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世间,人与人相处,都难免会有冲撞、过节、恩怨。如果领导者因为与下属闹了点儿别扭,就视这样的下属为自己的“仇人”,并寻机打击报仇,给他小鞋穿,或者要好好收拾他,那么这样的领导就不是一位好领导者。如果能够做到豁然大度,敢于大胆重用自己的“仇人”,则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效益,创造出令人称颂的丰功伟绩来。春秋时期齐桓公大胆起用管仲的事例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春秋时,齐国国君齐襄公不幸被杀。襄公当时有两个兄弟可以继承君位,但均不在都城,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两个人为了争夺君位,身边都有出色的谋士,公子纠的谋士以管仲为代表,公子小白的谋士以鲍叔牙最有名气。两位公子在得知齐襄公遇害的消息后,都想尽快回到都城,继承君位。为了赶在公子小白之前回到都城,管仲在公子小白回都城的路上,早就安排好人马拦截。管仲一发现公子小白的车队,立刻弯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都城。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都城境地时,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公子小白顺利当上了齐国国君,史称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即发令要杀公子纠,并把管仲用囚车送到齐国治罪,以报一箭之仇。随后,齐桓公准备重用为之赴汤蹈火的鲍叔牙为相,岂知鲍叔牙当时却偏偏力荐任用管仲为相。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用箭射我,差点儿要了我的命,我怎能用他?”鲍叔牙说:“当时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表明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最终齐桓公任用管仲,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在当时既非一件小事,亦非一件易事,因为横亘在桓公面前的有三大障碍:其一,管仲家道中落,丧失了贵族身份,是个普普通通的商贾。在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时代,管仲低贱的出身框定了他的仕途。这是制度障碍。其二,齐桓公姜姓,管仲姬姓。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观念占统治地位的古代,任用异姓的管仲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传统的心理障碍。其三,管仲作为公子纠的谋士,是齐桓公的政敌,又曾一箭射中齐桓公的带钩,差点儿要了他的性命,是齐桓公的仇敌。对身兼政敌加仇敌的管仲,非碎尸万段不足以解其恨,怎谈得上任为宰相呢?这是齐桓公恩仇上的障碍。
然而,管仲自身也有许多有利条件。其一,管仲有才,而且是匡世之才。其二,齐桓公欲做中兴之主,称霸诸侯,非用管仲之才不可。其三,齐桓公其人,性急且有远虑。这种性格对改变管仲的命运非常有利。其四,鲍叔牙的力荐。鲍叔牙既是齐桓公的心腹重臣,又是管仲的知己好友,有这样一个特殊身份的人从中斡旋,事情往往会发生戏剧性变化。在这四点有利条件中,鲍叔牙的力荐所起的作用最为重要。齐桓公是个豁达大度的人,为了使齐国走出荆山棘海,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亲自迎接管仲并同车进城。
领导用人就需要有齐桓公那样的雅量,因为你用人的时候,不是看谁跟你有过节,谁跟你关系最好,而是看谁最有能力,谁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谁最能够为单位带来良好的效益。齐桓公用管仲,李世民用魏徵,武则天用上官婉儿,这些领导者都能做到不计前嫌,大胆起用所谓自己“仇人”的政敌、仇敌帮他们成就了一番伟业,而那些豁达大度的选人用人之举,也被传为了千古佳话。
(责编/彭澜)
春秋时,齐国国君齐襄公不幸被杀。襄公当时有两个兄弟可以继承君位,但均不在都城,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两个人为了争夺君位,身边都有出色的谋士,公子纠的谋士以管仲为代表,公子小白的谋士以鲍叔牙最有名气。两位公子在得知齐襄公遇害的消息后,都想尽快回到都城,继承君位。为了赶在公子小白之前回到都城,管仲在公子小白回都城的路上,早就安排好人马拦截。管仲一发现公子小白的车队,立刻弯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都城。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都城境地时,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公子小白顺利当上了齐国国君,史称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即发令要杀公子纠,并把管仲用囚车送到齐国治罪,以报一箭之仇。随后,齐桓公准备重用为之赴汤蹈火的鲍叔牙为相,岂知鲍叔牙当时却偏偏力荐任用管仲为相。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用箭射我,差点儿要了我的命,我怎能用他?”鲍叔牙说:“当时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表明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最终齐桓公任用管仲,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在当时既非一件小事,亦非一件易事,因为横亘在桓公面前的有三大障碍:其一,管仲家道中落,丧失了贵族身份,是个普普通通的商贾。在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时代,管仲低贱的出身框定了他的仕途。这是制度障碍。其二,齐桓公姜姓,管仲姬姓。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观念占统治地位的古代,任用异姓的管仲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传统的心理障碍。其三,管仲作为公子纠的谋士,是齐桓公的政敌,又曾一箭射中齐桓公的带钩,差点儿要了他的性命,是齐桓公的仇敌。对身兼政敌加仇敌的管仲,非碎尸万段不足以解其恨,怎谈得上任为宰相呢?这是齐桓公恩仇上的障碍。
然而,管仲自身也有许多有利条件。其一,管仲有才,而且是匡世之才。其二,齐桓公欲做中兴之主,称霸诸侯,非用管仲之才不可。其三,齐桓公其人,性急且有远虑。这种性格对改变管仲的命运非常有利。其四,鲍叔牙的力荐。鲍叔牙既是齐桓公的心腹重臣,又是管仲的知己好友,有这样一个特殊身份的人从中斡旋,事情往往会发生戏剧性变化。在这四点有利条件中,鲍叔牙的力荐所起的作用最为重要。齐桓公是个豁达大度的人,为了使齐国走出荆山棘海,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亲自迎接管仲并同车进城。
领导用人就需要有齐桓公那样的雅量,因为你用人的时候,不是看谁跟你有过节,谁跟你关系最好,而是看谁最有能力,谁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谁最能够为单位带来良好的效益。齐桓公用管仲,李世民用魏徵,武则天用上官婉儿,这些领导者都能做到不计前嫌,大胆起用所谓自己“仇人”的政敌、仇敌帮他们成就了一番伟业,而那些豁达大度的选人用人之举,也被传为了千古佳话。
(责编/彭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