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朗读对于小学语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必须先精读课文,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现下,很多学校都在搞小班化教学,无疑为学生提供了机会。本文积极探索在小班化背景下如何才能做到“美读”。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小班化 “美读”训练
一、理解“美读”的含义
何为“读”呢?据字典解释,就是“看着文字念出声音”。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是对知识、情感、人性、亲情等内容的模仿、识记、领悟、积累、吸收的过程。听课的时候常常听到老师要求学生“美美地读”,那什么是美美地读呢?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个样子。所读的若是文言,就用各地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因此,“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感,领悟文意,接受语言熏陶,这是我们如此重视美读的重要原因。
二、采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
自实行小班化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提升。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是这一过程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因此,它必然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1.初读感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如:教学《番茄太阳》一课,我提出初读课文要求:①借助拼音读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遇到长句也多读几遍,直到读顺为止。②用序号标出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想想每段讲什么?③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④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自学生字的能力,为了解自然段的内容打下了基础,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亲近课文。
2.精读思考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要让学生达到美读的效果,就必须先精读课文。我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赏“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的画面,忙忙碌碌的蜜蜂,在空中飞舞的小鸟围绕着随风摆动的花儿,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时学生也走进画面,进行情感体验。我再播放乐曲,让学生伴随乐曲轻声读文,并用笔划出文中所描写的情景。最后指导朗读,让学生根据乐曲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读出感情变化,品悟到花儿的美丽,品悟到高尔基看到儿子种的花后的开心高兴之情,从而体悟到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爱。
3.诵读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一文中这样描写:“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lóng),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其中“天空中黑云镶着白云”和“树枝像水洗过一般”,如把“镶”换成“有”;“洗”换成“冲”等词语好不好?行不行?我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比较体会,逐步培养他们对词语的敏感性。通过比较、朗读,学生发现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每个词语都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是学生与文本交朋友的认识过程。在小班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多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多给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多给学生朗读体悟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书海中遨游,在与文章交友后获得快乐。
三、采用多种阅读形式,关注每一位学生
一般情况下,小班化课堂学生人数不超过25人,我们班20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堂上就有很多的机会进行师生对话互动,学生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在美读教学时,要采用多样的朗读形式。
1.教师范读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不管是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特别是一些文质优美的课文片断,通过教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降低学生朗读的难度,放缓坡度,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整体感知的同时又得到美的享受,同时无形中也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如《黄河的主人》(苏教版第八册)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时,我问学生:“怎样读出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当时学生一愣,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该怎么回答呢?结果全班无一个人能答,教师就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如:范读,学生定能由先前的眉头紧锁到豁然开朗。又如教学《泉城》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范读课文,整体感知济南七十二泉形态各异的特点,特别是位于七十二泉之首的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泉各有特色,如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趵突泉的“大、清、美”。老师应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体验,和他们进行交流,即使没有亲临也能真切地感受泉城济南的秀美和作者传神的描写。
2.学生领读
人都有强烈的自我展现和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学生的领读有时比教师的范读效果要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现读书读得好的学生,并及时给予表扬。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田园诗情》一课,我发现班里一位女学生读得特别深情,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我让她领读,在她的带领下学生都融入自己的情感。教师在教此类抒情诗歌时无需太多语言,学生通过跟读与模仿感情油然而生。小班化班级人数较少,在老师组织学生领读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3.表演讀
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文本情景,通过学生形象的动作表演与丰富的语言语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同时极大地激发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我常常根据学生及教材的特点,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朗读的切入点,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自己能力的舞台。如在教授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一课时,我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熟悉教材语言,跃跃欲试,急于参与、体验和模仿,再离开课本,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说,去表达,让学生揣摩那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的心理,模仿那个会说谎的小男孩,表演那个会用唱歌欺骗蝉儿的坏狐狸。这样,学生能够运用以前所学语言、交际技能表现文本内容,逐步形成自己的情感体会。
小班化课堂更加注重朗读形式的多种多样,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的朗读法,目的都是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孙双金老师在教学时说:“朗读是一门艺术。”其实,朗读教学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引导学生读出品位、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追求的。小班化给了教师更多条件,也给了学生更多的机会,师生可一起探索美读的奥秘,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小班化 “美读”训练
一、理解“美读”的含义
何为“读”呢?据字典解释,就是“看着文字念出声音”。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是对知识、情感、人性、亲情等内容的模仿、识记、领悟、积累、吸收的过程。听课的时候常常听到老师要求学生“美美地读”,那什么是美美地读呢?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个样子。所读的若是文言,就用各地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因此,“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感,领悟文意,接受语言熏陶,这是我们如此重视美读的重要原因。
二、采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
自实行小班化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提升。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是这一过程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因此,它必然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1.初读感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如:教学《番茄太阳》一课,我提出初读课文要求:①借助拼音读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遇到长句也多读几遍,直到读顺为止。②用序号标出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想想每段讲什么?③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④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自学生字的能力,为了解自然段的内容打下了基础,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亲近课文。
2.精读思考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要让学生达到美读的效果,就必须先精读课文。我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赏“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的画面,忙忙碌碌的蜜蜂,在空中飞舞的小鸟围绕着随风摆动的花儿,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时学生也走进画面,进行情感体验。我再播放乐曲,让学生伴随乐曲轻声读文,并用笔划出文中所描写的情景。最后指导朗读,让学生根据乐曲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读出感情变化,品悟到花儿的美丽,品悟到高尔基看到儿子种的花后的开心高兴之情,从而体悟到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爱。
3.诵读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一文中这样描写:“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lóng),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其中“天空中黑云镶着白云”和“树枝像水洗过一般”,如把“镶”换成“有”;“洗”换成“冲”等词语好不好?行不行?我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比较体会,逐步培养他们对词语的敏感性。通过比较、朗读,学生发现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每个词语都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是学生与文本交朋友的认识过程。在小班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多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多给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多给学生朗读体悟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书海中遨游,在与文章交友后获得快乐。
三、采用多种阅读形式,关注每一位学生
一般情况下,小班化课堂学生人数不超过25人,我们班20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堂上就有很多的机会进行师生对话互动,学生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在美读教学时,要采用多样的朗读形式。
1.教师范读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不管是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特别是一些文质优美的课文片断,通过教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降低学生朗读的难度,放缓坡度,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整体感知的同时又得到美的享受,同时无形中也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如《黄河的主人》(苏教版第八册)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时,我问学生:“怎样读出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当时学生一愣,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该怎么回答呢?结果全班无一个人能答,教师就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如:范读,学生定能由先前的眉头紧锁到豁然开朗。又如教学《泉城》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范读课文,整体感知济南七十二泉形态各异的特点,特别是位于七十二泉之首的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这四大泉各有特色,如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趵突泉的“大、清、美”。老师应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体验,和他们进行交流,即使没有亲临也能真切地感受泉城济南的秀美和作者传神的描写。
2.学生领读
人都有强烈的自我展现和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学生的领读有时比教师的范读效果要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现读书读得好的学生,并及时给予表扬。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田园诗情》一课,我发现班里一位女学生读得特别深情,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我让她领读,在她的带领下学生都融入自己的情感。教师在教此类抒情诗歌时无需太多语言,学生通过跟读与模仿感情油然而生。小班化班级人数较少,在老师组织学生领读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3.表演讀
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文本情景,通过学生形象的动作表演与丰富的语言语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同时极大地激发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我常常根据学生及教材的特点,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朗读的切入点,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自己能力的舞台。如在教授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一课时,我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熟悉教材语言,跃跃欲试,急于参与、体验和模仿,再离开课本,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说,去表达,让学生揣摩那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的心理,模仿那个会说谎的小男孩,表演那个会用唱歌欺骗蝉儿的坏狐狸。这样,学生能够运用以前所学语言、交际技能表现文本内容,逐步形成自己的情感体会。
小班化课堂更加注重朗读形式的多种多样,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的朗读法,目的都是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孙双金老师在教学时说:“朗读是一门艺术。”其实,朗读教学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引导学生读出品位、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追求的。小班化给了教师更多条件,也给了学生更多的机会,师生可一起探索美读的奥秘,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