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一帆悬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ala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到再生兄,脑海里忽然冒出这样五个字: “风正一帆悬”。这是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的一句。为什么想起这句诗7首先,恐怕是这个”正”字。再生兄不但正直、正派,行为端正,而且文如其人,文风谨严周正。更何况,他还相貌堂堂,身形伟岸,与齐国的那位邹忌一样”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应该是“城北徐公”的现代版。年轻时,以他的能文善乐,人高马大,文质彬彬,应该是女性仰慕追求的对象;老了,依然鹤发童颜,背不驼,腰不弯,神采奕奕,风度迷人。但无论何时,他也没有一点绯闻,与夫人举案齐眉,其做人与作文一样,得一个”正”字。至于“一帆悬”的意境,也与他的生存状态与学术环境有几分神似。他长期在济南生活、在地方院校工作,在新媒体发达之前,无论从心理上、地理上都与他一生向往的北京和中国音乐研究所有着难以消弭的距离。因此,他是有孤独感的。他曾经在朋友间以一种可以被接受和理解的”吹牛”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这种孤独感和无奈,他曾说过:“我在学校默默无名;在省里有点小名;在全国有大名。”
  再生兄的“大名”,和他那本《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的出版有关。当"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高等音乐教育迎来空前发展的初期, “艺考”之潮汹涌澎湃,但没有一本合适的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材,虽然有一些同类著作出版,但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太专业,过于艰深;拙作《中国古代音乐史话》又太普及,过于浅显,于是,再生兄的著作便以内容详实、繁简得当、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而风行天下。當然, ”艺考”的”刚需”是外因,其内因,还是因为再生兄长期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有其独到、深入的理解和心得,而长期的教师生涯,也让这本著作天生便适合学生的需要,再加上他长期关注该领域的新发展、新发现,在书中补充了一些新材料,既总结概括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有新意。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学者越来越多,其中也不乏有成就者,但再生兄的长处,除却他甘于寂寞,能在远离京畿和学术中心的地方长期孜孜不倦的研究与努力之外,他考古学的学术背景和民族音乐的演奏实践(他曾经做过二胡专业演奏员),恐怕也是使他的著作既有学术性、理论性,又有感性认识和艺术感觉的原因之一。再生兄还有一个当今学术界普遍缺乏的可贵之处,就是他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更不阿谀逢迎的学术品格。在中国音乐史界,他深度参与了一些学术争论,我们今天不去断言这些问题的孰是孰非,但就是通过这些学术之争,人们才看到在这个温文尔雅的“北国南生”的胸膛里,有一颗真心、一腔热血、一股豪情。
  当然,只说今天的济南不是所谓的“学术中心”,也不公平。毕竟,孔孟之乡的传统在这里积蕴甚深。假如我们把“齐鲁青未了”的“青”字用来形容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深厚与勃勃生机的话,那么,齐鲁大地的文化传统绝对是中国其他任何地方难以比肩的。起码, “泉城”的汩汩泉水里至今还流淌着李清照清丽隽永的低唱和辛稼轩气吞山河的浩歌。再生兄原籍江苏,但久居济南,其行状为人,颇有“山东大汉”的风采。我和他初识于1 980年5月在北京西苑宾馆召开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工作座谈会”,当时我们都年轻,又都是热情多、城府少的北方性格,再加上又都喜交友、好喝酒,于是一拍即合、一见如故。在当年那张珍贵的留影中,我和他并肩站在最后一排最靠边的地方。站在最后一排是天经地义,前面是前辈尊长,我俩是小辈,当然站在最后,但并肩而立,恐怕还是因为意气相投、 “自由结合”的结果。常常有人说“文人相轻”、 ”同行是冤家”,但我们哥俩却从没有过“相轻”,而是彼此相亲、相重,几十年如一日。当然,相亲、相重的前提是真诚,我俩在许多方面的看法常常是一致的,所谓”三观”相同,如果有不同的见解,也一定会讲,甚至辩论,但辩论与争执却没有一丝一毫“输赢”的追求,而是“为友交心”,所以,真的是真心不伤友谊。1991年夏天,我病后出院,思想大海,于是携妻挈子先赴济南,约上再生兄,同游青岛、烟台,登山观海,饮酒戏水,不亦乐乎。其时酷暑,虽时时汗流浃背,但这个既有天伦之乐又有兄弟之情,既临沧海之壮阔,又享古寺之幽静的夏天,却永远鲜活地留存在我的生命里。从我当时那首记游诗中的最后两句”春风不必春三月,水自清兮天自蓝”,可以想见我那时的心情。多年后,再生兄在东北长白山购置了一套商品房,虽无富家别墅之豪华,却也有远离都市喧嚣、亲近自然之效,遂每年夏天去那里避暑,他多次请我去消夏,我也很想去和他再同享一个美好的夏日之旅,但老来多事,总是机缘不巧,一年推一年,至今还是个念想。
  写到这里,该提到那瓶酒了。2000年,我去台湾做了一个学期的客座教授,带回来一瓶上好的陈年“金门高梁”送给他,并约好等我去济南他府上看他时再喝,这么多年了,我们又在北京或外地喝过多次酒,对这个约定也念兹在兹,但至今这瓶酒还在济南他家里痴痴地等着我俩。在结束这篇小文的此时,我忽然醒悟,酒是越陈越香,友谊亦如此,但我们都老了,别再等了,莫辜负了那瓶忠贞不二的陈年老酒。
  再生兄:备好酒菜,吾来也!
其他文献
翻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有这样一个片断:1958年,建院8年的中央音乐学院从天津迁往北京,部分留守的优秀教师和学生于当年组建起天津音乐学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现今,天津音乐学院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培养音乐以及相关艺术人才的高等教育学府。2013年暮秋时节,这所享有盛誉的音乐学院迎来了55华诞。没有隆重的庆祝大会,不搞铺张的典礼仪式,继承以往院庆活动“丰富而节俭、低调而厚重”的传统,在这个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i·Prokofiev)在俄罗斯古典音乐的创作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他继承了斯克里亚宾、斯特拉文斯基的传统,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肖斯塔科维奇、施尼特凯、谢德林等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身处西方音乐大变革的时期,他的创作先后受到了印象主义、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甚至机械主义与原始主义的影响,但是他并没有将创作理念局限于某一两种美学观念或作曲理论,而是兼容并蓄形成了
摘要:我校每周组织一次班主任例会,旨在充分利用校内教育资源,努力发挥骨干优秀班主任的优势,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规律。  关键词:班主任例会 研讨 经验报告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宽容是一首和谐的音符,能体现出班主任的健康人格的魅力,宽容好像一面镜子,你冲它笑,它就拥抱你。”这是鲍雪林老师对宽容的理解,在以“宽容与严厉”为主题的全
后现代视野下的研究中,复杂,对话,矛盾,与模糊的概念常常被研究者推至理解与诠释的前景中。针对当代美籍华人的跨文化音乐作品的研究,尤其是谭盾的作品以及其身份认同上的讨论,特别凸显了上述这些概念的属性。郑苏认为在定位“文化差异”时若本质主义式地从个人的原生特征来探讨文化位移,反而制造了“认识论上的困惑”(epistemological confusion)。我们若依赖作曲家来厘清这种困惑,那恐怕要令人
8月中旬,笔者应世界行进管乐团协会的邀请,前往韩国担任“2006年世界行进管乐大赛”评委。本项赛事由世界行进管乐团协会发起,是国际行进管乐界的顶级赛事,被誉为“行进管乐世界杯”,由申办国轮流承办,从1996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过10届,韩国是本次大赛的主办国,比赛地点设在风景旖旎的旅游圣地济州岛。   此次受邀担任评委的还有加拿大著名指挥家、教育家、世界行进管乐团协会主席Robert Eklund
于一位中国传统音乐专业的在读博士而言,从选题到田野考察,从整理文献到伏案写作,再到参加论文答辩以至经过修改后正式出版,既是一次严格而又充满学术意趣的训练,也是他们未来投身于某个专业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学术准备。而其中的关键之为,就是在田野考察中能够获得多少切身感受和通过反复的“参与—体验”所收集到的口碑资料及观察笔录。从某种意义上说,田野考察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该篇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准。   当年,在
读了洛秦教授的《民族音乐学作用于历史研究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尝试》(发表于《中国音乐学》1999年第3期)一文,颇受启发,同时又被作者讲述故事的行文方式,及历史就是故事的思考问题的视角所吸引。故事往往最能吸引人,被人们认识和记忆。因此,忆起初读《人类的故事》(1912年由美国著名学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所作)时,一气“赏完”时的畅快心情。它是一部以故事揭示人类智慧,打破以往以“实
1.一边哭,一边前行   遗憾的是,我出门没有带手机。我没有及时拍下那位老人和她的哭声,还有從她的哭声里升起来的红彤彤的朝阳。   我努力地想用文字去还原当时的情形,但我发现生活本身所具有的不可描摹性,无论我调用怎样的词语都无法恰如其分地记录下那一腔哭声从我背后传来时,以及老人蹬着一三轮车垃圾废物从我身边经过时带给我的那种心灵的震荡。恍惚间,我以为我置身在乡间村野,或一片长满荒草的坟地,听见那
世界音乐长河里,肖邦无疑是个独特的存在,对他作品的演绎,绝对是钢琴艺术中最受欢迎、版本最为众多、风格最为多元的。作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国际钢琴赛事,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也是中国音乐界最熟悉、最为关注音乐盛事。从1955年傅聪获该赛事第三名暨玛祖卡最佳演奏奖,到2000年李云迪获该赛事第一名暨波兰舞曲最佳演奏奖,都让中国人与肖邦结下了特殊的缘分。在笔者现场聆听过的大量肖邦作品演绎中,希普林·卡萨利斯因其自
蓝天清澈、白云悠悠、浩瀚无垠的草原上牛羊星星点点,美丽的额尔古纳河蜿蜒而曲折……一曲优美的《际响——额尔古纳之唤》把我们带到了美丽而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让我们聆赏了一幅美妙的小提琴音画!由中央音乐学院张兆宇创作的这首小提琴曲,在2008年第二届“帕拉天奴”杯小提琴作曲比赛中摘得桂冠,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娴熟的技巧、深远的音乐意境,非常富有感染力,加之青年小提琴家刘霄出神入化的演奏(荣获演奏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