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河北省黄骅市蔬菜种植协会的蔬菜种植户一年四季都可以按照技术人员给自己家土地开出的施肥“处方”,给土地吃“科技营养餐”,他们生产的蔬菜作为品牌有机蔬菜产品远销各地。近年来,黄骅市蔬菜种植协会党支部聘请技术人员指导农户,主动与企业对接,以“协会+支部+基地”的运行模式,带动一方百姓走上了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科学发展之路。协会党支部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大棚党支部”。
“基地”示范出了蔬菜优势产业
建会之初,协会党支部谋划了“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种植”的发展思路,明确提出“最大限度鼓励会员和群众,最大限度保护会员和群众发展种植蔬菜的热情”。支部成员一方面积极争取资金补贴、贴息贷款、免费保险支持,帮助会员和农户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另一方面走村入户,宣传蔬菜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发展前景。同时,成立党员帮扶团队,帮助种植户解决基地建设、栽培种植、科学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疑难问题。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2007年黄骅市官庄乡的12位农民入会并建立了蔬菜示范样板基地,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后,党支部又提出了“引进一批,示范一批,推广一批”的蔬菜示范基地生产标准,先后在官庄村西、碱河两岸等地培育1600多户会员户,建起了5000亩的地卧式日光温室、7000亩的春秋棚,8000亩的露地菜,打造了“地卧式”、“半卧式”、“连体式”等一大批新型棚室蔬菜示范区,在浮河两岸形成了长达10公里的大棚蔬菜产业带和蔬菜观光带。品种从最初的“大路菜”发展到现在的西红柿、黄瓜、辣椒、甜瓜、错季西瓜、葡萄等20多个特色品种,年产值近亿元,菜农人均纯收入2万元。协会党支部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 “大棚党支部”。
积极推动新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在党支部倡导下,协会联合黄骅市气象局成立“气象为农业服务专家联盟”,在协会基地安装了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最新气象资讯和农业气象情报等信息。会员户和菜民可以根据气象信息合理安排生产,并及早掌握灾害性天气信息,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灾减灾。协会党支部把眼光瞄准挖掘农业综合开发的潜能上,争取农业综合开发扶持资金700万元,投放到官庄、西姜桥、阎庄子和梁口4个大棚蔬菜辐射村;为解决生产所需的水、电和田间硬化路等主要工程建设,组织新打井机2眼,维修配套2眼,建机井房子2座,安装变压器5台,架设农电线5.8公里,埋设地下输水管道6.6公里,农路硬化15公里。这一做法,得到了党委政府和项目区群众的热烈欢迎,称赞农技协的“大棚党支部”是牵线搭桥协助政府帮助农民致富的“及时雨”。
给土地吃“科技营养餐”,为农民送“致富新法宝”
协会党支部帮助官庄乡22个村成立了村级分会,明确了村支书为分会会长和党员科技骨干。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方式,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使科技直接进村入户。一是走出去学到了技术。协会党组织先后12次组织党员骨干、会员骨干和农户代表到本省的唐山市,沧州市农科院,山东省寿光、菏泽,陕西省杨凌参观学习,了解新技术、新品种信息,购进适宜本地种植的蔬菜新良种,并带着良种走村入户,送良种上门。二是请进来汲取了“营养”。开办了“蔬菜种植技术夜校”、“技术培训班”、“农村党员、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阳光工程培训”,聘请河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沧州市农科院的专家进行各项实用技术系统培训数十场,学员带着问题学、专家本着重点教,年受训人数达3000余人次。
在党组织的倡导下,协会创办了“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并与“乔老师技术服务站”联姻,提供新技术、新品种,对会员适时进行技术服务与指导;聘请山东寿光等地的技术人员,专门为会员户和农民进行蔬菜种植田间管理跟踪服务;主动与企业实行对接,邀请河北绿光生物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来到协会为种植户进行土壤取样,根据土壤样品养分的不同含量和作物生长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进行配方,在合理使用有机肥的基础上,给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
种植户学到了科学种植方法,土地吃上了“营养餐”,作物提高了品质,广大会员和农民通过多渠道的技术服务,掌握了致富“法宝”, 既增加了收入,又推进了特色产业发展。2010年在被誉为“中国农业奥林匹克盛会”的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黄骅市蔬菜种植协会种植的有机蔬菜,以其出类拔萃的品质、良好的口感赢得了参会人员的高度评价,荣获全国农技协优质产品奖。
经过四年的努力,河北省黄骅市蔬菜种植协会基层党组织培育了科普示范户1600户,辐射带动4个县42个乡155个村的蔬菜种植基地群,发展了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蔬菜种植产业链。协会先后承担了县以上科技项目3个,推广新技术2项,十多个设施蔬菜品种通过了国家有机认证,注册了“老伏河”、“康宝”、“天一”3个注册商标,固定资产达3000万元。2011年,河北省黄骅市蔬菜种植协会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沧州市科协 刘艳萍 编辑:崔薇)
(河北省科協)
“基地”示范出了蔬菜优势产业
建会之初,协会党支部谋划了“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种植”的发展思路,明确提出“最大限度鼓励会员和群众,最大限度保护会员和群众发展种植蔬菜的热情”。支部成员一方面积极争取资金补贴、贴息贷款、免费保险支持,帮助会员和农户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另一方面走村入户,宣传蔬菜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发展前景。同时,成立党员帮扶团队,帮助种植户解决基地建设、栽培种植、科学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疑难问题。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2007年黄骅市官庄乡的12位农民入会并建立了蔬菜示范样板基地,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后,党支部又提出了“引进一批,示范一批,推广一批”的蔬菜示范基地生产标准,先后在官庄村西、碱河两岸等地培育1600多户会员户,建起了5000亩的地卧式日光温室、7000亩的春秋棚,8000亩的露地菜,打造了“地卧式”、“半卧式”、“连体式”等一大批新型棚室蔬菜示范区,在浮河两岸形成了长达10公里的大棚蔬菜产业带和蔬菜观光带。品种从最初的“大路菜”发展到现在的西红柿、黄瓜、辣椒、甜瓜、错季西瓜、葡萄等20多个特色品种,年产值近亿元,菜农人均纯收入2万元。协会党支部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 “大棚党支部”。
积极推动新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在党支部倡导下,协会联合黄骅市气象局成立“气象为农业服务专家联盟”,在协会基地安装了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最新气象资讯和农业气象情报等信息。会员户和菜民可以根据气象信息合理安排生产,并及早掌握灾害性天气信息,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灾减灾。协会党支部把眼光瞄准挖掘农业综合开发的潜能上,争取农业综合开发扶持资金700万元,投放到官庄、西姜桥、阎庄子和梁口4个大棚蔬菜辐射村;为解决生产所需的水、电和田间硬化路等主要工程建设,组织新打井机2眼,维修配套2眼,建机井房子2座,安装变压器5台,架设农电线5.8公里,埋设地下输水管道6.6公里,农路硬化15公里。这一做法,得到了党委政府和项目区群众的热烈欢迎,称赞农技协的“大棚党支部”是牵线搭桥协助政府帮助农民致富的“及时雨”。
给土地吃“科技营养餐”,为农民送“致富新法宝”
协会党支部帮助官庄乡22个村成立了村级分会,明确了村支书为分会会长和党员科技骨干。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方式,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使科技直接进村入户。一是走出去学到了技术。协会党组织先后12次组织党员骨干、会员骨干和农户代表到本省的唐山市,沧州市农科院,山东省寿光、菏泽,陕西省杨凌参观学习,了解新技术、新品种信息,购进适宜本地种植的蔬菜新良种,并带着良种走村入户,送良种上门。二是请进来汲取了“营养”。开办了“蔬菜种植技术夜校”、“技术培训班”、“农村党员、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阳光工程培训”,聘请河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沧州市农科院的专家进行各项实用技术系统培训数十场,学员带着问题学、专家本着重点教,年受训人数达3000余人次。
在党组织的倡导下,协会创办了“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并与“乔老师技术服务站”联姻,提供新技术、新品种,对会员适时进行技术服务与指导;聘请山东寿光等地的技术人员,专门为会员户和农民进行蔬菜种植田间管理跟踪服务;主动与企业实行对接,邀请河北绿光生物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来到协会为种植户进行土壤取样,根据土壤样品养分的不同含量和作物生长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进行配方,在合理使用有机肥的基础上,给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
种植户学到了科学种植方法,土地吃上了“营养餐”,作物提高了品质,广大会员和农民通过多渠道的技术服务,掌握了致富“法宝”, 既增加了收入,又推进了特色产业发展。2010年在被誉为“中国农业奥林匹克盛会”的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黄骅市蔬菜种植协会种植的有机蔬菜,以其出类拔萃的品质、良好的口感赢得了参会人员的高度评价,荣获全国农技协优质产品奖。
经过四年的努力,河北省黄骅市蔬菜种植协会基层党组织培育了科普示范户1600户,辐射带动4个县42个乡155个村的蔬菜种植基地群,发展了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蔬菜种植产业链。协会先后承担了县以上科技项目3个,推广新技术2项,十多个设施蔬菜品种通过了国家有机认证,注册了“老伏河”、“康宝”、“天一”3个注册商标,固定资产达3000万元。2011年,河北省黄骅市蔬菜种植协会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沧州市科协 刘艳萍 编辑:崔薇)
(河北省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