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雾中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che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三月,我们没有办法出去放风筝,屋内空气中充满了消毒水和从窗户外置换来的新鲜又似乎潜藏着某些危险因素的风的味道。我将网购来的苹果挨个消毒,酒精像一层细雾,铺满它,停留,消散。然后,苹果还在那里。我也觉得自己是一只苹果。《大象灰》初稿写于此时。我说的风筝,不仅仅是风筝,苹果也不仅仅是苹果。《大象灰》也不光是一个故事了。如果它能暂且劈开生活的暗流的一个边角,我们在一旁,我们始终是挖掘自己浅坑的人,看自己,看他人。大雾常是有的,我们到底能看见什么。
  有时候,真相,就是没有真相。没有真相,即真相。切开这个断层,故事之外,“细雾”在构建与反复消解它自身的功能性。我常常想,那些不确定。
  小说创作者写人和人物关系,其实人和人物关系从来就“立”在那里。米开朗基罗说:雕像已经存在于石块中,我做的只是去除不必要的一切。小说和电影亦然,一切物事就在物事之中。不同的是,小说如何在并不新奇的叙事推进中找到一个呼吸的方式,去呈现“模糊”的重量,而不是复刻清晰。模糊在这里,不是疑团,是匍匐的本质藤蔓。
  那么,《大象灰》中的孔洞,我还是别一一指认了吧,于是想贴一首同题小诗,如果这也能当作创作谈的一部分的话。其实,这创作谈也是可疑的。
  大象灰
  生活的勺子
  是又一日清晨藏起的口误
  前来敲门的人还在路上
  水壶抱住底部的灼热
  玻璃外的黄蜂冲过来
  隐喻的眼镜被反复擦拭
  直到一只大象在体内嘶鸣
  灰色升起
  大雾里有草木疯长
  我喊一个人的名字
  回答者众众
  直到夜色低垂
  我们想象彼此的脸颊
  和墓志銘上被捂紧了的咳嗽声
  (左小词,八零后,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九届高研班学员,邯郸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长篇小说《下一个天亮》《我的名字叫蓝》《棘》,作品见于《青年文学》《青年作家》《今天》《小说月报》等刊。编剧并执导电影短片《会飞的父亲》。)
  篇名题字:范硕硕
  插图:白雪力
  编辑:安春华
其他文献
早晨五点半。起床,洗漱,补充收拾需随身携带的东西。然后早餐。六点半下楼,登车,出发。今天是正清明,小长假第一天,必须赶回老家给父母上坟扫墓。  昨晚,从岳阳赶到长沙与我们会合的舅子东方建议,连夜回祁东,被我否决。预报说有雨,雨夜长途开车毕竟安全系数较低。活到知天命的年龄,看多了生死,也能看淡生死,却对生命更加珍惜,对死亡更加敬畏。  天色灰暗欲雨,雨却没落下来。从浏阳河刮过来的风带有寒意。不过,风
《生态文明视域下农村体育生态化研究》一书的作者是孙刚教授,该书主要立足于生态文明社会背景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导下,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探讨如何发展与生态文明发展相匹配的农村体育是一项摆在各级政府和体育工作者面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制定了饮食类非遗传承发展政策,搭建了完善的政策框架,使中国饮食文化从古代走向当代。主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当代人的使命,促进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当代人的责任,我国应该继续推动饮食文化建设,使其与产业振兴相融合,促进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向提升。《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民间饮食技艺与习俗卷》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东北民间饮食为例,分别阐述了不同类别的民间饮
打开一本书,由纸上的文字进入一个故事,进入一种情绪或哲学思辨,那绝非简单的文字相遇,它是读者与作者超越时空的精神交流和灵魂感应,是一种相互交换身份、交换体验的心灵过程。有时候,我们读同代人的书毫无感觉,却能对千百年前的人生纠葛感同身受,这不仅仅是文字的功能,更是人生经验的碰撞与融合。阅读一本书,我们不仅仅是寻找自己,更多的还是希望遭遇一种别样的人生,或者,遇见一个灵魂上的故人。  或许,也正是因为
叶落青山关  我爱极了这暮年之色  它由黄金、骨骼、光阴  月亮的通达和秋风的隐忍组成  群山有尘埃落定后的宁静  偶尔的风吹草动  不过是郁积久了的一声叹息  石头开花了,仿佛历史有话要说  张张嘴却咽了回去  我端坐其上,明白自己的修炼  远不及石头的一二  有观光者八九,御风而行  仿佛奔跑的草籽,急于找安身之地  为教场沟而作  余下的四十年,我打算这样度过  每日采集清晨的鸟鸣和夜晚的萤
炊烟是一种能给人以温暖和慰藉的乡村意象。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像是饱蘸浓墨随意地在原野上勾勒出来的极其简洁而又温暖的画卷。在冬日白雪的掩映下,在春夏稼禾的洇染中,在金色秋风抚慰下,几间茅屋,十几间土屋,几十间高低参差不齐的老屋,就那么极其随意地站立在山地或原野间,像常日里乡村街头蹴坐纳凉抑或晒太阳的老人,便是一个似乎亘古未变的村庄。如果把村庄比作一幅
该如何界定“学者”与“90后”之间年龄概念的落差,是我初次接触王嵬时脑细胞聚集又扩散蹦出来的纠结。而这个纠结对于王嵬来说,并不算是个事儿,从“追火车的人”“民间铁路摄影者”,到如今的“铁路文化学者”,他都无声息地接受,他甚至不太希望别人称他为摄影师,“仅仅是摄影师那就太浅显了”,但也不会张狂地告诉那些崇拜者:看,我是学者了。  2013年,王嵬曾在北京铁路文化宫举办题为《铁道摄影青春派美丽中国万里
梁振深,男,1982年2月毕业于华南农学院土壤农化专业,本科学历,推广研究员,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海南三亚综合试验站站长。  自1987年起开始从事瓜菜新品种引进、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特别是在海南西、甜瓜产业发展过程中,参与了大部分西、甜瓜主栽品种的引进试种、鉴定和示范推广工作,重点参与了西瓜品种新红宝、农友新1号、黑美人和甜瓜品种西域3号、昭君1号、长香玉、情网的引进、鉴定及示
1 马铃薯在农作物中的地位  眼下,全球经济被两样东西套牢了,1个是石油。1个就是粮食。联合国预计,到今年年末。世界谷物库存将下降到25年来的最低水平。石油涨价了,替代能源成了热点。粮食涨价了,替代食品也炙手可热。马铃薯位居小麦和水稻之后,是世界第3大重要农作物,过去它一直其貌不扬:身价很低。可是,在粮食短缺的时候,马铃薯廉价、高产的优点就显现出来了,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许多国家也在倡导
黑雾笼罩的三十层的楼顶  车家寨全姓车,到了现在,姓氏杂了,但车姓仍然是寨子里的大姓。其中最大的家族有弟兄五个,分别是:车解放、车抗美、车互助、车社教、车文革,把他们的名字排列起来,就是共和国的编年史。  2015年最后几天,古城终日被黑雾笼罩,二十公尺以外就看不清人的眉眼,穿着黑色羽绒服的女子牵着白色的贵宾狗,遛上一圈狗毛就变成了她衣服的颜色。新盖好的车家寨小区全是30层的高楼,有原住民的回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