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琐忆》中有这么一句话:“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乍一看,“倔强的头发”似乎搭配不当,“倔强”一般只修饰“性格”,她“这个人的性格很倔强”,用“倔强”来修饰“头发”是否有些牵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引入“移就”一词。
移就,修辞学上辞格之一。甲乙两项相关连,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这种修辞方法在修辞学上叫移就。通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如:“这个工程引来的幸福水,今天灌溉着万亩农田”。“幸福”本属于人,被移用于水。这种辞格常用于文学作品。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①我看出他的眼睛里闪着一个问号。(姚忠礼《啊,明星》)
②乡党委书记和乡长都很年轻,他们的祝酒辞也很年轻。(张一弓《挂匾》)
③嫁给艾华是次要的,主要是通过他嫁给了城市。(蒋子龙《宝塔底下的人》)
④我深刻理解母亲的心,用碧绿的爱把她热烈拥抱。(孙中明《潜伏在草丛》)
⑤然而悲惨的皱纹,却也从他的眉头和嘴角出现了。(《鲁迅全集》第2卷369页)
⑥她们被幽闭在宫闱里,戴了花冠,穿着美丽的服装,可是陪伴着她们的只是一弦琴和寂寞的梧桐树。
可以看出,以上例句中,每句都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存在,果真“病态”吗?我们试从审美角度予以解说。
例①“眼睛里闪着一个问号”这个词语搭配之所以能够成立,是由于两人之间对话时,彼此能看到对方的表情,可以看出对方,眼中流露出的疑问神色。用“闪着一个问号”来表明“他”的疑惑不解的神情。这种搭配,把不易说清的表情显露于纸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②“年轻”本来是修饰人的,用于形容人年龄不大或精神不减当年,用它来修饰“祝酒辞”,意思是说他们的“祝酒辞”很时髦,流露出很强的时代气息。
同样,例③中的“嫁给了城市”,例④中的“碧绿的爱”,由于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故可以故意造成两种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以收到特定的审美效果。
移就这种辞格的出现和运用,恰好反映了人的感觉的某种特定的情状,把不可言说的事物用词语间存在的某种细微的联系,巧妙地拼合在一块,造成一种奇特的语言现象,使人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享受到那种妙不可言的情趣。
移就可以使句子在形式上摆脱常态,因而别开生面,而且常常能开拓一种境界,启发读者联想,更能精确地传达出一种情趣,一种稍纵即逝的瞬间感受。如例⑤中用“悲惨”修饰“皱纹”,意在说明他的命运悲惨,但作者并不明说,而是借助“皱纹”的深陷来传达出他“命运悲惨”这一信息。“皱纹”和“悲惨”属于瞬时搭配,并不是说“皱纹”在任何时候、任何语境中都可以用“悲惨”来修饰。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一看“倔强”与“头发”的搭配。“倔强”一词意为“性情刚强不屈”,常用来修饰、限定“性格、脾气”等,用来修饰“头发”,是因为“头发直竖”与“刚强不屈”间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可以运用这种“搭配不当”,借头发“直坚起来”的形象,来表现鲁迅倔强的性格、不屈的斗争精神。这样,鲁迅先生的性格、精神就会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移就这种辞格因其表达上的特殊效果,审美上的特殊意境,正越来越被当代青年作家青睐。但是,运用移就这一辞格一定要注意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不可滥用和任意为之,否则会使人不知所云,造成真正意义上的“搭配不当”,这样非但不会增强表达效果,相反还会破坏句子本身固有的意境。
董瑞庚,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十堰。
乍一看,“倔强的头发”似乎搭配不当,“倔强”一般只修饰“性格”,她“这个人的性格很倔强”,用“倔强”来修饰“头发”是否有些牵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引入“移就”一词。
移就,修辞学上辞格之一。甲乙两项相关连,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这种修辞方法在修辞学上叫移就。通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如:“这个工程引来的幸福水,今天灌溉着万亩农田”。“幸福”本属于人,被移用于水。这种辞格常用于文学作品。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①我看出他的眼睛里闪着一个问号。(姚忠礼《啊,明星》)
②乡党委书记和乡长都很年轻,他们的祝酒辞也很年轻。(张一弓《挂匾》)
③嫁给艾华是次要的,主要是通过他嫁给了城市。(蒋子龙《宝塔底下的人》)
④我深刻理解母亲的心,用碧绿的爱把她热烈拥抱。(孙中明《潜伏在草丛》)
⑤然而悲惨的皱纹,却也从他的眉头和嘴角出现了。(《鲁迅全集》第2卷369页)
⑥她们被幽闭在宫闱里,戴了花冠,穿着美丽的服装,可是陪伴着她们的只是一弦琴和寂寞的梧桐树。
可以看出,以上例句中,每句都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存在,果真“病态”吗?我们试从审美角度予以解说。
例①“眼睛里闪着一个问号”这个词语搭配之所以能够成立,是由于两人之间对话时,彼此能看到对方的表情,可以看出对方,眼中流露出的疑问神色。用“闪着一个问号”来表明“他”的疑惑不解的神情。这种搭配,把不易说清的表情显露于纸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②“年轻”本来是修饰人的,用于形容人年龄不大或精神不减当年,用它来修饰“祝酒辞”,意思是说他们的“祝酒辞”很时髦,流露出很强的时代气息。
同样,例③中的“嫁给了城市”,例④中的“碧绿的爱”,由于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故可以故意造成两种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以收到特定的审美效果。
移就这种辞格的出现和运用,恰好反映了人的感觉的某种特定的情状,把不可言说的事物用词语间存在的某种细微的联系,巧妙地拼合在一块,造成一种奇特的语言现象,使人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享受到那种妙不可言的情趣。
移就可以使句子在形式上摆脱常态,因而别开生面,而且常常能开拓一种境界,启发读者联想,更能精确地传达出一种情趣,一种稍纵即逝的瞬间感受。如例⑤中用“悲惨”修饰“皱纹”,意在说明他的命运悲惨,但作者并不明说,而是借助“皱纹”的深陷来传达出他“命运悲惨”这一信息。“皱纹”和“悲惨”属于瞬时搭配,并不是说“皱纹”在任何时候、任何语境中都可以用“悲惨”来修饰。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一看“倔强”与“头发”的搭配。“倔强”一词意为“性情刚强不屈”,常用来修饰、限定“性格、脾气”等,用来修饰“头发”,是因为“头发直竖”与“刚强不屈”间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可以运用这种“搭配不当”,借头发“直坚起来”的形象,来表现鲁迅倔强的性格、不屈的斗争精神。这样,鲁迅先生的性格、精神就会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移就这种辞格因其表达上的特殊效果,审美上的特殊意境,正越来越被当代青年作家青睐。但是,运用移就这一辞格一定要注意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不可滥用和任意为之,否则会使人不知所云,造成真正意义上的“搭配不当”,这样非但不会增强表达效果,相反还会破坏句子本身固有的意境。
董瑞庚,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十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