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路上的3小时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假期后返工第一天,我的作息一如往常:7点半起床、洗漱、吃饭,8点半出门。只是今天我选择走路去公司,预计3个小时后能在公司楼下“打卡”。
  任性吗?其实并不。年前我向领导提出辞职,元宵节是正式离职的日子。今天开始,我进入了“预备离职期”。
  把“我不想干了”的想法变成“我不干了”的事实,花费了4个月。这大概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得知我即将离职,公司同事们流露出的羡慕多过不舍,羡慕我年轻,羡慕我自在,羡慕我有退路和退出的勇气。
  对于未来,我有憧憬也有担忧,但当下我对此并没有什么感觉,也许是因为还没到最后的日子,也许是我给自己设置了太长的缓冲期。
  比如今天这场“上班”之旅。
  搬到芍药居9个月了,我几乎每天骑车上下班,路途中时常看到有趣的人和事,奈何平时疲于奔波,对任何场景只能匆匆一瞥,仓皇路过。于是,在“预备离职”的第一天,我决定完整地走一遍曾经每天骑行的道路。
  往常8点半之前,我会离开家,走出小区的第一件事便是寻找共享单车。运气好的时候出门就能遇见,运气不好得走10来分钟。8点多,小区门口人头攒动,打工人忙着通勤,老年人忙着买菜,城市已然苏醒。骑行5分钟会路过一个小广场,晨练的人们在这里健身,大都是老年人,动作慢慢悠悠,时不时东张西望,拉拉家常。我只能瞥一眼他们的闲适生活便继续赶路,像是圈里的羊,有一支看不见的鞭子挥舞着,让我前进,前进。
  芍药居是个很热闹的地铁站,因其周遭房租相对低廉,交通也比较便利,是北京性价比较高的住宅区,于是很多北漂选择在这里“安家”。但我很少坐地铁,每每路过天桥,看到挤在一起的过街人群,会有喘不过气的感觉。
  所以我选择骑车,骑车能看到广阔的天地。骑过地铁站旁的高架桥时我的心情总是很愉悦,因为只要天气不是太差,就能看得很远很远。骑过高架桥,是一段长长的下行道,两旁有水泥围墙,围墙另一边是一个小型城市公园。平时骑车看不到公园内的场景,今天既然走路,我便好好欣赏了一番。
  早晨的下行道只有一条车道,总是堵车,这时便显出骑行的优势来,我脚下生风,轻松超过一辆又一辆小汽车。直到遇见光熙门地铁站外的小坡—坡有点儿陡,得深吸几口气才能越过。
  越过小坡,便是一条长长的倒“U”形下坡路,每回骑到这一段,我都幻想自己是个帅气的机车少女,车技高超。我心里想:“我就是‘U’形坡之王,这条路的一切都属于我,包括对面树梢上的鸟窝,我盯你一整个冬天了!”
  这种骄傲持续不了多久,转过弯便是最冷也是最危险的路段—地下隧道。数不清的小车、公交车、等公交车的人在隧道中交汇。车声轰鸣,隧道的构造又加强了噪音,耳机里的音乐再大,到了这里也会被吞噬。
  偶尔被公交车挡住去路,我便放慢车速,目光和某个路边等公交车的人交会,他们的眼睛往往疲惫无神。其实地下隧道的光影很有趣,不晓得有多少人注意过呢?
  离开隧道,百米后我会在某个巷口右转,这是我最喜欢的瞬间:轰鸣消失,音乐回归,阳光重新洒在大地上。
  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写诗,常常在清晨骑行的路上构思当天的小诗,看到什么写什么。在这个巷口,我写了下面这首诗:
  掉队的秋天
  秋天是一群候鸟
  很大一群
  十一月开始往南飞
  有几只贪玩的
  掉队了
  在冬天的世界里
  不敢声张,只能
  藏在八九点的树梢上
  把枫叶染得透黄
  我寫诗从没想过获得什么认可,只是自己觉得好玩。因此写了10来首,尽兴了便停了。如今回过头来看,虽然我那时写的大都是通勤路上平平无奇的见闻,但也许路子是对的。郑渊洁在微博上回复网友的提问“怎么找寻灵感”时说:“不放过上天恩赐的任何接地气的机会,比如修车、验车,比如倒垃圾,比如回复微博留言,比如买菜做饭。灵感偏爱藏在这些地方。”
  我的灵感,藏在清晨的河边小道上,藏在香味扑鼻的点心店门口,藏在每一个人潮汹涌的斑马线上……
  红绿灯路口是路上为数不多我与他人共享清晨的时刻。人们骑着各式各样的小车,肩并肩等待着,绿灯一亮便四散而去。我们的缘分维持了仅仅一分钟。偶尔也会出现更有缘分的人,比如那些曾和我在路上“赛车”的人。但大多时候,大家都是各骑各的,擦肩而过,互不相干。
  骑出左家庄,道路变得宽阔,车少人少,我通常在这一段加速前进。再走下去就到了我很喜欢的一个路口,好几个夏日傍晚,我在这里看到了晚霞。
  再往前,便是春秀路了,是到公司前的最后一段路。在某个大路口,早晨的阳光正好被一栋大楼遮挡,因此马路一半阴一半阳。每次在这个路口等红绿灯,我都痴迷于此处的光影。今天终于得偿所愿,拍了几张照片。
  为这条路拍的最后一张照片,拍照地点离公司不到百米。往常骑到这里时我已无心欣赏周遭的风景,只想着躲避车流,穿过马路把车停好,拿出手机打卡,然后钻进大楼,开始一天的打工生活。
  尽管来的路一切如常,今天还是特别的。
  我无须打卡,无须弓着背坐在电脑前,无须为不重要的人和事花费大量时间。但这不代表我否定在这里的时光,实际上我很珍惜且感激,否则也不会专门为奔赴公司的这段路写一篇文章。
  这里有我喜欢的人们,在“预备离职”的第一天,也是农历生日的这天,我安静地坐在楼下等他们吃饭,一如曾经的每个午后。
其他文献
歌手李健曾翻唱过一首歌,叫《十点半的地铁》,其中有几句歌词是这样写的:  对面的大叔 在鼾声之中张大了嘴  旁边的阿姨 左摇右晃 她睡得找不到北  身边的妹妹和朋友谈谁 是是非非  这是斑驳陆离的都市拼图,细看之下,每一块不过是泛泛生活中的你我。在城市中的地铁、公交车、三轮车或是共享单车上,或许才是泛泛生活的本相。清晨,它们载着你我,期待或是无奈地从城市一头去往另一头;夜晚归来,这种期待或许已磨损
期刊
1986年4月26日,一连串爆炸震碎了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存放燃料棒的四号反应炉……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了三年时间采访和这次核灾难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人,将灾难带给人的真切经历和感受诉诸笔端。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也许两者是一样的,我该讲哪一种?  我们刚结婚,连到商店买东西都还会牵手。我告诉他:“我爱你。”但当时我不知道自己有多爱他,我不知道……那天晚上我听到声响,探头望向窗外。他对我说
期刊
一  我坐在从长沙去往炎陵的没有空调的绿皮火车上,发了一条有几张照片的微信朋友圈。很快,好几个人问我,是去炎陵看黄桃吗?我才意识到原来炎陵的黄桃这么有名气。在这之前,我对炎陵和黄桃一无所知。  炎陵火车站建得高,出站就是高阶梯,远处群山环绕,车站一带看起来冷清。我在一个简陋的餐馆点了一盘辣椒炒肉,刚吃完,那位种黄桃的朋友便来接我了。  货车在路边一个厂房装防震棉,这些都是黄桃发货要用到的包装材料,
期刊
宿舍门前的凤凰花开了,和往年一样,灿烂又热烈。  但又不太一样,因为这一年的凤凰花,是来送别我们的。  穿上学士服,我正准备走出宿舍楼,和同学们约好了要拍照留念,心中怅然。忽然一个声音喊住了我:“小姑娘,你是301宿舍的吧?”循声望去,原来是楼里的宿管阿姨。“我还记得你刚来办入住的时候,大半夜才到,咚咚咚地敲门,又一个劲儿地和我说‘对不起’。现在就要毕业了,时间真快。毕业了好啊,毕业快乐哦!”  
期刊
利迪策村里的雕像  “利迪策”是位于捷克共和国捷克州的一个村庄,距离首都布拉格20公里。若不是1942年6月在这里发生的惨剧,估计没几个人会知道这个名字。  莱因哈特·海德里希出生于1904年,1936年就开始管理纳粹德国的秘密警察和刑事警察,掌握令人生畏的国家机器。海德里希是纳粹种族理念最理想的楷模,有人说过:“当纳粹照镜子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海德里希的模样。”  捷克在1939年3月被德国吞并,
期刊
一  周末早上带孩子出去,习惯性地来到便利店买鲜奶和纸巾。付款时,孩子看着货架上的泡泡水迈不开腿。换了个地方,价格就不一样了—这里有牌子的泡泡水比旁边杂货店的贵一倍,除了把手上多了个图案,看不出什么差别。  “我想买这个。”孩子小声说。  “回去兑点儿洗洁精,可以一直玩儿。”收银员笑着开口道。  都是每天见面的熟人,我也笑道:“只怕不行吧,洗洁精兑出的泡泡吹起来应该不一样。”  孩子高兴了,付完款
期刊
从小我就爱看人做饭,无论是我家对门建筑公司食堂的李爷爷蒸馒头,家门口汤圆摊儿的黄婆婆揉汤圆,还是隔壁的陈红姐姐扯面疙瘩,小食店上班的幺伯做荞面,抑或是善施桥边易大娘炸油豌豆,城门洞口大肚子厨师煮烩面,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这当然有守着锅边,想混点儿吃的下嘴的原始冲动。做饭的人大多有展示欲望,一旦好吃的起锅,除了自己尝一嘴之外,忍不住会给观者来上一点儿。这有点儿像画家画完一幅作品,总忍不住想给人展示
期刊
昨天中午和彦祖去吃小笼包。等着上菜的时候,他突然接到一个工作上的电话,表情瞬间从放松变得严肃,认真地跟电话那边的人说着什么。当时我正在刷微博,刷到一条“18岁喜欢的人,28岁还在身边”,于是抬头看了看他。  画面和19岁的他慢慢重叠了。  那时候我俩刚谈恋爱。他面庞青涩,体型瘦削,经常在和我吃饭的时候,打电话给同学兴高采烈地讨论游戏的玩法、暑假要去哪个网吧包夜、要去那家开了 13年的夜宵店撸串儿…
期刊
晚饭后,我爸翻到一条我之前发的跟人吵架的微博,看了几遍以后打电话给我,语重心长地劝我不要跟人计较,把心放宽。他说:“不招人妒是庸才,你看你妈,她就跟別人处得很好,谁都不嫉恨她……”  刚才他用楼下的公用电话打过来,说我妈把他赶出来了,让他今晚去睡公园的椅子,让我和弟弟帮他说说情。  我妈躺在沙发上闭着眼睛敷面膜,就是那种黑色的火山泥面膜。  我爸看自己没人陪了,就无聊地开始找碴儿,挨着我妈坐下来,
期刊
我要向地球上爱吃爆米花的孩子  道一声对不起  我仅仅快了一步  在银河里发现一颗爆米花星  金黄灿烂,香味浓郁  平常,爆米花星安安静静的  安安静静地闪烁  直到我启动开关  拉一拉那根专属于我的闪电藤  只听“嘭”的一声  爆米花星流星飞溅  星云弥漫  来自星星的爆米花开始降落  一串串  一阵阵  一堆堆  有适应地球人的经典老口味  更少不了宇宙流行的時尚新口味  怪诞多元味则让人尖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