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桓公用仇人说起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世间,人与人相处,都难免会有冲撞、过节、恩怨。如果领导者因为与下属闹了点儿别扭,就视这样的下属为自己的“仇人”,并寻机打击报仇,给他小鞋穿,或者要好好收拾他,那么这样的领导就不是一位好领导者。如果能够做到豁然大度,敢于大胆重用自己的“仇人”,则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效益,创造出令人称颂的丰功伟绩来。春秋时期齐桓公大胆起用管仲的事例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春秋时,齐国国君齐襄公不幸被杀。襄公当时有两个兄弟可以继承君位,但均不在都城,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两个人为了争夺君位,身边都有出色的谋士,公子纠的谋士以管仲为代表,公子小白的谋士以鲍叔牙最有名气。两位公子在得知齐襄公遇害的消息后,都想尽快回到都城,继承君位。为了赶在公子小白之前回到都城,管仲在公子小白回都城的路上,早就安排好人马拦截。管仲一发现公子小白的车队,立刻弯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都城。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都城境地时,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公子小白顺利当上了齐国国君,史称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即发令要杀公子纠,并把管仲用囚车送到齐国治罪,以报一箭之仇。随后,齐桓公准备重用为之赴汤蹈火的鲍叔牙为相,岂知鲍叔牙当时却偏偏力荐任用管仲为相。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用箭射我,差点儿要了我的命,我怎能用他?”鲍叔牙说:“当时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表明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最终齐桓公任用管仲,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在当时既非一件小事,亦非一件易事,因为横亘在桓公面前的有三大障碍:其一,管仲家道中落,丧失了贵族身份,是个普普通通的商贾。在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时代,管仲低贱的出身框定了他的仕途。这是制度障碍。其二,齐桓公姜姓,管仲姬姓。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观念占统治地位的古代,任用异姓的管仲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传统的心理障碍。其三,管仲作为公子纠的谋士,是齐桓公的政敌,又曾一箭射中齐桓公的带钩,差点儿要了他的性命,是齐桓公的仇敌。对身兼政敌加仇敌的管仲,非碎尸万段不足以解其恨,怎谈得上任为宰相呢?这是齐桓公恩仇上的障碍。
  然而,管仲自身也有许多有利条件。其一,管仲有才,而且是匡世之才。其二,齐桓公欲做中兴之主,称霸诸侯,非用管仲之才不可。其三,齐桓公其人,性急且有远虑。这种性格对改变管仲的命运非常有利。其四,鲍叔牙的力荐。鲍叔牙既是齐桓公的心腹重臣,又是管仲的知己好友,有这样一个特殊身份的人从中斡旋,事情往往会发生戏剧性变化。在这四点有利条件中,鲍叔牙的力荐所起的作用最为重要。齐桓公是个豁达大度的人,为了使齐国走出荆山棘海,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亲自迎接管仲并同车进城。
  领导用人就需要有齐桓公那样的雅量,因为你用人的时候,不是看谁跟你有过节,谁跟你关系最好,而是看谁最有能力,谁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谁最能够为单位带来良好的效益。齐桓公用管仲,李世民用魏徵,武则天用上官婉儿,这些领导者都能做到不计前嫌,大胆起用所谓自己“仇人”的政敌、仇敌帮他们成就了一番伟业,而那些豁达大度的选人用人之举,也被传为了千古佳话。
  (责编/彭澜)
其他文献
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首先从作风建设抓起,“八项规定”出台数月,一些豪华消费场所“门庭冷落车马稀”,不少地方还传来“裁员”“转型”的种种信息,此举赢得了民心,擦净了党旗。  多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们,在我国现行体制之下,工作作风与生活作风,往往“扯不断、理还乱”。作风问题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与行为方式,往往带有本人修养、个人嗜好、主观意愿的色彩。指望中央出台一项规定,就使党员干部彻底改变久已成习的
我国纪检监察部门统计显示,近年来一些企业高管、官员相继落马,究其原因,除平时组织对他们疏于监督、疏于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外,还因其不懂节制,过分追求名利、崇拜金钱、迷恋酒色、沉湎玩乐,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葬送了政治生命。大量事实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要想在充满风险挑战的前行路上过好权力关、名利关、金钱关、美色关、人情关和交友关,必须下大力戒“八欲”。  一须戒“权欲”。崇拜权力、迷恋权力、滥用权力
1984年4月,武汉一位工人给邓小平同志写信。信中不称“军委邓主席”,也不称“中顾委邓主任”,而是恳切地写道:“小平同志:我这样的称呼,似乎不太礼貌,若有不妥之处,请给予责备。”邓小平同志看了这封“称同志”的信,当即写下了一段话——“头一次看到这样的称呼,我很喜欢,酌重处理!”个中显然藏有深意。  称呼,其实不只是叫法问题。人际间的称呼,是思想观念及人际关系的一种外化,是人际关系的表现。称呼的变化
“拆迁大佐”沈培平  沈培平是今年被调查的第四个省部级官员。沈培平被调查距离他担任云南省副省长仅一年的时间。2013年1月27日,沈培平被选为云南省副省长。在这之前,他一直在普洱市(原思茅市)工作,2004年11月至2013年2月,先后担任思茅市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其主政期间,被民间称为“拆迁大佐”。  2010年,沈培平强势推行旧城改造工程。这项改造工程对于政府有着明显的利好。如果旧城改造成
2014年1月11日,“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在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召开“2013中国医院管理学术年会暨颁奖典礼”,颁出了诸如“全国十大百姓满意放心医院”“十大百姓用药放心药企”“百姓放心示范药店”“中国医院优秀院长”“医院管理突出贡献奖”等几十个涉及领域专业、名头响亮的奖项。据介绍,在“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此次评选活动中,只要收到通知的医疗机构缴纳几千甚至几万元不等的费用,就可得到相关的奖项。此事被中
晚节,是指一个人晚年的节操,有时也指在一项事业中的最后表现。现在讨论晚节,是因为有些领导干部晚节不保,这方面的教训与悲剧太多太沉重了。  一、不容忽视的“59岁现象”  有人把领导干部晚节不保的问题称为“59岁现象”,也有人认为,各个年龄段的领导干部都有违纪犯罪的事实,“59岁现象”的命题并不科学。但临近退休前后违纪犯罪的领导干部逐渐增多却是不争的事实。2014年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