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是教的教师与学的学生进行的一种相互心理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只有两者配合,才能使教与学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本文将从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对高职数学教师教学的建议两个方面简单介绍心理学在数学教与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心理 数学 教学 方法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46-01
教学是需要用心教的,更需要储备各方面知识,尤其是心理学知识。由于每位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不平衡,学习能力有差异,对所传授的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不同,这就更需要教师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最终达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要使学生能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知识点,有时就需要老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独到的讲评。
一、数学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
1.伴随着教育各项目标的改进,在给教育教学带来强所未有的好处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相应问题。由于学生本身心理发展特点的差别,以及经历的社会环境不同他们对待学习的思维方式的变化,尤其是面对社会竞争各种压力,他们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就业、升学和自我意识诸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的困惑和问题。在他们所遇到的这些的问题中,下列四个方面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消极、厌学心理
数学课程中的公式定理多,在现行高职高专教材中大多数都给予了严格的证明,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消极的记忆结论,而厌倦分析这些公式定理证明的思维方法,忽略其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且上课注意力分散,出现厌学心理现象。比如,“三角函数”章节中有关的数学公式多达几十个,如果死记硬背这些公式有时往往记不住、记不牢,达不到预期的记忆效果,即使短暂识记了也不会运用这些公式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能集中精力,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加强学习推导这些数学公式的过程中用到的角的变换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容易的识记这些难记的公式,而且还能学到解决这些有关三角变换的重要方法,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2)依赖、惰性心理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好多同学还采用中学的学习模式,从一开始就形成思维上的惰性,他们不是在概念的深刻理解、知识的运用上动脑筋,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大多数都会退缩不前,丧失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出现了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性。加上,我们的很多数学教师课前不安排学生预习教材的任务,上课上有不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时间,有的教师课后也不布置作业,长期习惯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道例题。因此,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普遍对教师存在依赖心理,缺乏主动钻研和创新精神。学生往往期盼教师对问题进行的归纳概括和一一论述,突出重点和难点;期盼教师提供详细的解题示范,习惯了一步一步地机械模仿,而不去考虑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程度不一样,思维的角度不同,都将会直接影响解题过程的“繁琐”与“简易”。
(3)自卑心理
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当中有的或学习方法不当,有的或刻苦努力不够,当看到自己在学习上与别人的成绩存在差距,就会缺乏学习的信心,可能过分夸大自己的学习困难和不足,而且觉得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到没有头绪,甚至有问题也询问老师,害怕被同学笑话、被老师轻视。学习成绩一落再落,形成较重的失落心理。从而产生伤感、颓废、焦虑和畏惧等情绪,这样长期在他们心理中形成了“学数学是痛苦的事情”的条件反射,畏惧、忧虑心理自然产生。
2.解决方法
这些诸多问题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加强教师和学生间的情感和思想交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磨砺他们的学习意志,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和学习过程的指导。帮助他们消除消极、负面的学习心理因素,战胜这些心理障碍,科学合理有效地将心理学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比如,对于那些情绪比较急躁的同学,作为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息,帮助他们培养平和的心态。针对一些自卑抑郁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帮助他们,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其走出对数学学习悲观消极的阴影。
二、对高职数学教师教学的建议
由于高职生存在文化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自卑心理较重等现象,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应关心、爱护、理解并尊重学生,帮助他们矫正学习上的困难。用教师的新观点新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用教师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智慧,用教师的情感因素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用教师顽强的学习意志调控学生学习的意志,用教师的个性心理影响学生的个性心理,用教师的心灵滋润学生的心灵,使教师和学生肝胆相照、心心相印。尤其是对于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用爱心关心他们,征得他们的意见,设法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快乐,向学生奉献挚诚的爱心。
2.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情境,以用来保证他们高效率的心理投入。当他们学习时带有轻松愉快、紧张兴奋的心情时,学生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将学生对一堂课的局部兴趣,转变为对全部数学的持久兴趣。作为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应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每个层面上不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并且深刻挖掘数学中的美,使学生受数学美学的熏陶,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总之,在现代职业教育中,需要我们用心理学的观点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认真分析,实现教与学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丹,心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叶立军,新课程中学数学实用教学80法,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心理 数学 教学 方法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46-01
教学是需要用心教的,更需要储备各方面知识,尤其是心理学知识。由于每位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不平衡,学习能力有差异,对所传授的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不同,这就更需要教师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最终达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要使学生能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知识点,有时就需要老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独到的讲评。
一、数学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
1.伴随着教育各项目标的改进,在给教育教学带来强所未有的好处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相应问题。由于学生本身心理发展特点的差别,以及经历的社会环境不同他们对待学习的思维方式的变化,尤其是面对社会竞争各种压力,他们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就业、升学和自我意识诸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的困惑和问题。在他们所遇到的这些的问题中,下列四个方面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消极、厌学心理
数学课程中的公式定理多,在现行高职高专教材中大多数都给予了严格的证明,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消极的记忆结论,而厌倦分析这些公式定理证明的思维方法,忽略其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且上课注意力分散,出现厌学心理现象。比如,“三角函数”章节中有关的数学公式多达几十个,如果死记硬背这些公式有时往往记不住、记不牢,达不到预期的记忆效果,即使短暂识记了也不会运用这些公式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能集中精力,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加强学习推导这些数学公式的过程中用到的角的变换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容易的识记这些难记的公式,而且还能学到解决这些有关三角变换的重要方法,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2)依赖、惰性心理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好多同学还采用中学的学习模式,从一开始就形成思维上的惰性,他们不是在概念的深刻理解、知识的运用上动脑筋,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大多数都会退缩不前,丧失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出现了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性。加上,我们的很多数学教师课前不安排学生预习教材的任务,上课上有不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时间,有的教师课后也不布置作业,长期习惯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道例题。因此,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普遍对教师存在依赖心理,缺乏主动钻研和创新精神。学生往往期盼教师对问题进行的归纳概括和一一论述,突出重点和难点;期盼教师提供详细的解题示范,习惯了一步一步地机械模仿,而不去考虑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程度不一样,思维的角度不同,都将会直接影响解题过程的“繁琐”与“简易”。
(3)自卑心理
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当中有的或学习方法不当,有的或刻苦努力不够,当看到自己在学习上与别人的成绩存在差距,就会缺乏学习的信心,可能过分夸大自己的学习困难和不足,而且觉得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到没有头绪,甚至有问题也询问老师,害怕被同学笑话、被老师轻视。学习成绩一落再落,形成较重的失落心理。从而产生伤感、颓废、焦虑和畏惧等情绪,这样长期在他们心理中形成了“学数学是痛苦的事情”的条件反射,畏惧、忧虑心理自然产生。
2.解决方法
这些诸多问题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加强教师和学生间的情感和思想交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磨砺他们的学习意志,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和学习过程的指导。帮助他们消除消极、负面的学习心理因素,战胜这些心理障碍,科学合理有效地将心理学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比如,对于那些情绪比较急躁的同学,作为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息,帮助他们培养平和的心态。针对一些自卑抑郁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帮助他们,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其走出对数学学习悲观消极的阴影。
二、对高职数学教师教学的建议
由于高职生存在文化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自卑心理较重等现象,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应关心、爱护、理解并尊重学生,帮助他们矫正学习上的困难。用教师的新观点新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用教师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智慧,用教师的情感因素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用教师顽强的学习意志调控学生学习的意志,用教师的个性心理影响学生的个性心理,用教师的心灵滋润学生的心灵,使教师和学生肝胆相照、心心相印。尤其是对于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用爱心关心他们,征得他们的意见,设法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快乐,向学生奉献挚诚的爱心。
2.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情境,以用来保证他们高效率的心理投入。当他们学习时带有轻松愉快、紧张兴奋的心情时,学生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将学生对一堂课的局部兴趣,转变为对全部数学的持久兴趣。作为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应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每个层面上不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并且深刻挖掘数学中的美,使学生受数学美学的熏陶,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总之,在现代职业教育中,需要我们用心理学的观点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认真分析,实现教与学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丹,心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叶立军,新课程中学数学实用教学80法,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