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侧”托“正” 凸现人物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叙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节选)。人物传记如果不善驾驭,容易写得平铺直叙,失去可读性。《斜塔上的实验》虽是节选,受到篇幅限制,但作者能出色地运用侧面烘托艺术,使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具有引人一读的魅力。
  
  一、“正”主“侧”辅,初现性格
  
  文章第1部分运用倒叙手法,叙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展现伽利略“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和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行文时作者以正面描写为主:极其平常的“挂灯链条的滴答声”竟然会“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此其一;突然“跳起身”是动作描写,“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决定立刻回家”是心理描写,一个对科学极其敏感的少年形象已经呼之欲出,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此其二;作者描写伽利略回家后一连串的实验动作——“找”“坠”“系”“拉”“放”“数”“比较”。“自然的节奏原则”就在这样的对科学探索行为的正面描写之中问世,此其三。在这场面中,侧面描写作为辅助手段起烘托作用。例如,伽利略的突然“跳起身”“使其他礼拜者大为惊讶”;教父“咕哝”,并说伽利略“又是”一个发疯的念头等。都说明当时人们思想的闭塞和对创新的不理解,这些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伽利略创新精神的可贵。
  
  二、“正”“侧”并进,再现性格
  
  文章中间部分叙写伽利略儿童和学生时代敢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条线齐头并进,相辅相成。正面描写主要有:伽利略“常常眼里看见奇象,耳朵里听见异音”:上课时经常会心“飞到天外去了”或是把数学书藏在“医学教科书下面”;靠敏锐的观察制作“车、船、风车之类的小玩意儿”;他“玩弄数学的技巧”,在知名数学家中赢得“当代亚里士多德”的“赫赫英名”……这些正面描写所表现的伽利略的人生追求不只是停留在诸如兴趣爱好一类的一般层面,而是到达了“决意献出自己的一生”的特殊境界;同这些正面描写交叉进行的是作者设置种种矛盾,让伽利略面对重重困境,以多层面的侧面描写凸现人物的精神境界。一是意识层面——教授们的守旧观念。出于“科学上的问题”都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种“科学到顶论”,教授们认定伽利略是“不折不扣的异端”,所想所做是“狂妄行为”:二是行为层面——教授们的恶意制裁。他们“拒绝发给他医生文凭”,迫使伽利略离开比萨大学;三是精神层面——教授们的舆论扼杀。他们企图通过社会影响扼杀伽利略的科学创新,于是“人所共知的学医失败的人”“玩弄无用的数学的精神病患者”等污水放肆地泼向伽利略。如此多层面的侧面描写使伽利略创新科学的思想和不轻易相信权威、不怕威胁的探索精神更加光彩照人。
  
  三、“侧”主“正”辅,凸现性格
  
  文章的第3部分叙写斜塔上的实验,侧重表现伽利略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科学思想,是最具“看点”的文字。作者巧妙地以较少的篇幅用于正面描写,而让伽利略的各种类型的对立面纷纷登场,并写足其丑态恶行,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有力地烘托主人公的光彩形象。这里的侧面描写层层推进,主要有7次:1.嘲笑;2.骂(“骂得他狗血喷头”);3.威胁(“将给他一顿教训”);4.舆论攻击(“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让他在“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5.现场丑态(教授特意穿“紫色丝绒长袍”准备庆祝胜利;其他人则“吵吵嚷嚷,兴高采烈”)6.“嘘”:7.“一阵嘲弄的哄笑”。这些侧面描写不仅充分表现了落后势力狭隘保守、愚昧无知的生存状态,揭露了当时社会蔑视科学、打击创新的病态特征,烘托了伽利略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和严谨务实的态度,而且使行文曲折有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初中生经常用到的描写方法。《斜塔上的实验》在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时根据需要灵活地安排主次详略,收凸现人物、强化主旨之效,这种烘托描写艺术值得我们写作时借鉴。
其他文献
析字联,是运用析拼法巧妙地将楹联中某些汉字的形体分拆或合并,制作成的联语。这种联语,既要保持楹联原有的对仗特点。又要受所拆拼的字的形体结构的严格约束,因而在制作时有一定难度。但是制得好的拆拼楹联,能使语言曲折有致,而又耐人咀嚼,富于趣味性。拆拼法主要有三种形式。    1 拆字    拆字,即化整为零,就是将一个或数个独立的汉字拆成若干个独立的汉字,并用所拆之字完成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  凤
期刊
计算日子,我不掰手指脚趾,也不撕日历,我总喜欢用月相作为衡量光阴的尺度。月,盈了又缺,缺了又盈,如此机械地周而复始。光滑的边缘被无止休地蚕食,而后又复原。它的命运好像早早就被安排好了,只是缺乏一种被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罢了。难怪总有人对月吟咏,对月感慨,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词如月,凉如水。明如镜。  总幻想自己就是天上的那个月亮,寂寞而迷惘。喜欢躲
期刊
我们已经忘记寻找  在异乡干渴的土地上  找不到一杯水的位置  我们失去了我们最初的语言  生命如泽,因此  我们注定迷恋沙洲上纷飞的荻花  思乡的佐料最好的就是月亮  我们只需要轻轻松松掉下几滴泪  而乡音遍体通明,缠绕不去  它在每个人的手腕清晰地游动  乡音作为故园的见证和原始居民  隆起于我们年轻而迷茫的额头  就着黄昏的路灯  掬一捧路过家乡的雨水  水在最初只是一截烟尘  风里来去的浪
期刊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作为汉乐府歌诗,这首《上邪》还是体现了民歌的典型特点,感情泼辣热烈,语言大胆率真。其别开生面的表达方式也历来为人称道。这是一个女子的爱情誓言。她指天为誓。要与心上人结为终身伴侣,接着连举了五种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来反转表达永不分离的决心,内心的感情像火山爆发,无可遏止。后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菩萨蛮》
期刊
中学语文是一门集知识性、文学性、思想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笔者在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摸索出了一些心得。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水平,情感教育的实施尤为重要。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心理反应,如喜欢、爱好、反感、厌恶等情绪,如果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爱好,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不可能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当然,
期刊
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看,课堂是一种“知识课堂”。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接受式、被动式、封闭式的弊端。而高中新课程倡导的语文课堂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自主发展为本的课堂。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在新一轮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中,语文课堂教学将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提出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所谓“科学探
期刊
教育部2009年初发布的工作要点提到,要在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国新闻网1月3日),国内外有志于推广汉语教学的专家学者也纷纷行动呼吁要回归到语文“读”的本色教育中。“朗读可以最直接地品味到语言的美,朗读能够培养我们对文字的感情和写作的勇气”(迟子建)。“朗读是让孩子喜欢阅读的好方法”(曹文轩)。《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各年段朗读的具体要求,朗读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读”,在今天的语文教育中
期刊
望海潮  秦 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望海潮》的词牌最早见于柳永的《乐章集》,最著名的要算柳永写钱塘的“东南形胜”一首。作为后来人的秦观,虽在词的整体特色
期刊
导学案是伴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呼声而产生的。目前,语文导学案的运用已经逐步成为推进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制存在着容量大、习题化等误区。事实上。语文导学案是课堂语文学习的“前置”,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拐杖,导学案的编制必须充分体现“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语文导学案应该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在文本知识的拐点处设置路标,在学习重点难点处设置阶梯,其
期刊
《干将莫邪》选自晋人干宝的《搜神记》。《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而《干将莫邪》又是《搜神记》中的代表篇目。可以说当时小说还处在新生阶段,但《干将莫邪》却已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完整而曲折起伏。下面具体分析它的曲折离奇的情节。  小说第一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干将铸成宝剑反被王杀害。干将铸剑“三年乃成”,王“欲杀之”是开篇的第一个波澜处。宝剑一雌一雄的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