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园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q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我来到这个荒废已久的园子,姑且叫它“弃园”吧。
  园里,有树有草,有虫有鸟。初春,树的残叶还没落尽,新绿已在树上一层层地披挂了;草,各种各样的草,或缠绕,或挨挤,或舒张,从残枝枯叶里争先恐后地蹿着、露着、绽开着嫩芽嫩叶。树,不再寂寞,上面有鸟。鸟儿们的生存很容易,它们小小的胃里装不下多少东西,有足够的时间在阳光里飞上蹿下,在枝头上快乐鸣叫。鸟儿们大多成双成对。在这片情和爱的领域里,有着纯真和唯美,一切均然。
  一场小雨后,许多小蜗牛爬出草丛了。它们似乎不喜欢潮湿的地面,拖着相对细小柔软的身躯和庞大的壳,沿着墙脚往上爬。以一种肉眼察觉不到的移动固执地爬。围墙上什么都没有哇,但这是些义无反顾的蜗牛们,它们生存的目的,似乎就是往上爬!一连几天的骄阳暴晒,这些蜗牛成了围墙上或中间或上面固定的小黑点。而那些留在草丛里的小蜗牛,正不时地在一粒小石子或半截儿枯枝上缓缓地蠕动,向四周灵动着它们光滑的触角。
  仲春,大地舒缓过来。园里开着的那些花,红的、白的都有,它们憋足劲儿,慢慢大了起来,胖了起来。这使得园里的红白恰到好处。微风徐来,这些新生命们含情脉脉,羞赧低语,像是迎接我这个“园丁”似的。此时的我,跑去附近的公园取了几株漂亮的花草过来,把它们栽在土里。几天后,它们竟成活了。于是,我小心地呵护,指望它们能快快成长,等炎热天再来这里,就有背阴的地方了。
  谷雨后,我在地里种了黄瓜和西红柿,又新辟了一块空地,种了丝瓜、扁豆。我依旧细心地照料它们,并期望它们快点儿成长,每天不时地从家里带来水浇灌它们,我多么期望它们开出一些花,长出一些藤,结出一些果。为此,我常站在园里刨土施肥,俨然像一个“农场专家”。
  我小时候种过地,几十年后的今天再次种地,我很忐忑,担心我播下的每粒种子难以成活,直到我看到它们冒出了嫩芽。我突然惊讶它们居然有这样的能力。
  这些迎风生长的幼苗无疑给了我惊喜,也给了我悲伤。由于我的参与,它們有了不一样的生命,这不能不使我自豪,但我却只能在它们全部出苗的时候才敢度量我的能力。我不知道它们需要什么,只能像所有人那样,在雨后的泥土里点上足够的化肥和种子。看到它们成活,虽然有一丝安慰,但我无从知晓,这些能够满足生长的养分是否符合它的心意。我恍惚间从土壤里觉察到什么,却又寻不到因由。
  夏日的傍晚,知了的鸣叫淹没一切。我惊异那些小小的蝉,它们棕褐色的身体在透明的蝉翼下微微地抖动,竟发出那么大的声音。这是些懒虫子,很少见它们飞,总待在树丛里,让整个世界充斥着它们焦急的求偶声。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心中的园景会异彩纷呈:童年的花园纯洁无瑕,少年的花园充满幻想,青年的花园热情似火,中年的花园博大精深,老年的花园仁厚绵远……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柳暗花明的喜悦,也有山重水复的苦恼;有雄伟斑斓的壮美,也有九曲回肠的挫折。
  苗长草也长,该铲地了。一把锄头被地磨得锃亮,垄沟里那些刚锄掉的杂草,被阳光晒得没了筋骨。我的手心被粗糙的锄杠打磨出血泡来,腰背也酸疼难耐,一垄锄下来,要歇上几回。在这里,每一棵禾苗都有我的梦想,都有我的等待。
  弃园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一有空,我就到这里,跟庄稼们说话。人这一生啊,轰轰烈烈当然好,但反过来看看那些与世无争或碌碌安逸的人,他们不也同样活出自然、活出自我了吗?
其他文献
荠菜的生命力极强。  从前,在农村,房前屋后,墙角旮旯,荠菜有的是,更不用说麦地田野里了。荠菜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无论土地是否肥沃,还是土壤是否疏密,只要它落地生根,便脚踏实地,默默等待春风惠雨。冬寒未尽,春寒还料峭时,它便开始吸收养分,储存能量,舒展筋骨了。细心的你这时就会发现,小路边、田埂旁,乃至湿漉漉的墙根下,稀疏的三角形叶子已探出了脑袋,纤细绿茎的荠菜和那些蓬勃而张扬的肥硕油绿的野菜相比,自
期刊
欢欢是孩子们的舅舅和舅妈养的一条小京巴。春节前夕,因为他俩有事,欢欢被送到了我们家。  站在客厅里的欢欢,小小的身子里透着机灵,一双黑眸子滴溜溜地转着,披着黄毛的小脑袋左扭扭右看看,瞅瞅妻子和我,扭身又跑到儿子和女儿面前,摇着短短一截毛茸茸的尾巴,仰着头,讨巧似的瞅着他们仨。  对于欢欢的到来,儿子和俩女儿流露出了极大的热情,三人高呼着欢欢是舅妈送来的春节礼物。装苹果的纸箱被儿子一腾而空,紅彤彤的
期刊
王老好是邻村人,听母亲讲我们本是一个村子的人。認识王老好时我还很小,那时他到我们村敲着个小锣挨家挨户唱着歌,一般孩子从他进村就前后跟着,直到他离开村子才罢休。起先一直将他同要饭的画上等号,可母亲告诫:老好非是要饭非是卖唱,而是“送春”。至于“送春”有何意?母亲叙说半天还是没闹明白,只晓得离过年不远了。  “送春”其实是一种地域性民间表演形式,就一人表演,无须化妆,道具也极其简单,一面小锣就搞定,“
期刊
那时还年少,爱一个人,我会觉得他哪哪兒都好,怎么可以这么优秀。我就会自卑,然后变得小心翼翼,希望自己做好万全准备,来迎接这个事后看来其实也不见得有多完美的男人。太爱一个人,胖的时候不见他,黑的时候不见他,头发短的时候不见他,没化妆的时候不见他,穿得不漂亮的时候不见他,心情不好的时候亦不见他。这样作三作四,爱的男人早已被隔壁班的小妖精给勾走了,而爱我的男人,我连名字都不想知道。  在2020年,一场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家乡兴起了栽桑养蚕热,几乎家家户户都栽植桑树。要将老枝剪去,只留桑茬子,到来年春天重新发枝,叶大,质量好。唯有地阡上的几棵桑树不进行修剪,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每到夏初,笔直的桑枝缀满翠绿油亮的大叶子,阳光照射在叶面上,反射出万千金点。树下浓荫蔽日,顽强的阳光透过叶间的缝隙,投下零碎的光斑。早已垂涎欲滴的小孩子们,一头钻进去,在桑树上寻找美味的桑葚。只见一粒粒、一簇簇,有白的、
期刊
我的工作地点离家远,每天清早乘公交一小时才到达。也有让人闹心的事,比方说一只老鼠撕咬开了我盛放货物的袋子,搬走了里面的果子。一次也算了,还三番五次地来偷吃,真的让人无法忍受。  第一次被偷吃,没多少。它咬破我盛放着香榧的蛇皮袋,进而撕破里面的塑料包装。不知它怎么知道里面有香味可口的美食,更不知它如何一颗颗偷拿出来。我只看见一堆壳,整齐地堆在货架的搁板上。这让我生气,偷吃了没事,把果壳弄得这么齐整,
期刊
办完岳母的丧事回来后,妻子坐在小凳子上,又一次哭了,声泪俱下:“怎么才能忘掉妈在世时的那些事啊……”  我放下书,把她搀扶到沙发上来,便陪着她默默地落泪。而我的脑海里也浮现出岳母健在时的场景,我与妻子每次去,她总是欢喜地忙碌——为我们张罗一餐可口的饭菜。她看我们吃得高兴,就一脸的惬意。我最爱吃岳母做的酸菜、萝卜、藠头、腌菜、辣椒……是那般美味。我们走时,她总要送到巷弄的转角处。我们劝她:“妈,回去
期刊
“山水结在四个方,鹤峰出座交椅山。四项宝贝守凤阳,凤楼雷家立旗杆。”在凤阳的山林和田间,时常会传出一阵高亢嘹亮的歌声,然后在山地的那边兴许就有另一个人歌声迎接而上,这是畲乡经常听到唱歌的场景。  今年71岁的凤阳畲族乡的兰梅英是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从小爱好畲歌,多次代表畲族参加省、市畲歌比赛并获奖。2002年2月,兰梅英受邀为大型少儿电視连续剧《山的那边是大海》演唱畲族民
期刊
散文诗自19世纪20年代经过译介进入中国,经历了100多年的本土化历程,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但未能在中国文学观念转型的契机中进入“文学体裁”一级分类框架1,对它身份的质疑因此始终存在着。历史无法更改,与其深究散文诗文体的合理性,不如将其纳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议题中加以审视,通过追问散文诗是否可以承载独特美感与现代哲思、当代经验倒推它存在的意义。  鲁迅的《野草》集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他用《
期刊
邂逅苏米,是一次偶然。  去年,我在一家银行办了一张信用卡,办卡人员送了我一盒礼品包装的苏米——江苏溧阳庆丰大米。回家后,我就把它煮饭吃。当我打开电饭锅时,一阵浓郁的饭香迎面扑来,正在书房的老公闻到香气,连忙走过来问“: 什么东西这么香?”  “是江苏大米香!银行送的。”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苏米的香气回答。  当我用饭勺盛米饭时,那种酥软、柔嫩与弹性让人倍感亲切,我的心甚至有些激动——这是小时候的感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