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喜炎平配合双歧杆菌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效果。方法:对本院于2014年4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病毒性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患儿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53例。参照组患儿接受补液+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参照组患儿的基础上,接受喜炎平+双歧杆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大便次数、治疗有效率均显著由于参照组患儿,相应数据组间差异满足P<0.05,即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病毒腹泻临床治疗中,在对患儿行补液+利巴韦林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喜炎平、双歧杆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保证患儿生命健康。
【关键词】 喜炎平 双歧杆菌 利巴韦林 小儿病毒腹泻
腹泻属于婴幼儿常见性疾病,常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利巴韦林,对病毒腺苷激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患儿极易出现耐药性,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具有理想性。喜炎平作为一种中药制剂,抗病毒效果显著,而双歧杆菌作为一种微生物制剂,可以改善患儿肠道环境,确保微生态平衡。本院为了改善小儿病毒腹泻临床治疗效果,在对患儿行利巴韦林的基础上,辅以喜炎平、双歧杆菌治疗措施,效果显著,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于2014年4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病毒性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患儿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53例。其中,观察组有21例为女性患儿,32例为男性患儿,年龄介于7个月-48个月之间,平均为(25.7±12.1)个月;病程介于1d-4d,平均为(1.5±0.8)d;患儿体质量的平均值为(12.2±2.4)kg。参照组有19例为女性患儿,34例为男性患儿,年龄介于8个月-46个月之间,平均为(27.1±14.3)个月;病程介于2-5d,平均为(1.8±0.6)d;患儿的体质量平均值为(13.0±2.3)kg。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P>0.05,值得对比。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的饮食调整、补液治疗、抗病毒治疗。
参照组患儿接受利巴韦林治疗:择取13mg/(kg·d)的利巴韦林注射液与适量的0.9%生理盐水进行充分混匀,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1次/d。
观察组患儿在参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喜炎平、双歧杆菌治疗:择取5mg/(kg·d)与适量的5%葡萄糖液进行混匀,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1次/d;与此同时,结合患儿年龄,例如,<1岁,口服150mg/次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介于1岁-2岁之间,口服250mg/次;介于2岁-3岁之间,口服500mg/次。2次/d。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大便次数、治疗有效率。
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治疗3d后,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局部缓解,为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数据,计数资料的表达形式为(n,%),经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达形式为均数±标准差(x±s),经t检验,P<0.05,統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11%,参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为75.4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1:
观察组患儿在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大便次数方面的指标数据显著优于参照组患儿,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11%,参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4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P<0.05;而且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判定指标数据对比参照组,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符合史涛[2]研究结果。
病毒腹泻临床常用的常规治疗措施,效果并不具有理想性,而利巴韦林等常规抗病毒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的RNA以及DNA,使患者产生耐药性。而喜炎平含有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在中医学中,其可以燥湿凉血、清热解毒;在现代药理中,其可以抗菌抗病毒,在应用过程中,联合双歧杆菌,可以调节、拮抗致病菌[3],对于患儿因腹泻而出现的菌群失调情况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儿病毒腹泻临床治疗中,在对患儿行常规补液、利巴韦林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喜炎平治疗、双歧杆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儿治疗有效率,优化预后,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杨俊娜.喜炎平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5):74-75.
[2]史涛.喜炎平配合双歧杆菌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06(10):42-43,44.
[3]谈家骥.喜炎平配合双歧杆菌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5,01(45):285-285.
【关键词】 喜炎平 双歧杆菌 利巴韦林 小儿病毒腹泻
腹泻属于婴幼儿常见性疾病,常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利巴韦林,对病毒腺苷激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患儿极易出现耐药性,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具有理想性。喜炎平作为一种中药制剂,抗病毒效果显著,而双歧杆菌作为一种微生物制剂,可以改善患儿肠道环境,确保微生态平衡。本院为了改善小儿病毒腹泻临床治疗效果,在对患儿行利巴韦林的基础上,辅以喜炎平、双歧杆菌治疗措施,效果显著,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于2014年4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病毒性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患儿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53例。其中,观察组有21例为女性患儿,32例为男性患儿,年龄介于7个月-48个月之间,平均为(25.7±12.1)个月;病程介于1d-4d,平均为(1.5±0.8)d;患儿体质量的平均值为(12.2±2.4)kg。参照组有19例为女性患儿,34例为男性患儿,年龄介于8个月-46个月之间,平均为(27.1±14.3)个月;病程介于2-5d,平均为(1.8±0.6)d;患儿的体质量平均值为(13.0±2.3)kg。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P>0.05,值得对比。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的饮食调整、补液治疗、抗病毒治疗。
参照组患儿接受利巴韦林治疗:择取13mg/(kg·d)的利巴韦林注射液与适量的0.9%生理盐水进行充分混匀,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1次/d。
观察组患儿在参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喜炎平、双歧杆菌治疗:择取5mg/(kg·d)与适量的5%葡萄糖液进行混匀,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1次/d;与此同时,结合患儿年龄,例如,<1岁,口服150mg/次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介于1岁-2岁之间,口服250mg/次;介于2岁-3岁之间,口服500mg/次。2次/d。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大便次数、治疗有效率。
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治疗3d后,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局部缓解,为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数据,计数资料的表达形式为(n,%),经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达形式为均数±标准差(x±s),经t检验,P<0.05,統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11%,参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为75.4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1:
观察组患儿在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大便次数方面的指标数据显著优于参照组患儿,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11%,参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4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P<0.05;而且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判定指标数据对比参照组,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符合史涛[2]研究结果。
病毒腹泻临床常用的常规治疗措施,效果并不具有理想性,而利巴韦林等常规抗病毒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的RNA以及DNA,使患者产生耐药性。而喜炎平含有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在中医学中,其可以燥湿凉血、清热解毒;在现代药理中,其可以抗菌抗病毒,在应用过程中,联合双歧杆菌,可以调节、拮抗致病菌[3],对于患儿因腹泻而出现的菌群失调情况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儿病毒腹泻临床治疗中,在对患儿行常规补液、利巴韦林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喜炎平治疗、双歧杆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儿治疗有效率,优化预后,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杨俊娜.喜炎平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5):74-75.
[2]史涛.喜炎平配合双歧杆菌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06(10):42-43,44.
[3]谈家骥.喜炎平配合双歧杆菌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5,01(45):28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