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 作文批改; 批改模式 ;自改能力 ; 多种方法并举
写的能力要靠写来培养,也要靠改来扶掖;改的能力固然离不开写的根基,而改的能力则主要靠改的实践来造就。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学习从内容、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写作水平。
一、注重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要想引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首先,应依靠教师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因为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敬慕之情,会被学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那门学科上,形成对那门学科的兴趣。为了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每次习作,教师应坚持同学生一道写作,写下范文,张贴出来,让学生品评。长此以往,教师的写作水平将会产生一种无声的动力,使学生从中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找出差距,燃起改作兴趣。其次,应依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教师除了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去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钦佩外,还可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益臻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再次,应靠学生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优点来吸引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因教师的教育得法而愈加强烈,也可因教师的不得法而窒息。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
二、教师示范,规范引导
教师的示范,不光只体现在批语上,对修改符号也要注意,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使他们终身受用。如果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使用的修改符号不统一,学生在自改时,也会常常套用教师的批改符号。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叶圣陶、欧阳修等古今著名文学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修改文章的良好品质,而且能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故此,教师要以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除了用书本上的一些规范符号外,还可补充一些学生易懂的修改符号,如“——”表示句子有毛病、“……”表示好词句等。让学生明确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教师在批改中就可标上这些符号,再加上启发性批语,让学生动脑、动手去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形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三、教给方法,形成习惯
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不仅可使文章写得更好些,而且能够养成办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作风。
1、反复朗读,多次修改。学生对语言敏锐感觉主要是从朗读中体会出来,故此,学生习作完成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借助声音刺激,凭借语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习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边读边改,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推敲、揣摩,使之达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最后,再次让学生放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语感,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朗朗上口。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经历发现——修改——提高的三个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2、一文二作,边作边改。小学生的作文过程是一个审题、 选材、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际操作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限时性的特点,故此,学生成稿往往比较仓促,大多作文存在考虑欠妥的通病。所以,同一个题目,同一个题材,让学生再次习作,使他们对原作进行比较大的修改,也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有效办法。
四、优化训练,促进提高
1、结合阅读课文教学,促进自改。教师可结合课文教学,渗透自改意识,加强训练,比如,有许多学生在作文中不善于细节描写,因此文章显得空洞。在讲读课文中注意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分析、比较,对课文中的长处十分明了,对自己习作中的毛病也就有所察觉,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改能力将会日益长进。
2、典型作文,集体修改。学生作文后,教师不要急于下笔为学生批改,先把学生作文浏览一下,根据习作训练的要求,概括出优缺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一二篇典型文章,引导学生集体修改。然后,让学生再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3、互评互改,共同提高。教师应从学生的基本心理出发,设置民主修改的气氛,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教师指导的交互作用完成修改任务,培养自改能力。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改小组,每个小组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让后进生在修改过程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过程中,也能相应提高自己的修改水平。通过学生互改,既发挥了群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修改能力。
总之,作文评改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视其情况,灵活运用。比如,对个别提笔都很困难的差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当面批改。克服学生修改文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加强习作指导、评讲、钻研教材、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习作中的自改、互改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小娥 小学作文教学与评价《阅读与鉴赏》河北出版集团
[2] 李书敏 探究中小学写作训练《素质教育研究》2001
[2] 黄光璨 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探索《阅读与写作》1999.9
【关键词】 作文批改; 批改模式 ;自改能力 ; 多种方法并举
写的能力要靠写来培养,也要靠改来扶掖;改的能力固然离不开写的根基,而改的能力则主要靠改的实践来造就。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学习从内容、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写作水平。
一、注重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要想引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首先,应依靠教师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因为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敬慕之情,会被学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那门学科上,形成对那门学科的兴趣。为了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每次习作,教师应坚持同学生一道写作,写下范文,张贴出来,让学生品评。长此以往,教师的写作水平将会产生一种无声的动力,使学生从中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找出差距,燃起改作兴趣。其次,应依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教师除了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去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钦佩外,还可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益臻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再次,应靠学生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优点来吸引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因教师的教育得法而愈加强烈,也可因教师的不得法而窒息。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
二、教师示范,规范引导
教师的示范,不光只体现在批语上,对修改符号也要注意,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使他们终身受用。如果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使用的修改符号不统一,学生在自改时,也会常常套用教师的批改符号。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叶圣陶、欧阳修等古今著名文学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修改文章的良好品质,而且能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故此,教师要以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除了用书本上的一些规范符号外,还可补充一些学生易懂的修改符号,如“——”表示句子有毛病、“……”表示好词句等。让学生明确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教师在批改中就可标上这些符号,再加上启发性批语,让学生动脑、动手去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形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三、教给方法,形成习惯
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不仅可使文章写得更好些,而且能够养成办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作风。
1、反复朗读,多次修改。学生对语言敏锐感觉主要是从朗读中体会出来,故此,学生习作完成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借助声音刺激,凭借语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习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边读边改,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推敲、揣摩,使之达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最后,再次让学生放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语感,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朗朗上口。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经历发现——修改——提高的三个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2、一文二作,边作边改。小学生的作文过程是一个审题、 选材、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际操作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限时性的特点,故此,学生成稿往往比较仓促,大多作文存在考虑欠妥的通病。所以,同一个题目,同一个题材,让学生再次习作,使他们对原作进行比较大的修改,也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有效办法。
四、优化训练,促进提高
1、结合阅读课文教学,促进自改。教师可结合课文教学,渗透自改意识,加强训练,比如,有许多学生在作文中不善于细节描写,因此文章显得空洞。在讲读课文中注意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分析、比较,对课文中的长处十分明了,对自己习作中的毛病也就有所察觉,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改能力将会日益长进。
2、典型作文,集体修改。学生作文后,教师不要急于下笔为学生批改,先把学生作文浏览一下,根据习作训练的要求,概括出优缺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一二篇典型文章,引导学生集体修改。然后,让学生再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3、互评互改,共同提高。教师应从学生的基本心理出发,设置民主修改的气氛,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教师指导的交互作用完成修改任务,培养自改能力。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改小组,每个小组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让后进生在修改过程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过程中,也能相应提高自己的修改水平。通过学生互改,既发挥了群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修改能力。
总之,作文评改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视其情况,灵活运用。比如,对个别提笔都很困难的差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当面批改。克服学生修改文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加强习作指导、评讲、钻研教材、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习作中的自改、互改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小娥 小学作文教学与评价《阅读与鉴赏》河北出版集团
[2] 李书敏 探究中小学写作训练《素质教育研究》2001
[2] 黄光璨 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探索《阅读与写作》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