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古老的中华民族形成了璀璨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得到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经历时间而不朽,为一代又一代人所保留和继承下来的一系列思维与行为方式,它对于中华民族个性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培养民族和文化认同心理,更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关案例,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
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富人文性的综合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要以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的具体要求为目标,还应在其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注重人文化成,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综合素养。只有将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最大化呈现语文学科的魅力,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改善语文课堂效果。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一、以课本为出发点,注重从课文中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古诗文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涉及背诵和赏析两个层面。初中语文教材中,本身就包含了许多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古诗文篇目,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就必须利用好初中语文课本中这些现有的基础资源。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不应只停留于古诗文表面个别字词句的含义上,而要带领学生进一步挖掘其中丰富的内涵,理解古诗文深层次的意蕴。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世说新语二则》的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意会“未若柳絮因风起”相较于“撒盐空中差可拟”的好处所在,还应详细介绍这则故事背后所体现的魏晋南北朝的清谈风尚,并向学生讲授《世说新语》这种志人小说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特点与意义。又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夸父逐日》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跳出夸父个人的行为,让他们明白夸父逐日背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对于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
二、采取多元化的语文教学形式,将传统文化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多元化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老师教授的知识[1]。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采取多样元化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并灵活地将传统文化与这些课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同时,理解传统文化的深意。典型的课外活动有古诗文朗读比赛、成语接龙、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等。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宫博物院》这一篇目时,给学生播放故宫的相关纪录片,让学生在纪录片的旁白解说中对故宫的文化形成进一步的了解。除了上述这些,教师还应紧跟时事热点,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所在,进一步发挥课外活动对于传统文化向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的作用。仍以《故宫博物院》为例,除了直接讲故宫的纪录片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受欢迎程度极高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纪录片。又如,教师可以参考高收视率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飞花令”、“超级飞花令”、“诗词接龙”等环节,设计一次关于诗词的活动,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极大提升,背诵课本古诗词时的畏难情绪也会显著减弱。同时,亲身参与类似活动之后,学生再去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就能够主动从节目中积累相关的诗词知识。
三、鼓励学生进行相关阅读,在阅读中学习传统文化精髓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2]。在进行阅读篇目的选择时,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阅读篇目应该与课文有一定的相关性。例如,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四首》中的《归园田居》和《使至塞上》这两篇出发,选择更多田园诗如《饮酒》、边塞诗如《从军行》供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两种诗体的特点及其背后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特点。第二,阅读篇目应该符合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及认知特点,不应过分诘屈聱牙、晦涩难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古代小说如《三国演义》的白话版、插画版入手,然后再进一步尝试文言原版。除了古代文学作品之外,教师还应选择其他优秀國学作品,让学生在其中体味传统文化精髓。例如《韩非子》中的优秀寓言故事老马识途、郑人买履等,这些寓言故事已经发展成为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导学生去了解成语的源头,就十分有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好初中语文教材资源,并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相关拓展阅读,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向初中语文的渗透。教师要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与语文知识拥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让经久流芳的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焕发崭新的活力,同时展现出别具一格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邹艳梅.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2018(1).
[2]段泽运.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6(1).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
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富人文性的综合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要以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的具体要求为目标,还应在其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注重人文化成,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综合素养。只有将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最大化呈现语文学科的魅力,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改善语文课堂效果。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一、以课本为出发点,注重从课文中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古诗文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涉及背诵和赏析两个层面。初中语文教材中,本身就包含了许多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古诗文篇目,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就必须利用好初中语文课本中这些现有的基础资源。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不应只停留于古诗文表面个别字词句的含义上,而要带领学生进一步挖掘其中丰富的内涵,理解古诗文深层次的意蕴。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世说新语二则》的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意会“未若柳絮因风起”相较于“撒盐空中差可拟”的好处所在,还应详细介绍这则故事背后所体现的魏晋南北朝的清谈风尚,并向学生讲授《世说新语》这种志人小说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特点与意义。又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夸父逐日》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跳出夸父个人的行为,让他们明白夸父逐日背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对于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
二、采取多元化的语文教学形式,将传统文化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多元化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老师教授的知识[1]。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采取多样元化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并灵活地将传统文化与这些课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同时,理解传统文化的深意。典型的课外活动有古诗文朗读比赛、成语接龙、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等。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宫博物院》这一篇目时,给学生播放故宫的相关纪录片,让学生在纪录片的旁白解说中对故宫的文化形成进一步的了解。除了上述这些,教师还应紧跟时事热点,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所在,进一步发挥课外活动对于传统文化向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的作用。仍以《故宫博物院》为例,除了直接讲故宫的纪录片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受欢迎程度极高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纪录片。又如,教师可以参考高收视率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飞花令”、“超级飞花令”、“诗词接龙”等环节,设计一次关于诗词的活动,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极大提升,背诵课本古诗词时的畏难情绪也会显著减弱。同时,亲身参与类似活动之后,学生再去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就能够主动从节目中积累相关的诗词知识。
三、鼓励学生进行相关阅读,在阅读中学习传统文化精髓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2]。在进行阅读篇目的选择时,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阅读篇目应该与课文有一定的相关性。例如,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四首》中的《归园田居》和《使至塞上》这两篇出发,选择更多田园诗如《饮酒》、边塞诗如《从军行》供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两种诗体的特点及其背后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特点。第二,阅读篇目应该符合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及认知特点,不应过分诘屈聱牙、晦涩难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古代小说如《三国演义》的白话版、插画版入手,然后再进一步尝试文言原版。除了古代文学作品之外,教师还应选择其他优秀國学作品,让学生在其中体味传统文化精髓。例如《韩非子》中的优秀寓言故事老马识途、郑人买履等,这些寓言故事已经发展成为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导学生去了解成语的源头,就十分有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好初中语文教材资源,并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相关拓展阅读,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向初中语文的渗透。教师要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与语文知识拥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让经久流芳的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焕发崭新的活力,同时展现出别具一格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邹艳梅.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2018(1).
[2]段泽运.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