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效果。
方法对在2009年03月至2013年0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在术后感染率、HAMA评分以及VRS评分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各项临床症状,值得护理人员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神经外科器官切开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349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210-01
目前,采取气管切开手术能为神经外科患者快速建立人工气道,但也是患者呼吸道直接暴露于外界,会影响机体部分功能[1]。在危急情况下常采取建立人工气道,随着不断深入了解呼吸道的生理及病理情况,气管切开手术已经从单纯的消除呼吸道梗阻演变为抢救各类危重病患呼吸道梗阻的关键途径。呼吸道神经外科病人通常发病突然,病情危重,多伴随昏迷、咳嗽反射退化或消失或者舌后坠,痰液使得呼吸道受阻导致呼吸道梗阻而造成窒息以及缺氧,患者会伴有呼吸道梗阻以及呼吸困难,气管切开能够有效缓解呼吸道梗阻,加大气体交换量,以利于清除呼吸道粘附的分泌物,因此临床救治经常要采用气管切开手术。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因此,严格落实好气管切开护理,至病患病情得到控制后,尽早撤离气管套管,能够缓解病患痛苦,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促使病患尽快恢复健康。本研究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2009年03月至2013年0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将上述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21至66岁,平均年龄为42.17±4.72岁,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2至64岁,平均年龄为46.21±5.36岁。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是密切监视患者病情发展,对症进行治疗和护理,手术后对患者积极进行抗感染预防。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对意识尚未完全丧失的患者进行主动的沟通交流,在手术前向患者详细讲解进行器官起开手术的方法②病情观察:气管切开后应严密关注病患生命体征的改变,观察病患的呼吸方式与速率、血氧饱和度的改变,依据血样饱和度指示及时调整氧气流量以便有效且合理的给氧。③体位护理:在病情许可的前提下,将病患床头升高15度到30度,确保头部处伸展位,确保气管套管处气管的正中位置。术后当日,不宜过多改变体位,避免导管松动、脱落或者受压伤及气管内壁或者造成闭塞而导致病患窒息。翻身时需确保病患头部、颈部、上身处同一直线上,以避免套管活动而使得气管壁受到刺激与磨损。④并发症护理。器官切开患者在手术后常会出现出血、皮下气肿、胸闷、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在进行护理干预时要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⑤口腔护理: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棉球每天护理空腔2次,如有必要可依据口腔酸碱度情况采取口腔清洗液。⑥术后感染护理。气管切开导致患者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容易诱发器官及肺部感染[3],如果患者术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加大感染的控制难度。针对上述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护理要注重术后感染的预防。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后的焦虑程度进行调查,同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感染率,GCS评分以及HAMA评分情况。此外,应用VRS(口述分级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状况,①0分:无痛;②1分:轻微疼痛,对正常生活无影响;③2分:中等疼痛,需予以止痛药;④3分:重度疼痛,需予以麻醉药物以止痛;⑤4分:疼痛剧烈,对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且合并其他症状;⑥5分:疼痛不可忍受。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百分率(%)或者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计数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对两组计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GCS评分情况、术后感染情况以及术后带管时间比较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GCS评分、术后感染率以及术后带管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94.0%)较对照组(62.0%)明显高(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知识的不断发展,患者情绪和心理因素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气管切开手术是治疗和抢救呼吸道梗阻患者的一种重要措施,该手术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同时手术创伤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术后心理负担和术后并发症两个难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改善患者预后情况[4]。在进行护理时要严格执行套管消毒制度,注意保持手术切口敷料的清洁,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5]。
本次研究顯示,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GCS评分、术后感染率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AMA与VRS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是气管切开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常表现为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针对引起感染的高危因素。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各项临床症状,值得广大护理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郑肇敏,杨妹二,钟桂芳,等.吸痰用具对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ISTIC,2011,17(7)
[2]武玉玲,李艳君.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医院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8:053
[3]周彩虹,郑瑞双,李乐之.集束化护理预防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21):5208-5210
[4]赵淑霞.66 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J][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67-68
[5]刘翠华.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7(18):9-11
方法对在2009年03月至2013年0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在术后感染率、HAMA评分以及VRS评分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各项临床症状,值得护理人员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神经外科器官切开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349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210-01
目前,采取气管切开手术能为神经外科患者快速建立人工气道,但也是患者呼吸道直接暴露于外界,会影响机体部分功能[1]。在危急情况下常采取建立人工气道,随着不断深入了解呼吸道的生理及病理情况,气管切开手术已经从单纯的消除呼吸道梗阻演变为抢救各类危重病患呼吸道梗阻的关键途径。呼吸道神经外科病人通常发病突然,病情危重,多伴随昏迷、咳嗽反射退化或消失或者舌后坠,痰液使得呼吸道受阻导致呼吸道梗阻而造成窒息以及缺氧,患者会伴有呼吸道梗阻以及呼吸困难,气管切开能够有效缓解呼吸道梗阻,加大气体交换量,以利于清除呼吸道粘附的分泌物,因此临床救治经常要采用气管切开手术。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因此,严格落实好气管切开护理,至病患病情得到控制后,尽早撤离气管套管,能够缓解病患痛苦,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促使病患尽快恢复健康。本研究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2009年03月至2013年0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将上述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21至66岁,平均年龄为42.17±4.72岁,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2至64岁,平均年龄为46.21±5.36岁。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是密切监视患者病情发展,对症进行治疗和护理,手术后对患者积极进行抗感染预防。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对意识尚未完全丧失的患者进行主动的沟通交流,在手术前向患者详细讲解进行器官起开手术的方法②病情观察:气管切开后应严密关注病患生命体征的改变,观察病患的呼吸方式与速率、血氧饱和度的改变,依据血样饱和度指示及时调整氧气流量以便有效且合理的给氧。③体位护理:在病情许可的前提下,将病患床头升高15度到30度,确保头部处伸展位,确保气管套管处气管的正中位置。术后当日,不宜过多改变体位,避免导管松动、脱落或者受压伤及气管内壁或者造成闭塞而导致病患窒息。翻身时需确保病患头部、颈部、上身处同一直线上,以避免套管活动而使得气管壁受到刺激与磨损。④并发症护理。器官切开患者在手术后常会出现出血、皮下气肿、胸闷、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在进行护理干预时要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⑤口腔护理: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棉球每天护理空腔2次,如有必要可依据口腔酸碱度情况采取口腔清洗液。⑥术后感染护理。气管切开导致患者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容易诱发器官及肺部感染[3],如果患者术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加大感染的控制难度。针对上述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护理要注重术后感染的预防。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后的焦虑程度进行调查,同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感染率,GCS评分以及HAMA评分情况。此外,应用VRS(口述分级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状况,①0分:无痛;②1分:轻微疼痛,对正常生活无影响;③2分:中等疼痛,需予以止痛药;④3分:重度疼痛,需予以麻醉药物以止痛;⑤4分:疼痛剧烈,对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且合并其他症状;⑥5分:疼痛不可忍受。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百分率(%)或者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计数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对两组计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GCS评分情况、术后感染情况以及术后带管时间比较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GCS评分、术后感染率以及术后带管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94.0%)较对照组(62.0%)明显高(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知识的不断发展,患者情绪和心理因素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气管切开手术是治疗和抢救呼吸道梗阻患者的一种重要措施,该手术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同时手术创伤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术后心理负担和术后并发症两个难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改善患者预后情况[4]。在进行护理时要严格执行套管消毒制度,注意保持手术切口敷料的清洁,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5]。
本次研究顯示,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GCS评分、术后感染率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AMA与VRS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是气管切开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常表现为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针对引起感染的高危因素。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各项临床症状,值得广大护理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郑肇敏,杨妹二,钟桂芳,等.吸痰用具对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ISTIC,2011,17(7)
[2]武玉玲,李艳君.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医院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8:053
[3]周彩虹,郑瑞双,李乐之.集束化护理预防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21):5208-5210
[4]赵淑霞.66 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J][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67-68
[5]刘翠华.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7(1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