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9-0109-03
引言
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在人口问题上均出现高龄化趋势,在高龄化的社会背景下,老年产品市场也随着高龄化的趋势高速发展。出行作为老年人日常必不可少的生活行为,助行车这类产品也逐渐出现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尽管老年助行车的市场前景开阔,但在国内其销量却持续低靡。观其发展历程,老年助行车的种类和功能越来越丰富,却始终没有在老年人中“流行”起来,稳定的产品形式导致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同质产品。老年助行车遇到了设计瓶颈,亟需创新设计出可以普及的老年助行车。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UCD理论概述:UCD理论全称为User Centered Design,中文名译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通常被简称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2] 从词义上可以理解,它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种设计过程,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与真实感受作为出发点,让产品因用户而生,而不是让用户去适应使用产品。UCD理论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前期以用户的身份与视角看待问题与需求,再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每个设计元素进行考虑推敲,从而得到更贴切生活、更有助于用户的设计灵感与设计。
(二)马斯洛需求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理论中將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这五种需求形成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层级关系,每当达到一个需求层级,就会引发更高层级的需求。生理需求是人类生活生存的基础;安全需求包含身体安全与精神安全;归属和爱的需求包括个人归属感以及来自他人的爱;尊重的需求指的是自尊与受到他人尊重;自我实现需求则是人需求发展的最高阶层。
(三)设计方法构建:此次老年助行车的课题将结合UCD理论与马斯洛需求理论进行设计研究。
首先,对老年助行车的历史发展和市场现有产品问题以及未来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其次,在UCD理论指导下,以用户——“老年人”作为设计研究开展的中心,通过文献阅读、用户访谈对老年人的行为特征、生活轨迹进行了解与分析,并通过问卷以及问卷分析得到老年人群对于老年助行车的具体需求,根据用户的行为特征、生活轨迹、助行车的具体需求并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对老年用户需求进行需求排序,从而得到老年助行车的功能排序。最后,结合老年助行车的功能排序与现有产品的问题与未来趋势分析,总结设计原则,做出设计策略,并确立设计定位,最终进行老年助行车的创新设计。具体设计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
二、助行器产品分析
(一)历史沿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第一个四轮助行器在瑞典诞生了。这种四轮助行器的主要用户是步行能力较弱的老年人。这种四轮助行器除了拥有四个轮子,还配备有坐凳和购物篮,以便于用户中途休息。为了与用于医院复健的无轮助行器相区分,现代多将辅助行走的、可独立外出使用的四轮助行器称为老年助行车,后文中将以老年助行车对研究目标进行替代。现代的老年助行车保留沿用了初代四轮助行器的出行、休息和储物的功能,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产品形式。
(二)老年助行车的现有问题与未来趋势: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思潮的变迁之下,衍生出了一系列功能更多、细节更加人性化的智能老年助行车设计。客观地说,产品设计的多功能化和智能化趋势是社会进步的积极现象,但由于老年助行车用户主体的特殊性,“多功能化”与“智能化”也不尽然是加分项了。通过对市场现有产品的对比,可以发现,各类助行车均存有过度功能赋予与过度产品智能化的问题。多功能赋予的本质在于让产品在生活中更加多用,但这也要求设计师能够平衡产品的主副功能。同样,产品的智能化旨在用科技造福社会,但产品的智能化程度需要与用户的认知能力与水平相适应。老年助行车如果过于智能化,会不便于老年用户的理解与操作。
其实,从长远角度考虑,智能化与多功能化仍是老年助行车的设计趋势。多功能化可以提高老年助行车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适当的智能化也将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操作,使产品更加人性化。因此,老年助行车的设计创新需要把握好多功能与智能化的度,并且在现有的产品形式上亟需创新。
三、基于UCD理论的老年人群特征及老年助行车需求研究
老年助行车较于普通医疗产品,更具备有生活日用品的特性。为了更好地进行老年助行车的设计,在UCD理论的指导下,围绕老年人开展了研究。
(一)老年人群特征分析:通过文献阅读了解到老年人群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体力与各感官机能明显下降,并多患有如骨质疏松、关节炎、风湿等慢性疾病,因此在弯腰、起身、长时间行走等过程中经常需要支撑物进行助力或短暂休息。通过用户访谈对老年人群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解,根据访谈内容可以得知,老年人的生活轨迹较简单,在家中高频率出入卫生间、厨房、客厅与卧室;外出的活动地点主要是小区、公园与超市。
(二)老年助行车的需求研究与分析:为了解老年人对于老年助行车的具体功能的需求,针对老年人或对家庭中有老年人的人群设计了一份有关于老年助行车的问卷调查。问卷的问题涉及:有了解或有使用过助行器的老年人的年龄、摔倒频率、对于现有老年助行车的印象和态度以及对于老年助行车现显问题、应当具备的功能以及设计要素。问卷预计容量60人,实际容量68人。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如下三条结论:
(1)老年助行车有存在与被普及的必要。目前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增快,老年助行车的主要用户群体是55-90岁的老年人,老年助行车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有数据表明,中国有4000万老人每年至少摔倒一次,摔倒或许已成为导致大部分老人受伤、死亡的头号诱因。实验数据中,高达90.76%的老年人出现过摔倒的现象,4.62%的人表示不清楚是否摔倒过,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老年助行车有存在与被普及的必要。 (2)外观、功能与价格直接影响老年助行车的适用与普及。尽管在市场上老年助行车已经流通,但大多数老年人及其家庭是持有怀疑和观望的态度。部分用户表明使用助行车会产生“面子问题”,因此助行车的外观可以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意愿;深追其怀疑与观望的原因,可以发现功能成为影响老年助行车的适用与普及的主要原因,老年助行车被普遍提出“操作困难、功能繁琐、使用率不高”的问题;此外,“价格”的选择率高达44.62%,也极大程度地影响着老年助行车的适用与普及。
(3)老年助行车最重要的功能是辅助行走,最重要的特征是操作便捷。对于“老年助行车应当具备的功能”的问题,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了助起辅助、如厕辅助以及行走辅助功能,这是老年助行车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功能。同时,对于老年助行车的选购因素中,产品能够“操作便捷”的选择率高达84.62%,产品的质量体积、能够便携收纳、多功能、价格等因素在比例上分布较为平均。
(三)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用户需求排序以及功能排序:为了更好地明确设计方向,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将问卷中所得的用户需求进行需求排序,并推导出具体相关功能及其排序,具体排序情况如表1所示。
Ⅰ级需求进行设计时需要首要考量的需求点,一方面要求助行车的操作便捷与多功能,另一方面也追求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价格;老年助行车的主要功能就是辅助老年用户行走,因此助起辅助、如厕辅助、行走辅助以及休息的功能是其主要功能;同樣重要的是设有保证安全的制动系统。重量体积、便携收纳以及外观属于一般考量的点,即储物功能与折叠功能属于老年助行车次要考虑的功能。作为Ⅲ级需求的娱乐与智能化需求则不属于设计时的考量重点,在设计时可以适当考虑一定的娱乐与智能功能。
四、老年助行车创新设计实践
(一)设计原则与策略
老年助行车的根本目的在于辅助步行能力较弱的老年人群出行、活动,克服由于年龄或疾病产生的不便行动的问题。而老年人群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更加需要注重产品的操作以及产品的实用性、安全性与舒适性。通过上一部分关于产品的问题与趋势分析、调研问卷的分析总结,设计将从老年助行车的操作及其实用性、安全性、舒适性等角度出发,设计原则与相应设计策略如下:
1.易用性原则:易用性原则就是“容易用”,此原则基于老年用户群体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而建立。由于老年人群对于产品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的局限性,在面对操作复杂或是高度智能化的产品时,操作困难、使用不便等情况会使老年用户对产品产生“弃用”的心理。顺利准确的操作和明确易懂的操作指示可以使老年用户在短时间内掌握产品所具有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同时使老年用户在使用中获得自尊感和自我肯定,以及继续使用产品的欲望。
相应设计策略:注意产品操作的方便简洁和操作指示的准确明了。操作的方便简洁可以通过简单的造型设计、不繁复的功能设计等实现;操作指示的准确明了可以通过运用寓意明显的颜色、符号、形状以及不同的材质纹理拼接等,达到指示用户准确操作的目标。
2.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指的是“有实际使用价值”,此原则基于老年用户群体的心理特征所建立,老年人的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使其对待产品的态度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实用性在这里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产品在功能上有意义,在老年助行车上即指辅助出行的功能;二是指在产品使用范围上的实用,即指产品的多功能、可以多处使用等。产品具有实用性一方面是产品的基本属性,可以使产品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客户黏性与忠诚度,增强其与同类产品的竞争力,更容易被用户选择。
相应设计策略:多功能的设置与多场景适用的设定。多功能的设置与多场景适用的设定可以使产品相较于同类产品更具有优势,也更容易被选择。但要注意多功能的添设属于产品的附加价值,不应动摇主功能的核心地位。
3.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指在产品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是安全的,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基于老年人群的行为特征而建立。产品的安全性包括功能的安全、结构的安全和材料的安全三个方面。其中,功能安全指的是产品所具备的功能是安全的、适用的;结构的安全指的是产品结构的稳定;材料的安全指的是产品生产原料是安全无毒、结实耐用的。
相应设计策略:功能的安全可以在产品功能设定时进行把控;在结构的安全上注重使用稳定的结构以及把控产品细节,譬如手柄、旋转结构、边缘倒角、制动系统的调整等;材料的安全可以通过产品生产原料的选择进行把控。
4.舒适性原则: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理论所建立,舒适性原则要求产品在使用时用户感觉“舒适”。舒适性原则同样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生理上的舒适,用户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体验良好,感受舒适;二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心理上的舒适,也就是产品被使用时合乎用户的思维逻辑、行为习惯与自尊。
相应设计策略:产品设计上合乎年用户的思维逻辑、行为习惯和人体尺寸以及合乎尊严的产品外观。生理上的舒适可以通过产品在使用流程与老年用户的思维逻辑、行为习惯相适应以及设置老年人机尺寸实现,这不仅可以增加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而且可以增加用户对产品的好感与依赖性;心理上的舒适则可以通过合乎尊严的产品外观实现,既可以让用户更加自信,又有利于推动产品的普及。
(二)设计定位
结合设计原则与策略以及老年助行车的功能排序,得出如下设计定位:
此次老年助行车的设计针对有辅助出行要求的老年人,预期设计出一款可以普及的老年助行车。老年助行车具有操作便捷、指示明了、多场景适用、结构安全稳定,外观低调且合乎自尊,使用舒适,材质安全耐用,价格亲民的优点。
(三)产品设计实践
1.易用性原则的应用:该老年助行车整体采用了简单的管状形态与常见的旋转结构,用于辅助推行的把手、用于起身的扶手以及可折叠的座椅的功能明显,远程求助按键等处选用了高对比度的红色,极易于老年人寻找并含有警示意味。 产品的操作方式简洁,操作指示清晰易懂。产品效果图如图2所示。
2.实用性原则的应用
(1)多场景应用模式:老年助行车增设的有弧度、可旋转的凳腿以及可折叠的坐垫,可以使助行车分别在用户起床、如厕、做站姿转换等场景中提供助起功能,以及在室外提供步行辅行、中途休息、物品运载等服务,实现老年助行车的多场景应用,以解决助行车使用率低的问题。
(2)可折叠收纳设计:为了解决老年助行车存放收纳的问题,将助行车传统的双手部握把改为了横杆式握把,左右两条带有前轮的车腿带有高度的弧度,并与带有后轮的车腿交接处装有连接件,可以进行水平360°翻转以供折叠,被折叠为一个扁平的状态进行收纳。
3.安全性原则的应用
(1)制动系统的调整:出于简化用户手部操作、减少用户反应时间,以及更好地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采用横杆式手刹作为制动方式。手刹是一根细长的、与手部握把平行的结构,只有同时握住手把与手刹时,助行车才能移动,反之,则处于驻停状态。这样可以避免老年人手刹误触或是在即将摔倒时不能及时反应的情况。
(2)安全辅助轮的创新:出于对助行车轮的安全考虑,将传统的利于移动的四轮进行了改动。将原本的前轮设计更改为一个由滚珠样式的辅助轮和防滑脚垫连结的结构,脚垫在前,辅助轮在后,脚垫平行于辅助轮,且比辅助轮略低2厘米。这样用户在身时,手扶把手产生向下的压力使防滑脚垫下降至接触地面,有效防滑。
(3)添加智能功能:在老年助行车上增设GPS实时定位和紧急求助两项智能功能。其位置处于扶手右侧内置,电量通过更换电池维持。GPS将实时向老年人的亲友或看护人员分享用户定位与当天轨迹;老年人亦可在遗失手机、迷路、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下通过紧急求助功能联系亲友或看护人员。
(4)材料选择:助行车身采用强度较高的铝合金,铝合金良好的硬度与延展性可以保证老年助行车的安全与稳定。助行车的把手处、座椅
以及连结辅助部件选用PET材质,把手处有用于防滑的纹理处理,PET材质硬度高,成本低,耐磨耐用,且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在安全的同时还带有经济性原则。
4.舒适性原则的应用
(1)心理舒适——低调的外观:灵感来源于超市购物车,整体车身呈现舒适的家居休闲感,出门推行使用时低调,引起他人的注意度较低。助行车主体颜色选用了金属色,部分连结辅助部件选用了黑色,耐脏并具有信任感;远程求助按键等处选用了高对比度的红色,用于警示。極大程度地维护了老年用户在使用助行车时的自尊。
(2)生理舒适——根据老年人机尺寸的设置产品尺寸:在《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一书中提到,“老年人在70岁时身高会比青年时缩水2.5%-3.0%”。为了得到更有效度和信度的老年人人机尺寸,本次研究将以把成年人人机尺寸“降低2.8%”的方式,对老年人的部分人机尺寸进行推算。并选取老年女性尺寸的第5百分位和老年男性的第95百分位的数据作为尺寸设计的参考,以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用户使用助行车。所需的具体的人机数据如表2所示。
由于GB-10000-88标准《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中的人体尺寸均是以裸体且站姿直立、坐姿端正所测量的结果,因此在进行尺寸设计时需要考虑一定的衣着修正量与穿鞋修正量。最终确定老年助行车的尺寸如下:助行车可调节的最低高度为875mm,最高高度为1075mm,宽度为400mm,侧腿间距为390mm。为达到舒适起身的目的,坐姿肘高应当比座位高210mm,座面高度定为430mm,座宽取390mm,座深取400mm,座位边的最高扶手高对应坐姿肘高取640mm。
结语
人口的老龄化直接导致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老年人均面临着独居的问题,出行则同为大家基本而又必须的日常生活行为,老年群体是一个特殊而又庞大群体,如何让老年助行车“流行”起来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以老年人为研究中心,了解老年人的生理与行为特征并结合问卷,进行用户需求分析,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进行用户需求排序与相关功能排序,从而确立设计定位,进行老年助行车的创新设计。此研究为后续老年产品的设计、研究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价值。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9-0109-03
引言
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在人口问题上均出现高龄化趋势,在高龄化的社会背景下,老年产品市场也随着高龄化的趋势高速发展。出行作为老年人日常必不可少的生活行为,助行车这类产品也逐渐出现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尽管老年助行车的市场前景开阔,但在国内其销量却持续低靡。观其发展历程,老年助行车的种类和功能越来越丰富,却始终没有在老年人中“流行”起来,稳定的产品形式导致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同质产品。老年助行车遇到了设计瓶颈,亟需创新设计出可以普及的老年助行车。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UCD理论概述:UCD理论全称为User Centered Design,中文名译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通常被简称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2] 从词义上可以理解,它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种设计过程,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与真实感受作为出发点,让产品因用户而生,而不是让用户去适应使用产品。UCD理论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前期以用户的身份与视角看待问题与需求,再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每个设计元素进行考虑推敲,从而得到更贴切生活、更有助于用户的设计灵感与设计。
(二)马斯洛需求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理论中將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这五种需求形成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层级关系,每当达到一个需求层级,就会引发更高层级的需求。生理需求是人类生活生存的基础;安全需求包含身体安全与精神安全;归属和爱的需求包括个人归属感以及来自他人的爱;尊重的需求指的是自尊与受到他人尊重;自我实现需求则是人需求发展的最高阶层。
(三)设计方法构建:此次老年助行车的课题将结合UCD理论与马斯洛需求理论进行设计研究。
首先,对老年助行车的历史发展和市场现有产品问题以及未来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其次,在UCD理论指导下,以用户——“老年人”作为设计研究开展的中心,通过文献阅读、用户访谈对老年人的行为特征、生活轨迹进行了解与分析,并通过问卷以及问卷分析得到老年人群对于老年助行车的具体需求,根据用户的行为特征、生活轨迹、助行车的具体需求并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对老年用户需求进行需求排序,从而得到老年助行车的功能排序。最后,结合老年助行车的功能排序与现有产品的问题与未来趋势分析,总结设计原则,做出设计策略,并确立设计定位,最终进行老年助行车的创新设计。具体设计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
二、助行器产品分析
(一)历史沿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第一个四轮助行器在瑞典诞生了。这种四轮助行器的主要用户是步行能力较弱的老年人。这种四轮助行器除了拥有四个轮子,还配备有坐凳和购物篮,以便于用户中途休息。为了与用于医院复健的无轮助行器相区分,现代多将辅助行走的、可独立外出使用的四轮助行器称为老年助行车,后文中将以老年助行车对研究目标进行替代。现代的老年助行车保留沿用了初代四轮助行器的出行、休息和储物的功能,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产品形式。
(二)老年助行车的现有问题与未来趋势: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思潮的变迁之下,衍生出了一系列功能更多、细节更加人性化的智能老年助行车设计。客观地说,产品设计的多功能化和智能化趋势是社会进步的积极现象,但由于老年助行车用户主体的特殊性,“多功能化”与“智能化”也不尽然是加分项了。通过对市场现有产品的对比,可以发现,各类助行车均存有过度功能赋予与过度产品智能化的问题。多功能赋予的本质在于让产品在生活中更加多用,但这也要求设计师能够平衡产品的主副功能。同样,产品的智能化旨在用科技造福社会,但产品的智能化程度需要与用户的认知能力与水平相适应。老年助行车如果过于智能化,会不便于老年用户的理解与操作。
其实,从长远角度考虑,智能化与多功能化仍是老年助行车的设计趋势。多功能化可以提高老年助行车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适当的智能化也将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操作,使产品更加人性化。因此,老年助行车的设计创新需要把握好多功能与智能化的度,并且在现有的产品形式上亟需创新。
三、基于UCD理论的老年人群特征及老年助行车需求研究
老年助行车较于普通医疗产品,更具备有生活日用品的特性。为了更好地进行老年助行车的设计,在UCD理论的指导下,围绕老年人开展了研究。
(一)老年人群特征分析:通过文献阅读了解到老年人群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体力与各感官机能明显下降,并多患有如骨质疏松、关节炎、风湿等慢性疾病,因此在弯腰、起身、长时间行走等过程中经常需要支撑物进行助力或短暂休息。通过用户访谈对老年人群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解,根据访谈内容可以得知,老年人的生活轨迹较简单,在家中高频率出入卫生间、厨房、客厅与卧室;外出的活动地点主要是小区、公园与超市。
(二)老年助行车的需求研究与分析:为了解老年人对于老年助行车的具体功能的需求,针对老年人或对家庭中有老年人的人群设计了一份有关于老年助行车的问卷调查。问卷的问题涉及:有了解或有使用过助行器的老年人的年龄、摔倒频率、对于现有老年助行车的印象和态度以及对于老年助行车现显问题、应当具备的功能以及设计要素。问卷预计容量60人,实际容量68人。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如下三条结论:
(1)老年助行车有存在与被普及的必要。目前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增快,老年助行车的主要用户群体是55-90岁的老年人,老年助行车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有数据表明,中国有4000万老人每年至少摔倒一次,摔倒或许已成为导致大部分老人受伤、死亡的头号诱因。实验数据中,高达90.76%的老年人出现过摔倒的现象,4.62%的人表示不清楚是否摔倒过,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老年助行车有存在与被普及的必要。 (2)外观、功能与价格直接影响老年助行车的适用与普及。尽管在市场上老年助行车已经流通,但大多数老年人及其家庭是持有怀疑和观望的态度。部分用户表明使用助行车会产生“面子问题”,因此助行车的外观可以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意愿;深追其怀疑与观望的原因,可以发现功能成为影响老年助行车的适用与普及的主要原因,老年助行车被普遍提出“操作困难、功能繁琐、使用率不高”的问题;此外,“价格”的选择率高达44.62%,也极大程度地影响着老年助行车的适用与普及。
(3)老年助行车最重要的功能是辅助行走,最重要的特征是操作便捷。对于“老年助行车应当具备的功能”的问题,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了助起辅助、如厕辅助以及行走辅助功能,这是老年助行车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功能。同时,对于老年助行车的选购因素中,产品能够“操作便捷”的选择率高达84.62%,产品的质量体积、能够便携收纳、多功能、价格等因素在比例上分布较为平均。
(三)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用户需求排序以及功能排序:为了更好地明确设计方向,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将问卷中所得的用户需求进行需求排序,并推导出具体相关功能及其排序,具体排序情况如表1所示。
Ⅰ级需求进行设计时需要首要考量的需求点,一方面要求助行车的操作便捷与多功能,另一方面也追求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价格;老年助行车的主要功能就是辅助老年用户行走,因此助起辅助、如厕辅助、行走辅助以及休息的功能是其主要功能;同樣重要的是设有保证安全的制动系统。重量体积、便携收纳以及外观属于一般考量的点,即储物功能与折叠功能属于老年助行车次要考虑的功能。作为Ⅲ级需求的娱乐与智能化需求则不属于设计时的考量重点,在设计时可以适当考虑一定的娱乐与智能功能。
四、老年助行车创新设计实践
(一)设计原则与策略
老年助行车的根本目的在于辅助步行能力较弱的老年人群出行、活动,克服由于年龄或疾病产生的不便行动的问题。而老年人群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更加需要注重产品的操作以及产品的实用性、安全性与舒适性。通过上一部分关于产品的问题与趋势分析、调研问卷的分析总结,设计将从老年助行车的操作及其实用性、安全性、舒适性等角度出发,设计原则与相应设计策略如下:
1.易用性原则:易用性原则就是“容易用”,此原则基于老年用户群体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而建立。由于老年人群对于产品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的局限性,在面对操作复杂或是高度智能化的产品时,操作困难、使用不便等情况会使老年用户对产品产生“弃用”的心理。顺利准确的操作和明确易懂的操作指示可以使老年用户在短时间内掌握产品所具有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同时使老年用户在使用中获得自尊感和自我肯定,以及继续使用产品的欲望。
相应设计策略:注意产品操作的方便简洁和操作指示的准确明了。操作的方便简洁可以通过简单的造型设计、不繁复的功能设计等实现;操作指示的准确明了可以通过运用寓意明显的颜色、符号、形状以及不同的材质纹理拼接等,达到指示用户准确操作的目标。
2.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指的是“有实际使用价值”,此原则基于老年用户群体的心理特征所建立,老年人的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使其对待产品的态度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实用性在这里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产品在功能上有意义,在老年助行车上即指辅助出行的功能;二是指在产品使用范围上的实用,即指产品的多功能、可以多处使用等。产品具有实用性一方面是产品的基本属性,可以使产品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客户黏性与忠诚度,增强其与同类产品的竞争力,更容易被用户选择。
相应设计策略:多功能的设置与多场景适用的设定。多功能的设置与多场景适用的设定可以使产品相较于同类产品更具有优势,也更容易被选择。但要注意多功能的添设属于产品的附加价值,不应动摇主功能的核心地位。
3.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指在产品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是安全的,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基于老年人群的行为特征而建立。产品的安全性包括功能的安全、结构的安全和材料的安全三个方面。其中,功能安全指的是产品所具备的功能是安全的、适用的;结构的安全指的是产品结构的稳定;材料的安全指的是产品生产原料是安全无毒、结实耐用的。
相应设计策略:功能的安全可以在产品功能设定时进行把控;在结构的安全上注重使用稳定的结构以及把控产品细节,譬如手柄、旋转结构、边缘倒角、制动系统的调整等;材料的安全可以通过产品生产原料的选择进行把控。
4.舒适性原则: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理论所建立,舒适性原则要求产品在使用时用户感觉“舒适”。舒适性原则同样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生理上的舒适,用户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体验良好,感受舒适;二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心理上的舒适,也就是产品被使用时合乎用户的思维逻辑、行为习惯与自尊。
相应设计策略:产品设计上合乎年用户的思维逻辑、行为习惯和人体尺寸以及合乎尊严的产品外观。生理上的舒适可以通过产品在使用流程与老年用户的思维逻辑、行为习惯相适应以及设置老年人机尺寸实现,这不仅可以增加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而且可以增加用户对产品的好感与依赖性;心理上的舒适则可以通过合乎尊严的产品外观实现,既可以让用户更加自信,又有利于推动产品的普及。
(二)设计定位
结合设计原则与策略以及老年助行车的功能排序,得出如下设计定位:
此次老年助行车的设计针对有辅助出行要求的老年人,预期设计出一款可以普及的老年助行车。老年助行车具有操作便捷、指示明了、多场景适用、结构安全稳定,外观低调且合乎自尊,使用舒适,材质安全耐用,价格亲民的优点。
(三)产品设计实践
1.易用性原则的应用:该老年助行车整体采用了简单的管状形态与常见的旋转结构,用于辅助推行的把手、用于起身的扶手以及可折叠的座椅的功能明显,远程求助按键等处选用了高对比度的红色,极易于老年人寻找并含有警示意味。 产品的操作方式简洁,操作指示清晰易懂。产品效果图如图2所示。
2.实用性原则的应用
(1)多场景应用模式:老年助行车增设的有弧度、可旋转的凳腿以及可折叠的坐垫,可以使助行车分别在用户起床、如厕、做站姿转换等场景中提供助起功能,以及在室外提供步行辅行、中途休息、物品运载等服务,实现老年助行车的多场景应用,以解决助行车使用率低的问题。
(2)可折叠收纳设计:为了解决老年助行车存放收纳的问题,将助行车传统的双手部握把改为了横杆式握把,左右两条带有前轮的车腿带有高度的弧度,并与带有后轮的车腿交接处装有连接件,可以进行水平360°翻转以供折叠,被折叠为一个扁平的状态进行收纳。
3.安全性原则的应用
(1)制动系统的调整:出于简化用户手部操作、减少用户反应时间,以及更好地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采用横杆式手刹作为制动方式。手刹是一根细长的、与手部握把平行的结构,只有同时握住手把与手刹时,助行车才能移动,反之,则处于驻停状态。这样可以避免老年人手刹误触或是在即将摔倒时不能及时反应的情况。
(2)安全辅助轮的创新:出于对助行车轮的安全考虑,将传统的利于移动的四轮进行了改动。将原本的前轮设计更改为一个由滚珠样式的辅助轮和防滑脚垫连结的结构,脚垫在前,辅助轮在后,脚垫平行于辅助轮,且比辅助轮略低2厘米。这样用户在身时,手扶把手产生向下的压力使防滑脚垫下降至接触地面,有效防滑。
(3)添加智能功能:在老年助行车上增设GPS实时定位和紧急求助两项智能功能。其位置处于扶手右侧内置,电量通过更换电池维持。GPS将实时向老年人的亲友或看护人员分享用户定位与当天轨迹;老年人亦可在遗失手机、迷路、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下通过紧急求助功能联系亲友或看护人员。
(4)材料选择:助行车身采用强度较高的铝合金,铝合金良好的硬度与延展性可以保证老年助行车的安全与稳定。助行车的把手处、座椅
以及连结辅助部件选用PET材质,把手处有用于防滑的纹理处理,PET材质硬度高,成本低,耐磨耐用,且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在安全的同时还带有经济性原则。
4.舒适性原则的应用
(1)心理舒适——低调的外观:灵感来源于超市购物车,整体车身呈现舒适的家居休闲感,出门推行使用时低调,引起他人的注意度较低。助行车主体颜色选用了金属色,部分连结辅助部件选用了黑色,耐脏并具有信任感;远程求助按键等处选用了高对比度的红色,用于警示。極大程度地维护了老年用户在使用助行车时的自尊。
(2)生理舒适——根据老年人机尺寸的设置产品尺寸:在《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一书中提到,“老年人在70岁时身高会比青年时缩水2.5%-3.0%”。为了得到更有效度和信度的老年人人机尺寸,本次研究将以把成年人人机尺寸“降低2.8%”的方式,对老年人的部分人机尺寸进行推算。并选取老年女性尺寸的第5百分位和老年男性的第95百分位的数据作为尺寸设计的参考,以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用户使用助行车。所需的具体的人机数据如表2所示。
由于GB-10000-88标准《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中的人体尺寸均是以裸体且站姿直立、坐姿端正所测量的结果,因此在进行尺寸设计时需要考虑一定的衣着修正量与穿鞋修正量。最终确定老年助行车的尺寸如下:助行车可调节的最低高度为875mm,最高高度为1075mm,宽度为400mm,侧腿间距为390mm。为达到舒适起身的目的,坐姿肘高应当比座位高210mm,座面高度定为430mm,座宽取390mm,座深取400mm,座位边的最高扶手高对应坐姿肘高取640mm。
结语
人口的老龄化直接导致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老年人均面临着独居的问题,出行则同为大家基本而又必须的日常生活行为,老年群体是一个特殊而又庞大群体,如何让老年助行车“流行”起来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以老年人为研究中心,了解老年人的生理与行为特征并结合问卷,进行用户需求分析,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进行用户需求排序与相关功能排序,从而确立设计定位,进行老年助行车的创新设计。此研究为后续老年产品的设计、研究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价值。