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邓志谟是明代一位比较重要的江西籍作家,但一直以来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注,古籍对其记载甚少,当前学者研究得也不多。作者通过整理文本资料,探讨邓志谟的小说创作,客观地评价邓志谟所取得的小说成就和他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邓志谟 地域文学 小说研究
邓志谟(生卒年不详),字景南,号百拙生,一号竹溪散人,饶州府安仁县(今江西余江)人,晚明万历、天启年间文学家。屡试不第,尝出游河南、湖北、江苏等地,遇瘟疫,父母妻儿均不幸疫亡,本人又患疟疾三年,劫后余生乃弃科举,以塾师、著书、编书为业。学识渊博,谙佛、道、儒家言,通医药、天文、地理。邓志谟是江西古代文人中的一个奇才,清道光《安仁县志》称邓志谟“好学沉思,不求闻达”,“其人弱不胜衣,而胸藏万卷”,连汤显祖也“尝以异才称之”。近年来,有关邓志谟及其著作的研究,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总体上看,相关研究的成果仍然不是很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
一、关于邓志谟个人的研究
目前,关于邓志谟个人的研究,主要围绕他的乡里、字号、经历、家境、交游、著作情况、生卒年等基本情况进行考证。如结合邓志谟的作品分类,对其生平交游做了简单的叙述;同时,通过分析作品得出邓志谟的思想是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代表人物,并简要地分析了邓志谟的道教思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官桂铨《明末小说家邓志谟是江西人》,吴圣昔《邓志谟乡里、字号、生年探考——〈邓志谟考论〉之一》和《邓志谟经历、家境、卒年探考》,金文京《晚明小说、类书作家邓志谟生平初探》,孙一珍《邓志谟论》,另外孙楷第先生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五中对邓志谟生平有较简略的介绍。
二、关于邓志谟神魔小说的研究
邓志谟著述甚丰,大约在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至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间仿效学习《西游记》,连续编撰了《许旌阳得道擒蛟铁树记》、《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五代萨真人得道咒枣记》三部神魔小说。《铁树记》二卷十五回,题“云锦竹溪散人邓氏编”,记叙许真君(许逊)修仙得道,擒蛟龙为民除害的故事。《飞剑记》二卷十三回,题“安邑竹溪散人邓氏编”,以唐人吕洞宾的各种事迹为主要内容。《咒枣记》二卷十四回,记叙五代萨守坚萨真人学得咒枣、还魂、驱邪之法,斩妖除魔、行善救难、赈济众生,最后飞升成仙。三部神魔小说都是在各种民间传说和舞台戏曲故事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系统化,且增添若干情节,并有细腻的细节描写,作者曾交代创作起因说:“余暇日考《搜神》一集,慕萨君之油然仁风,摭其遗事,演以《咒枣记》”(《萨真人咒枣记引》);“搜其遗事,为一部《飞剑记》”(《吕仙飞剑记》篇末语);“考寻遗迹,搜捡残篇,汇成此书”(《许仙铁树记》篇末语)。小野四平在《关于邓志谟的道教小说》中对邓氏的三部神魔小说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初步探讨了邓志谟小说中所包含的宗教思想。此外,还有李丰楙《许逊与萨守坚:邓志谟道教小说研究》和《邓志谟道教小说的谪仙结构——兼论中国传统小说的神话结构》,暨南大学赵琨《邓志谟及其道教小说研究》,首都师范大学雷文翠《明代小说〈咒枣记〉研究》,湖南师范大学龙文康的《邓志谟道教小说研究》,等等。总体来看,对邓志谟三部代表性小说作品的研究主要是从宗教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邓志谟神魔小说中隐藏的三教之中道教第一的思想是当时民众意识的反映,根深蒂固的儒家救世、济世思想在明代中后期已被完全消解。此外,雷文翠《明代小说〈咒枣记〉研究》,汪小洋《邓志谟〈铁树记〉的另一版本与来源》从文本的角度对不同版本的《咒枣记》、《铁树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小说故事的来源与演变。
三、关于邓志谟其他作品的研究
邓志谟还曾写作许多“争奇”,体裁似有些怪诞,实际也是小说作品,如《山水争奇》、《花鸟争奇》、《风月争奇》等,又作《百拙生传奇》,含《并头花记》、《玛瑙簪记》、《凤头鞋记》、《八珠环记》等。吴圣昔在《论邓志谟的游戏小说》中认为邓志谟以某某“争奇”命名的七种小说,应称之为“游戏小说”,是“明代小说中颇为特异的一格”,并对这七种游戏小说的创作特点和艺术特点进行了论述,同时给予了客观评价。潘建国在《明邓志谟“争奇小说”探源》中对“争奇小说”的远近渊源做了详细的考察,认为其远源乃是盛行于隋唐时期的论议伎艺,其近源则是民间始终流传有绪的两物争功故事。潘建国在《晚明七种争奇小说的作者与版本》中对《花鸟争奇》、《梅雪争奇》等七种“争奇小说”的作者与版本进行了考辨,认为邓志谟只编撰了其中的三种,魏邦达及朱永昌各编一种,另有两种的作者则尚难确考。
由此可知,关于邓志谟及其小说研究的著述还较少,可拓展的地方很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一是关于邓志谟生平著述研究不足。因为邓志谟一直以来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注,古籍对其记载也甚少,文本散佚不详,对其生平著述考察尚不够详尽。二是关于邓志谟的小说创作缺乏系统研究。我们可以结合小说创作背景和小说文本,按照邓志谟的道教小说、争奇小说、传奇小说三大类型进行探讨,对三大类型进行关照和比较,特别是挖掘道教思想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三是文学是一个创作、传播、接受的过程。邓志谟是服务于书坊主的下层文人,他改变了万历时期由书坊主改编小说的局面。关于邓志谟在小说创作、传播史上的地位,缺乏细致的分析,我们应该由此关注到大量下层文人依附于书坊主进行小说创作的现象。
以往的文学研究侧重于纵向的文学史研究,而对横向的文学研究较少,地域文学属于横向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邓志谟及其小说创作正属于江西地域文学这一研究范畴之内。江西的崛起不仅需要经济、科技之崛起,文化亦应繁荣兴盛,对邓志谟的研究,有助于江西地域文学的研究,能促进江西地域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官桂铨.明末小说家邓志谟是江西人[J].文献,1989,(01).
[2]李丰楙.邓志谟道教小说的谪仙结构——兼论中国传统小说的神话结构[J].明清小说研究,1990,(Z1).
[3]吴圣昔.邓志谟乡里、字号、生年探考——《邓志谟考论》之一[J].明清小说研究,1992,(02).
[4]吴圣昔.论邓志谟的游戏小说[J].明清小说研究,1996,(02).
[5]潘建国.明邓志谟“争奇小说”探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6]戚世隽.邓志谟“争奇”系列作品的文体研究——兼论古代戏剧与小说的文体分野[J].文学遗产,2008,(04).
[7]雷文翠.《咒枣记》中的王灵官故事初探[J].枣庄学院学报,2008,(03).
关键词: 邓志谟 地域文学 小说研究
邓志谟(生卒年不详),字景南,号百拙生,一号竹溪散人,饶州府安仁县(今江西余江)人,晚明万历、天启年间文学家。屡试不第,尝出游河南、湖北、江苏等地,遇瘟疫,父母妻儿均不幸疫亡,本人又患疟疾三年,劫后余生乃弃科举,以塾师、著书、编书为业。学识渊博,谙佛、道、儒家言,通医药、天文、地理。邓志谟是江西古代文人中的一个奇才,清道光《安仁县志》称邓志谟“好学沉思,不求闻达”,“其人弱不胜衣,而胸藏万卷”,连汤显祖也“尝以异才称之”。近年来,有关邓志谟及其著作的研究,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总体上看,相关研究的成果仍然不是很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
一、关于邓志谟个人的研究
目前,关于邓志谟个人的研究,主要围绕他的乡里、字号、经历、家境、交游、著作情况、生卒年等基本情况进行考证。如结合邓志谟的作品分类,对其生平交游做了简单的叙述;同时,通过分析作品得出邓志谟的思想是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代表人物,并简要地分析了邓志谟的道教思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官桂铨《明末小说家邓志谟是江西人》,吴圣昔《邓志谟乡里、字号、生年探考——〈邓志谟考论〉之一》和《邓志谟经历、家境、卒年探考》,金文京《晚明小说、类书作家邓志谟生平初探》,孙一珍《邓志谟论》,另外孙楷第先生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五中对邓志谟生平有较简略的介绍。
二、关于邓志谟神魔小说的研究
邓志谟著述甚丰,大约在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至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间仿效学习《西游记》,连续编撰了《许旌阳得道擒蛟铁树记》、《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五代萨真人得道咒枣记》三部神魔小说。《铁树记》二卷十五回,题“云锦竹溪散人邓氏编”,记叙许真君(许逊)修仙得道,擒蛟龙为民除害的故事。《飞剑记》二卷十三回,题“安邑竹溪散人邓氏编”,以唐人吕洞宾的各种事迹为主要内容。《咒枣记》二卷十四回,记叙五代萨守坚萨真人学得咒枣、还魂、驱邪之法,斩妖除魔、行善救难、赈济众生,最后飞升成仙。三部神魔小说都是在各种民间传说和舞台戏曲故事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系统化,且增添若干情节,并有细腻的细节描写,作者曾交代创作起因说:“余暇日考《搜神》一集,慕萨君之油然仁风,摭其遗事,演以《咒枣记》”(《萨真人咒枣记引》);“搜其遗事,为一部《飞剑记》”(《吕仙飞剑记》篇末语);“考寻遗迹,搜捡残篇,汇成此书”(《许仙铁树记》篇末语)。小野四平在《关于邓志谟的道教小说》中对邓氏的三部神魔小说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初步探讨了邓志谟小说中所包含的宗教思想。此外,还有李丰楙《许逊与萨守坚:邓志谟道教小说研究》和《邓志谟道教小说的谪仙结构——兼论中国传统小说的神话结构》,暨南大学赵琨《邓志谟及其道教小说研究》,首都师范大学雷文翠《明代小说〈咒枣记〉研究》,湖南师范大学龙文康的《邓志谟道教小说研究》,等等。总体来看,对邓志谟三部代表性小说作品的研究主要是从宗教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邓志谟神魔小说中隐藏的三教之中道教第一的思想是当时民众意识的反映,根深蒂固的儒家救世、济世思想在明代中后期已被完全消解。此外,雷文翠《明代小说〈咒枣记〉研究》,汪小洋《邓志谟〈铁树记〉的另一版本与来源》从文本的角度对不同版本的《咒枣记》、《铁树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小说故事的来源与演变。
三、关于邓志谟其他作品的研究
邓志谟还曾写作许多“争奇”,体裁似有些怪诞,实际也是小说作品,如《山水争奇》、《花鸟争奇》、《风月争奇》等,又作《百拙生传奇》,含《并头花记》、《玛瑙簪记》、《凤头鞋记》、《八珠环记》等。吴圣昔在《论邓志谟的游戏小说》中认为邓志谟以某某“争奇”命名的七种小说,应称之为“游戏小说”,是“明代小说中颇为特异的一格”,并对这七种游戏小说的创作特点和艺术特点进行了论述,同时给予了客观评价。潘建国在《明邓志谟“争奇小说”探源》中对“争奇小说”的远近渊源做了详细的考察,认为其远源乃是盛行于隋唐时期的论议伎艺,其近源则是民间始终流传有绪的两物争功故事。潘建国在《晚明七种争奇小说的作者与版本》中对《花鸟争奇》、《梅雪争奇》等七种“争奇小说”的作者与版本进行了考辨,认为邓志谟只编撰了其中的三种,魏邦达及朱永昌各编一种,另有两种的作者则尚难确考。
由此可知,关于邓志谟及其小说研究的著述还较少,可拓展的地方很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一是关于邓志谟生平著述研究不足。因为邓志谟一直以来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注,古籍对其记载也甚少,文本散佚不详,对其生平著述考察尚不够详尽。二是关于邓志谟的小说创作缺乏系统研究。我们可以结合小说创作背景和小说文本,按照邓志谟的道教小说、争奇小说、传奇小说三大类型进行探讨,对三大类型进行关照和比较,特别是挖掘道教思想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三是文学是一个创作、传播、接受的过程。邓志谟是服务于书坊主的下层文人,他改变了万历时期由书坊主改编小说的局面。关于邓志谟在小说创作、传播史上的地位,缺乏细致的分析,我们应该由此关注到大量下层文人依附于书坊主进行小说创作的现象。
以往的文学研究侧重于纵向的文学史研究,而对横向的文学研究较少,地域文学属于横向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邓志谟及其小说创作正属于江西地域文学这一研究范畴之内。江西的崛起不仅需要经济、科技之崛起,文化亦应繁荣兴盛,对邓志谟的研究,有助于江西地域文学的研究,能促进江西地域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官桂铨.明末小说家邓志谟是江西人[J].文献,1989,(01).
[2]李丰楙.邓志谟道教小说的谪仙结构——兼论中国传统小说的神话结构[J].明清小说研究,1990,(Z1).
[3]吴圣昔.邓志谟乡里、字号、生年探考——《邓志谟考论》之一[J].明清小说研究,1992,(02).
[4]吴圣昔.论邓志谟的游戏小说[J].明清小说研究,1996,(02).
[5]潘建国.明邓志谟“争奇小说”探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6]戚世隽.邓志谟“争奇”系列作品的文体研究——兼论古代戏剧与小说的文体分野[J].文学遗产,2008,(04).
[7]雷文翠.《咒枣记》中的王灵官故事初探[J].枣庄学院学报,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