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切入点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ice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课程三要素(教师、学生和课程资源)对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影响。结合笔者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得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切入点是课程资源特别是教材的改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教材;主体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2-0013-02
  
   2004年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等四省进入实验,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深入,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增多。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课程改革中难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倡导合作和探索的教学理念至今还停留在形式上。
  而课程的改革源于教材的改革,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课程包括教师、学生和课程资源。教材由原来的无纲多本,各地区随意采用计算机教材,或者是自编教材,从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发展到现在的一纲多本,这个纲就是2004年出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各省份组织编写了四种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粤教版、浙教版、地图版和科教版。每种教材都有自己的编写特色,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些教材是以知识系统性的原则编写教材的;有些是以教学活动为主线来编写教材的,如以主题活动或任务驱动来编写。
  选择哪一种版本的教材,要根据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信息技术教师对于教材自主有自主选择空间。围绕这些教材,教材编写者开发了大量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案例、教材内容补充和诠释等,特别是教学网站),以供信息技术教师自由选择。这些课程资源特别是教材,只是给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教学蓝本,给学生的一个学习蓝本。
   信息技术教师如何使用这些课程资源特别是教材呢?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都会随着他的知识结构、能力、教学经验不同而不同,所以对课程资源特别是教材的二次开发也就不同。
   因此,必须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分类:第一类是新手,他对教材、学生、教育规律的熟悉是需要一定过程的,极其需要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保证教学质量,并且每一个教学的环节都需要模块化的质量保证。第二类是能手,他对于各种教学模式了如指掌,能够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应用这些教学模式。第三类是高手,在他的心中,只有教学目标,没有教学模式。只要有教学目标,他都能自由选择一种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能手来说,他对信息技术教材有独到的理解,能够做到合理地组合教材内容,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对于高手来说,他对教材编写者提供的课程资源依赖比较少,能提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进行创造性教学;对于新手来说,他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处于空白阶段,教学实践少,对于课程特别是教材的依赖性比较大。
  课程资源特别是教材应该提供给信息技术教师最低的教学标准,如果一套教材中没有这方面的提供,那么就难以保证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高中信息技术整套教材,它们对教师和学生的课程服务比较好,配套了教学参考书和教学资源网站,还有教学评价的源程序。信息技术教师有自主选择课程资源特别是教材的权利,但是每套教材都有自己的编写原则、方案、思路,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并不妨碍他对教材的处理,信息技术教师可依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特别是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以前的信息技术教材对于教学方向具有导向性,甚至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法的采用都起到示范作用,教师由于教学能力所限,会出现误解教材的现象。现在由于出现多版本的教材,教材的示范作用转向了课程标准,虽然信息技术教师对教材有极大的自主选择权,但是必须保证达到课程标准里的最低标准。
  教材虽然对教师有蓝本和教学依据的作用,但是更要给学生以启示作用。教材不仅要面向教师,更要面向学生,同时以简洁、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参与对教材的理解,这点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知识体系编写或以主题活动编写和任务驱动编写的教材,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弊端日益凸现。它们的本质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编写教材,对教材的处理是通过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然后再传递给学生。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虽然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参与的新课程理念,但是由于课程都是面向教师的,忽视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习,不知道如何理解教材,甚至看不懂教材,久而久之,被学生误认为处理教材是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自己做的事情就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准备不足,甚至没有准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较差,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有些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启而不发,一问三不知或者是一问无人答的课堂现象感到无奈,在这样的情况下,只好穿新鞋走老路,发挥自己的一言堂。
  其实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关键的因素还是学生,课程特别是教材面向的最主要的对象也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给学生提供信息获取的途径和资源,学生带着对课程特别是教材的理解和疑问,全员参与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活动,因此课堂就变成了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师生、生生探讨课题的平台。教师的主要任务从课堂上传授知识,改变为对学生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怎样学习。
  笔者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它的知识系统性比较强,里面有很多专业性概念和术语,即使教师弄懂这些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更何况学生呢?根据教学调查,这套教材有很多学生不感兴趣,因为他们看不懂,更不要说提出问题,这是一套面向教师的典型教材,那么信息技术教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但是对于教学新手来说,就很难做到教学质量的保证了,即使对能手和高手类别的教师,都会由于学生对教材理解的缺失,也不一定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兴趣的效果。
  基于这样的学情,就应摒除教材中的一些学术性的、僵硬的、教条的内容,取之于鲜活的生活实例、结合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笔者担任高一的信息技术课,学情是95%的学生是零起点学生,因为零起点学生多,所以决定在第一节课教学生开机和关机、鼠标和键盘的认识,还有打字的训练,利用画图板画图。笔者计划安排三课时教学,结果一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当时的情景是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只是以5分钟的时间引入,其它时间交给学生自由学习,同学之间可以自由组合,可以帮助别人也可以请教别人,在学生的全员参与下,课堂效率非常高。
  课程改革的切入点是源于课程资源特别是教材的改革,教材的编写应面向学生,注重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过程。本着通俗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的教材设计原则,提供给学生一个独立探索的空间。然后在课堂上实现生生、师生问题的碰撞、知识的探索,通过这个平台的交流、探讨,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信息技术课程网[DB/OL]. www.ictedu.cn.
   (编辑:刘轩)
其他文献
中央档案馆和福建省档案馆联合编印《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下简称《汇集》),为研究福建党史、革命史和现代史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献,做了一件大好事。编者并对原文作了若
庆阳地区:华池县:★分两个阶段:柔远、元城两川在红军西征时于1936年6月×日解放;南梁是刘志丹率红二十六军于1934年11月7日解放。环县:1947年6月16日。(★一说1936年6月1日
新中国的诞生与巩固是经受过严峻的历史考验的。《十万火急的军令》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难忘的日日夜夜。当年,全国总动员,国人一片赤诚的爱国热忱,催人泪下,《为志愿军巧计
PK宣言:我爱写作,矢志不移。走上擂台,进行PK。过关斩将,舍我其谁。我,只为自己带盐!胸前一阵燥热。我想我是待不下去了。我悄悄推开压在自己身上的棉被,看了看依旧寂静一片
苏精诚,小名苏脚桶,一九一五年出生于福建省海澄县第四区虎渡村,(现龙海县东泗乡虎渡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十岁时在亲友的接济下,在虎渡小学念初小,十四岁时在东山小学念
在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主观、客观条件的各异,出现了不同的解决国民党军队的方式。毛泽东在191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辽沈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迫使中央主力红军于一九三四年十月开始长征。福建的闽西、闽南、闽北、闽东和闽中等五个革命根据地的党组织和人民武装进入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
*ST夏新电子近期可算是国内二级资本市场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其股价一路狂飙,多次连续涨停,从去年11月7日的1.15元涨到今年1月9日的2.11元,竟翻了一番,俨然成为了一只魅力
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的主要任务,这也是今年二月召开的全国企业管理工作会议的主题。为了更好地让交通
传统的丝虫病病原学检测方法为夜晚采血镜检微丝蚴 ,费时费力 ,极不方便 ,且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常易遗漏[1] ,而ICT卡则是利用免疫色谱技术从血液中快速检测班氏丝虫循环抗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