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业银行(600166.SH)的半年报依然极为靓丽,其财务表现与外界普遍预期的其可能在6月“钱荒”中损失惨重大相径庭,二季度净利息收入非但没有下降,环比还大幅上升了12%。
自上市以来,兴业银行业绩几乎年年超预期,最近两年更为明显。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其能够常常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创造出新的成功商业模式,从而长期领跑整个国内银行业的业绩呢?个人认为,是变化的能力,从被动适应变化到主动引领变化。
大船也能快速掉头
兴业银行的同业资产规模已经与四大国有银行比肩,为国内同业资产规模最大的几家银行之一。尽管体量已经非常大,但并没有因为规模太大而缺乏灵活性。半年报显示,在进行一系列正确的操作之后,兴业银行这艘同业大船依然可以顺利躲过众多暗礁,继续加速前行。
从2012年年报来看,兴业银行对同业资产负债的配置依然采取资产负债总量基本匹配,期限借短配长的策略。2012年底的短期同业资产缺口高达4746亿元,这部分缺口都被配置为3个月以上的长期同业资产,通过期限错配,利用正向的利率曲线获取利差。
但是,这一运营了多年的借短配长的模式在2013年6月的“钱荒”中遇到了巨大的难题。由于“钱荒”的影响,期限在3个月以下的利率爆升,而3个月以上的利率保持不变。整个6月份,SHIBOR曲线几乎一直为反向的,即期限越短利率越高。
如果兴业银行依然保持原来的同业资产负债配置策略,将遭受极为沉重的利差损。以其同业资产总量约为1.1万亿-1.2万亿元计,整个6月份的同业利息将损失超过10亿元。在2010年12月,SHIBOR同样飙升时,兴业银行已经尝过一次借短配长的苦头了,并直接使得2011年第一季度的利润表中的同业资产负债业务几乎没有利润。
显然,被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自称为浪里白条的兴业银行不会如此坐以待毙,它们对同业资产与负债的结构做了一个大的调整。
根据其在中期业绩发布会透露的内容推测,早在2013年初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极度宽裕时,兴业银行已经对此表示忧虑,并预判随后的政策可能会收紧。在3月28日8号文出台之后,更加确信政策会有收紧的预期。于是,从4月起,总行主动调整了各期限的FTP,通过资金定价的改变引导分支行调整各条线业务的利率风险结构。
从结果上看,兴业银行在4-6月间对同业的利率缺口进行了蝶式操作,同时减少了短期利率的负缺口和中期利率的正缺口,增加长期利率正缺口。
兴业在上半年大幅减少了3个月内的短期同业负债,这部分正是6月份利率最高的负债,同时也少量增配了短期资产以增强流动性与盈利能力。对于3个月至1年的中短期负债,由于“钱荒”几乎没有影响到3个月以上的SHIBOR,这部分的同业存放定价基准并没有提高多少。由于兴业银行吸收的同业存放大量来自于“银银平台”上的中小银行,它们的议价能力较弱,利率定价通常以参照SHIBOR基准加减点为主。由于3个月至1年期限的SHIBOR利率没有显著上升,这些负债仍然与之前近似的价格在大量供应给兴业银行。
在大量吸收了3个月至1年期限的同业负债之后,兴业银行大幅增持了1年期以上的长期同业资产。其中1年期以上的买入返售暴增700多亿元,结合财务报表附注中买入返售下的信托受益权总量继续增长,这部分长期资产很有可能为长期的信托资产。
结合利率缺口与利润表的表现,以上调整很有可能是在6月之前已经调整得差不多了,从而可以从容应对“钱荒”的影响。经过以上的蝶式操作,2013年上半年,兴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的利差依然维持在0.98%的高位。虽然由于结构的调整略微降低了一些利差,但能在其他从事同业业务的股份行在6月份挣扎在流动性泥潭中时,依然维持良好的利差已非常不易。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报里,应收款项类投资下的信托受益权从年初的807.4亿元暴增至2231亿元,大幅增长了1424亿元。结合8号文对非标资产的限制,这部分信托受益权很有可能为原先理财资产池中的非标资产,因受到监管而入表,转为自营资产。这部分资产的期限也多数在1年期以上,甚至有200多亿5年期以上的。
同时,由于兴业银行在2012年年底大幅提升了投资债券的久期,2013年又加入了1400多亿元的长期信托受益权,整个投资组合的到期收益率和久期在不断抬高。尽管这意味着更高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同时也可能蕴藏着更高的利润。
当然,6月的“钱荒”对于兴业银行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其连年高速增长的同业资产出现了少见的规模缩减。尽管利差仍然能够维持高位,没有明显下降,但同业融资类业务的发展已显出疲态。那么,兴业银行下一个大的发展机遇在哪里呢?
精耕细作
新一届政府对待经济的态度,一方面是要松绑,减少各种限制。因此,再指望通过寻求原有的管制带来的暴利已经机会不大,同业融资类业务的增速逐渐放缓甚至推出应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则是要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不再走以往粗放型的外延式增长,而是更依赖于精细化发展。
国内银行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是由总行直接给分支机构下达各种经营指标,通常一个分行会背负几十至上百项经营指标。
这种全方位的管制使得分支机构疲于完成总行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真正根据客户的需求去做业务,类似于根据答案写过程。这样的管理模式无疑是低效率的,不是以客户为导向的,也不是以银行自身利润最大化为导向,而是以对上级负责为导向。由于总行并非一线经营单位,对市场的敏感度不如分支机构,但分支机构由于受到众多指标的束缚,即使有对市场的敏感度,也很难发挥出来。甚至会出现分支机构为了指标达标,做出很多扭曲的业务来,典型的如贷款转全额保证金开银承汇票贴现、贷款要求保证金存款、搭售各类金融产品、期末高息突击揽储等等。这些做法既不符合客户利益,也不符合银行利润最大化,仅仅是为了符合考核指标。 既然原有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病,商业银行需要更符合市场导向以及自身利润的管理模式。FTP和EVA就是目前被发达国家银行所广泛应用的管理工具。
FTP即“资金转移定价”,用于衡量资金的成本和收益。FTP由各期限的资金利率构成,总行资金部门根据市场与自身情况确定FTP。各业务经营分支机构与总行司库之间通过资金转移定价来核算每一笔业务的成本与收益。总行可以通过调整各期限的FTP,用利益机制来引导分支机构做不同期限的业务。
EVA是在FTP基础上,以收入-各项成本得出的经济利润。总行可以通过设定EVA中的信用风险指标参数可以控制业务的信用风险偏好,可以设定高于或低于基准的资本成本以鼓励或限制分支机构从事某项业务。通过这样一套管理指标,总行可以把全行的各项经营指标简化到很有限的几个,且上收了流动性、利率、汇率等风险,交由司库统一的管理。分支机构则可以专心从事业务,根据FTP和EVA给出的当前价格和客户的需求,决定怎样开展业务,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动力。
在引进先进的管理工具方面,大银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立一套这样的系统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和运营费用,更大的业务量能够摊薄各项成本。然而在实践中,国内的大银行往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完全采用这套系统,或者没有按照FTP去做。作为一家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公司,兴业银行成为了国内首家全行推行FTP的商业银行。在有了先进的武器之后,兴业银行能够对每一笔业务进行会计意义上的准确核算,总行设定的以ROE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方针得以在全行范围内被自觉执行。这也是分支机构能够有力执行总行对资产负债期限调整策略的原因。
ROE最大化粗略来说有两种途径,一条路做大分子,即提高利润;另一条路是减小分母,即减少资本占用。在目前银行资产规模已经扩张到非常惊人的时候,再急于做大规模容易引发风险,且不符合控制增量的政策。考虑到盘活存量的政策,在减少资本占用方面多花点功夫可能更为有效。
寻找下一块大蛋糕——资产证券化
兴业银行能在同业融资类业务中攫取高额利润,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银监会对于某些经营主体的融资限制与对商业银行的放贷限制带来的经济租金,当然也有自身经营得当、极具市场敏感性的因素。当这块蛋糕已经吃完奶油,上面几层巧克力味的蛋糕也已分完,开始露出白蛋糕时,兴业银行明白,转向的时间来临了。
自2012年资产证券化重启之后,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资产证券化的途径。
一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由银监会审批,央行主管发行。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信托公司作为SPT,发起银行将信贷资产出售给信托计划,包装成证券出售,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2010年美国通过了Dodd-Frank法案,要求发起银行须持有不低于5%的权益份额,且该部分须全额在核心一级资本中扣除。中国银监会也采用了这条监管办法。假设原信贷资产的风险权重为正常的100%,在8.5%的目标核心一级资本下,占用8.5%的核心一级资本。而转让95%的高级份额以后,占用的资本仅仅下降至5%,没有多少省资本的效果,却让渡了一些利差收入。
二是企业资产证券化。由证监会主管,企业作为发起人,以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SPV,企业将部分资产出售给自管计划,券商再把自管计划受益权出售给投资者。目前资管份额可以在券商柜台交易和上海、深圳交易所的固定收益交易平台流通。
这两种路径互不交叉,分属于两个系统,但是两者在各自系统中的发展都遇到了各自的困难。信贷资产证券化目前最大的困难有两点,一是需要银监会审批,速度非常慢;二是不省资本,即使出表对银行也没有太大意义,仅仅起到再融资的效果,基本没有减少资本占用。企业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在于,一是发起人和主办券商信用等级都不高,通常需要发起企业提供回购条款,造成非真实出售,在会计上无法出表,且发行利率依然较高;二是企业可作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远不如银行信贷那样多,且不够标准化,操作难度较高;三是目前资管份额依然是私募性质,只能在柜台和固收平台转让,且投资者不能超过200人,流动性低。
如何打通两个系统间的壁垒,做通中国的资产证券化,是目前银监会与证监会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兴业银行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已设计出银行-信托-券商资管-交易所合作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具体方案为:兴业银行将信贷资产转让给兴业信托,兴业信托作为SPT,将资产打包转让给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券商将该自管计划的份额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交易。通过这样的交易结构,兴业银行需要保留5%的权益份额,转让95%的资产。而保留的5%份额可以通过外部评级,有可能在标准法下将信用风险权重设定为100%左右,从而避开原先的在核心一级资本中全额扣减或按1250%的风险权重计。
目前,兴业银行已经落地了一单信用卡应收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由于之前兴业银行有丰富的同业业务运作经验,在过往多年里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同业业务,与同业打交道是它们的最长项,能够设计出这样的交易结构也在情理之中。即使这条路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走通,兴业也会设计出替代的方案来。正是基于其市场化导向的灵活经营机制,兴业信托的董事长杨华辉先生才敢喊出:未来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资产证券化产品,我们就卖什么样的产品。
如果要说兴业银行有什么独门秘籍,可以使它在国内银行的竞争中不断超越同行,那就是善于变化。从被动适应市场,到预判市场动向,主动设计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兴业银行始终走在银行市场化的最前列。在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为股东带来了极为丰厚的利润。
自上市以来,兴业银行业绩几乎年年超预期,最近两年更为明显。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其能够常常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创造出新的成功商业模式,从而长期领跑整个国内银行业的业绩呢?个人认为,是变化的能力,从被动适应变化到主动引领变化。
大船也能快速掉头
兴业银行的同业资产规模已经与四大国有银行比肩,为国内同业资产规模最大的几家银行之一。尽管体量已经非常大,但并没有因为规模太大而缺乏灵活性。半年报显示,在进行一系列正确的操作之后,兴业银行这艘同业大船依然可以顺利躲过众多暗礁,继续加速前行。
从2012年年报来看,兴业银行对同业资产负债的配置依然采取资产负债总量基本匹配,期限借短配长的策略。2012年底的短期同业资产缺口高达4746亿元,这部分缺口都被配置为3个月以上的长期同业资产,通过期限错配,利用正向的利率曲线获取利差。
但是,这一运营了多年的借短配长的模式在2013年6月的“钱荒”中遇到了巨大的难题。由于“钱荒”的影响,期限在3个月以下的利率爆升,而3个月以上的利率保持不变。整个6月份,SHIBOR曲线几乎一直为反向的,即期限越短利率越高。
如果兴业银行依然保持原来的同业资产负债配置策略,将遭受极为沉重的利差损。以其同业资产总量约为1.1万亿-1.2万亿元计,整个6月份的同业利息将损失超过10亿元。在2010年12月,SHIBOR同样飙升时,兴业银行已经尝过一次借短配长的苦头了,并直接使得2011年第一季度的利润表中的同业资产负债业务几乎没有利润。
显然,被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自称为浪里白条的兴业银行不会如此坐以待毙,它们对同业资产与负债的结构做了一个大的调整。
根据其在中期业绩发布会透露的内容推测,早在2013年初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极度宽裕时,兴业银行已经对此表示忧虑,并预判随后的政策可能会收紧。在3月28日8号文出台之后,更加确信政策会有收紧的预期。于是,从4月起,总行主动调整了各期限的FTP,通过资金定价的改变引导分支行调整各条线业务的利率风险结构。
从结果上看,兴业银行在4-6月间对同业的利率缺口进行了蝶式操作,同时减少了短期利率的负缺口和中期利率的正缺口,增加长期利率正缺口。
兴业在上半年大幅减少了3个月内的短期同业负债,这部分正是6月份利率最高的负债,同时也少量增配了短期资产以增强流动性与盈利能力。对于3个月至1年的中短期负债,由于“钱荒”几乎没有影响到3个月以上的SHIBOR,这部分的同业存放定价基准并没有提高多少。由于兴业银行吸收的同业存放大量来自于“银银平台”上的中小银行,它们的议价能力较弱,利率定价通常以参照SHIBOR基准加减点为主。由于3个月至1年期限的SHIBOR利率没有显著上升,这些负债仍然与之前近似的价格在大量供应给兴业银行。
在大量吸收了3个月至1年期限的同业负债之后,兴业银行大幅增持了1年期以上的长期同业资产。其中1年期以上的买入返售暴增700多亿元,结合财务报表附注中买入返售下的信托受益权总量继续增长,这部分长期资产很有可能为长期的信托资产。
结合利率缺口与利润表的表现,以上调整很有可能是在6月之前已经调整得差不多了,从而可以从容应对“钱荒”的影响。经过以上的蝶式操作,2013年上半年,兴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的利差依然维持在0.98%的高位。虽然由于结构的调整略微降低了一些利差,但能在其他从事同业业务的股份行在6月份挣扎在流动性泥潭中时,依然维持良好的利差已非常不易。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报里,应收款项类投资下的信托受益权从年初的807.4亿元暴增至2231亿元,大幅增长了1424亿元。结合8号文对非标资产的限制,这部分信托受益权很有可能为原先理财资产池中的非标资产,因受到监管而入表,转为自营资产。这部分资产的期限也多数在1年期以上,甚至有200多亿5年期以上的。
同时,由于兴业银行在2012年年底大幅提升了投资债券的久期,2013年又加入了1400多亿元的长期信托受益权,整个投资组合的到期收益率和久期在不断抬高。尽管这意味着更高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同时也可能蕴藏着更高的利润。
当然,6月的“钱荒”对于兴业银行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其连年高速增长的同业资产出现了少见的规模缩减。尽管利差仍然能够维持高位,没有明显下降,但同业融资类业务的发展已显出疲态。那么,兴业银行下一个大的发展机遇在哪里呢?
精耕细作
新一届政府对待经济的态度,一方面是要松绑,减少各种限制。因此,再指望通过寻求原有的管制带来的暴利已经机会不大,同业融资类业务的增速逐渐放缓甚至推出应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则是要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不再走以往粗放型的外延式增长,而是更依赖于精细化发展。
国内银行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是由总行直接给分支机构下达各种经营指标,通常一个分行会背负几十至上百项经营指标。
这种全方位的管制使得分支机构疲于完成总行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真正根据客户的需求去做业务,类似于根据答案写过程。这样的管理模式无疑是低效率的,不是以客户为导向的,也不是以银行自身利润最大化为导向,而是以对上级负责为导向。由于总行并非一线经营单位,对市场的敏感度不如分支机构,但分支机构由于受到众多指标的束缚,即使有对市场的敏感度,也很难发挥出来。甚至会出现分支机构为了指标达标,做出很多扭曲的业务来,典型的如贷款转全额保证金开银承汇票贴现、贷款要求保证金存款、搭售各类金融产品、期末高息突击揽储等等。这些做法既不符合客户利益,也不符合银行利润最大化,仅仅是为了符合考核指标。 既然原有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病,商业银行需要更符合市场导向以及自身利润的管理模式。FTP和EVA就是目前被发达国家银行所广泛应用的管理工具。
FTP即“资金转移定价”,用于衡量资金的成本和收益。FTP由各期限的资金利率构成,总行资金部门根据市场与自身情况确定FTP。各业务经营分支机构与总行司库之间通过资金转移定价来核算每一笔业务的成本与收益。总行可以通过调整各期限的FTP,用利益机制来引导分支机构做不同期限的业务。
EVA是在FTP基础上,以收入-各项成本得出的经济利润。总行可以通过设定EVA中的信用风险指标参数可以控制业务的信用风险偏好,可以设定高于或低于基准的资本成本以鼓励或限制分支机构从事某项业务。通过这样一套管理指标,总行可以把全行的各项经营指标简化到很有限的几个,且上收了流动性、利率、汇率等风险,交由司库统一的管理。分支机构则可以专心从事业务,根据FTP和EVA给出的当前价格和客户的需求,决定怎样开展业务,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动力。
在引进先进的管理工具方面,大银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立一套这样的系统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和运营费用,更大的业务量能够摊薄各项成本。然而在实践中,国内的大银行往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完全采用这套系统,或者没有按照FTP去做。作为一家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公司,兴业银行成为了国内首家全行推行FTP的商业银行。在有了先进的武器之后,兴业银行能够对每一笔业务进行会计意义上的准确核算,总行设定的以ROE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方针得以在全行范围内被自觉执行。这也是分支机构能够有力执行总行对资产负债期限调整策略的原因。
ROE最大化粗略来说有两种途径,一条路做大分子,即提高利润;另一条路是减小分母,即减少资本占用。在目前银行资产规模已经扩张到非常惊人的时候,再急于做大规模容易引发风险,且不符合控制增量的政策。考虑到盘活存量的政策,在减少资本占用方面多花点功夫可能更为有效。
寻找下一块大蛋糕——资产证券化
兴业银行能在同业融资类业务中攫取高额利润,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银监会对于某些经营主体的融资限制与对商业银行的放贷限制带来的经济租金,当然也有自身经营得当、极具市场敏感性的因素。当这块蛋糕已经吃完奶油,上面几层巧克力味的蛋糕也已分完,开始露出白蛋糕时,兴业银行明白,转向的时间来临了。
自2012年资产证券化重启之后,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资产证券化的途径。
一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由银监会审批,央行主管发行。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信托公司作为SPT,发起银行将信贷资产出售给信托计划,包装成证券出售,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2010年美国通过了Dodd-Frank法案,要求发起银行须持有不低于5%的权益份额,且该部分须全额在核心一级资本中扣除。中国银监会也采用了这条监管办法。假设原信贷资产的风险权重为正常的100%,在8.5%的目标核心一级资本下,占用8.5%的核心一级资本。而转让95%的高级份额以后,占用的资本仅仅下降至5%,没有多少省资本的效果,却让渡了一些利差收入。
二是企业资产证券化。由证监会主管,企业作为发起人,以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SPV,企业将部分资产出售给自管计划,券商再把自管计划受益权出售给投资者。目前资管份额可以在券商柜台交易和上海、深圳交易所的固定收益交易平台流通。
这两种路径互不交叉,分属于两个系统,但是两者在各自系统中的发展都遇到了各自的困难。信贷资产证券化目前最大的困难有两点,一是需要银监会审批,速度非常慢;二是不省资本,即使出表对银行也没有太大意义,仅仅起到再融资的效果,基本没有减少资本占用。企业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在于,一是发起人和主办券商信用等级都不高,通常需要发起企业提供回购条款,造成非真实出售,在会计上无法出表,且发行利率依然较高;二是企业可作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远不如银行信贷那样多,且不够标准化,操作难度较高;三是目前资管份额依然是私募性质,只能在柜台和固收平台转让,且投资者不能超过200人,流动性低。
如何打通两个系统间的壁垒,做通中国的资产证券化,是目前银监会与证监会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兴业银行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已设计出银行-信托-券商资管-交易所合作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具体方案为:兴业银行将信贷资产转让给兴业信托,兴业信托作为SPT,将资产打包转让给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券商将该自管计划的份额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交易。通过这样的交易结构,兴业银行需要保留5%的权益份额,转让95%的资产。而保留的5%份额可以通过外部评级,有可能在标准法下将信用风险权重设定为100%左右,从而避开原先的在核心一级资本中全额扣减或按1250%的风险权重计。
目前,兴业银行已经落地了一单信用卡应收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由于之前兴业银行有丰富的同业业务运作经验,在过往多年里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同业业务,与同业打交道是它们的最长项,能够设计出这样的交易结构也在情理之中。即使这条路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走通,兴业也会设计出替代的方案来。正是基于其市场化导向的灵活经营机制,兴业信托的董事长杨华辉先生才敢喊出:未来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资产证券化产品,我们就卖什么样的产品。
如果要说兴业银行有什么独门秘籍,可以使它在国内银行的竞争中不断超越同行,那就是善于变化。从被动适应市场,到预判市场动向,主动设计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兴业银行始终走在银行市场化的最前列。在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为股东带来了极为丰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