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广东省气象因素与疟疾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时间序列方法,使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以1980-2004年广东省气象部门提供的温度数据和广东省CDC提供的疟疾发病数据对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等主要气象因素与每月疟疾发病率进行负二项分布回归分析.对气象因素对疟疾发病影响的即时效应、滞后效应、累计效应及气象因素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广东省1980 2004年间每月疟疾发病数最高达到4010例,月最高温度平均为26.3℃,每月最低平均温度为18.8℃,每月平均温度为21.9℃;月相对湿度最高可达到88.0%;月平均降雨量平均为5.6 mm.月最高温度与疟疾发病的即时效应呈非线性关系,当温度达到32.3℃时,发病风险最高,RR值达到2.51(95%CI:1.99 ~3.16);相对湿度为60.0%时,疟疾发病的RR值最高1.19(95%CI:0.66 ~2.11),随后逐渐下降,当相对湿度为86.6%时疟疾的发病风险降至最低,RR值为0.51(95%CI:0.34 ~ 0.76);疟疾的发病风险随月平均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月平均降雨量为14.5 mm时,疟疾的发病风险最高,RR值为1.29(95% CI:0.87 ~ 1.93).月最高温度在31.5℃,滞后2个月时对疟疾发病的效应最强,RR值达到1.81(95%CI:1.02 ~3.22);降雨量在>15.2 mm时对疟疾发病的作用较强,但持续时间则较短.33.7℃高温天气下疟疾的发病超额危险度较大,滞后1个月时为92.2%(95%CI:30.5% ~ 183.2%).相对湿度较小时,疟疾发病的滞后作用持续时间长,累计作用大;相对湿度达到87.0%时,滞后3个月的超额危险度仅为- 66.6%(95%CI:- 86.4% ~- 17.7%).降雨量为15.5mm时对疟疾发病的累计作用在滞后3个月时达到最高,超额危险度值为40.7%(95%CI:-30.0% ~182.6%),此后累计效应逐渐减弱.在滞后2个月时,每月最高温度和降雨量对疟疾的发病具有明显的正向交互作用,而降雨量与相对湿度对疟疾发病具有负向交互作用.结论 较高温度和较大降雨量有可能是广东省疟疾流行的危险因素,且两者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