治理财务分析的框架体系,也将在日后的研究中再日渐完善。
在利益相关者指导下,供销社治理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共同治理追求的利益相关者最大化和要解决的权、责、利的均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经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利益相关者都是供销社广义的所有者,都有权利参与供销社的治理。供销社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达成的一组契约,利益相关者根据自身的特性分别向供销社提供着剩余创造不可或缺的资本,并据此拥有参与供销社剩余分配的权利,而具体如何划分剩余则要取决于各自的期望和与贡献对应的博弈力量。因此,参与治理的各相关方对各方贡献与索取的共同信息和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特定信息有很强的需求。
第二,现行财务分析体系难以满足共同治理的信息需求,主要表现在现行财务分析的单边治理倾向很明显、衔接性差、忽视弱势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缺乏对利益相关者贡献方面的度量。因此本文构建了共同治理视角下的财务分析体系,该体系所分析的利益相关者贡献不仅使各方了解自己的付出与回报,同时对他方对剩余的贡献与付出也有所了解,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可以防止经营者、部分股东等利用信息优势侵害其他相关者利益,也降低了分配不合理造成的多次博弈的交易成本,有助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均衡分配。
第三,共同治理下的财务分析要注重各利益相关者对供销社组织(共有产权)的贡献,具体的贡献分析中关注的绝不仅仅是对当期利润的贡献,更要看到各方对组织剩余积累的作用,因为组织剩余才是使供销社保持持久的竞争力,源源不断的为各方利益相关者创造经济利益流入的根本。与此对应的索取分析中则要关注个别产权的性质,对各方组织剩余贡献也给予回报,如此才能更稳定的维持契约关系,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得以发展壮大供销社,形成良性循环。
第四,共同治理是利用财务分析对不断变化的贡献进行反复分析再不断调整索取方案实现均衡的动态过程。随着企业经营的展开,对资本市场、产品市场、资源配置和运作、风险等各方面都有更深入的了解,每一相关者贡献的信息也更加透明,因此要对初始约定进行再修正,进而再影响多方决策;加之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一部分利益相关者可能改变初始意愿,调整资源投入,如增资、转让、撤出等,引起利益相关者贡献结构的变化,也引起各方博弈力量的改变,因而剩余的分享也需要随之变化,寻找下一个均衡。
参考文献:
[1]李娜,李建华,刘汶荣.基于企业本质的企业价值新论[J].税务与经济,2010 (3):
[2]鲁君谊,周燕.对改进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 (3):
[3]魏晓东.基于不同视角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2(3):
[4]王德礼,许亚楠.从共同治理视角看现行财务分析体系缺陷[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4):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