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能力能力系统分析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而企业能力系统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保证。本文认为企业的能力系统主要包括战略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理财能力四个方面,并阐述了企业能力系统如何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条件下保证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能力 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02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根据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制定的谋取市场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实现组织长远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谋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主要通过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来实现对经营战略的贡献,因此,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涵盖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与系统建设各个方面,通过企业文化整合战略、组织系统,保证企业战略的执行和实现、推动企业长期稳定地成长。因此,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要与企业的使命、企业战略、价值观、企业发展以及员工的需要相联系,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这几大子系统的支持,需要企业的能力系统的保证,这样一个比较完善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建立成功了。
  能力系统提出的是“依靠什么去进行竞争”的问题,使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上升到更高层次。在上述模型中,企业能力系统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保证,对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跳出事务性工作纠缠,更加专心地致力于从事高附加值的管理工作,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反过来促进企业能力提高,企业战略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理财能力相互作用与配合,对竞争优势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1 战略能力与竞争优势
  
  企业的战略能力是组织不断从内外部环境学习,并做出适当的战略反应,以及运用它的资源参与竞争的能力,它是促进战略有效制定和实施的基础。
  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与企高层业管理者一起对企业的运行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以保持组织的竞争能力。面对技术变革和组织变革,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一方面是变革的推动者,另一方面也应当是变革的保障者,即提供技术变革所需要的高素质员工和对变革进行过程管理,确保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人员变革是最为复杂的变革,战略性人力管理者主要是雇员激励者角色,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企业能力的组成部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参与企业的战略制定,帮助企业找出它所面临的与人有关的经营性问题。战略制定下来后,它将负责通过建立和协调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来确保企业能够对具备必要技能的员工进行有效激励。通过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战略制定层面积极参与,在运作层面积极推动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企业竞争能力大大增强。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在整个企业战略的形成过程中,人力资源专家开始参与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与战略管理不再是单纯的行政联系,而是逐步由行政管理联系经单向联系、双向联系向综合联系演绎。
  在战略形成阶段人力资源高层管理人员积极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及战略规划的制定,形成与整个企业战略规划相适合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更为重要的是,在运作层面大力推动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和任务能如期全面实现。
  同时,在战略执行过程中,企业不断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变革管理是战略成功执行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要想成功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在战略执行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2 企业创新能力与竞争优势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其内在整合性与外在整合性,使企业按预定的方向和目标运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但是,在动态环境中生存的社会系统,仅有维持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调整系统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还要不断的创新,创新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创新是指个体或组织识别机会、利用机会并展望机会的能力。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是因为,首先创新源于企业内外部一系列不同的机会,这些机会可能被特定的组织识别并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并由此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其次,在同等机会条件下,不同的组织识别并利用机会的能力是不同的,那些能够识别和利用机会的组织会在市场上占得先机;第三,对于不同的机会,其价值是不同的,只有抓住其中价值比较大的机会并有效利用,才能为组织带来收益。
  创新能力作用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在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创新,从更高的层次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活动,带来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
  
  3 学习能力与竞争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多数知识似乎只具有暂时性的意义。对个人来说,其价值不仅在于掌握了多少现存的知识,而且在于是否具备不断掌握最新知识的能力;对企业来说,知识的拥有量已不是其保持竞争优势的绝对条件,快速的学习能力才是组织唯一持久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企业能否在学习能力方面领先,是能否在竞争中获胜的重要因素。
  


  关于企业学习能力的内涵,学者们从创造性学习、适应环境变化、学习知识等不同的视角做出不同的解释,目前尚无学者们一致认可的说法。
  创造性学习的视角将学习能力定义为“组织内领导者产生并推广有影响力的思想的能力”,这一学习能力的定义有三层含义:领导者必须能够产生有影响力的思想;领导者必须能将思想推而广之,除非学习成果能跨越若干边界共享,否则无法开展组织学习活动;只有当产生和推广的思想具有影响力时,组织才具有学习能力。
  适应环境变化的视角认为“企业的学习能力可以界定为,企业通过调整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视角认为“企业学习能力是企业吸收、消化知识的能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组织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企业的学习能力对企业获取外界知识、技术产生积极影响。企业的学习能力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及竞争优势的形成关系密切。关键是要形成鼓励学习的文化氛围,采取措施激活企业内部每个成员的学习潜能进行学习与创造,并允许员工出现差错,使员工在自己的错误中学到知识从而不断进步。
  
  4 理财能力与竞争优势
  
  理财就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一种管理活动。理财就是要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提高经济效益,谋取利润最大。企业的财务人员是企业内当家,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财务管理等活动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能力是包含企业内部各种能力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中包括创新能力、理财能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理财能力是企业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理财能力与其他企业能力即相对独立又具有关联性。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具有相对独立的内容,财务管理不再只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附属职能。另一方面,是由于财务管理所具有的价值管理和综合管理的特点,使企业的资金筹集、资金的投放和使用等不再是单一、纯粹的财务问题,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发展的需要、投资安排、股东意愿等,因而企业的财务营运过程总是与企业其他的各种业务活动相互联系的,理财能力与其他企业能力的关系亦是如此。
  理财能力由财务管理能力、财务活动能力、财务应变能力构成。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协调、控制企业财务管理循环过程,整合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能力。财务活动能力是指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的作用力。财务应变能力是指为培育、维护企业核心能力,企业财务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企业理财能力是由多种要素所构成的一个能力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决定了财务应变能力,财务应变能力反映企业的财务营运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理财能力是企业能力的综合财务体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在理财能力中得到体现。
  
  5 结束语
  
  企业能力系统作用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带来企业竞争优势的提高。根据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企业的战略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理财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益运行的保证。战略能力是促进战略有效制定和实施的基础,学习能力与该企业的相关知识积累有关,创新能力表明企业把握机会的能力,理财能力与企业经济效益、利润以至发展直接相关。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摆脱了事务性工作和束缚,更加专注于能够给企业带来高附加值的变革性工作上,如知识管理、战略重整、管理开发等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以增强。
  
  参考文献
  [1] [美]雷蒙德·A·诺伊等,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2] [美]詹姆斯·W·沃克,吴雯芳译.人力资源战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3] 张玉利.管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第453页,2004年.
  [4] 牛继舜.论组织学习能力的内涵[J].科技与管理,2005年第5期,第32-34页.
  [5] 马宁.我国工业企业能力与竞争力关系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第18-21页.
  [6] 许春.企业学习能力与研发合作契约稳定性[J].科学学研究,2004年第3期,第312-316页.
  [7] 罗宏,陈燕.财务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的相关性[J].当代财经,2003年第12期,第109-111页.
  [8] 张星文.企业财务能力诊断的探讨[J].经济论坛,2004年第17期,第83-84页.
  [9] 李霏.企业使命管理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第3期,第113-115页.
其他文献
2013年的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无疑是公司法近年来最大的变革,自改革以来,无论是对于股东还是对于工商管理部门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多方面股东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公司注册资本限额的取消极大地鼓舞了资金并不充足的年轻创业者;出资缴纳期限可自主约定有利于股东的流动资金更多的进入市场,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方式也因认缴制改革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缴制时的事前监管方式十分严格,如今的事中与事后相结合的监管方式于大局而言符合当前简政放权的大环境,于个人而言设立公司的标准降低,欲投资进入市
中国监察制度改革发展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是改革的丰硕果实,其明确了监察委员会的权力,并提出监察赔偿的理念,并在宪法修改中获得正式地位。监察赔偿制度的构建不仅有法律支撑和法理基础,也具有现实必要性。监察权不能纳入行政权,也不能纳入司法权,所以监察赔偿不可以直接与行政赔偿或者刑事赔偿合并在一起,需要将监察赔偿制度单独构建,从理论研究到具体规则的制定,要参考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的规定,也要有与监察权相适应的特殊规定。改革过程中,一项新的制度从最初构想到初具规模再到付诸实践,需要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经
目前,大陆法系诸多国家在立法上都承认了占有改定,但形式主义立法模式和意思主义立法模式下占有改定的制度设计有所区别。中国现行《物权法》继受了物权形式主义下的德国法式的占有改定,但在体系上似乎采纳了意思主义立法模式下的占有改定,将占有改定作为动产交付的一种方式,并在理论上将其纳入“观念交付”。无论从中国现行《物权法》中占有改定在制度设计上的自我矛盾,还是对交付进行法理解释的结果以及交付的实质——直接占有的转移来看,占有改定并非一种交付方式,而应当是一种同交付并列的物权变动的方式。作为一种物权变动方式,占有改定
加害给付又称积极侵害债权(德国之称谓)、不完全给付(台湾之称谓),由德国法儒Staub于1902年提出.此学说之目的在于弥补德国给付障碍法二元划分之法律漏洞,被誉为"法学上之发现",法院亦采该理论作为判案依据,由此成为民法典之外的习惯法.日本、台湾等民法学理、立法及司法多受此理论影响.德国新履行障碍法以国际公约为导向,以欧盟指令的要求为动因,对存在不少问题的原债法进行修订,将义务违反构建为新的、中心的请求权基础,即第280条(由于义务违反的损害赔偿)原则上适用于所有履行障碍类型,包括对主义务、附随义务
立法目的的实现有赖于司法活动对刑法规范的运用。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不当入罪的情况,当事人因为本质上非犯罪的行为而受到处罚。司法认定与社会认知之间出现较大的差距,引发了社会公众的疑虑,而司法公信力也因为无法获得公众认同而被削弱。公民行为所可能触发的刑事追究机制的边界是否与刑事立法所确定的问责范围相一致,影响着公民的权利义务与自由。通过审视当前司法活动中存在的过犯罪化问题评价法律的实施情况,思考司法偏差的原因,进而提出对整体司法运行的改善路径,明确刑事司法应有的价值态度与相应的进退标准。有必要实现向人性
杰罗姆·弗兰克(Jerome,Frank),美国著名法学家,现实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以批判法律形式主义传统、破除法律确定性神话而闻名。曾任律师、联邦行政管理人员、耶鲁法学院教授,最后出任美国第二巡回上诉法院法官,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职业历程使得其有机会去深入观察和研究美国的法律制度,也正是凭借着其一生丰富的法学实践经验,弗兰克在法学理论方面著述颇多。其中,最具影响和代表性的就是其怀疑主义理论,即通过对法律形式主义的两大关键点——作为大前提的法律规则和作为小前提的案件事实——进行批判,形成的以不确定性为核心,
大多数人秉持着一个人违反了规范,且造成了危害后果就要对此负责的观念,因为在一个行为人“犯错”、受害者权益因行为人的行为遭受侵害的事件中却无人担责,无论是从惩罚行为人的错误行为,还是应该给受害者及其家属一个交代,又或是要平息社会大众对于受害者的怜悯和对于肇事者的愤怒的角度来说,这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目前中国司法实践中存在对于过失犯采用结果归责的普遍现象,只要危害后果由行为人引起,法院便判定结果归责于行为人。但是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能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让人生疑的。立法者设定一项规
撤销仲裁裁决是法院对仲裁活动事后监督的方式之一,也是仲裁当事人穷尽仲裁手段后寻求司法救济的重要渠道。然徒法不足以自行,撤销仲裁裁决程序的完备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法院充分发挥监督和支持仲裁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检视中国关于撤销仲裁裁决程序,可以发现该程序总体上呈现出立法不完善、司法适用不规范的特点。集中表现为该程序在设计上,忽视了程序本身的价值理念,仍坚持以效率为其基本价值遵循;对该程序机理变化把握不准确,试图以诉讼和非诉简单的二元化标准定位其性质,并确定以非诉审理模式为程序设计理念,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是贸易当事人仲裁的最终目标,对公平与效率的追求亦是当事人选择仲裁的应有之意。在《纽约公约》的规制下,主权国家依据各异的法源形成的内国法进行的司法实践依旧给国际裁决的承认执行带来了不同的声音。《纽约公约》第5.1条赋予了仲裁地法院以撤销权的同时,其中的“may”也给了执行法院去承认执行已撤销裁决的剩余裁量权。诸如法国、瑞士、比利时等国法院行使剩余裁量权去承认执行了已被仲裁地法院撤销的国际裁决,此行为打破了理论界对承认与执行标准的传统认知。
  剩余裁量权在已撤销国际裁决的承
为了更好地理解网络公共事件中日趋凸显的图像牵引现象,本文聚焦于学术考察层面稍显研究不足的图像赋权议题,希望根植于本土经验,深入到具体的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以及法律法规层面探讨图像表达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图像作为一种重要的赋权工具,承担着生产概念、阐释缘由、塑造舆论的传播重任。另一方面,图像来回穿梭于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针对公民的权利生活而言,行动者借助图像所赋予的权力与被挖掘的潜能,进行诉求表达以维护、救济个人合法权利,即维权事件;针对国家权力而言,行动者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制约公权力,即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