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发达国家,政府或行业对企业的评价除了经营业绩指标以外,更注重领导团队、发展战略、过程控制、人力资源、市场与顾客等方面的活动内容,以引导和激励企业追求卓越,提高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竞争能力。在我国,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已经借鉴了美国马尔克姆·波多里奇的《家质量奖评奖标准》,从领导作用、战略策划等七个方面对企业的“经营结果”进行全面评价,逐步完善我国“全国质量管理奖”的评价内容。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我们可以试行以下原则,对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充实和完善,逐步构筑企业集团新的管理平台,不断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多项发展目标并存的考评原则,促使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企业自身得到发展,社会责任得到落实
为了实现企业的自身发展壮大,落实各项政治、社会责任,许多企业集团已开始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形式和内容,修订其绩效考核体系,从顾客需求、股东意愿、内部流程、员工成长等四个方面设置考核指标,如:客户满意度、投资回报率、最长流程的环节数量上限、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等等。但是平衡计分卡的考核范围还设有完全覆盖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范围,有些指标对国有企业的针对性还不强。因此,可以探索在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体系基础上,结合国企实际情况,再增加一些考核指标,以引导和约束企业在多重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对重要、重大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将国家重点型号的研制、重大改革与发展项目的进展情况独立进行考核,设定为经营业绩的决定性指标,确保国家利益和企业长期发展。完善重点型号项目法人负责制,明确项目负责人的责、权、利,健全重点型号研制的长效责任体系,确保全寿命周期内重大责任能够追溯。
2.加强对工作环境保护和生活环境保护的评价。对工作场地的噪声、电磁辐射等环境污染进行指标控制,切实保障广大职工身体少受侵害,营造一个可信赖的工作环境。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有害、污染物的处理,设置强制性指标严格进行评价和考核,通过对厂区及周边环境的保护,营造我们自己世代生息的家园。
3.加强对柱心竞争力培养和稳固的评价。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设置量化指标,定期进行评价,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实行考核。主要评价内容有:新产品的市场适应程度,自有技术的独特程度,加工能力的优势,销售途径和网络的垄断程度,自主产权的专利、成果数量,销售队伍的素质和数量,内部运作及流程的比较优势等等。
4.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设置可量化的指标,定期进行专项评价,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实行考核,并作为企业经营者长效激励的基础。主要评价内容有:产业布局与产品规划,主要产品的生命周期定位,后续产品的生命周期态势,自有技术的掌握程度,设备、场地等生产能力的储备,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企业家队伍建设,借用外界资源的能力和范围,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再生资源的使用等等。
二、坚持年度绩效考评与长期绩效考评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绩效评价体系只有长效性,促使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对“长期”的概念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按照企业经营期限进行划分,1-2年为短期,3-5年为中期,8-10年为长期。二是按照经济学中与生产要素变化相关的“长期”和“短期”的概念进行划分。由此,就引发出两个方面的考评内容。一方面,按照经营期限划分,以年度考核为基础,将年度绩效评价与中长期绩效评价相结合,注重企业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第一,将对企业的年度评价与经营者任期评价相结合,既考核当期绩效,又考核整个任期期间的总体绩效,对任期业绩赋予50%-70%的权重。特别是在经营者连任期间,更要突出本任期与上任期同比绩效的差别化,强调“创新”、 “增长”、“持续改进”等效果,对经营者连任后的业绩进行客观评价。第二,将对企业的年度评价与企业某一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相结合,既考核当期绩效,又考核这个期间企业发展的情况,对战略目标的实现赋予50%-70%的权重。如在企业初创阶段和改型换代阶段,以产品研发和市场培育为考核重点;在产品批量生产阶段,以市场开拓和营销为考核重点;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则以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为考核重点;对于有市场的经营性亏损企业,则以降本增效为考核重点,等等。根据产品的特性和企业的经营状态,实施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另一方面,应用经济学中的“短期”、“长期”概念,结合企业生产要素的变化,实施绩效评价。
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企业的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知识、劳动力、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增长,撇开生产要素的变化去评价企业绩效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对生产要素没有变化的企业,要求实现利润总额每年提高8%,这个考核指标就显得偏高;对主要生产要素都有大幅增加的企业,要求实现利润总额每年提高12%,这个考核指标就可能偏低。
在经济学中,常用“短期”和“长期”表示企业调控生产要素的两类时间条件.“短期”表示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生产要素的调整,如增加劳动力或原材料的投入等。“长期”表示在较长的时间内才可以完成生产要素的调整,如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来提升企业产能等。“短期”与“长期”的时间长短是个相对的概念,一般认为: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还没有改变时的时间期限都可以视为“短期”,如:技术水平或资本投资等没有变化,这个时间可能为一年,也可能是三、五年;与全部生产要素都发生了改变时的时间期限即可视为“长期”,这个时间可能是三、五年,也可能是一年。根据企业主要生产要素的变化情况,按照经济学中的“短期”、“长期”概念,有针对性地对所属企业设置不同考核指标,分别进行绩效评价,可以区分生产要素变化带来的绩效的差异,从而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三、坚持经营收益与经营风险相统一的評价原则,既考核企业的经营利润,又考核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中的机会成本,使绩效考核效果更符合实际,更具有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与风险的一般规律是: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企业要想获得比别人高的利润,就要敢冒比别人大的风险。但是,并非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高风险项目可能不会孕育高额利润甚至一般利润。在考核企业经营利润的同时,又考核企业重大决策中的机会成本,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展示经营者的魄力,引导企业经营者科学决策,敢为人先,努力降低机会成本,追求更大经济利益;二是能展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引导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去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和控制风险,从而把握和利用风险; 关于机会成本的评价一般采取对比方法,用简单、明了的比较方式进行分析.具体做法是;将最终决策确定的方案中的可能收益,与其它未选中方案中的可能收益进行比较,估算其机会成本.但这样做的缺陷是:未选中方案的可能收益,未必就能代表实际真实的可能收益。因此,最好能参照同类企业、同行业企业中类似决策事项的实际收益,综合评价其机会成本.若无法收集有关信息时,最低限度可参照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进行评价。
关于风险内容不太容易通过量化指标来进行评价,一般是通过最终决策方案的风险发生概率及其影响程度来衡量和控制。首先是风险识别,确定各种风险事件可能影响的程度,将最可能带来危害和机遇的风险因素识别出来。其次是风险估计,进一步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测定风险的严酷性和后果,进行危害分析。再次是风险评价,根据各种风险对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风险分级排序,对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关键风险,确定整体风险水平。最后是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和处置办法,消除或控制风险,并对整个过程实施有效地控制,从而保证风险的可控程度。
四、坚持多种经曹、协调发展的考评原则,谋求集团范围的规模经济性,提高整个集团中各个企业的经营收益
一般而言,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交易费用降低,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形成规模经济,这是经济学已经证实了的客观规律。因此,应该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增加这方面的考核,引导企业集团向规模经济方面发展。
1.用聚集经济来引导企业集团合理选择和控制所属企业的数量和经营范围。用单项产品的单位利润随集团内部配套企业增加的变化量作为评价指标,促使集团内部产生聚集经济的效果,使集团内部所有企业都能享受由于彼此之间协作带来的额外利益。
2.将范围经济作为评价集团公司本部多种经营效果的重要内容。用单位新产品成本分摊后的降低额,以及新产品可能弥补老产品风险损失的数额作为评价指标,以经济效益的观念合理界定和控制多种经营的范围。
3.用一體化规模经济来衡量企业通过兼并、联盟来“做大”的实际效果。用新公司相关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与原来两个公司时对应交易费用与生产成本之和进行比较,衡量合并后的经济效果,科学引导企业的扩张行为。
按照上述四个原则实行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可以实现绩效评价中的财务指标考核与非财务指标考核之间的相互补充;考核指标的前向指导与后向控制的相互协调;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一致统一;企业经营业绩的短期增长与企业长期发展的双重兼顾;企业利益与集团利益的相对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完善现有工业企业集团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可以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平台,促使企业健康、稳定、持久地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西飞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我们可以试行以下原则,对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充实和完善,逐步构筑企业集团新的管理平台,不断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多项发展目标并存的考评原则,促使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企业自身得到发展,社会责任得到落实
为了实现企业的自身发展壮大,落实各项政治、社会责任,许多企业集团已开始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形式和内容,修订其绩效考核体系,从顾客需求、股东意愿、内部流程、员工成长等四个方面设置考核指标,如:客户满意度、投资回报率、最长流程的环节数量上限、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等等。但是平衡计分卡的考核范围还设有完全覆盖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范围,有些指标对国有企业的针对性还不强。因此,可以探索在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体系基础上,结合国企实际情况,再增加一些考核指标,以引导和约束企业在多重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对重要、重大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将国家重点型号的研制、重大改革与发展项目的进展情况独立进行考核,设定为经营业绩的决定性指标,确保国家利益和企业长期发展。完善重点型号项目法人负责制,明确项目负责人的责、权、利,健全重点型号研制的长效责任体系,确保全寿命周期内重大责任能够追溯。
2.加强对工作环境保护和生活环境保护的评价。对工作场地的噪声、电磁辐射等环境污染进行指标控制,切实保障广大职工身体少受侵害,营造一个可信赖的工作环境。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有害、污染物的处理,设置强制性指标严格进行评价和考核,通过对厂区及周边环境的保护,营造我们自己世代生息的家园。
3.加强对柱心竞争力培养和稳固的评价。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设置量化指标,定期进行评价,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实行考核。主要评价内容有:新产品的市场适应程度,自有技术的独特程度,加工能力的优势,销售途径和网络的垄断程度,自主产权的专利、成果数量,销售队伍的素质和数量,内部运作及流程的比较优势等等。
4.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设置可量化的指标,定期进行专项评价,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实行考核,并作为企业经营者长效激励的基础。主要评价内容有:产业布局与产品规划,主要产品的生命周期定位,后续产品的生命周期态势,自有技术的掌握程度,设备、场地等生产能力的储备,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企业家队伍建设,借用外界资源的能力和范围,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再生资源的使用等等。
二、坚持年度绩效考评与长期绩效考评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绩效评价体系只有长效性,促使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对“长期”的概念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按照企业经营期限进行划分,1-2年为短期,3-5年为中期,8-10年为长期。二是按照经济学中与生产要素变化相关的“长期”和“短期”的概念进行划分。由此,就引发出两个方面的考评内容。一方面,按照经营期限划分,以年度考核为基础,将年度绩效评价与中长期绩效评价相结合,注重企业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第一,将对企业的年度评价与经营者任期评价相结合,既考核当期绩效,又考核整个任期期间的总体绩效,对任期业绩赋予50%-70%的权重。特别是在经营者连任期间,更要突出本任期与上任期同比绩效的差别化,强调“创新”、 “增长”、“持续改进”等效果,对经营者连任后的业绩进行客观评价。第二,将对企业的年度评价与企业某一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相结合,既考核当期绩效,又考核这个期间企业发展的情况,对战略目标的实现赋予50%-70%的权重。如在企业初创阶段和改型换代阶段,以产品研发和市场培育为考核重点;在产品批量生产阶段,以市场开拓和营销为考核重点;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则以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为考核重点;对于有市场的经营性亏损企业,则以降本增效为考核重点,等等。根据产品的特性和企业的经营状态,实施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另一方面,应用经济学中的“短期”、“长期”概念,结合企业生产要素的变化,实施绩效评价。
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企业的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知识、劳动力、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增长,撇开生产要素的变化去评价企业绩效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对生产要素没有变化的企业,要求实现利润总额每年提高8%,这个考核指标就显得偏高;对主要生产要素都有大幅增加的企业,要求实现利润总额每年提高12%,这个考核指标就可能偏低。
在经济学中,常用“短期”和“长期”表示企业调控生产要素的两类时间条件.“短期”表示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生产要素的调整,如增加劳动力或原材料的投入等。“长期”表示在较长的时间内才可以完成生产要素的调整,如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来提升企业产能等。“短期”与“长期”的时间长短是个相对的概念,一般认为: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还没有改变时的时间期限都可以视为“短期”,如:技术水平或资本投资等没有变化,这个时间可能为一年,也可能是三、五年;与全部生产要素都发生了改变时的时间期限即可视为“长期”,这个时间可能是三、五年,也可能是一年。根据企业主要生产要素的变化情况,按照经济学中的“短期”、“长期”概念,有针对性地对所属企业设置不同考核指标,分别进行绩效评价,可以区分生产要素变化带来的绩效的差异,从而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三、坚持经营收益与经营风险相统一的評价原则,既考核企业的经营利润,又考核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中的机会成本,使绩效考核效果更符合实际,更具有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与风险的一般规律是: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企业要想获得比别人高的利润,就要敢冒比别人大的风险。但是,并非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高风险项目可能不会孕育高额利润甚至一般利润。在考核企业经营利润的同时,又考核企业重大决策中的机会成本,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展示经营者的魄力,引导企业经营者科学决策,敢为人先,努力降低机会成本,追求更大经济利益;二是能展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引导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去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和控制风险,从而把握和利用风险; 关于机会成本的评价一般采取对比方法,用简单、明了的比较方式进行分析.具体做法是;将最终决策确定的方案中的可能收益,与其它未选中方案中的可能收益进行比较,估算其机会成本.但这样做的缺陷是:未选中方案的可能收益,未必就能代表实际真实的可能收益。因此,最好能参照同类企业、同行业企业中类似决策事项的实际收益,综合评价其机会成本.若无法收集有关信息时,最低限度可参照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进行评价。
关于风险内容不太容易通过量化指标来进行评价,一般是通过最终决策方案的风险发生概率及其影响程度来衡量和控制。首先是风险识别,确定各种风险事件可能影响的程度,将最可能带来危害和机遇的风险因素识别出来。其次是风险估计,进一步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测定风险的严酷性和后果,进行危害分析。再次是风险评价,根据各种风险对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风险分级排序,对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关键风险,确定整体风险水平。最后是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和处置办法,消除或控制风险,并对整个过程实施有效地控制,从而保证风险的可控程度。
四、坚持多种经曹、协调发展的考评原则,谋求集团范围的规模经济性,提高整个集团中各个企业的经营收益
一般而言,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交易费用降低,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形成规模经济,这是经济学已经证实了的客观规律。因此,应该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增加这方面的考核,引导企业集团向规模经济方面发展。
1.用聚集经济来引导企业集团合理选择和控制所属企业的数量和经营范围。用单项产品的单位利润随集团内部配套企业增加的变化量作为评价指标,促使集团内部产生聚集经济的效果,使集团内部所有企业都能享受由于彼此之间协作带来的额外利益。
2.将范围经济作为评价集团公司本部多种经营效果的重要内容。用单位新产品成本分摊后的降低额,以及新产品可能弥补老产品风险损失的数额作为评价指标,以经济效益的观念合理界定和控制多种经营的范围。
3.用一體化规模经济来衡量企业通过兼并、联盟来“做大”的实际效果。用新公司相关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与原来两个公司时对应交易费用与生产成本之和进行比较,衡量合并后的经济效果,科学引导企业的扩张行为。
按照上述四个原则实行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可以实现绩效评价中的财务指标考核与非财务指标考核之间的相互补充;考核指标的前向指导与后向控制的相互协调;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一致统一;企业经营业绩的短期增长与企业长期发展的双重兼顾;企业利益与集团利益的相对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完善现有工业企业集团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可以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平台,促使企业健康、稳定、持久地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西飞工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