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最能看清一个人的教养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是没人的时候,人的惰性与恶越是加倍显现,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就看他能不能在缺少监督的时候坚守住道德的高地。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有一个镜头,冯小刚饰演的老师在下课后,走到学校操场的角落里,趁四下无人撒了一泡尿,却被捣蛋的学生拿望远镜给窥见了。
  这个穿白衬衫,戴金丝眼镜,平日上课一本正经的老师,在那一刻多少有些滑稽。
  但这样的事情,生活里并不少。
  那些乍一看总是一团和气的,未必真的性善;那些衣冠楚楚的,也未必真是君子。唯有当环境对人缺乏监督与限制的时候,一个人真正的品性才会真正显露。
  这是我长大后渐渐悟出的一个道理。
  昨天早上上班的时候,发现洗手间外面被围得水泄不通,我凑近一看,才发现是保洁阿姨和其它公司的一个女孩在发生争执。
  阿姨指着墙上的“禁止往水槽倒剩饭、茶叶”给女孩看,那个女孩昂着头瞧也不瞧,只是不停地重复着“你这人真多事,走开,别影响我工作。”
  见女孩始终无动于衷,阿姨又说了句:
  每次都是你,早上趁没人的时候往水槽倒茶叶,搞得水槽被堵,影响别人使用,我好心提醒了你几次,你还骂人,你这人怎么这么没素质,有本事把你们老板叫来。
  这时,我身旁的一些女孩也开始低语,“每天早上来上班水槽都是满满的茶叶,原来都是她倒的啊。”
  见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那女孩的态度才渐渐软了下来,说自己以后会注意。
  但,话是这么说,丢出去的人想要再捡起并不容易。因为人们往往会把一个人在最不设防时的表现,认为是他教养的底线。
  《羞羞的铁拳》上映的时候,我和家人也一起去电影院里看了。
  当时坐在我身后的是一对母子,妈妈很年轻,孩子大概有八九岁。只不过那个孩子很调皮,从坐在我身后开始,就一直折腾个不停。先是把脚踩到我的座椅靠背上不停地抖腿,被他妈妈制止之后,又开始不停地在他妈妈耳边发牢骚。
  “你能不能乖一点,你这样会影响到别人看电影的,再不听话妈妈以后再也不带你来电影院了。”那个妈妈很严肃地对着儿子说道。
  后来那个孩子的确安静了许多,但等到电影放完的时候,又开始进入失控状态。其他观众都在慢慢离开电影院,就剩下他们母子还留在座位上。
  那个妈妈着急地拉着孩子要走,孩子却坐在座位上死活不动,拿着剩下的爆米花到处乱扔。
  “快点走,听话,出去妈妈给你买汉堡包。”听到妈妈的允诺后,那个孩子终于站了起来,就在他离开座位的片刻,一脚把一个可乐杯踢了好远。
  但是那个妈妈却好像没看见一样,拉着孩子自顾自地走着。
  “哎呦,你小心点,剛买的裤子,弄湿了再也不给你买了。”这是我听到的她和孩子说的最后一句话。
  其实,一开始我觉得这个妈妈蛮有教养的,但散场的最后几分钟,让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影院人多的时候,知道顾及别人,人少了,却开始肆意妄为,这只是假装有教养而已。
  因为真正的教养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它是自我约束的准则。
  我见了太多人,人前总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人后却深陷教养的泥潭。
  公交车上,看见四周无人,便把垃圾随手乱丢,甚至到处吐痰;
  洗手间里,明明写着禁止吸烟,烟头却丢得四处都是;明明写着节约纸张,成堆的纸张却被揉做一团,扔在地上;
  夜深人静遛狗散步的时候,宠物留下的粪便就可以视若无睹;
  商场试衣间里的鞋子被乱丢乱扔乱踩,人坐的小凳子上满满是脚印,甚至有些人,拿着口红在试衣镜上乱写乱画,造谣商家的百般不是。
  越是没人的时候,人的惰性与恶越是加倍显现,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就看他能不能在缺少监督的时候坚守住道德的高地。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
  某大型超市一周内被客户多次投诉,购买的一些商品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后来通过监控视频终于确认了嫌疑人是一个年轻姑娘。她每次都是趁超市快关门,客流量少的时候,实施破坏。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个姑娘被抓住以后,大家才发现她竟然是当地一所“211”大学的研究生。
  而她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只是简单地用了句“压力大,想找点刺激,大不了,我赔你们钱”,丝毫没有一点悔改之意。
  很明显,学历并没有为她带来教养,知识也丝毫没有改变她的内心。
  巴德勒博士说过:独处时没有道德的人是无药可救的,也是不会受到教育的,他们是没有教养的人,无论他受过什么样的教育。
  因为慎独,是一切教养与学识的基础。她根本不懂得如何在无人的时候坚守自我,如何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尊重别人的利益与付出。
  一个人再怎么衣冠楚楚,人后丢了操守,也是道貌岸然。
  徐俊东摘自“围炉夜读”微信公众号
其他文献
两个月后的情人节,爱莎正在家里忙活,突然门响了,她抬起头,看见窗外简烈那张熟悉的笑容,她哭了,又笑了。  今年36岁的爱莎是伦敦一位辛苦的单身妈妈,她曾遭遇了一场噩梦般的情感欺骗。生下儿子彼得的时候,男人却不辞而别。爱莎从此对男人充满了仇视,想寻机报复。  一天,爱莎怀着游戏的心理到婚介所登个记。一个月后,她接到电话,说有个男人要找个临时妻子,陪他回威尔士看望老人。他要求这个女人必须有大学学历,还
期刊
不能不承认,我们是虚荣的。  在网络社交中,尽管彼此不曾谋面,相互没有手与手的触碰、眼神与眼神的交流,但我明白,我很在乎你。我投放到网络平台上的任何动态,都迫切希望引起你的反应和关注,得到你的叫好与点赞。虽然现实的我与网络上的我存有差距,但我敢肯定,我是把我尽可能好的东西放在你的面前。  “大可不必把朋友圈的点赞当回事。”朋友聊起一件事说。前不久,他将他写的一篇散文通过公号推送到朋友圈,很快就获得
期刊
徐琴不仅做到这一点,还教会了孩子们自主工作、生活的能力,并让他们从中得到快乐、尊重与尊严,促进他们在更高层次上的个人实现,从而活出了生命的挺拔。  2009年9月,为了给包括自己儿子在内的7位高智障孩子寻找出路,她自掏腰包、筹集资金,成立了高智障孩子托管班,教他们念儿歌、玩游戏、学做家务、逛超市等,设法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努力让他们的生活常态化。在近8年半时间里,该班从7名学员起步,到2016年2
期刊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他们母子三人奋力工作的情形,深深打动了我,无论生活多苦,我从来没掉过眼泪,那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1922年,他出生于一个大地主家庭,父亲是一所小学的校长,排行老三的他,从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过着无忧无虑的少爷生活。这种幸福的生活在他8岁那年戛然而止,母亲突然去世,父亲很快再娶,后妈不喜欢他,表面一团和气,私下里却对他百般虐待,还威胁他绝不允许把这些说出去,否则会受到加倍
期刊
你有无需要不重要,重要的是,时刻有人对你说:帮助。  一  那个时候,我家附近有一书报售卖点,我常常在那里买报纸、杂志。一来二去,熟了,老板是个小伙子,好瘦,长得很像《暗算》里的柳云龙,以后我往报摊边一站,他给我《申江服务导报》《上海一周》《南方周末》,都不用语言交流,我给他钱,十块的话他一五一十找零,有的时候我没有零钱,给他一百,他不要,“你先欠着吧,以后一道算。”我想了想,道:那你提醒我哦,我
期刊
8年前妹妹捐骨髓治好哥哥的白血病,8年后妹妹患病又获得哥哥救助。  8年前,哥哥王江不幸患上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妹妹王玲捐出1升骨髓,挽救了哥哥的生命;8年后,妹妹王玲被确诊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这回轮到哥哥救妹妹了,王江把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捐给了妹妹。2017年12月11日,經过5个多小时,王江体内采集的3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被移植到了妹妹王玲体内,完成了这场跨越8年的生命接力。  8年前妹妹为哥
期刊
老家,總能拴住我  让我陪着一起做梦  老家,有天井  能接住上天的雨水  有雕花的座椅  让兄弟姐妹互相让座  老家遭遇过一场大雪  出门都留着深深的脚印  父亲告诉我:每走一步  要看到自己的尺度  老家,我最怕在门前  看到高空的飞鸟  飞着飞着就飞没了
期刊
我鼻子有点发酸,哦,她还记得千里万里之外的亲人,还记得江苏丹阳是她的老家。  和她日益庞大,又时常因病浮肿的身躯比,她的记忆却在不断坍塌缩小。现在已缩小到两分钟那么大。  “咦,我的包呢?我的包呢?”  我正在缴费,匆匆回头看了她一眼,距离上一次发问才过了大约两分钟,她又一次满脸的迷糊和焦躁,我只好再次大声回复一遍:“在你身上背着呢。”  她低下头,撑得万分紧张的绛红色大衣在肚腹部高高隆起,遮挡了
期刊
突然觉得亲人相聚的时光万分美好,能点亮我们生活里所有的记忆。什么都是过眼云烟,唯有亲情才是永恒的。  春节前一个月,哥哥打来电话说:“你已经三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了,今年回去与兄弟姐妹聚一聚。”听到哥哥的话我心里暖暖的,说:“好吧,我尽量回去。”  老板刚宣布完假期我便买了机票,然后给妹妹打电话,妹妹开始说拖家带口花销大,经我再三劝说,最后还是答应一起回去。  一  记得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很少闻到肉
期刊
这世道,有路没路都在你脚下  你走动时,像剪刀  剪走了快乐的,仇恨的路  你一直在路上,  有荤有素的日子,不缺家乡  你仇恨时,去割割韭菜吧  沒有比它更乐观了  离 别  当时花开得浓密  无路可走  一只不识相的鸟  飞离故乡  如今春已不在  花草让路  春不会在意鸟的归舍  你这个没有翅膀的人  是走着离开故乡的  面对那只飞走的鸟  走累的人  幸亏都有一棵识相的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