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我国报考高等院校的考生,在确定报考专业前的体格检查中,完全合格者仅为15%,视力限考率占总限考率的70%,视力合格者仅占10% 。
●广州市考生视力不合格者占76.3%。
●情况较好的山东省,也有10万名考生因视力不过关,放弃了原来的专业志愿。
国人口众多,求学、就业竞争自然十分激烈。求学和就业都必须通过体格检查,视力是检查项目之一。如果视力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就意味着要被“淘汰出局”。求学、就业者多年来的理想,老师和父母的殷切期望,将被毁于一旦,对自己的一生不得不进行重新设计。视力关,成了许多人一道难以逾越的“雄关”。
我们的社会在学科、专业、职业等方面是丰富多采的。学科有文、史、哲、天、地、生、理、工、农、医等,各学科包含的专业门类众多;如今职业也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分工,也许早已远远超过了“三百六十行”。这些不同的专业和职业对视力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视力水平可以适应不同专业和不同岗位的要求,若以统一的视力标准对体检是否合格作“一刀切”,其合理性令人怀疑。当前的这种视力检查方法确实值得商榷。
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仅是指主观阅读视力表所达到的水平,一般是指远视力。但严格地讲,这仅仅是视觉功能的一个方面。完整的视觉功能还应包括近视力、视野、辨色力、立体视觉、对比敏感度视觉、运动视觉等诸多方面。只有视觉功能的所有组成成分均正常,才是最完美的视力。不言而喻,这种完美的视力可以适应任何一种专业和岗位对视觉的要求。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拥有这种优良的视力。事实上,不少人的视觉功能或多或少存有这种或那种缺陷,因而在从事某些专业工作就难免会受到限制。如某人的远近视力、视野、辨色力及对比视觉等都正常,但没有立体视觉,不能双眼单视,那么他不能从事登高作业,更不能当飞行员。历史上,英国曾发生过一次火车事故,经调查,原来是由于司机不能分辨红绿灯交通信号。于是,人类首次发现了人的辨色力缺陷——色盲。这个惨痛的教训,也说明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视力要求。但另一方面,如某人有近视眼,虽然其远视力较差,但近视力很好,这恰好适宜于仪表修理或绣花、篆刻等近距离精细作业。可见,各种不同的视功能状况或视功能缺陷,都会有其适合或不适合的专业范围或工作岗位。如果以一个固定的统一的视力标准,作为对参加任何一项工作体检的第一道“门槛”,特别是仅以裸眼远视力为唯一标准的“一刀切”,不仅过于简单,而且过于苛求,它将埋没多少英才。
正因为如此,一旦患了近视,许多学生及家长便终日不安,他们害怕将来在升学、求职中被淘汰。 社会上这种“恐近病” 心态,急于求治的心态,让一些五花八门的、无科学验证的、以蛊惑性广告作宣传的治疗近视手段有了可乘之机,它们大摇大摆地闯入市场,大赚昧心钱。
放射状角膜切开(简称RK)手术治疗近视,风行了大约10 年,最后以其并发症过多而被淘汰,目前几近销声匿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等手术治疗近视,目前看来效果还好(当然也会有一定风险),但久后眼睛会不会出现问题,一时谁也无法知晓。这正如国外一位知名的眼科专家所说:人类吸烟已达500年,直至近10 年才知道吸烟会导致肺癌。可见,新技术、新事物必需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才能了解其利弊得失。现在,有不少人不惜代价购买那些疗效“可靠”的近视眼治疗器械,还有些人冒着风险接受难以预料远期效果的近视眼治疗手术,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暂时越过那条远视力体检标准的“门槛”,至于将来会怎样,人们无心顾及。
目前正逐渐热起来的OK镜,且先不论其浓浓的商业味,就其治疗近视眼的原理而论,是通过加压的方法改变角膜的屈光度,以提高远视力。通俗地说,就是用加压方法让角膜的凸度变得平坦一些,以减轻近视程度。我们知道,角膜具有弹性,当解除压力后它可以复原。也就是说,用OK镜治疗近视眼,效力是可逆的,视力改善也是不稳定的。当逃过了体检视力标准这一关后,如果不能坚持继续治疗(做到这点大概不容易),则视力可能还会再度下降。即使一时过了关,其后又达不到职业的视力要求,又如何能胜任工作?
在我国,防治近视眼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最近教育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指示,就是一个重大举措。用辩证、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上和从国外引进的各种防治近视眼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引导青少年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防治近视眼,是我们眼科学工作者长期肩负的历史使命。
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各种专业、岗位对视觉功能也各有其不同的要求,各种视觉功能状态也必能找到与其“匹配”的工作。总之,当前体格检查中仅以远视力为单一标准,确实失之偏颇。我们应该同时检测矫正视力、近视力,必要时还应该检查其他视觉功能,或根据某些专业岗位的特殊需要分别进行特殊的视功能检查,以便应试者能真正适应工作。
●广州市考生视力不合格者占76.3%。
●情况较好的山东省,也有10万名考生因视力不过关,放弃了原来的专业志愿。
国人口众多,求学、就业竞争自然十分激烈。求学和就业都必须通过体格检查,视力是检查项目之一。如果视力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就意味着要被“淘汰出局”。求学、就业者多年来的理想,老师和父母的殷切期望,将被毁于一旦,对自己的一生不得不进行重新设计。视力关,成了许多人一道难以逾越的“雄关”。
我们的社会在学科、专业、职业等方面是丰富多采的。学科有文、史、哲、天、地、生、理、工、农、医等,各学科包含的专业门类众多;如今职业也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分工,也许早已远远超过了“三百六十行”。这些不同的专业和职业对视力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视力水平可以适应不同专业和不同岗位的要求,若以统一的视力标准对体检是否合格作“一刀切”,其合理性令人怀疑。当前的这种视力检查方法确实值得商榷。
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仅是指主观阅读视力表所达到的水平,一般是指远视力。但严格地讲,这仅仅是视觉功能的一个方面。完整的视觉功能还应包括近视力、视野、辨色力、立体视觉、对比敏感度视觉、运动视觉等诸多方面。只有视觉功能的所有组成成分均正常,才是最完美的视力。不言而喻,这种完美的视力可以适应任何一种专业和岗位对视觉的要求。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拥有这种优良的视力。事实上,不少人的视觉功能或多或少存有这种或那种缺陷,因而在从事某些专业工作就难免会受到限制。如某人的远近视力、视野、辨色力及对比视觉等都正常,但没有立体视觉,不能双眼单视,那么他不能从事登高作业,更不能当飞行员。历史上,英国曾发生过一次火车事故,经调查,原来是由于司机不能分辨红绿灯交通信号。于是,人类首次发现了人的辨色力缺陷——色盲。这个惨痛的教训,也说明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视力要求。但另一方面,如某人有近视眼,虽然其远视力较差,但近视力很好,这恰好适宜于仪表修理或绣花、篆刻等近距离精细作业。可见,各种不同的视功能状况或视功能缺陷,都会有其适合或不适合的专业范围或工作岗位。如果以一个固定的统一的视力标准,作为对参加任何一项工作体检的第一道“门槛”,特别是仅以裸眼远视力为唯一标准的“一刀切”,不仅过于简单,而且过于苛求,它将埋没多少英才。
正因为如此,一旦患了近视,许多学生及家长便终日不安,他们害怕将来在升学、求职中被淘汰。 社会上这种“恐近病” 心态,急于求治的心态,让一些五花八门的、无科学验证的、以蛊惑性广告作宣传的治疗近视手段有了可乘之机,它们大摇大摆地闯入市场,大赚昧心钱。
放射状角膜切开(简称RK)手术治疗近视,风行了大约10 年,最后以其并发症过多而被淘汰,目前几近销声匿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等手术治疗近视,目前看来效果还好(当然也会有一定风险),但久后眼睛会不会出现问题,一时谁也无法知晓。这正如国外一位知名的眼科专家所说:人类吸烟已达500年,直至近10 年才知道吸烟会导致肺癌。可见,新技术、新事物必需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才能了解其利弊得失。现在,有不少人不惜代价购买那些疗效“可靠”的近视眼治疗器械,还有些人冒着风险接受难以预料远期效果的近视眼治疗手术,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暂时越过那条远视力体检标准的“门槛”,至于将来会怎样,人们无心顾及。
目前正逐渐热起来的OK镜,且先不论其浓浓的商业味,就其治疗近视眼的原理而论,是通过加压的方法改变角膜的屈光度,以提高远视力。通俗地说,就是用加压方法让角膜的凸度变得平坦一些,以减轻近视程度。我们知道,角膜具有弹性,当解除压力后它可以复原。也就是说,用OK镜治疗近视眼,效力是可逆的,视力改善也是不稳定的。当逃过了体检视力标准这一关后,如果不能坚持继续治疗(做到这点大概不容易),则视力可能还会再度下降。即使一时过了关,其后又达不到职业的视力要求,又如何能胜任工作?
在我国,防治近视眼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最近教育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指示,就是一个重大举措。用辩证、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上和从国外引进的各种防治近视眼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引导青少年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防治近视眼,是我们眼科学工作者长期肩负的历史使命。
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各种专业、岗位对视觉功能也各有其不同的要求,各种视觉功能状态也必能找到与其“匹配”的工作。总之,当前体格检查中仅以远视力为单一标准,确实失之偏颇。我们应该同时检测矫正视力、近视力,必要时还应该检查其他视觉功能,或根据某些专业岗位的特殊需要分别进行特殊的视功能检查,以便应试者能真正适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