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德育生活化的策略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b16591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生活化主要是指学校德育要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从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受教育者在他自己所实践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去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去促进自己生命质量的提高。它强调德育教育直面生活中的问题与困难,用爱教育者自己的生活,自主的活动本身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的启迪与引导,以提升受教育者的人生境界,让受教育者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理要求。
  1 德育生活化的内涵
  1.1 德育内容的生活化。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德育的内容也在随着时代的前进发生着较大的变化。爱祖国、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集体等优良的传统教育内容要继续发扬光大,同时也要根据现实生活实际,增加日常生活道德,基本道理规范的内容,即开发生活中的德育,淡化理论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
  1.2 在学习生活中渗透德育。学习是中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培养创新意识等德育内容。
  1.3 在交往生活中渗透德育。交往生活中有关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培养和锻炼交往能力,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应成为德育的主要内容。并培养学生珍惜友谊、诚实守信、尊敬长辈、团队精神等品质。
  1.4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除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之外,日常生活中健康的生活习惯,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合理的消费方式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新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应从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合理消费、量入为出、文明休闲等方面来引导学生。
  1.5 在社会生活中渗透德育。社会生活虽离中学生比较远一些,但是社会生活中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现代信息网络对中学生的冲击是对中学生德育最大的考验,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发生的政治问题和生活中遇到的社会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和环境意识。
  2 德育形式的生活化
  2.1 德育途径的生活化。教育学博士朱永新曾在《呼唤走进孩子的心灵》指出:德育,关键是培养人的德性。人的德性的养成,不同于知识的养成。在游戏的时候,大家都遵守规则,民主协商。这比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万遍“要遵守规则”还要有用。因为他不遵守规则,就会受到游戏伙伴的指责,就没有人缘,就没有游戏伙伴,大家就不理他。一个孩子最痛苦的,就是别人不理他。有些孩子被教师瞧不起,但在孩子那里,他是“王”,他能从其他孩子那里得到快乐补偿。没有活动,就没有德性。教师在课堂中讲一万遍,孩子都不一定会听。权利、责任、义务,很多东西,自然而然就会在游戏中学到。孩子一定要活动,能力只能在活动中形成,空洞的说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收效是甚微的。你只有搞了大量的活动,如演讲比赛、读书比赛、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等,才能不仅培养能力,也培养了德性。因此,封闭式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形势,学校德育要形式多样、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游戏,引导学生开展兴趣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实践、游戏和活动中来。在活动过程中感受,才是增强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例如,我们可开展各类体验活动:“当一天值日班长”、“我是环保小卫士”、“今天我当家”、“走进钱江源”、“为孤老院老人唱首歌”、徒步“远足”等活动,均从不同角度给学生提供了实践体验,使之获得了课堂上、书本上得不到的财富。
  2.2 德育环境的生活化。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孩子寻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如何为学生创设适宜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这同样是学校德育工作重要的着眼点。
  2.3 学校、家庭、社区三者密切配合,整体优化育人环境。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有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有69%的学生选择了父母,可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力之巨大。因为家庭教育将为孩子日后的成长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家长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我校与家庭密切配合,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教简报》等途径把正确的教育理念、学校的教育思路传递给家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学校借助地方政府部门的力量,与政府部门密切配合,努力净化、优化学校的社区环境,如整治网吧、游戏机房,建设高雅的社区文化等,尽量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2.4 积极营造健康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如何建设校园文化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有人把校园文化分为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我校在物质层面上做到校园四季有花,树上有鸟,草坪有鸽,池中有鱼,建设良好的生态系统。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校园,在春生夏长、鸟语花香中感受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生生不息的神奇。
其他文献
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是加拿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的重要方式,被誉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变革者。随着加拿大国内高等教育问责意识的增强、教育质量评价范式的转变和学分的互认与转移的需要,以及受外国的影响和国际组织的推动,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在加拿大受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回顾加拿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的发展历程,加拿大本科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大致经历了概念形成、政策酝酿和试点推广三个阶段。在加拿大,省政府、高校和教育中介组织构成了学生学习成果评估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其中高校是评估的行为主体。省政府和教育中介组织主要通过政策导向、财政拨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对于人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它是推动个体学习的最主要内部力量,皮亚杰指出:“智力方面的一切工作都要仰赖于兴趣”,可见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研究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自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了解了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现状与差异,分析和指出了高中生中语文学习兴趣存在的问题,提出并探讨了解决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对策。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水平可以从激发的情境兴趣、维持的情境兴趣、个体兴趣和总兴趣四个维度测量,从这四个维度看,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数学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日益暴露出诸多矛质冲突,如满足学生兴趣需要与小学数学教育的强迫性之间的矛盾冲突、大众数学教育与精英数学教育的矛盾冲突、数学专家的建议与学校数学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小学数学教育目的的功利性与过程的非功利性之间的矛盾冲突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入分析的问题。  【关键词】 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 问题  新课改时期,小
期刊
后进生在中职生占有很大的比例,通过本人多年的体会认识到,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障碍,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家庭的、学校、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进生在数学教学的问题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 中职数学后进生形成的主要表现  1.1 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
期刊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其一,实践体验法。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
期刊
人的德育教育是在其呱呱坠地之时起,终其一生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时代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但德育教育又不是孤立的,学校、家庭、社会都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结果。它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回顾近年来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某杀人案,北京某高校一学生杀死教授的案例,西安音乐学院药某开车撞人后补刀刺死伤者的案例……一桩桩凶案、惨案的发生,让人心痛之余,又叫人深思。这是我们当下教育的一种悲哀,只重视人的
期刊
1 博学多能,争做专家型讲解员  免费开放之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更加凸显出来,对全社会各个层次的群众而言,大家期待更多的是如何从博物馆更好地开阔视野、获取知识、提升素质。因此,讲解员就要贴近时代脉搏,掌握好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争做知识型、专家型“资深讲解员”,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在以往讲解工作中,由于有的讲解员知识储备不够丰厚,时常面对一些观众的提问,由于不知如
期刊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书是智慧的钥匙。学生是老师进步的阶梯,一个学生就是一本好书。  一个学生就是一部史籍。回顾昨天的学生和学生的昨天,会使老师知道自己的功与过、得与失。在昨天的理想和现实的撞击下,今天的我就有可能心智大开,彻悟教书育人的道理,把昨天闪光的东西加以总结,把不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丢弃,采取一种更加见效的方式、方法或手段。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数学,它教人如何细致、有条理地做事
期刊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这样形象的论述:“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的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也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现阶段学校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培养大多来自于硬性的规定,那些类似于忠告式的培养习惯的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同学和朋友、同学交往时,往往付出很多,可换来的结果却事与愿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那么,如何促进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呢?  1 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