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生活化主要是指学校德育要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从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受教育者在他自己所实践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去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去促进自己生命质量的提高。它强调德育教育直面生活中的问题与困难,用爱教育者自己的生活,自主的活动本身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的启迪与引导,以提升受教育者的人生境界,让受教育者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理要求。
1 德育生活化的内涵
1.1 德育内容的生活化。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德育的内容也在随着时代的前进发生着较大的变化。爱祖国、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集体等优良的传统教育内容要继续发扬光大,同时也要根据现实生活实际,增加日常生活道德,基本道理规范的内容,即开发生活中的德育,淡化理论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
1.2 在学习生活中渗透德育。学习是中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培养创新意识等德育内容。
1.3 在交往生活中渗透德育。交往生活中有关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培养和锻炼交往能力,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应成为德育的主要内容。并培养学生珍惜友谊、诚实守信、尊敬长辈、团队精神等品质。
1.4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除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之外,日常生活中健康的生活习惯,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合理的消费方式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新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应从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合理消费、量入为出、文明休闲等方面来引导学生。
1.5 在社会生活中渗透德育。社会生活虽离中学生比较远一些,但是社会生活中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现代信息网络对中学生的冲击是对中学生德育最大的考验,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发生的政治问题和生活中遇到的社会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和环境意识。
2 德育形式的生活化
2.1 德育途径的生活化。教育学博士朱永新曾在《呼唤走进孩子的心灵》指出:德育,关键是培养人的德性。人的德性的养成,不同于知识的养成。在游戏的时候,大家都遵守规则,民主协商。这比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万遍“要遵守规则”还要有用。因为他不遵守规则,就会受到游戏伙伴的指责,就没有人缘,就没有游戏伙伴,大家就不理他。一个孩子最痛苦的,就是别人不理他。有些孩子被教师瞧不起,但在孩子那里,他是“王”,他能从其他孩子那里得到快乐补偿。没有活动,就没有德性。教师在课堂中讲一万遍,孩子都不一定会听。权利、责任、义务,很多东西,自然而然就会在游戏中学到。孩子一定要活动,能力只能在活动中形成,空洞的说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收效是甚微的。你只有搞了大量的活动,如演讲比赛、读书比赛、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等,才能不仅培养能力,也培养了德性。因此,封闭式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形势,学校德育要形式多样、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游戏,引导学生开展兴趣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实践、游戏和活动中来。在活动过程中感受,才是增强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例如,我们可开展各类体验活动:“当一天值日班长”、“我是环保小卫士”、“今天我当家”、“走进钱江源”、“为孤老院老人唱首歌”、徒步“远足”等活动,均从不同角度给学生提供了实践体验,使之获得了课堂上、书本上得不到的财富。
2.2 德育环境的生活化。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孩子寻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如何为学生创设适宜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这同样是学校德育工作重要的着眼点。
2.3 学校、家庭、社区三者密切配合,整体优化育人环境。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有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有69%的学生选择了父母,可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力之巨大。因为家庭教育将为孩子日后的成长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家长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我校与家庭密切配合,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教简报》等途径把正确的教育理念、学校的教育思路传递给家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学校借助地方政府部门的力量,与政府部门密切配合,努力净化、优化学校的社区环境,如整治网吧、游戏机房,建设高雅的社区文化等,尽量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2.4 积极营造健康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如何建设校园文化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有人把校园文化分为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我校在物质层面上做到校园四季有花,树上有鸟,草坪有鸽,池中有鱼,建设良好的生态系统。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校园,在春生夏长、鸟语花香中感受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生生不息的神奇。
1 德育生活化的内涵
1.1 德育内容的生活化。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德育的内容也在随着时代的前进发生着较大的变化。爱祖国、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集体等优良的传统教育内容要继续发扬光大,同时也要根据现实生活实际,增加日常生活道德,基本道理规范的内容,即开发生活中的德育,淡化理论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
1.2 在学习生活中渗透德育。学习是中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培养创新意识等德育内容。
1.3 在交往生活中渗透德育。交往生活中有关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培养和锻炼交往能力,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应成为德育的主要内容。并培养学生珍惜友谊、诚实守信、尊敬长辈、团队精神等品质。
1.4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除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之外,日常生活中健康的生活习惯,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合理的消费方式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新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应从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合理消费、量入为出、文明休闲等方面来引导学生。
1.5 在社会生活中渗透德育。社会生活虽离中学生比较远一些,但是社会生活中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现代信息网络对中学生的冲击是对中学生德育最大的考验,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发生的政治问题和生活中遇到的社会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和环境意识。
2 德育形式的生活化
2.1 德育途径的生活化。教育学博士朱永新曾在《呼唤走进孩子的心灵》指出:德育,关键是培养人的德性。人的德性的养成,不同于知识的养成。在游戏的时候,大家都遵守规则,民主协商。这比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万遍“要遵守规则”还要有用。因为他不遵守规则,就会受到游戏伙伴的指责,就没有人缘,就没有游戏伙伴,大家就不理他。一个孩子最痛苦的,就是别人不理他。有些孩子被教师瞧不起,但在孩子那里,他是“王”,他能从其他孩子那里得到快乐补偿。没有活动,就没有德性。教师在课堂中讲一万遍,孩子都不一定会听。权利、责任、义务,很多东西,自然而然就会在游戏中学到。孩子一定要活动,能力只能在活动中形成,空洞的说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收效是甚微的。你只有搞了大量的活动,如演讲比赛、读书比赛、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等,才能不仅培养能力,也培养了德性。因此,封闭式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形势,学校德育要形式多样、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游戏,引导学生开展兴趣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实践、游戏和活动中来。在活动过程中感受,才是增强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例如,我们可开展各类体验活动:“当一天值日班长”、“我是环保小卫士”、“今天我当家”、“走进钱江源”、“为孤老院老人唱首歌”、徒步“远足”等活动,均从不同角度给学生提供了实践体验,使之获得了课堂上、书本上得不到的财富。
2.2 德育环境的生活化。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孩子寻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如何为学生创设适宜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这同样是学校德育工作重要的着眼点。
2.3 学校、家庭、社区三者密切配合,整体优化育人环境。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有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有69%的学生选择了父母,可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力之巨大。因为家庭教育将为孩子日后的成长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家长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我校与家庭密切配合,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教简报》等途径把正确的教育理念、学校的教育思路传递给家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学校借助地方政府部门的力量,与政府部门密切配合,努力净化、优化学校的社区环境,如整治网吧、游戏机房,建设高雅的社区文化等,尽量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2.4 积极营造健康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如何建设校园文化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有人把校园文化分为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我校在物质层面上做到校园四季有花,树上有鸟,草坪有鸽,池中有鱼,建设良好的生态系统。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校园,在春生夏长、鸟语花香中感受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生生不息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