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东南亚地区格局总的特点是权力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处在新旧权力交替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一切都在变化中,旧的平衡已被打破,新的平衡尚未建立,各种力量之间进行着或明或暗的博弈,谋求建立新的平衡。中国与东盟进一步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是双方共同的意愿,中国—东盟关系经过25年的发展,现在双方都面对一个全新的对方——一体化的东盟和正在迅速成长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地区发展格局对双方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中国—东盟关系总体是良好的,合作大过分歧,机遇胜过挑战。双方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为地区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关键词】东盟共同体 中国 双边关系 地区格局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19.005
2015年12月31日,东盟轮值国主席马来西亚外长阿尼法发布声明,宣布东盟共同体于当天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东盟这个区域合作组织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与此同时,中国—东盟关系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有新的思维、新的举措,把中国—东盟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到现在,双方已经走过25周年。这25年来,中国与东盟各自都经历了巨大变化。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中国开始了全面加速改革开放,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正在崛起为世界大国;东盟也从最初的5个成员国增加到10个,并于2015年底建成世界最大的地区一体化组织——东盟共同体。回顾以往,中国历来高度重视与东盟发展良好关系,中国第一个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AC),第一个表示愿意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第一个与东盟建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当前中国—东盟关系总体状况良好,尽管遇到许多挑战,然而,中国和东盟双方都有意愿促进相互合作,都有意愿将这种合作引向深入和可持续发展,共同维护地区的繁荣稳定。
东南亚地区格局的新变化、新特点
什么叫地区格局,简单地说,就是支配和影响该地区的各主要力量之间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该地区的各种力量对比关系,当前东南亚地区格局总的特点是什么?笔者认为,当前东南亚地区格局总的特点是权力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处在新旧权力交替的过程中,或者叫新旧权力交替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一切都不稳定,一切都在变化中,旧的平衡被打破了,新的平衡尚未建立,各种力量之间正在博弈,谋求建立新的平衡。
首先,影响东南亚地区格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中美两个大国在该地区的影响与存在的增减。一方面,是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它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与存在正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是美国作为老牌超级大国,它在该地区的存在与影响正在衰退或者说在减少,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导致了东南亚地区格局的急剧改变。由于中国快速和平发展和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打破了原有的地区格局,而新的格局却尚未建立,因此,目前的东南亚地区乃至整个东亚地区都处于新旧格局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也是各国重新学习和相互适应的阶段,地区各国都在学习如何适应一个新的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如何与正在崛起的中国打交道,而中国也在学习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让邻国放心的世界大国。而原来的超级大国,也要学习如何与新兴的大国和平相处,与其他国家一起分享和平与发展的利益。
“老牌大国和崛起中的大国之间存在潜在的紧张因素,这一点自古皆然。崛起中的大国不可避免地会涉足之前被老牌大国视为禁脔的某些领域。同样,正在崛起的大国怀疑对手会在它羽翼未丰的时候试图遏制它的成长壮大。”①一方面,美国担心中国会逐步取代美国的位置,以致把美国完全排挤出局;另一方面,中国则担心美国在东南亚和各个地区推行遏制战略,在中国周围形成包围圈,阻止中国的崛起。因此,许多国际关系学者都认为,根据历史的经验,新旧格局过渡的时期,是最不稳定的时期,常常会发生战争,通过战争来彻底打破旧的格局和确立新的格局。笔者认为,当前的东南亚乃至东亚地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中美关系是稳定的、和平的,中美两个大国从来没有像现在那样相互依赖,中美两个大国在东南亚的存在与利益是可以协调的,是可以共存共荣的,一个和平、稳定与繁荣的东南亚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
中美两国最近一段时间在南海的行为表明,两国对待分歧的态度是比较冷静和理智的,双方需要继续合作,促进该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其次,东盟作为一支地区的主要领导力量的崛起是导致地区格局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2015年12月31日,东盟共同体正式成立。至此,东盟正式建成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三个共同体,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地区一体化组织,是东盟发展新的里程碑。可以预见,一体化进程不断提速的东盟将会对地区秩序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在政治安全方面,东盟将会继续抱团取暖,在内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一致对外,增强影响力;东盟还会继续拉拢美国、日本、印度、欧盟积极参与地区事务,以平衡制约正在崛起的中国。2016年2月,在美国加州举行的东盟—美国峰会发表《安南伯格庄园宣言》,明确加强高层政治对话就是很好的例证。在地区秩序方面,东盟会发挥稳定器的作用,2016年7月,在老挝万象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会议联合声明没有提及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为地区紧张气氛降温,并且东盟与中国发表了关于全面有效实施《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联合声明,推动南海问题继续回到《宣言》确定的轨道上来,督促各方抓紧协商制定《南海各方行为准则》,彰显了东盟在维护地区稳定方面的重大作用。在地区合作方面,东盟会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积极推动10 1、10 3和10 8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合作,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经济方面,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进程将会加快,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将关税水平降至零或接近于零,内部贸易以年均10.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内部贸易占东盟贸易额的比重将从现在的25%增长到30%。同时,东盟成员国积极参加地区经济组织,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文莱、柬埔寨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面对一个紧密团结、充满经济活力的东盟,对中国而言,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例如,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既反对东盟倡导的多边机制,主张通过与当事国双边谈判解决问题,又需要东盟支持中国立场,为地区紧张局势降温。而且,中、美、日、印、欧盟在东南亚都有重大利益存在,都争相拉拢东盟。中国需要学会与一个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强的新东盟打交道。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双方贸易额从1991年的79.6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4721亿美元,增长近60倍。②双方累计投资额从1991的5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564亿美元,增长300多倍。③中国倡导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东盟各国的支持,东盟10国全部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在“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充满活力的东盟市场是中国的巨大机遇。“10 1的GDP总量近13万亿美元,占亚洲的近60%。双方贸易、投资和产业合作日益密切,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发展格局。”④
再次,导致东南亚地区格局发生变化的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即中国对外政策和周边战略的调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自2010年GDP总量超过日本后,已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二。中共十八大新一届领导集体上台以后,中国外交在以往韬光养晦的基调上,更加积极自信、主动作为。2013年底,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横穿中亚、西亚直达欧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贯通东南亚、南亚直达非洲,构建了亚、欧、非新的经济版图。2014年10月,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美国传统盟友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欧美国家不顾美国反对,纷纷加入,成为创始成员国。亚投行的成立触动了美欧日主导的世界银行、世界经合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的“奶酪”。2015年9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举行,一个自信而强大的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一系列举动表明,中国已经不满足做一个既有国际秩序的被动遵守者,而是希望对既有国际秩序进行修正和改革,使之更趋合理和完善,更能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面对一个迅速成长为世界新兴大国的中国,面对一个对地区和国际事务处处表现得更加主动和积极的中国,东盟感到不适应和不习惯。东盟希望由它来主导地区事务并且担当东南亚的真正主人,然而,事与愿违。东盟的心情是复杂矛盾的,一方面,东盟需要搭上中国高速增长的快车,分享经济红利。中国连续7年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需要中国巨大的市场。东盟一体化加速,内部互联互通迫在眉睫,迫切需要中国的技术和资金。在高铁、港口、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相较于美日欧,引进中国资金和技术的成本更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崛起,其地区影响力日益扩大,东盟在地区事务中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东盟当然不愿意看到这种结局,会继续灵活运用大国平衡战略,在中美日等域外大国之间寻求平衡。东盟各成员国,不会轻易在中、美、日、印、欧盟等大国和地区之间选边站队,对主权争议、南海问题、海洋权益等敏感问题,不会轻易表态,东盟也会继续左右逢源,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上述三个因素相互作用,不仅改变了东南亚地区的格局,也对当前和未来的中国—东盟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东盟关系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当前的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总的来说是顺利的,正沿着双方领导人预设的方向和轨道前进,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影响和阻碍中国—东盟关系健康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正视,并采取新的对策。
南海问题日益凸显。近几年,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和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域外大国的介入,南海问题有复杂化、国际化的态势。菲律宾在2013年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是一个重要标志,南海仲裁法庭于2016年7月做出裁决。虽然中国对这个仲裁结果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不执行,但是仲裁案本身起到一个非常不利的负面示范效应。我们必须对仲裁事件本身和背后的意义进行研究,分析评估这个事件将会对中国及中国—东盟关系造成哪些消极影响。
笔者认为,南海仲裁案对中国可能是一个警示,今后中国—东盟关系不会再像以前25年那样顺风顺水地健康发展了,中国—东盟关系的蜜月期已经结束,今后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摩擦、纠纷甚至冲突。南海仲裁案后,虽然东盟没有明确表态,并且在东盟外长声明中督促各方恪守《宣言》,抓紧磋商制定《行为准则》,为地区的紧张形势降温,但是,南海问题东盟化、多边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今后,在美、日、澳、菲依据南海仲裁结果步步紧逼的情况下,中国恐怕还得更多地争取东盟的支持。东盟有可能借机主导南海问题,将其纳入多边协商机制,或者利用南海问题借机平衡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南海仲裁案对中国可能还有另一重意义,那就是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利用现有的游戏规则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作为一个遵守规则的新兴大国的形象。有许多国际法规可能是我们原来不熟悉的,必须努力学习,尤其是要培养更多优秀的熟悉国际法、国际关系的人才。
尽管中国和东盟各国领导人及高层官员在各种场合都一再强调,南海问题不是双边关系的全部,双边关系的发展不应该受到南海问题的制约与阻碍,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承认,南海问题的确已成为阻碍双边关系发展的一大障碍,如果不能正确处理,有可能成为地区紧张局势甚至冲突的导火索。
域外大国角力。美国、日本、印度、欧盟在东南亚都有重要的利益与存在。二战后美国一直主导着东南亚的地区秩序,虽然近年来高调宣布重返亚太,其实美国根本就没有离开过东南亚,一直是地区秩序的主导者。在经济贸易领域加快推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安全领域,利用一些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担忧,展示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与存在。战后日本在东南亚苦心经营,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优势技术输出和由日本主导的亚开行资金融通在东盟国家深受欢迎,从上世纪90年代起,日本不再满足于在经贸方面对东南亚的影响力,开始在政治与安全等领域加强活动,尤其是安倍晋三上台后,日本活动更是日益活跃。东南亚曾是欧盟成员国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深受其意识形态、宗教、社会文化等影响,近年来,欧盟也在利用其历史上的影响力不断加强经济贸易和其他领域的存在。由于历史、地缘等因素的作用,印度的宗教、文化、艺术等在东南亚国家具有很深的影响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不遗余力地推行“东向政策”,不断加强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领域的联系,展示其地区大国的形象。
【关键词】东盟共同体 中国 双边关系 地区格局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19.005
2015年12月31日,东盟轮值国主席马来西亚外长阿尼法发布声明,宣布东盟共同体于当天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东盟这个区域合作组织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与此同时,中国—东盟关系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有新的思维、新的举措,把中国—东盟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到现在,双方已经走过25周年。这25年来,中国与东盟各自都经历了巨大变化。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中国开始了全面加速改革开放,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正在崛起为世界大国;东盟也从最初的5个成员国增加到10个,并于2015年底建成世界最大的地区一体化组织——东盟共同体。回顾以往,中国历来高度重视与东盟发展良好关系,中国第一个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AC),第一个表示愿意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第一个与东盟建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当前中国—东盟关系总体状况良好,尽管遇到许多挑战,然而,中国和东盟双方都有意愿促进相互合作,都有意愿将这种合作引向深入和可持续发展,共同维护地区的繁荣稳定。
东南亚地区格局的新变化、新特点
什么叫地区格局,简单地说,就是支配和影响该地区的各主要力量之间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该地区的各种力量对比关系,当前东南亚地区格局总的特点是什么?笔者认为,当前东南亚地区格局总的特点是权力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处在新旧权力交替的过程中,或者叫新旧权力交替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一切都不稳定,一切都在变化中,旧的平衡被打破了,新的平衡尚未建立,各种力量之间正在博弈,谋求建立新的平衡。
首先,影响东南亚地区格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中美两个大国在该地区的影响与存在的增减。一方面,是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它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与存在正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是美国作为老牌超级大国,它在该地区的存在与影响正在衰退或者说在减少,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导致了东南亚地区格局的急剧改变。由于中国快速和平发展和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打破了原有的地区格局,而新的格局却尚未建立,因此,目前的东南亚地区乃至整个东亚地区都处于新旧格局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也是各国重新学习和相互适应的阶段,地区各国都在学习如何适应一个新的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如何与正在崛起的中国打交道,而中国也在学习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让邻国放心的世界大国。而原来的超级大国,也要学习如何与新兴的大国和平相处,与其他国家一起分享和平与发展的利益。
“老牌大国和崛起中的大国之间存在潜在的紧张因素,这一点自古皆然。崛起中的大国不可避免地会涉足之前被老牌大国视为禁脔的某些领域。同样,正在崛起的大国怀疑对手会在它羽翼未丰的时候试图遏制它的成长壮大。”①一方面,美国担心中国会逐步取代美国的位置,以致把美国完全排挤出局;另一方面,中国则担心美国在东南亚和各个地区推行遏制战略,在中国周围形成包围圈,阻止中国的崛起。因此,许多国际关系学者都认为,根据历史的经验,新旧格局过渡的时期,是最不稳定的时期,常常会发生战争,通过战争来彻底打破旧的格局和确立新的格局。笔者认为,当前的东南亚乃至东亚地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中美关系是稳定的、和平的,中美两个大国从来没有像现在那样相互依赖,中美两个大国在东南亚的存在与利益是可以协调的,是可以共存共荣的,一个和平、稳定与繁荣的东南亚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
中美两国最近一段时间在南海的行为表明,两国对待分歧的态度是比较冷静和理智的,双方需要继续合作,促进该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其次,东盟作为一支地区的主要领导力量的崛起是导致地区格局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2015年12月31日,东盟共同体正式成立。至此,东盟正式建成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三个共同体,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地区一体化组织,是东盟发展新的里程碑。可以预见,一体化进程不断提速的东盟将会对地区秩序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在政治安全方面,东盟将会继续抱团取暖,在内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一致对外,增强影响力;东盟还会继续拉拢美国、日本、印度、欧盟积极参与地区事务,以平衡制约正在崛起的中国。2016年2月,在美国加州举行的东盟—美国峰会发表《安南伯格庄园宣言》,明确加强高层政治对话就是很好的例证。在地区秩序方面,东盟会发挥稳定器的作用,2016年7月,在老挝万象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会议联合声明没有提及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为地区紧张气氛降温,并且东盟与中国发表了关于全面有效实施《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联合声明,推动南海问题继续回到《宣言》确定的轨道上来,督促各方抓紧协商制定《南海各方行为准则》,彰显了东盟在维护地区稳定方面的重大作用。在地区合作方面,东盟会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积极推动10 1、10 3和10 8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合作,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经济方面,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进程将会加快,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将关税水平降至零或接近于零,内部贸易以年均10.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内部贸易占东盟贸易额的比重将从现在的25%增长到30%。同时,东盟成员国积极参加地区经济组织,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文莱、柬埔寨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面对一个紧密团结、充满经济活力的东盟,对中国而言,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例如,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既反对东盟倡导的多边机制,主张通过与当事国双边谈判解决问题,又需要东盟支持中国立场,为地区紧张局势降温。而且,中、美、日、印、欧盟在东南亚都有重大利益存在,都争相拉拢东盟。中国需要学会与一个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强的新东盟打交道。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双方贸易额从1991年的79.6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4721亿美元,增长近60倍。②双方累计投资额从1991的5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564亿美元,增长300多倍。③中国倡导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东盟各国的支持,东盟10国全部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在“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充满活力的东盟市场是中国的巨大机遇。“10 1的GDP总量近13万亿美元,占亚洲的近60%。双方贸易、投资和产业合作日益密切,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发展格局。”④
再次,导致东南亚地区格局发生变化的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即中国对外政策和周边战略的调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自2010年GDP总量超过日本后,已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二。中共十八大新一届领导集体上台以后,中国外交在以往韬光养晦的基调上,更加积极自信、主动作为。2013年底,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横穿中亚、西亚直达欧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贯通东南亚、南亚直达非洲,构建了亚、欧、非新的经济版图。2014年10月,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美国传统盟友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欧美国家不顾美国反对,纷纷加入,成为创始成员国。亚投行的成立触动了美欧日主导的世界银行、世界经合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的“奶酪”。2015年9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举行,一个自信而强大的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一系列举动表明,中国已经不满足做一个既有国际秩序的被动遵守者,而是希望对既有国际秩序进行修正和改革,使之更趋合理和完善,更能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面对一个迅速成长为世界新兴大国的中国,面对一个对地区和国际事务处处表现得更加主动和积极的中国,东盟感到不适应和不习惯。东盟希望由它来主导地区事务并且担当东南亚的真正主人,然而,事与愿违。东盟的心情是复杂矛盾的,一方面,东盟需要搭上中国高速增长的快车,分享经济红利。中国连续7年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需要中国巨大的市场。东盟一体化加速,内部互联互通迫在眉睫,迫切需要中国的技术和资金。在高铁、港口、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相较于美日欧,引进中国资金和技术的成本更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崛起,其地区影响力日益扩大,东盟在地区事务中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东盟当然不愿意看到这种结局,会继续灵活运用大国平衡战略,在中美日等域外大国之间寻求平衡。东盟各成员国,不会轻易在中、美、日、印、欧盟等大国和地区之间选边站队,对主权争议、南海问题、海洋权益等敏感问题,不会轻易表态,东盟也会继续左右逢源,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上述三个因素相互作用,不仅改变了东南亚地区的格局,也对当前和未来的中国—东盟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东盟关系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当前的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总的来说是顺利的,正沿着双方领导人预设的方向和轨道前进,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影响和阻碍中国—东盟关系健康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正视,并采取新的对策。
南海问题日益凸显。近几年,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和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域外大国的介入,南海问题有复杂化、国际化的态势。菲律宾在2013年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是一个重要标志,南海仲裁法庭于2016年7月做出裁决。虽然中国对这个仲裁结果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不执行,但是仲裁案本身起到一个非常不利的负面示范效应。我们必须对仲裁事件本身和背后的意义进行研究,分析评估这个事件将会对中国及中国—东盟关系造成哪些消极影响。
笔者认为,南海仲裁案对中国可能是一个警示,今后中国—东盟关系不会再像以前25年那样顺风顺水地健康发展了,中国—东盟关系的蜜月期已经结束,今后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摩擦、纠纷甚至冲突。南海仲裁案后,虽然东盟没有明确表态,并且在东盟外长声明中督促各方恪守《宣言》,抓紧磋商制定《行为准则》,为地区的紧张形势降温,但是,南海问题东盟化、多边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今后,在美、日、澳、菲依据南海仲裁结果步步紧逼的情况下,中国恐怕还得更多地争取东盟的支持。东盟有可能借机主导南海问题,将其纳入多边协商机制,或者利用南海问题借机平衡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南海仲裁案对中国可能还有另一重意义,那就是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利用现有的游戏规则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作为一个遵守规则的新兴大国的形象。有许多国际法规可能是我们原来不熟悉的,必须努力学习,尤其是要培养更多优秀的熟悉国际法、国际关系的人才。
尽管中国和东盟各国领导人及高层官员在各种场合都一再强调,南海问题不是双边关系的全部,双边关系的发展不应该受到南海问题的制约与阻碍,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承认,南海问题的确已成为阻碍双边关系发展的一大障碍,如果不能正确处理,有可能成为地区紧张局势甚至冲突的导火索。
域外大国角力。美国、日本、印度、欧盟在东南亚都有重要的利益与存在。二战后美国一直主导着东南亚的地区秩序,虽然近年来高调宣布重返亚太,其实美国根本就没有离开过东南亚,一直是地区秩序的主导者。在经济贸易领域加快推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安全领域,利用一些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担忧,展示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与存在。战后日本在东南亚苦心经营,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优势技术输出和由日本主导的亚开行资金融通在东盟国家深受欢迎,从上世纪90年代起,日本不再满足于在经贸方面对东南亚的影响力,开始在政治与安全等领域加强活动,尤其是安倍晋三上台后,日本活动更是日益活跃。东南亚曾是欧盟成员国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深受其意识形态、宗教、社会文化等影响,近年来,欧盟也在利用其历史上的影响力不断加强经济贸易和其他领域的存在。由于历史、地缘等因素的作用,印度的宗教、文化、艺术等在东南亚国家具有很深的影响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不遗余力地推行“东向政策”,不断加强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领域的联系,展示其地区大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