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冲突与语言喧哗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ry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语言,作为一种媒介,改变它就意味着改变一种意义的建构方式,意味着改变一种理解社会,理解人生的方式。在低头向下的世俗生活中,汤养宗的诗丰富了我无数个零碎的时间小片断,同时,也感受到他的诗改变了语言表达方式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新的生命形象。
  不疑则不悟,大疑则大悟。汤养宗的诗解构一切的追问,否定所有的终极思索,这种至上而下的哲学视野使诗人在感悟的每一刻把玩了世间的万象。作品把生活琐细处的种种具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像意识流小说一样,在片断之处还有片断,细节之外流淌着细节,人们感知到的是庄周梦蝶似的人与物之间高度的契合交感。
  但必须看到,这种随意式的表达正是基于诗人强大的理性思考——他不再思考写什么,更多思考是怎么写,应验了汪曾祺老先生的话: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语言成诗人文本存在的最重要寓所,汤养宗的诗踢挞流转而成的文字,弥漫着明显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气息,他同时也把根基指向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文字,“与自己祖国的母语一直热恋,对人说 / 哪怕你骗我,也幸福得要死”形成了独特的汤式话语,反映了诗人思维与常人思维的不同之处。作为诗人,他是明白这种汤式语言对很多读者造成阅读上的困难,但他仍然坚信他的方向是诗歌的方向,所以他在《试着在三十年后读到汤养宗的旧作》中说:那么好的火焰,仍旧被控制得这么隐秘,着实的 / 显示了一种工艺”。汤式语言构成了诗歌的地面,构成诗歌的基本。如果没有适应这种语言,那么,我们将很难聆听他奏响的诗歌琵琶。
  汤养宗立足于语言与生活本身的色泽、光亮、气息之间的承接性,经常把生活的多方面零碎的东西挤压到一个空间里,把人们熟悉的生活片断挤压在短短的诗篇中,或者说是从他思维所能达到的维度里选择那些与他表达相关的东西入诗,比如《盐》,很短的一首诗,牧师与圣经突然与盐与味觉联系起来,再加上村庄的村妇用盐煮妖,东方与西方,高雅与世俗,宗教的慈悲与世俗的残忍,物质的与精神的,几行的话语像蒙太奇的镜头一样,把那些对立与不对立的因素都汇集在一起,而当涉及到煮白猴的片段时,“某妇煮白猴在锅里,本地叫妖,妖不肯死,在沸水中叫,”诗人用疾驰语速,在短短的一行诗内,令阅读者紧张得无法透气,从而联想到人类的虚伪与残忍。
  在汤养宗的作品中,经常刻意地虚构出非真实的、奇幻或怪异的故事,注意拉大或强化读者与故事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其笼罩着一层奇幻莫测又颇具诱惑力的面纱。比如《不规则的快乐》,海盗与贵妇在与世俗相背中获得快乐,猴子的温驯,少男少女的无聊,有点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使读者在阅读中反复思考,感受到规则世界对自由人性的束缚。
  诗人对语言的思考使作品经常会出现一些多方位的要素,但它们在诗人的作品中并没有显得支离破碎,而是显现出一种和谐与整体感,偶尔还会有调侃的意味。换句话说它们在局部可能是支离破碎的,但由于作者的表现力与语言的控制力,作品最后还是整合成一个圆满自足的整体,有着言外之意的美学价值。许多诗作只有通过不停地咀嚼,才能领略青橄榄似的余香。
  《寄往天堂的十一封家书》是汤养宗的重要作品,在读它们时我发现,汤养宗那种傲然于世的君王之势突然没有了,取而代之的爆竹之后温驯而痛楚的无奈呼唤,在文本中所抛出的世人所共有的人子情怀的巨大冲击下,我想,读者读后定然会潸然泪下。
  在这组诗中,诗人以一个泛灵论者的眼睛,看到了世间万物的生命体征,并且每一样的事物都有着自己的神秘性,因为诗人的思念,它们聚拢在一起了。诗人把它们交织呈现于一个虚构的时间——“亲切的通道”,从而使每一刻的思念都奇妙幻变,充满了精神的意蕴,像《阿凡达》里的生物那样,闪耀着“秘密的光”。更重要的是,诗人在这种时间虚构中质疑了现存的时间,形成了对生命形而上的神性追问,而这一切在诗中又化成了对诗语言的思考。悼母诗自古有之,但能如这组般直逼灵魂深处的却是少的,不仅是情之所至,更多是因为诗人用其独特的语言把不能直接表達出来的体验用语言组合去调达,或者说去唤醒。使这些语言做到“劈空而起,自无而有,随在取之于心”。
  在汤养宗的诗中,仿佛可以听到各种语言在他内心冲突的喧哗声,有通俗语言对高雅用语的拆解与抗争,有雅巧的文字处理与新奇语言的并存,有古典的语言与当代的新的语言的杂糅,甚至还有刚性用语与柔性用语的互相迁就,这种语言的呈现可以看成是诗人在新时期的语境下审美精神的传达。
其他文献
在古老的嘉州三江之滨,有位特殊的老师,他五年如一日,和同事们用汗水和智慧默默耕耘,为农村青年撒播科技和知识火种,倾情浇灌培育满园“蓓蕾”,让一拨又一拨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从这里融入山乡大地,帮助山乡有志青年托起那份沉甸甸的希望。  这名老师,就是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农业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司建毅。  2005年至2008年,司建毅相继被表彰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工作者”、“省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先进
赴美求学深造一直是他心中的梦想,也是他对母亲许下的一个承诺。  出国前,他是台湾的一名小警察,随着接触外界新知机会的增加,愈来愈发觉自己所学的不足,同时也自我激励着要在专业领域有所突破,那就是希望将鉴识科学运用在侦办刑事案件上。1965年,27岁的他毅然决然舍弃安逸的生活,踏上了前往美国求学的旅程。  刚踏上美国纽约这块陌生的土地时,是他一生最为艰难的时候。因为抵达纽约时,他们夫妻的口袋只剩下50
展览借用“果冻”的形态、性质,隐喻既具有当代国际艺术视野,又对中国的艺术史和艺术未来拥有各自理解的年轻艺术家而言。    前不久,为配合欧罗巴利亚中国年和上海周的活动,一个名为“果冻时代——中国当代艺术新势力”的艺术展在比利时安特卫普摄影美术馆开幕,并引起了欧洲观众的惊喜。  中国当代艺术在充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艺术底蕴的基础上,立足东方,面向世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貌,并日益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重
保定西街。保定老城墻的文化断面  北京到保定开车很方便,上高速公路,2个多小时的车程。  到了城墙根儿前,是刚入夜的时光,天还没有黑透,城脚灯亮了,灯光斜打在城墙上,一束束光由下而上弥散,金色的灯光不仅使城墙的细节纤毫毕现,而且给了雄伟之城以依托明亮而渐变出的绚丽之色,刚性风骨中不失朦胧柔媚的风采。这里的城墙只是保定老城墙的一部分,属于方圆约6公里的靴子城南段的一部分,长度只有500多米,跟北京的
栏目名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小康农家》  播出频率: AM720千赫 播出时段: 16:00-16:25  栏目定位: 讲小康故事 品农家生活 走创富之路  随着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和健康生活等理念的深入人心,人类与害虫斗争的“武器”早已由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转向绿色无污染的生物防治手段,胡蜂除虫就是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方式。  广东省江门市的菜农莲姐,种瓜不打农药。不打农药,
许多农作物害虫具有趋绿、趋黄、趋光和趋味等特性。利用害虫的趋性,人为设置器械或诱物来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称为诱杀法。诱杀农作物害虫不仅经济、安全、简单,而且无农药残留,不污染环境。下面介绍几种诱杀害虫的方法。  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对灯光的趋性,人为设置灯光诱杀害虫。大多数害虫的视觉神经对波长330~400纳米的紫外线特别敏感,具有较强的趋光性,诱杀效果很好,可诱杀多种害虫,但以鳞翅目害虫为最多
晨曦初露,我走出房门,发现隔壁家的植物开花了,紧挨着两家分界的篱笆,有几朵花已经伸到我家院子。绿色的茎叶,黄色的花朵。咦,这不是夜来香吗?我忙凑上前去用鼻子验证,贴着花蕊深吸一口,好熟悉的花香,哇,真的是夜来香!  你看她每朵花有四瓣,每瓣上端有个豁口,花瓣边缘相互重叠,虽是单瓣,但并不显单薄。花瓣都像蝴蝶的翅膀,质地细腻娇嫩,吹弹可破,七八个花丝笔直挺立,在花朵中聚成一堆。整朵花的颜色是纯黄的,
多年来,云南省农广校始终按照中央农广校、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的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因地制宜做好教材的建设与开发工作,保障和促进了全省农广校体系教学和培训顺利有序开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和肯定。  围绕中央校每年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云南省农广校将教材工作作为贯穿农广校各项事业的基础性工作,多年来始终以提升质量为目标,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以开发精品教材为核心,以加强教材使用管理为重点,以创新教材建
解决一件让人挠头的事,最有效的方法,不是睡一个晚上,也不是远走千里万里,而是遇上另一件更让人挠头的事。  为什么说人要活经历呢?经历带来的最大财富,就是能遇事不当事。或者说,遇事不怕事了。  一个人在江湖闯荡数十载,最大的收获,也不过是有了这样的底气和豪气。  也许有人会说,你经历得再多,事不是还摆在那里吗?没有解决啊。  问题是,摆着和摆着不一样。有的人为此已惆怅至百转千回,有的人却稳坐中军帐泰
欧洲驰骋世界舞台至今已達500年,是否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美国媒体近来集体“唱衰”欧洲,比如《时代》杂志美国版8月22日的封面文章,就配了一个相当“出位”的标题:“欧洲的衰落与沉沦”。欧洲,真的要沉沦了?    英国在燃烧    “英国在燃烧。”这是《时代》周刊封面文章的第一句话。  8月6日晚到8月10日连续数天的骚乱,让伦敦在承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之前提前“火了一把”,共有2100多名“打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