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蒙贡坝“矮人部落”探秘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828943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俾格曼人的体征
  
  博阿利大瀑布和蒙贡坝是中非的二大旅游胜地。而后者更为吸引人,因为那里居住着世界最矮小的人——“俾格曼”原始部落。俾格曼族散居在一些原始丛林中,生活以游动为主,一个地方的食物吃光了,再搬到另一个地方。
  俾格曼人的身高,妇女1.30米左右,身材苗条,手和脚都特别瘦小;男子的身高大个子1.42米,一般1.35米左右,体重不超过50千克。男子头发乌黑,短而卷曲,颧骨很高,双眼深陷,鼻子大而扁平,嘴巴较大。与身高相比,俾格曼男子的手臂显得特别长,这方便攀援;而腿则显得偏短,全身长满了细细的绒毛。
  赤身裸体至今仍是俾格曼人的生活习惯。男子的手臂和胸脯喜欢刺一些花色各异的花纹,妇女则有的赤身裸体,有的围一些兽皮和树皮。
  
  俾格曼人的村庄
  
  俾格曼人的村庄一般都很隐蔽,建在原始丛林中的一些圆形隙地上。建村前,他们先将择地附近的一些草木砍掉。工具是砍刀、小锯等简单工具。遇到大树实在无能为力,他们就爬上去将树枝砍下。然后一把火将树木统统烧掉。
  俾格曼人的村庄是由一些窝棚组成,呈圆形,像一把把大伞。20多个窝棚中,会有一座长方形的特别显眼的茅草屋,这是酋长的“皇宫”。“皇宫”面积约20平方米,茅草作瓦,木棍作墙,藤条代替钢筋。村民的窝棚则全是树枝、藤条、油棕榈和香蕉叶,直径约1.50米,高1.0米左右,一侧开有一个50厘米左右的方形小洞。算是门。村民们每天就从这个洞里爬进爬出。
  窝棚的地上,往往均匀排列着五六根手臂粗的木棍,一张香蕉叶上堆放着一条条手指粗的毛毛虫和一颗颗圆滚滚、亮晶晶的白蚂蚁。那些木棍是他们的床铺,睡在木棍上,可避免皮肤直接与泥土接触,减少湿气。毛毛虫和白蚂蚁,则是俾格曼人最高级的食品。
  村庄的四周,往往会种上一些香蕉,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香蕉树旁,种着木薯、毛芋等,这是俾格曼人的“种植业”。
  
  俾格曼人的风俗
  
  俾格曼族不信宗教,不拜祖先,但非常崇尚森林。他们把森林称作“万能的父亲和母亲”,称自己为“森林的儿子”。每当遇到灾难时,男子们便到村外。围着村子唱起低沉而优美的歌曲,目的是唤醒“父亲母亲”,保佑他们躲过灾难、平安无事。他们没有叩头跪拜的习惯,而常常歌唱达旦,这种仪式叫“莫里莫”,有时要延续一二个月之久。
  由于中非地广人稀(每平方千米仅5人),男少女多,形成了“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但俾格曼族不同于其他民族,至今仍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不过,他们的婚姻多数是“以人换人”,男子要娶某个女子时,必须将自己的姐妹或堂姐妹嫁给未婚妻的兄弟或堂兄弟。由于争风吃醋而引起部落间械斗的事,也时有发生。结婚时,全村男女老少聚集一起跳舞,以示祝贺。
  
  俾格曼人的“货币流通”
  
  至今,俾格曼人仍没有货币,也没有数字换算的概念。他们拿着兽皮或其他猎物,去调换砍刀、斧头、食盐、火柴等用品。在这片俾格曼族大本营的原始森林里,一些旅游必经的公路边上,杂居着一些“大个子”民族开的小商店,俾格曼人就将他们的物品拿去交换。在以物易物的交换中,吃亏的总是俾格曼人,往往一张珍贵的兽皮,只换回几两食盐。
  面对外来旅游者赠送的火柴、打火机、食盐(在中非食盐很缺,其价格高于白糖)、止痛片、伤湿止痛膏等礼品,酋长会叫来村民们,每户采来一张香蕉叶,铺在地上,当着客人的面,将礼物平分到各户,他自己也不多占,真正做到“君民一致”。
  
  俾格曼人的文化
  
  俾格曼族是中非最古老的民族,有音乐天赋,人人能歌善舞。歌舞是他们的主要文化活动。
  跳舞前,他们会先进行一场化妆。在酋长的一声号令下,族民会摘来阔阔的香蕉叶,平铺在地上,再从家里取出一包包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黑色的泥土,将各种颜色的泥土放在香蕉叶上,用手捻细,再用水拌成糊状,制成非常别致的“化妆品”。因没有镜子,他们就互相帮助,将各色各样的泥糊,涂在脸上、胸脯上。妇女的乳房化妆后显得更加光彩夺目,一些人,还在屁股上缚上一束茅草,酷似一条狗尾巴。
  参加跳舞的有年迈的老人,有男子汉、妇女、孩童,还有抱着孩子的妇女。几个乐师,背着长鼓和“利肯贝”(一种用扁平木匣子和钢条做成的乐器)。长鼓的“咚咚”声,利肯贝的“当当”声一响起来,俾格曼人就随着鼓乐声翩翩起舞。他们颤胸、扭腰、舒肢,随着鼓声,舞蹈的节奏加快,跳舞者时而跃身疾跳,时而倒地翻滚,屁股上那束茅草随着舞步不断地左摇右晃,别有一番趣味。
  四个姑娘跳的“双人舞”为其中一景。在长鼓和“利肯贝”的伴奏下,姑娘们以缓慢的节奏、细腻的动作来表现俾格曼妇女采摘野果、捕鱼等的生活情景,形象逼真、动作优美。
  
  俾格曼人的男女分工
  
  俾格曼族男女有明确的分工。男人以狩猎为主,妇女主要从事采摘野果、抓鱼捕蛇,有时还在村边种点木薯、香蕉、毛芋。别看她们个子矮小,爬树的技术与男子不相上下。她们的头能顶几十千克香蕉。最辛苦的还数母亲,不论是到森林里采野果,还是下河抓鱼,都要抱着孩子。把小孩带在身边,是防止在窝棚里遭到野兽、毒蛇的威胁。
  捕鱼是俾格曼妇女的主要活计。捕鱼时,她们十几个人一支队伍,一边唱歌,一边用木勺使劲地戽水,均是赤身裸体。鱼是乌曹鱼、鲇台鱼以及一些不知名的热带鱼。
  俾格曼人的鱼篓很是别致。从外形上看,有圆的,有扁的,有方的,有的上细下粗,有的中间细二头粗。这些鱼篓是用藤条精心编制而成的,造型别致,线条优美,其中有鱼篓非常像中国的青瓷花瓶,圆圆的口,细细的颈,椭圆形的篓体,上面还编织着精美的图案。
  弓箭和矛是俾格曼男子狩猎的主要工具。他们从幼年时就开始练功习武,有时还进行射箭竞赛。别看他们矮小,还能捕杀大象。捕杀大象用的武器叫“波那迪”,是一条涂有剧毒草药的箭,长约2米,二头粗中间细,一端开一个洞。发现象后,他们几天几夜悄悄地跟踪,寻找时机,偷偷地靠近大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长矛猛插其腹部,立即逃开躲藏起来。当大象因发怒、劳累及毒箭发作而倒下去时,他们就割下象鼻,作为战利品,抱回村里去报捷。这时全村男女老少拥向猎物,尽情地分享象肉,在庆祝猎象成功的聚会上,最勇敢的男子受到奖励,同酋长一起分享象鼻子。一个男子曾多次猎获大象,被誉为“图麻”(英雄),终身受到全部族人的尊敬。
  狩猎时,最奇特的武器,是一段冒着青烟的发了霉的木头。因俾格曼族火种奇缺,外出狩猎,时间很难掌握,带着这段冒烟的发霉的木头,既不会明火燃烧,又能长时间地保存火种解决生活用火,还能作为一种堵洞“烟熏猎物”的工具。   俾格曼人的猎物以鹰爪龟、麝香猫、猴子和马蜂窝为主。鹰爪龟是蒙贡坝地区一种特有的乌龟,藏在密林中的枯叶之中,体色褐色,体重达7500千克,背部由13个板块拼成,四只脚和老鹰的爪一模一样,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能抗癌;麝香猫靠网和“烟熏”捕获,它们体重达20多千克,深灰色,圆滚滚的身体,矮矮的脚,身上散发着一种臭味;捕猎猴子的主要工具是弓箭,俾格曼人箭法很准,弓也很沉,他们的臂力相当好,射箭技艺也令人钦佩;“马蜂窝”则筑在一些木棉树上,俾格曼人摘下后主要吸吮巢中的蜜汁,对于马蜂的乱咬,俾格曼人则全然不顾,因为他们经常吃蜂子,对蜂毒已产生了抗性。
  
  俾格曼人身体矮小之谜
  
  据估计,当今世界上尚有20万左右的俾格曼人,他们主要居住在非洲的中非、刚果、扎伊尔、喀麦隆、加篷、卢旺达等国的原始丛林中。
  中非的无数件石器,无可争辩地表明:中非属于史前文明地区,而俾格曼人又是中非史前居民的第一批后代。中非草原的民间传说中,也常常提到俾格曼人是中非这片土地的第一批占有者。公元前某个时期,他们可能在“诺克文化”时班图人大迁移以前就已逃进了原始森林——俾格曼人该是中非的祖先。
  但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后,俾格曼的后代——中非人已长成彪形大汉,身强体壮,而俾格曼人的身体仍然是那么矮小,真是个不解之谜。
  不久前,美国医学博士托姆斯·默略尼等一批国际著名医学家,跨洋过海、跋山涉水,深入到俾格曼人居住的地区,进行考察,终于解开俾格曼人身材矮小之谜。
  经过一番努力,托姆斯·默略尼说服了当地居民,成功地在俾格曼人身上抽出了几十毫升血样,冷冻后,用飞机送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实验室。科学家们将11个俾格曼人的血液同正常身高人的血液进行化验比较,结果发现,俾格曼人具有通常人同等数量的人类生长激素,但在他们的体内缺少一种至今仍不太清楚的物质——胰岛素一类的基因。俾格曼人体内的这种基因要比正常身高的人少2/3,从而导致了他们身体内分泌失调,停止生长,这就是俾格曼人身体矮小的原因。
  俾格曼人祖祖辈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了2000多年,长期的丛林生活,形成了他们特有的身体素质和生活习性,尤其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消化系统功能。一旦离开了森林,身体的机能特别是消化系统的功能就会失调,所以个别跑出丛林嫁给其他民族男子的俾格曼女子,过不了多久,会患上奇怪的症状而死去。因此,俾格曼女子很少与异族通婚。
其他文献
按进化论观点,如果人类由猿进化成人,其时至少要经历200万年~300万年。有学者认为,猿分野时代出现在250万年前。也有认为在600万年。500万年前。也就是说,猿们的生存时代及向人类
复活节岛面积约163平方千米,矗立着近1000座巨石像,它们的起源以及由谁建造仍旧是一个谜。不过,根据一项引发争议的新理论,复活节岛上的古拉帕努伊人可能借助绳索拉动巨石像,利用巨石像的摇摆一点点向前挪动。形象地说,巨石像是“走到”目的地的。  复活节岛上的巨石像也被称为“摩艾石像”,最重的达到74吨,高度接近10米,一直被这样或者那样的谜云环绕。相比之下,人们最希望解开的谜团是:当时的古人如何将巨
因地震引发的日本核电厂灾变,真实情况众说纷纭,负责监测核子试爆的国际机构公布的一些资料,可说稍释群疑。  《自然》杂志于2011年3月中率先报道,负责监控秘密核子试爆的国际性机构——全面禁止核试验公约组织(CTBTO),会将他们在日本上空及四周与亚太地区测量到的放射性核种及其剂量的详细数据,每日传送给其会员国。但由于CTBTO未获授权,无法将该等数据对大众公开。  鉴于现实需求,现在至少有一个CT
气候变化对臭氧层的区域性影响
在1949年,墨西哥考古学家阿尔伯特·卢兹受政府委托来到东南沿海平原的小镇帕伦克,着手调查古城的遗址。帕伦克掩映在低矮、丛林密布的小山之间,城里建有宫殿、各种各样的神庙金字塔和形形色色的其他建筑。清晨,白色的石灰石宫殿和高耸的金字塔都笼罩在晨曦的薄雾和雨林的绿色之中,错落有致的绿色成为下面规划整齐的建筑物背后的一道绝妙布景。色泽鲜艳的巨嘴鸟和蜂鸟在附近的绿叶中穿梭,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宁静。  卢兹
意念力,又称念力,它是人体潜能的一个很重要部分。意念力可以通过人体大脑的某种特殊意识,去影响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事实上,潜是人类原本具有,但却未被完全开发与利用的一种巨大能量。  从理论上讲,每一个意识形态都是一个能量场,但由于级别不同,其表现出的结果也就不同。然而现代物理学认为,只有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才会产生出力。那么,依靠人的意志精神能不能产生出一种力呢?  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诊疗所里,科学
我与UFO有着不解之缘。上大学以前,曾有幸与UFO谋过一面。读大学的时候,才意识到我所见到的东西是UFO。我的专业是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和学习中能够经常看到此类资料,因而也就渐渐有了兴趣。在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人们把我这样的学员称为UFO——U是英语中ugly(丑)的首字母,F是foolish(傻)的首字母,O是old(老)的首字母,合起来是“其貌不扬的老傻瓜”。但是,傻也罢,不傻也罢:学习了解有关
十年前英国《自然》杂志刊出62页的长文《人类基因组初步序列和分析》,标志着人类基因定序计划的初步成就,近年《自然》杂志为此一专文发表的十周年,特别刊出社论和20多页分析专文,展现出对人类基因定序计划的一种乐观信念,其社论标题《最好的还没来》,也呼应了当期《自然》杂志封面上的大标题:《未来是光明的》。近代生命科学对于人类生命现象的探索,之所以会走向一个以基因为单元的化约之路,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基
传统概念中,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来源于地球上的远古生物体。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说,这些化石燃料可能来自死亡的恒星,在45亿年前地球形成时,它们就被埋藏进了我们的地球,你信吗?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托马斯·金是持如此说法的第一人。1977年,他对传统的生物说提出了挑战,认为地球上的煤和石油等碳氢化合物来自地球之外,它们产生在星云中,由流星或彗星带到了地球。  虽然托马斯·金的假说
预言人类的未来是件相当艰难的事情,但有一点确定无疑的是,未来都是从今天开始的。英国学者保罗·帕森斯博士对最近科学界众多的重大研究计划进行了大盘点,从中选出了十个最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中对人类生活产生最大冲撞和影响的科学实验计划。毫无疑问的是,一旦这些科学实验取得成功,必将使人类文明步入新的阶段,使我们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  能够植入人体的智能胶囊  请想象一种智能胶囊,它可以像电极或芯片一样植入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