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科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建设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工科院校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研究课程建设要素出发,提出了工科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等的建设方法与手段,并介绍了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课程组的建设实践。
  【关键词】专业课程 桥梁工程 建设 研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0000-01
  
  1前言
  
  在教育中,传授何种知识是一个涉及教育内容的重要问题,它的确定受教育目的及知识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建设实现的,其中,课程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处于核心地位,它反映了教育的理念和办学思想,高水平的课程建设及课程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
  课程建设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然而,与基础教育相比,工科院校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在国内外都较为薄弱,虽然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但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院校教育实践无疑需要更具针对性的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工作重心已向内涵建设、提高质量转移的新形势下,开展工科院校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2当前工科院校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建设研究落后
  工科院校专业课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通常借鉴基础教育的课程研究成果,对类型各异、与工程界和工业界有着广泛联系的工科院校专业课程建设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未能形成一套超越常识性、经验性、总结性,适合我国工科院校专业课程建设的系统的、动态的和开放的课程理论,难以对高校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2.2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
  课程体系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解决各类课程开设的目的、内容以及知识的进一步组合等问题。当前工科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认识上模糊,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也欠缺,课程之间关联度不高,课程内容重复交叉现象较为严重,课程设置目的不够明确,科目少,内容也少,有些课程和教材长期不变。
  2.3 课程建设水平不够高
  当前高校课程建设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①各高校之间,由于有较严重的专业设置趋同现象,导致课程设置也趋同,课程建设缺乏特色的现象越来越多;②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由培养专家型人才转向培养具有厚基础、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综合分析问题和把握全局的高素质人材,课程内容存在未能按培养目标改变作有机的整合和合理的调整;③课程内容存在老化问题,没有及时反映当前本专业不断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④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合仍然偏重于理论的、基础的知识,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2.4 課程建设缺乏前瞻性
  对于正在发展成熟的新理论、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未能及时组织力量整合资源,凝炼和开设在深度与广度上补充学生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前沿发展状态、开阔学生视野的选修课程,导致教学与学科发展出现较严重的脱节。原有的桥梁工程课程组对本学科前沿科学技术关注度也不够,没有及时开设介绍桥梁工程相关新知识的课程。
  
  3课程建设的要素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多样性,必然导致高校课程的多样化,但是什么是课程,影响课程建设的因素有哪些,或者说课程的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是首先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唯其如此,才能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课程定义,服务于现实的高校课程实践。
  根据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实证研究,可以认为,工科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主要由九要素构成:①教育目标:教育目标反映的是教育观,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拥有不同的教育观,而不同的教育观对课程建设的影响是巨大的;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前沿性,又要考虑到学生需要掌握何种实践技能、具有怎样的预期学术能力和人格品质;③课程组织和编排:课程组织和编排涉及到如何评估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的的兴趣,以及学科结构的编排能否给学生提供足够广阔的图景;④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前期知识的准备和积累、培养的目标等因素,必将影响到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选择及其它要素;⑤教学过程:随着当前各种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工科专业对实践教育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教学模式会影响到课程开发;⑥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支撑教学过程的条件,影响到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甚至课程和课程体系;⑦教材: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媒介,属于教学资源的范畴,但是,由于其在教学中具有基础性、导向性、不可或缺性等重要性质,对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单独列为课程的一个要素。面对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科专业教材如何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得教材建设显得尤为重要。⑧评价:用于评价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调整、完善、改革课程的必要步骤和前提;⑨调整:对课程评价中呈现出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和改变课程的相关方面,是获得较优课程建设效果的必要步骤,因此,在制定课程方案时,应针对不同阶段、不同问题制定相应的调整策略。
  
  4工科院校专业课程建设的方法与手段
  
  4.1 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体系作为一种教育形态,反映了课程之间及课程组之间的关系,深刻影响教育内容乃至教育改革。
  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服务培养目标为宗旨,深入研究各课程的特点及教育功能,按照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手段即理论、实验、计算,组织编排教学内容,课程之间各有侧重、相互衔接、有机整合,形成部分课程传授基本知识、提出问题,若干课程回答问题,还有部分课程介绍正在发展成熟的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阔学生视野,上述几个环节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目的。
  4.2 教学内容
  对学习者传授何种知识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问题,人类在认识自然与探索科学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伴随而生的知识观也具有多样性。尽管对知识和知识观的多样性应采取开放态度,但这并不表明每种知识和知识观都具有同等的价值和合理性,因此,教学内容应围绕教学目的,并按照下述原则进行充分而合理的选择。
  ⑴基础性与前沿性结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保持相对稳定和不变的,他保证了课程目标的方向性和框架,但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同时,应适时淘汰过时、落后的内容,增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程案例,使基本内容与不断发展的工程新技术内容达到动态平衡。
  ⑵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工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总是由理论性和实践性两大部分组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常是通过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获得,并在课堂实验、现场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实际体验中得到巩固。由于工科专业知识的抽象性,以及所探究对象的多样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实践性教学中获得的体验,往往在知识的掌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保证理论知识容量的同时,适度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能保证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内容获得相对平衡。
  ⑶整全性与操作性及工具性结合。教育中在传授各种具体的知识时,通常要以有关整全的、目的性的知识作为导引和统摄,同时辅以操作性、工具性的知识。工科专业课程除了要有一些具有介绍全面专业知识的课程外,还应有传授实用技术的课程,以增强学生的计算、试验等实用技术的掌握,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⑷过程性与结果性结合。人类对知识的认知是一个由表到里、由浅入深的过程,知识的传授应循序渐进、逐渐展开,因此,课程内容必然是由过程性与结果性两部分组成,过程性内容反映的是对知识的探索性,对问题的研究性,结果性内容是对过程性内容的总结,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尽管知识的掌握与知识的探索是相伴而生的,对知识的探寻也是一个需要不断穷尽的过程,但是,在当今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专业课学时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为了及时反映前沿科学技术,应审慎研究和取舍教学内容,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适当减少过程性内容,重点培养学生从总体、宏观和概念上把握科学技术的能力。
  4.3 教材建设
  教学活动离不开教材,教材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甚至影响到教学是否能开展。由于教材编写的复杂性,教材建设一直是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专业课程建设的簿弱环节,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材除了本身需要具有系统性、正确性、严密性,通俗性和新颖性外,由于工科院校的专业课与不断发展的前沿科学技术联系密切,学校、学生又具有多样性,因此,需要按照多样性、适用性、先进性和及时性等原则进行教材建设。
  ⑴多样性。国内高校目前使用的教材种类有国家级规划教材、省级规划教材、各出版社系列教材等正式出版发行教材。由于教材编写的艰巨性,通常单门课程正式出版的教材并不是很多,为了满足各个层次的教学需要,通常应根据教学目的、课程体系和学生情况,组织力量自编教材,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根据教学需要,建设电子教材、网络教材和电子课件,充分发挥文本、图像、图表、视频、动画、音频各种媒体的表现力,提高教学质量。
   ⑵适用性。教材内容必须满足教育目标、教学大纲、学时数的需要,符合学生认知程度,适合学生开展学习,不能编写过细,容量过大,也应避免为了压缩容量,导致内容完整性欠缺。总的来说,各学校对教材的要求存在差异,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的教材不尽相同,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使用适合自己的教材。
  ⑶先进性。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内容只能反映编写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内容逐渐陈旧,与科学技术发展出现脱节,因此,教材应与时俱进,尽量缩短编写周期,动态地调整教材内容,淘汰落后的内容,增加新理论、新技术、新案例,及时按照新的行业规范修改教材的相关内容,及时把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变成本科生教学内容。
  ⑷及时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学科的互相交叉,以及边缘学科的出现,某些新理论或技术会逐渐发展成熟,为了追踪本学科发展状态,在专业课程组建设的层面上,应及时研究和调整课程的构成,适时总结和开设新课程,并组织师资力量,编写相应的教材,在试用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形成系列教材。
  
  5課程建设实践
  
  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围绕桥梁工程组织开设的课程群称为桥梁工程课程组。学生通过该课程组学习桥梁工程的设计理论、结构分析方法、各种桥梁的构造、桥梁施工方法,以及桥梁检测加固等知识。
  过去我国土木工程行业一直重建设、轻管养,教学过程中则重理论、轻实验,桥梁工程课程组传统上只开设《桥梁工程》、《桥梁施工》等课程,极少介绍工程试验检测的内容,也不介绍工程的养护、维修、加固方面的内容,桥梁电算内容也偏浅偏少,未能满足桥梁工程新结构和新技术不断出现后,对较复杂桥梁结构进行分析计算的要求;此外,某些课程对新理论、新知识和新工程案例介绍不够,也未能及时按照新的行业规范修改教学内容;对本学科前沿科学技术关注度也不够,没有及时开设介绍桥梁工程相关新知识的课程;
  近年来,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之间不适应,桥梁分析理论偏多偏深、实验教学偏少偏浅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不适应,以及专业教学内容、教材编写与不断发展中的新技术、新结构之间不适应等问题,我校对围绕《桥梁工程》组织的课程组进行了改革,在开设《桥梁工程》、《桥梁施工》等传统课程的同时,增设?桥梁电算?、《桥梁检测与维修加固》、《桥梁工程II》等相关课程,课程之间各有侧重、相互衔接、有机整合,形成《桥梁工程》掌握基本结构构造、基本理论、基本设计方法,并提出问题(怎么算?怎么建?怎么测?),《桥梁电算》解决如何进行桥梁结构分析与计算的问题,《桥梁施工》介绍桥梁建造方法,《桥梁检测》回答用什么方法、工具对旧桥进行计算与测试,《桥梁工程II》则简要介绍正在发展成熟的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阔学生视野,上述5个环节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
  此外,组织编写了《桥梁工程》、《桥梁检测》、《桥梁检测与维修加固》、《桥梁电算》及《桥梁工程II》等五本教材。教材编写中掌握了三个平衡点:①理论与实用技术的平衡。教材内容编写精炼,避免过长的公式推导,在保证理论知识容量的同时,适度增加工程实例,通过《桥梁检测与维修加固》及《桥梁电算》等课程,增强学生的计算、试验等实用技术的掌握,培养学生从总体、宏观和概念上把握土木工程技术的能力;②基本内容与不断发展的工程新技术的平衡。强调基本内容相对稳定,随着本学科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教材与时俱进,淘汰过时、落后的内容,适时增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程案例,及时按照新的行业规范修改教材的相关内容。③探索前进与适时总结、形成教材的平衡。追踪本学科发展状态,在课程组建设的层面上,及时研究和调整课程的构成,开设与前沿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桥梁电算》和《桥梁工程II》等课程,组织强大的师资力量,编写相应的教材,在试用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形成系列教材;
  近三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桥梁工程课程组的学习后,学生掌握了一般的桥梁设计理论、桥梁构造和桥梁施工方法,同时又有一定的桥梁电算能力,初步掌握使用桥梁专业计算软件和商业计算软件对一般桥梁结构进行分析计算的技能,了解桥梁检测和加固常用方法和手段,此外,学生对本学科前沿科学技术也有一定的了解,在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上较好地满足了培养具有厚基础、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综合分析问题和把握全局的高素质人材的目的。
  
  6结语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以服务培养目标为宗旨,组织编排课程,部分课程传授基本知识、提出问题,若干课程回答问题,还有部分课程介绍正在发展成熟的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阔学生视野。教学内容应按照基础性与前沿性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整全性与操作性及工具性结合、过程性与结果性结合的原则进行充分而合理的选择。按照多样性、适用性、先进性和及时性等原则进行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 翟楠.知识与知识观及其演变的教育意涵[J].教育学报.2008(1).
  [2] 郭贵春.论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特征[J].中国高等教育.2008(5).
  [3] 雷炜. 高校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4] 乔连全.学术计划——一个新的高校课程理论框架[J].高等教育研究.2008(2).
其他文献
本文分别从秋季修剪、施肥、保护功能叶片、灌水及清耕、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几个方面就新疆阿克苏核桃秋季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为核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目的:观察目标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到2016年3月来我科实习的117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58名)和观察组(5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跟班带教模
目前,我国的少儿报刊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辅正成为少儿报刊争取读者的主打内容,教辅报刊纷纷分版、扩版,定位日益细
【摘要】随着学校教学管理工作重点向学院下移,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在分析与综合现行教学质量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通过明确监控与评价体系中主体及职责、建立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和自查自评与互查互评机制构建了基于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针对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教学管理 评估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论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和总结,并着重从六个方面对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一是行业生命周期
【摘 要】针对高等教育教学的新形势和复旦大学的办学目标,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小组近年来依托学校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成果,结合学生基础和特点在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列改革和尝试,本文介绍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成果。   【关键词】课程教学 立体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0000
【摘 要】针对高校档案部门主动服务不强、馆藏结构单一、技术手段落后、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等实际,加大高校档案开发利用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当前档案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看,丰富和优化馆藏结构、更新服务观念、转变服务方式、提高人员素质、强信息网站建设是高校档案开发利用的有效出路。   【关键词】档案开发 档案利用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以及护理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6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3月~2016年5月,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
该文简要介绍了员工关系管理的重要意义和研究目的.该文结合现代管理理论和人性本质,就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如下观点:员工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员
玉米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受到了病虫害的威胁,对玉米的品质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针对玉米高产栽培措施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