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来源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3619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民族地区高校生源类型多样、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文化环境特殊等特点,其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有其特殊要求。在新时代国家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明确双重需要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设计、聚焦高质量教学以及规范方案评价机制等,以期探索出更加适宜民族地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国家战略层面的政治问题,也是重大的基础理论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的背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界定、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历史的研究与知识生产、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发生机制的深刻揭示,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四个核心和共性的关键问题.这四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深化,对中国特色民族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大有裨益.
非法经营罪在适用中最基本的规范逻辑是堵截构成要件,不仅因为其处于“补漏”的地位,而且其文义具备极广的涵射范围,使之具有兜底功能,可为实质上具备法益侵害性的其他非法经营行为提供堵漏依据,填补法律漏洞。而司法机关以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对假婚姻之名变相买卖“京牌指标”行为进行刑事规制,存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诸多质疑。亟需厘清涉罪行为本质,诉诸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法益理论为指导,非法经营罪以其良好的因应性具备规制该类行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采用功能分析的方法,以堵截构成要件为分析工具,探索非法经营罪在规制涉罪行为中的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区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因素。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而且内部差异较大。论文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创新管理和创新支撑等4个层面,筛选出23个要素指标,构建了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及全省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分布特征为郑州市和开封市两市的区域创新能力最强,平顶山市、安阳市、焦作市和济源市等资源型城市最弱。因此,提高研发经费的财政支
教育现代化是追求教育高水平发展的过程、结果及其普遍化。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是中国城乡教育现代化的共同本质和目标,农村教育现代化是有特色和先进水平的国家教育现代化本质和目标在农村的普遍化。推进农村及其教育城镇化、现代化与乡村及其教育振兴、现代化都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然,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教育现代化应在城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基础上,努力缩短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时间,尽快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体化融合发展和农村教育现代化目标。
在以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为突出表征的新时代,人的学习与思维都将发生巨大变化,新工科人才培养更应顺应需求与时俱进。批判性思维可以指导跨学科整合与实践的创新实现,而创新实践又会提升批判性思维品质,三者的有机协调则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所以,基于问题情境激发问题中心式辩论,并在课程与教学中常态化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以提升新工科人才的批判思维能力;以交叉学科探究项目和项目群为依托,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加强跨学科交流,并基于综合实践提升新工科人才整合跨学科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在资源统筹观念和国际视野下转变观念,强
职业教育是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基于系统论思想,构建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相耦合,制度性因素、物质性因素与精神性因素共同作用的“三维”立体分析框
在德育功能论、教育人学和超越论的基础上,鲁洁先生晚年实现的一次学术上的重大突破,当是她对生活德育论的理论建构。生活德育论立足于对“人”的整体把握,建设性地考察、梳理了“人-道德-社会”的关系,实现了对“功利主义-道德主义”二元德育观的超越,也实现了对“德性论-规范论”这一德育脉络的超越。鲁洁对“道德”“生活”等概念的重新诠释,大大提升了对“社会-个人”这一教育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都至关重要的经典二元关系理论处置的学术高度。
空白罪状加堵截条款的立法模式造就了非法经营罪的自生缺陷,从而直接导致为了应对现实需要的司法解释的不断扩张,并最终由那些为追求办案社会效果的实际裁判者予以不断突破。为避免非法经营罪沦为口袋罪的命运,最根本的路径是从立法入手,严格界定非法经营罪的边界。现实的有效路径则是,清理现有关于非法经营罪的不合理的司法解释,严格限缩对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解释。最直接的路径则应从裁判环节入手,具体办案人员应坚守刑法作为最后防线的理念,反对在裁判中任意扩大非法经营犯罪范围。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在百年践行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是党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制度架构,在治国理政战略部署中占据重要地位。明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性关系,可以把握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理论根据和实践证成;洞察历史与现实的连贯性承续,有助通晓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历史传承和现实推进;审视挑战与机遇的关联性影响,则能研判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风险挑战并助益科学治理。站定于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并着眼长远,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仍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教师能否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践行公平取向的行动是教育过程公平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所在。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基础,教师行动始终处于学校结构的弥散之下并表征出“结构性特征”,结构对行动兼具使动性与制约性。通过田野研究发现,公平取向的教师行动体现在教师信念、现实行动与反思实践三个环节中。从规则与资源两方面对结构进行解构与分析,对教师行动与学校结构之间的张力进行考察,探寻教师如何在结构的促进与约束的双向辩证作用下实施行动。最后,要从加强宏观教育政策引领、发挥中观学校结构导向、提升微观教师专业发展三方面促进教师公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