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19日,民主与科学杂志社在九三学社中央机关会议室举办《民主与科学》创刊3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由民主与科学杂志社主编张培富教授主持,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民主与科学》编委会主任丛斌院士出席座谈会。会议邀请九三学社中央机关部门负责人,兄弟民主党派代表,《民主与科学》编委、专家、作者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张培富主编首先致辞。他说,自1989年12月18日创刊以来,《民主与科学》杂志已走过30年的历程。在这30年中,在九三学社中央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在社内外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支持下,《民主与科学》杂志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在九三学社这块沃土上生根、成长和壮大。100年前,五四运动给中国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推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进程;74年前,为弘扬五四的民主与科学精神和纪念抗战胜利,创建了九三学社;30年前,九三学社中央以“民主与科学”为名,创办了社中央机关刊物,以此进一步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30年来,《民主与科学》杂志开展民主启蒙、建设科学文化、参与多党合作制度的建设,尤其是为九三学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社务活动,提供了全方位的展示平台。
张培富主编深情讲到:今天很荣幸邀请到各位领导与嘉宾,一起回顾30年来《民主与科学》走过的难忘岁月,分享对民主与科学的思考和感想,交流民主与科学在新时代的内涵,并就融媒体时代,《民主与科学》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充分发挥九三学社的智力优势,如何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等,对杂志社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座谈会气氛十分热烈、融洽,参会领导、嘉宾与代表畅所欲言。下面按发言顺序择要刊登他们的发言内容。
穆学锋(台盟中央宣传部部长)
《民主与科学》杂志我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学习过。《民主与科学》创刊于改革开放之后,30年来,杂志坚持传播民主与科学理念,发挥了它应有的影响和效应。今年适逢多个重要时间节点——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民主与科学》又迎来了创刊30周年,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年份。我讲三点期望:一是希望《民主与科学》继续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宣传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大政方针,宣传九三学社社员的爱国情怀和参政履职风貌。二是希望杂志继续坚持创新发展,在坚持内容为王,并于形式上不断改进以吸引读者的同时,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特点——既是民主党派刊物,也要坚持自己的特色定位,保持自己的个性特点,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为团结、育人的好读本,为广大社员鼓劲儿。在纸媒日渐低迷的大环境下,《民主与科学》近两年发行量翻番,可见其潜力巨大。三是希望加强交流合作,《民主与科学》的好经验好做法,《台盟》杂志愿意取经学习。在我国国际话语权大大增强的今天,从爱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角度开展宣传工作,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要加强各民主党派的报纸、杂志、网站、公众号的合作,形成聚合效应,扩大我们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多党合作故事,讲好各自民主党派的故事。
陈克文(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部二级巡视员)
上世纪80年代迄今为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在这个背景下,《民主与科学》成长起来。刊物以“民主与科学”命名,面向知识界广大读者,砥砺前行,成绩斐然。30年来,《民主与科学》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正确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语言平易近人、深入浅出,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宣传和推动作用,成为广大社员和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读者的良师益友和精神家园。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民主与科学》这本具有理论思维、传播科學理论的刊物,跨越30年历程,终于迎来新的重大历史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理论,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光辉旗帜。希望《民主与科学》在引领读者学习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科学内涵、精神本质上发挥作用,让科学的理论为广大读者所掌握,以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我社成员的政治坚定性和实践自觉性。愿《民主与科学》开拓视野、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永葆勃勃生机。
孟白(学苑出版社总编辑)
同为九三学社中央下属单位,学苑出版社和民主与科学杂志社一路同行、互相支持、相亲相爱,非常团结。《民主与科学》整体上体现了九三学社朴素、低调、不张扬的风格,这在当今浮华、浮夸的社会风气中实属难得。作为九三学社机关刊物,《民主与科学》对外公开发行,体现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宗旨,以前做得很好,希望以后能继续坚持。互联网时代,从青少年开始,几乎就养成了从互联网上查找信息的习惯,这种习惯形成之后,对纸质媒体无疑是一种冲击。国内外办得比较好的期刊,能够同互联网竞争而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出路就是把主题做深做透。每一期中,增加篇幅,以一组文章或专刊的形式,把问题说透说深,这是网络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为一些有深度的文章,需要反复看,网络的阅读习惯是不能来回翻看。而纸质媒体要做到这样,首要面临的便是增加成本,需要财力与人力的投入。民主党派刊物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杂志社历届领导和编辑都很努力,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希望今后把杂志办得更好。
徐爱国(北京大学教授)
近年来,《民主与科学》影响力越来越大,希望《民主与科学》杂志将来能和政论性杂志《求是》一样成为权威刊物,这不只是对九三学社,对杂志作者来说,也是一种荣耀。我认为对于杂志来讲,是发展纸质版还是发展电子版,并不是关键问题,因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就是网络兴盛、纸媒衰落,关键在于具有正式注册、能够公开发行的刊号。当期刊质量上升,在同行业当中享有很高知名度时,并不在乎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 周建军(清华大学教授)
作为九三学社的窗口,过去30年,《民主与科学》在九三学社风貌展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今后办得更好。在国内刊物中,学术性和政论性期刊很多,其中不乏优秀者,但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比较缺乏,从这个角度讲,《民主与科学》大有可为。当今社会,围绕“民主”与“科学”这两个关键词还有很多空白地带。建议《民主与科学》今后围绕科教和生态文明建设做文章。因为在科教方面,九三学社一直占据优势;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需要结合民主与科学进行更多的讨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积累更多的经验。此外,九三学社做了大量参政议政工作,但杂志反映得尚不充分;同时,围绕这些工作,不同方面的声音、不同角度的观点,我们也需要有所呈现,这将对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有裨益。当然,这样做势必会面临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困难,但作为民主党派的杂志,《民主与科学》要心怀这个理想。
冯兴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我今天带来一个好消息。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把《民主与科学》杂志评为核心期刊,说明《民主与科学》这几年的持续发力,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承认。通过这几年为“民主经纬”“关注”等栏目撰文,我摸索出《民主与科学》杂志的定位特点,即坚持总的政策方向的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纪律性、民主性、科学性,三者结合,奠定了杂志沉稳的风格。杂志文章务实、不空泛,有思想,说得透彻,尤其是一些九三学社关于治国方策的探讨文章,具有浓厚的民主党派特色。
我建议:一是要把九三学社的“智”体现在《民主与科学》上,作为九三学社社员,作为杂志作者,我会继续思考如何来做;二是作者的开放性要坚持好,一些杂志在作者选择上范围较窄,《民主与科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希望今后继续扩大作者群体;三是可增加“国家治理案例”栏目,刊发创新的、跟国家政策方向一致的,同时体现九三学社眼光的文章;四是更好地发挥编委会的力量;五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移动互联网,还需要继续探索。
方炎(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理论研究会主任)
作为编委,我一直关注《民主与科学》杂志。杂志创刊30年来,在宣传九三学社各方面工作、传播民主与科学精神、推动科技界知识分子群体科教兴国、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九三学社的窗口,杂志不仅要传承民主与科学精神,还要宣传民主与科学的具体实践。这方面,《民主与科学》的“封面人物”栏目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封面人物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九三学社的主体——科技界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群体,在封面人物身上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例如“天麻之父”“养猪院士”……他们进行扎扎实实的科学研究,做实实在在的工作,真正是在为国家的建设出力,在为人民谋福利。再比如,最近中共四中全会就民主问题讲了很多,提出五大民主,《民主与科学》可以刊登一些有关民主实践的文章,比如“基层民主治理”“协商民主”等。九三学社中央专门成立促创委,目的就在于动员九三学社的力量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去。《民主与科学》可以与促创委的工作结合起来做。这些都是民主与科学的体现,体现了九三学社科技界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特质。希望《民主与科学》在宣传九三学社民主与科学实践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毕苗苗(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
作为一名九三学社青年社员,作为一个《民主与科学》的年轻作者,在新时代,第一次参加民主与科学杂志社举办的座谈会,很荣幸。针对我经常撰稿的“开卷有益”栏目,我建议栏目可以介绍一些反映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科技思想与现代文明如工商文明、城市文明、法治文明相结合的书籍,这对于扩大社员的民主与科学的视野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在与其他青年社员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对参政议政方面都很有想法,希望杂志能够为他们多多提供发声机会,充分发挥出九三学社青年社员善于思考的精神特质。我错过了杂志发展的前30年,以后10年、20年、30年,我会大力支持和深度参与《民主与科学》杂志的工作。
杨宗麟(民进中央宣传部网管处处长)
民进中央机关刊物《民主》与《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背景相同、定位相同,各具特色。各位专家的建议,对《民进》刊物的建设和发展也很有启发。对于民主党派来说,纸质杂志、网站、公众号等都是重要的宣传平台。怎样立足自身定位,发挥作用,利用媒体融合讲好多党合作的故事,是我们今后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谢英伟(农工党中央宣传部信息处处长)
农工党中央的《前进论坛》创刊50余年,但从杂志質量来看,30岁的《民主与科学》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新媒体时代,纸媒依然有存在的价值,担负着特殊的作用,是我们讲好党派故事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也是非常重要的渠道。《民主与科学》在新媒体方面也做了许多有益尝试,如开办微信公众号,在文章中放入视频二维码等,对农工党的宣传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刘玉霞(《团结》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拿到《民主与科学》这份杂志后,我的心里发出由衷的赞美和欣赏。杂志高大上,编委会阵容庞大、实力雄厚,每一期的外在设计和内文排版风格一致,印刷精美,形式典雅端庄,内容博、杂,涉猎广泛而又不乏深度,是我们党派杂志学习的榜样。
杨玲(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部长)
《民主与科学》杂志是九三学社宣传党派工作的平台。新媒体时代,纸媒面临巨大压力,《民主与科学》如何生存,不只是杂志社自己思考的问题,也应是从民主党派中央等更高的层面来设计的问题,只有解决基本生存问题,才能谈未来发展。这就需要为杂志社的运营提供基础支持,包括财力和人力。杂志的稿源并不缺乏,九三学社有各级组织、各专委会,有大量的素材可供挖掘。关键是要从两端解决杂志社的生存与发展难题:一端是社中央层面,要进行财力支撑,或者为其制定出“造血”机制;另一端是解决销售问题,提高订阅量。
张福麟(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
《民主与科学》杂志大气、简洁。读书人看杂志,比看手机更感亲切。看到杂志上的封面人物,令我颇有感触。在我读研究生期间,有个同学是王淦昌的亲属,他对我讲过王淦昌的科研经历和思想世界,说他是九三学社社员。他的只言片语,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开始到处寻找有关王淦昌的书籍,但当时并没有找到。一个偶然契机,我看到了关于王淦昌的完整介绍,使我深受触动,这也是我参加九三学社的缘起。这段经历让我感悟到,一本杂志,其中刊登的人物事迹或其他文章,能够在受众心中播下种子,机缘成熟之时便会发芽长大。《民主与科学》杂志非常重要,比如在“封面人物”栏目中,所刊登的人物的爱国民主科学精神,都能够在他的所做所思所想中传达出来,这种传达很容易让人接受,其效果势必深入且持久。《民主与科学》杂志的内容充满正能量,非常好,但受众圈子有限,或许并没有到达年轻人的层面,比如在校大学生、高中生等。其实现在的年轻人非常需要精神的滋养和鼓励。某篇文章、某个人物事迹,或许就会对他们产生启发。我建议《民主与科学》将读者的年龄段向下延伸,加强做一些科普和文化层面的东西。 王汝芳(九三學社中央研究室副主任)
我主要讲三层意思。一是祝贺。《民主与科学》30年来一路走来,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它坚守初心,同时为适应时代变化而不断创新,一直都在进步。二是谈几点体会。首先要讲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马云有句话说的好:用市场的方式做公益,才能把公益做得更好;如果用公益的方式做公益,公益走不远。这对杂志的发展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其次要注重学术与科普的统一。单纯的学术和单纯的科普,都不一定适合我们,但在学术和科普之间如何走出一条路,一条跟其他学术杂志都不一样的路,值得我们深思。再次是传承与创新。我们传承的是什么,坚守的是什么?在我们必须坚守的原则下,何以去创新?最后是目标和手段。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传播民主与科学抑或是其他?目标不同,手段就不同,渠道和方式也会不同。最后把16个字送给《民主与科学》:把握趋势、扩大受众、突出特色、提高质量。
张魁林(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民主与科学》一路走来,有成就,有辉煌的历程,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也面临许多困难。在此情况下,《民主与科学》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建议做到如下两点:一是特色不能丢。《民主与科学》不是为了办刊而办刊,而是有着一定的使命和任务。它既是九三学社对外展示的窗口,也肩负着促进九三学社各级组织体系建设发展的重担。因此,杂志要服务广大九三学社社员,要体现九三学社特色,发扬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如果完全按照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需要办刊,就会失去特色依托。二是开卷要有益。一个刊物好不好,核心在于有没有好的内容。杂志既要蕴含丰富的文化和思想,体现出厚重与沉稳,也要有鲜活轻快的内容,使读者阅读后扩大视野,有所启发,并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郭培君(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综合处处长)
对于一个党派来说,虽然互联网作用越来越大,但纸媒仍然是很重要的宣传渠道。回顾百年之前,中国的知识分子就非常注重思想阵地,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一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早期共产党人就非常注重创办刊物,如《新青年》《丝语》等。对于思想教化来讲,占领舆论制高点非常重要。新时代,互联网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多变。在大变革时期,党派机关如何把握好思想舆论阵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而这也正是《民主与科学》的使命所在。民主党派在新时期如何发挥作用,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加强思想引导,凝聚思想共识。在具体操作层面,宣传平台和宣传阵地绝不能丢。《民主与科学》历经30年的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在今后,这个阵地会更加重要,未来任务会更加艰巨,由衷希望《民主与科学》越办越好。
严俊(民主与科学杂志社办公室主任)
九三学社一直关注科普工作,怎样把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和各个基层科普工作委员会凝聚起来,把九三学社自己的力量利用起来,成为源源不断的稳定的供稿源,非常重要。我们要进一步与社会上的大型学术活动和论坛合作,杂志社作为承办方和协作方,选择不同行业不同主题,论坛的稿件可在杂志上刊登。不仅能够丰富稿源,还能扩大杂志的影响力。从发行的角度看,杂志社不仅要做线上的工作,还要在线下推广,这样才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尚国敏(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我已经在杂志社工作15年了,想从一个老编辑的角度谈几点体会。
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收获良多。首先是认识了一批思想深邃、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们知识渊博、思想华丽,但质朴、谦逊,好多成为我们杂志的作者,给予我们莫大的支持。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甚至启蒙者,我受益甚多。其次是了解了九三学社这个特殊的科技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组织,从九三学社前辈到当代社员,他们求真、求是,致力于科学创新;他们最具理性思维,思想开放,敢于质疑;实际工作中踏实、务实、低调,科学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最大的体现,让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才是科学。再次是九三学社做的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尤其是在发展高科技、生态保护、扶贫等方面的参政议政工作,事关国家发展和民众福祉,造福千秋后代。爱国、民主、科学这些普通人也许觉得有些空洞的口号,其实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是有质感的,沉甸甸的。能够把这些真思想、真情感和说真话、做真事编辑到《民主与科学》之中,的确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明年我们会在以下几方面努力:进一步结合九三学社工作,更深更全面地宣传九三学社的工作;依靠九三学社的科技智力优势,把生态文明建设做深做透;更系统地介绍九三人物;继续关注高新科学技术发展和相关科技战略;深度策划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选题。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在座谈会上发表了总结性讲话,充分肯定了《民主与科学》30年来的发展成就,并对杂志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未来杂志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秉持“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要积极参与和宣传九三学社履职工作;要努力保持和提高办刊的活力和水平,适应新时代民主党派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需要,努力把杂志办成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特点的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的优秀期刊,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丛斌副主席的讲话全文在本刊登载。
民主与科学杂志社主编张培富最后表示,真诚地感谢今天参会的各位人士,杂志社会把与会领导、嘉宾和代表提出的这些好的意见与建议落实到今后的具体工作中,在九三学社中央的领导下,继续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努力把《民主与科学》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优秀杂志,彰显九三学社的政党文化特色。
(本文由马莉莎整理)
张培富主编首先致辞。他说,自1989年12月18日创刊以来,《民主与科学》杂志已走过30年的历程。在这30年中,在九三学社中央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在社内外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支持下,《民主与科学》杂志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在九三学社这块沃土上生根、成长和壮大。100年前,五四运动给中国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推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进程;74年前,为弘扬五四的民主与科学精神和纪念抗战胜利,创建了九三学社;30年前,九三学社中央以“民主与科学”为名,创办了社中央机关刊物,以此进一步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30年来,《民主与科学》杂志开展民主启蒙、建设科学文化、参与多党合作制度的建设,尤其是为九三学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社务活动,提供了全方位的展示平台。
张培富主编深情讲到:今天很荣幸邀请到各位领导与嘉宾,一起回顾30年来《民主与科学》走过的难忘岁月,分享对民主与科学的思考和感想,交流民主与科学在新时代的内涵,并就融媒体时代,《民主与科学》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充分发挥九三学社的智力优势,如何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等,对杂志社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座谈会气氛十分热烈、融洽,参会领导、嘉宾与代表畅所欲言。下面按发言顺序择要刊登他们的发言内容。
穆学锋(台盟中央宣传部部长)
《民主与科学》杂志我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学习过。《民主与科学》创刊于改革开放之后,30年来,杂志坚持传播民主与科学理念,发挥了它应有的影响和效应。今年适逢多个重要时间节点——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民主与科学》又迎来了创刊30周年,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年份。我讲三点期望:一是希望《民主与科学》继续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宣传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大政方针,宣传九三学社社员的爱国情怀和参政履职风貌。二是希望杂志继续坚持创新发展,在坚持内容为王,并于形式上不断改进以吸引读者的同时,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特点——既是民主党派刊物,也要坚持自己的特色定位,保持自己的个性特点,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为团结、育人的好读本,为广大社员鼓劲儿。在纸媒日渐低迷的大环境下,《民主与科学》近两年发行量翻番,可见其潜力巨大。三是希望加强交流合作,《民主与科学》的好经验好做法,《台盟》杂志愿意取经学习。在我国国际话语权大大增强的今天,从爱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角度开展宣传工作,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要加强各民主党派的报纸、杂志、网站、公众号的合作,形成聚合效应,扩大我们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多党合作故事,讲好各自民主党派的故事。
陈克文(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部二级巡视员)
上世纪80年代迄今为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在这个背景下,《民主与科学》成长起来。刊物以“民主与科学”命名,面向知识界广大读者,砥砺前行,成绩斐然。30年来,《民主与科学》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正确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语言平易近人、深入浅出,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宣传和推动作用,成为广大社员和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读者的良师益友和精神家园。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民主与科学》这本具有理论思维、传播科學理论的刊物,跨越30年历程,终于迎来新的重大历史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理论,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光辉旗帜。希望《民主与科学》在引领读者学习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科学内涵、精神本质上发挥作用,让科学的理论为广大读者所掌握,以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我社成员的政治坚定性和实践自觉性。愿《民主与科学》开拓视野、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永葆勃勃生机。
孟白(学苑出版社总编辑)
同为九三学社中央下属单位,学苑出版社和民主与科学杂志社一路同行、互相支持、相亲相爱,非常团结。《民主与科学》整体上体现了九三学社朴素、低调、不张扬的风格,这在当今浮华、浮夸的社会风气中实属难得。作为九三学社机关刊物,《民主与科学》对外公开发行,体现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宗旨,以前做得很好,希望以后能继续坚持。互联网时代,从青少年开始,几乎就养成了从互联网上查找信息的习惯,这种习惯形成之后,对纸质媒体无疑是一种冲击。国内外办得比较好的期刊,能够同互联网竞争而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出路就是把主题做深做透。每一期中,增加篇幅,以一组文章或专刊的形式,把问题说透说深,这是网络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为一些有深度的文章,需要反复看,网络的阅读习惯是不能来回翻看。而纸质媒体要做到这样,首要面临的便是增加成本,需要财力与人力的投入。民主党派刊物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杂志社历届领导和编辑都很努力,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希望今后把杂志办得更好。
徐爱国(北京大学教授)
近年来,《民主与科学》影响力越来越大,希望《民主与科学》杂志将来能和政论性杂志《求是》一样成为权威刊物,这不只是对九三学社,对杂志作者来说,也是一种荣耀。我认为对于杂志来讲,是发展纸质版还是发展电子版,并不是关键问题,因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就是网络兴盛、纸媒衰落,关键在于具有正式注册、能够公开发行的刊号。当期刊质量上升,在同行业当中享有很高知名度时,并不在乎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 周建军(清华大学教授)
作为九三学社的窗口,过去30年,《民主与科学》在九三学社风貌展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今后办得更好。在国内刊物中,学术性和政论性期刊很多,其中不乏优秀者,但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比较缺乏,从这个角度讲,《民主与科学》大有可为。当今社会,围绕“民主”与“科学”这两个关键词还有很多空白地带。建议《民主与科学》今后围绕科教和生态文明建设做文章。因为在科教方面,九三学社一直占据优势;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需要结合民主与科学进行更多的讨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积累更多的经验。此外,九三学社做了大量参政议政工作,但杂志反映得尚不充分;同时,围绕这些工作,不同方面的声音、不同角度的观点,我们也需要有所呈现,这将对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有裨益。当然,这样做势必会面临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困难,但作为民主党派的杂志,《民主与科学》要心怀这个理想。
冯兴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我今天带来一个好消息。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把《民主与科学》杂志评为核心期刊,说明《民主与科学》这几年的持续发力,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承认。通过这几年为“民主经纬”“关注”等栏目撰文,我摸索出《民主与科学》杂志的定位特点,即坚持总的政策方向的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纪律性、民主性、科学性,三者结合,奠定了杂志沉稳的风格。杂志文章务实、不空泛,有思想,说得透彻,尤其是一些九三学社关于治国方策的探讨文章,具有浓厚的民主党派特色。
我建议:一是要把九三学社的“智”体现在《民主与科学》上,作为九三学社社员,作为杂志作者,我会继续思考如何来做;二是作者的开放性要坚持好,一些杂志在作者选择上范围较窄,《民主与科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希望今后继续扩大作者群体;三是可增加“国家治理案例”栏目,刊发创新的、跟国家政策方向一致的,同时体现九三学社眼光的文章;四是更好地发挥编委会的力量;五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移动互联网,还需要继续探索。
方炎(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理论研究会主任)
作为编委,我一直关注《民主与科学》杂志。杂志创刊30年来,在宣传九三学社各方面工作、传播民主与科学精神、推动科技界知识分子群体科教兴国、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九三学社的窗口,杂志不仅要传承民主与科学精神,还要宣传民主与科学的具体实践。这方面,《民主与科学》的“封面人物”栏目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封面人物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九三学社的主体——科技界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群体,在封面人物身上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例如“天麻之父”“养猪院士”……他们进行扎扎实实的科学研究,做实实在在的工作,真正是在为国家的建设出力,在为人民谋福利。再比如,最近中共四中全会就民主问题讲了很多,提出五大民主,《民主与科学》可以刊登一些有关民主实践的文章,比如“基层民主治理”“协商民主”等。九三学社中央专门成立促创委,目的就在于动员九三学社的力量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去。《民主与科学》可以与促创委的工作结合起来做。这些都是民主与科学的体现,体现了九三学社科技界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特质。希望《民主与科学》在宣传九三学社民主与科学实践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毕苗苗(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
作为一名九三学社青年社员,作为一个《民主与科学》的年轻作者,在新时代,第一次参加民主与科学杂志社举办的座谈会,很荣幸。针对我经常撰稿的“开卷有益”栏目,我建议栏目可以介绍一些反映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科技思想与现代文明如工商文明、城市文明、法治文明相结合的书籍,这对于扩大社员的民主与科学的视野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在与其他青年社员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对参政议政方面都很有想法,希望杂志能够为他们多多提供发声机会,充分发挥出九三学社青年社员善于思考的精神特质。我错过了杂志发展的前30年,以后10年、20年、30年,我会大力支持和深度参与《民主与科学》杂志的工作。
杨宗麟(民进中央宣传部网管处处长)
民进中央机关刊物《民主》与《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背景相同、定位相同,各具特色。各位专家的建议,对《民进》刊物的建设和发展也很有启发。对于民主党派来说,纸质杂志、网站、公众号等都是重要的宣传平台。怎样立足自身定位,发挥作用,利用媒体融合讲好多党合作的故事,是我们今后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谢英伟(农工党中央宣传部信息处处长)
农工党中央的《前进论坛》创刊50余年,但从杂志質量来看,30岁的《民主与科学》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新媒体时代,纸媒依然有存在的价值,担负着特殊的作用,是我们讲好党派故事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也是非常重要的渠道。《民主与科学》在新媒体方面也做了许多有益尝试,如开办微信公众号,在文章中放入视频二维码等,对农工党的宣传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刘玉霞(《团结》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拿到《民主与科学》这份杂志后,我的心里发出由衷的赞美和欣赏。杂志高大上,编委会阵容庞大、实力雄厚,每一期的外在设计和内文排版风格一致,印刷精美,形式典雅端庄,内容博、杂,涉猎广泛而又不乏深度,是我们党派杂志学习的榜样。
杨玲(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部长)
《民主与科学》杂志是九三学社宣传党派工作的平台。新媒体时代,纸媒面临巨大压力,《民主与科学》如何生存,不只是杂志社自己思考的问题,也应是从民主党派中央等更高的层面来设计的问题,只有解决基本生存问题,才能谈未来发展。这就需要为杂志社的运营提供基础支持,包括财力和人力。杂志的稿源并不缺乏,九三学社有各级组织、各专委会,有大量的素材可供挖掘。关键是要从两端解决杂志社的生存与发展难题:一端是社中央层面,要进行财力支撑,或者为其制定出“造血”机制;另一端是解决销售问题,提高订阅量。
张福麟(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
《民主与科学》杂志大气、简洁。读书人看杂志,比看手机更感亲切。看到杂志上的封面人物,令我颇有感触。在我读研究生期间,有个同学是王淦昌的亲属,他对我讲过王淦昌的科研经历和思想世界,说他是九三学社社员。他的只言片语,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开始到处寻找有关王淦昌的书籍,但当时并没有找到。一个偶然契机,我看到了关于王淦昌的完整介绍,使我深受触动,这也是我参加九三学社的缘起。这段经历让我感悟到,一本杂志,其中刊登的人物事迹或其他文章,能够在受众心中播下种子,机缘成熟之时便会发芽长大。《民主与科学》杂志非常重要,比如在“封面人物”栏目中,所刊登的人物的爱国民主科学精神,都能够在他的所做所思所想中传达出来,这种传达很容易让人接受,其效果势必深入且持久。《民主与科学》杂志的内容充满正能量,非常好,但受众圈子有限,或许并没有到达年轻人的层面,比如在校大学生、高中生等。其实现在的年轻人非常需要精神的滋养和鼓励。某篇文章、某个人物事迹,或许就会对他们产生启发。我建议《民主与科学》将读者的年龄段向下延伸,加强做一些科普和文化层面的东西。 王汝芳(九三學社中央研究室副主任)
我主要讲三层意思。一是祝贺。《民主与科学》30年来一路走来,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它坚守初心,同时为适应时代变化而不断创新,一直都在进步。二是谈几点体会。首先要讲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马云有句话说的好:用市场的方式做公益,才能把公益做得更好;如果用公益的方式做公益,公益走不远。这对杂志的发展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其次要注重学术与科普的统一。单纯的学术和单纯的科普,都不一定适合我们,但在学术和科普之间如何走出一条路,一条跟其他学术杂志都不一样的路,值得我们深思。再次是传承与创新。我们传承的是什么,坚守的是什么?在我们必须坚守的原则下,何以去创新?最后是目标和手段。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传播民主与科学抑或是其他?目标不同,手段就不同,渠道和方式也会不同。最后把16个字送给《民主与科学》:把握趋势、扩大受众、突出特色、提高质量。
张魁林(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民主与科学》一路走来,有成就,有辉煌的历程,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也面临许多困难。在此情况下,《民主与科学》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建议做到如下两点:一是特色不能丢。《民主与科学》不是为了办刊而办刊,而是有着一定的使命和任务。它既是九三学社对外展示的窗口,也肩负着促进九三学社各级组织体系建设发展的重担。因此,杂志要服务广大九三学社社员,要体现九三学社特色,发扬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如果完全按照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需要办刊,就会失去特色依托。二是开卷要有益。一个刊物好不好,核心在于有没有好的内容。杂志既要蕴含丰富的文化和思想,体现出厚重与沉稳,也要有鲜活轻快的内容,使读者阅读后扩大视野,有所启发,并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郭培君(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综合处处长)
对于一个党派来说,虽然互联网作用越来越大,但纸媒仍然是很重要的宣传渠道。回顾百年之前,中国的知识分子就非常注重思想阵地,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一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早期共产党人就非常注重创办刊物,如《新青年》《丝语》等。对于思想教化来讲,占领舆论制高点非常重要。新时代,互联网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多变。在大变革时期,党派机关如何把握好思想舆论阵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而这也正是《民主与科学》的使命所在。民主党派在新时期如何发挥作用,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加强思想引导,凝聚思想共识。在具体操作层面,宣传平台和宣传阵地绝不能丢。《民主与科学》历经30年的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在今后,这个阵地会更加重要,未来任务会更加艰巨,由衷希望《民主与科学》越办越好。
严俊(民主与科学杂志社办公室主任)
九三学社一直关注科普工作,怎样把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和各个基层科普工作委员会凝聚起来,把九三学社自己的力量利用起来,成为源源不断的稳定的供稿源,非常重要。我们要进一步与社会上的大型学术活动和论坛合作,杂志社作为承办方和协作方,选择不同行业不同主题,论坛的稿件可在杂志上刊登。不仅能够丰富稿源,还能扩大杂志的影响力。从发行的角度看,杂志社不仅要做线上的工作,还要在线下推广,这样才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尚国敏(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我已经在杂志社工作15年了,想从一个老编辑的角度谈几点体会。
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收获良多。首先是认识了一批思想深邃、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们知识渊博、思想华丽,但质朴、谦逊,好多成为我们杂志的作者,给予我们莫大的支持。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甚至启蒙者,我受益甚多。其次是了解了九三学社这个特殊的科技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组织,从九三学社前辈到当代社员,他们求真、求是,致力于科学创新;他们最具理性思维,思想开放,敢于质疑;实际工作中踏实、务实、低调,科学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最大的体现,让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才是科学。再次是九三学社做的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尤其是在发展高科技、生态保护、扶贫等方面的参政议政工作,事关国家发展和民众福祉,造福千秋后代。爱国、民主、科学这些普通人也许觉得有些空洞的口号,其实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是有质感的,沉甸甸的。能够把这些真思想、真情感和说真话、做真事编辑到《民主与科学》之中,的确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明年我们会在以下几方面努力:进一步结合九三学社工作,更深更全面地宣传九三学社的工作;依靠九三学社的科技智力优势,把生态文明建设做深做透;更系统地介绍九三人物;继续关注高新科学技术发展和相关科技战略;深度策划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选题。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在座谈会上发表了总结性讲话,充分肯定了《民主与科学》30年来的发展成就,并对杂志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未来杂志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秉持“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要积极参与和宣传九三学社履职工作;要努力保持和提高办刊的活力和水平,适应新时代民主党派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需要,努力把杂志办成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特点的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的优秀期刊,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丛斌副主席的讲话全文在本刊登载。
民主与科学杂志社主编张培富最后表示,真诚地感谢今天参会的各位人士,杂志社会把与会领导、嘉宾和代表提出的这些好的意见与建议落实到今后的具体工作中,在九三学社中央的领导下,继续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努力把《民主与科学》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优秀杂志,彰显九三学社的政党文化特色。
(本文由马莉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