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的诗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w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颗心
  大时有多大,智慧与天下文章
  是否都能入,也都能出
  小呢,有多小
  比针尖小,比头发丝更细的
  那些隐秘的念头,容不容得下
  那些龌龊的,肮脏的
  卑鄙的,无耻的,能想象到
  但决不愿看到的,是不是
  都不愿意容
  有时,不经意的一个相识
  或是相遇,一颗心希望成为故事
  还是沉香
  如果是邂逅呢
  留下的伤痕,会不会一直在心中
  隐痛的变迁
  常常的,一颗心将自己捧出时
  会被人当风吹散了,当水给泥泞了
  这时,一颗心藏在深处,
  藏得再深,也是易碎品
  甚至比蛋壳、陶瓷、玻璃
  好不了多少
  一颗心,如果给了一个人呢
  今生,还能不能拿回来
  拿不回,这个人的今生
  是不是成了空心人
  一座城
  我们对一座城的留恋
  是不是如同,对一个人的留恋
  没有了那个人
  城便是一座空城
  那些人来人往
  车来车去,那些繁华与热闹
  行走在我们身边,如行走在纸上
  没有一丝热气
  那些晚上亮得像白天的灯
  与我们也是冷的,凉的
  像这个城里,人看人的眼睛
  还有那些树木花草
  院子房子,甚至一双碗筷
  一道歌声乐曲声,也都是别人的
  只有一两只不知名的鸟
  或麻雀什么的,偶尔会
  停在我们的脚边,深情款款地
  看我们,让我们怀疑自己前世
  也是一只鸟或麻雀
  在这座城里
  我们只有他一个人
  因为这个人
  我们最终选择了留下
  选择留下,我们便从此选择了
  孤独和凄清
  那些我们甘愿咽下的
  甘愿承受的,甘愿柔肠寸断的
  是我们的苦,也是他的结
  我们在这座城的每一个黄昏
  每一个夜晚,都会眼巴巴地
  盼着他出现,像云出现在天空
  风出现在原野,星星出现在天幕上
  那么自然
  但是这样的盼望
  总是令我们落空
  于是,这样的黄昏和夜晚
  我们只能学着
  把自己的心剁碎,往神坛上供
  供成一座城的模样
  一绺发
  三绺梳头,两截穿衣
  如果是一绺呢,从鬓上落下
  剪和刀谁忍心
  无绺不遮花
  说的是几绺,江南风景才依稀
  看一绺发落下
  除其清凉和温柔,我们有无听到
  它的饮泣声,如同听古曲
  听情,而非听音
  古人总把发、云和鬓
  连在一起,而我们更多时候
  愿意把它跟一个名字靠拢
  靠拢了
  一绺发就会住着一城的风
  一城的风在发上刮
  这个时候,人间烟火,却坐在云端
  无法引渡我们,告诉我们,有谁可以
  坐怀不乱
  待得一绺发从青到白
  那些过往,那个一直住在心里的人
  他还能不能让她心乱
  活着时,他是她的洞口
  坐在这样一个洞口,他不知道
  她一直无家可归
  一袭衫
  穿在谁的身上
  能让我们想到李白
  他站在树下
  手握绢书,一袭衫任由风吹
  闲适、清朗、飘逸的样子
  是不是我们喜欢的
  这个时候,一头长发的我们
  乌云高绾的我们,是否该对镜梳妆
  然后莲步轻移,在靠近他的地方
  摘一朵蔷薇,插在鬓角
  并教另一朵蔷薇,轻唤他的名字
  月光升起时
  我们饮茶、对诗,木格子窗外是水
  水上有船,船上有灯光
  这样的一幅画
  我们是否想到盛唐,或明清
  冬天里
  燕子去了更南的南方
  留下冷和寒,留下我们围坐火塘边
  看他凝神手书,或吟唱新写的词
  门外,偶或过路的脚步声
  轻得装不下他书写的声音
  让四周寂静的声音
  在这声音里
  他写下的每一个字,都从纸上立起
  移于我们内心
  一剂药
  其毒性,大于药性
  还是小于药性
  它和故乡、小橋、青瓦
  谁更能医好,一个人的伤
  它是否什么病都能医
  唐婉、林黛玉、祝英台
  流不尽的胭脂泪
  述不尽的胭脂寒
  是不是怎样垂怜,怎样下药
  都无效
  这样的因一个人
  割开的伤口,除了痛
  有没有恨,恨时,该恨谁
  自己,还是那个人
  恨到至极
  是不是比痛更痛,这个时候
  一颗冰冷的心,搬来一座火山
  是否也焐不热
  即便疤愈合了
  那疼,会不会一直持续
  像一朵花落了
  红一直持续到入土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孙启放的诗歌,有一如既往的深刻。“深刻”可能是他的诗学追求。而达成这种深刻性的,很明显,是让人惊讶的语言修辞术。对于孙启放而言,这种修辞术,仿佛是一把将事物修剪得轮廓和棱角分明的剪刀。他的诗往往是基于日常生活的具体场景,然而他锋利的剪刀会将生活场景的完整性拆散、打碎,事物在词语和词语的转换中,急遽升华为一种形而上学的幻景。同时,他诗歌中的主体被无与伦比地突出,尽管在很多时候,这个主体并
字纸  有人读《红楼梦》像读  情色故事。有人读洗发水说明  悟出宇宙奥义。而师傅教我  ——“敬惜字纸”,那上面有  鬼哭狼嚎之事。我默念此语数遍直至  山河脱落,便开门迎宾  看老大哥称量,打包,付几张毛票  书架上就空出一截,门口灰尘里  多了几滴汗,像墨坠落在  阅后即焚的宣纸上  蝉  在夏天之前你需要练习  不语术,心怀天下秘密  又一无所知。关于世界  你并不比一只蝉知道多少  它地
致屋子里的陽光  准时侵入我的地盘  半边桌子正接受它的照耀。  快乐的发明者,这终身教授又来了。  发放温黄的安慰剂  是太阳到访的唯一目的。  紧跟其后的,正是  这一年里成熟的花朵果子棉桃粮食和少年  呼啦啦,大地丰盈热闹满是光泽。  可是,谁在后面的后面  无数流汗的咳嗽的气喘的皮肤龟裂的  不要以为看不见。  拒绝再被沐浴  冬天的明亮有点抖,我不配享受那光。  致投在教室天花板上的银河
葛镜桥  只是,很少有人明白  为何万事之起都得借江心一块礁石  设计出一个绝妙支点?  那天涨水,一道过不去的繁密荆棘  将其划伤,而后  葛镜在独对的崖壁,窥见了三十年之后  水流之上,悬空的崖石  星空下,照见砥柱的梦  梦见鸟儿衔来,更多的草籽  三百年、四百年已倏忽而過了  你继续追问,那年,水流向何处,人去往何方?  而答案始终如一,那就是让“致良知”*过桥而来  注:“致良知”是王阳
村子后面有山,山上有松树林  林子里有各种叫不出名的野生植物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了  那里是祖坟山  他们说不是每个死去的人都能埋在那里  要生前没寻短路的  要活到一定岁数的  要家里人丁兴旺的  我隐约明白:活好一生并不容易  对山上的一草一木  开始存了敬畏之心  找名字  我找过许多植物的名字  像艾蒿 茯苓 苡米  很早就见过这些实物,但叫不出名  像覆盆子 扛板归 益母草  也都是
“生死学”是广州大学的一门选修课,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的胡宜安老师已经讲了20年,仍一座难求。上大学之后,亲戚中高龄的时有逝去,我想跟着这门课探索生死之道。写下一封信消弭恐惧  开课第一天,胡宜安老师让我们模拟为自己立下遗嘱。过去的回忆、现在的喜恶与未来的期许都朝我蜂拥而来,如果现在就是临死一刻,我最为关切的是什么?  有些人的遗嘱写得幽默风趣,“我的遗嘱是希望我家的猫能每天吃顶级猫粮!”有些人的则
汉斯·马格努斯·恩芩斯贝格尔,于1929年11月出生在考夫博伊伦。他是德国诗人、作家、出版人、翻译家和编辑。今天他生活在慕尼黑-施瓦宾格。他的诗集有《狼的辩护》(1957)、《国家的语言》(1960)和《盲人文字》(1964)。从1957年起,他作为自由作家在欧洲许多地方生活和工作过。33岁时他就得到了“格里格-布西讷奖”。1965-1975年,他出版发行了文学杂志《指南》。《指南》及他的诗歌、随
上几级台阶  再往里走,是堂屋  堂屋是老堂屋  再往里走,是棺材  棺材是黑亮老杉木  用長凳架起,有粉笔字在上面  一队孩子轻踮脚尖  刚刚写下,标注拼音的一生格言  寻找一粒煤的光荣出身  煤矿工人是光荣的  父亲光荣以后顶职当煤矿工人的  光荣村的姚光荣  是光荣的  姚光荣后来光荣入党  光荣提干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  他从煤炭山  体面下海  体体面面的姚光荣  回乡探家的席间说到旧事
不敢与你对视  隔着祖国的地理,我被比例尺一再缩小  花盘沉重,风向失语  不能与你相提并论  我是你遗落在远方的一粒子  比地平线低,我借用过你的花朵都付之流水  套用过你头顶的阳光已是日暮时分  我的淡抹与你的盛妆  如此不合时宜  我常常在虚幻中将自己重新排列  空荡荡的,像隔着万水千山  只有远远坐着,感受你金碧辉煌的江山  一统天下的大手笔的风格  风中传来你年轻的香气  我知道我回不去
春天的旧事情  若一觉醒来,痛逝去,  假托的事儿永做不完,  但不痛的事实,  两者细腻而柔弱些。  春风不尽,  我走我的上班路。  他们途中艳遇,  眼角斜上扫的一下。  等公车的,今没了。  来的走更远,  更接近空中,  甜滋滋旧事的昏变。  回避  要是我不起床,窗外雾罩  小模型的房子:  顶楼几个吐出  方正水塔。像楼梯矮  一脚踩空,楼与楼间的道。  事实上所有人没动,  看似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